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那加是什么意思

印度那加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8-11 08:13:19

Ⅰ “那加”是什么

Naga,一般译为纳迦,是印度八部之一,梵文的“龙”的读音。古印度人神话中的龙不是我们中国人想象中的鹿角蛇身马脸狗腿虎掌鹰爪的神兽,就只是指海中的巨蛇。

Ⅱ 那个教派是拜蛇神的

蛇神——那加,是顶顶大名的印度教神灵呀!!
读过《天龙八部》的朋友们,可知道这“天龙八部”是什么意思吗? 其实,天龙八部是: 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干达婆、紧那罗、摩呼罗迦 八类佛教的护法神。 其中的“龙”最初不是指腾云驾雾,翻云覆雨的神龙,而是今天要介绍的——Naga蛇神那加!
印度教的主神就是“天”——梵天。 他的形象有时是一个英俊的成年人,有时又是个白胡子老人。他身有四头,坐骑一只白天鹅。梵天被认为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据说他的妻子萨拉斯瓦蒂是司掌教育与文化的女神,就是从他的大拇指上生出来的。梵天有儿子十多个,都不是他妻子所生,而是他自己生出来的。随后他儿子的儿子们一代接一代生出了世界万千生灵。梵天创造世界后,大地动摇不已,他命蛇神——那加,在地下支撑大地,世界才算平稳。
印度神话中居住在地下的蛇神——那加,一般被描绘为上半身人形。作为蛇神的那迦,传说除了拥有剧毒和再生的能力外,更被人们作为掌管生死的神灵来崇拜。传说中它们居住在地下,拥有可以照亮黑暗的地底世界的世间罕有的宝石。在很多神殿的入口处都有那加的塑像,人们希望以此借由它的力量得到守护。Naga语出梵文,音译为“那伽”。据记载,那伽长身无足,能在大海及其它水域中称王为尊。
印度人喜爱蛇,喜爱耍蛇,很大程度上出于他们对蛇神那加的膜拜。在印度,有很多蛇神庙,很多宫殿的入口都有蛇神那加的雕像作为宫殿的守护者。因为他是看守大地的巨神,所以看守宫殿自然不在话下啦! ^_^
同样,东南亚很多国家也都流传着蛇神那加的传说。柬埔寨有个民间传说,相传在着名的“洞里萨湖” 湖底住着一位七头蛇神——那伽,有一天,蛇神的女儿要嫁给印度王子,于是他便大嘴一长,把所有的湖水给吸干,转瞬间,变出了一大块肥沃的土地,成为女儿的嫁妆,从此人民可以在此耕作。据说,因为有那加蛇神驻守的缘故,洞里萨湖在旱季、雨季,才会有如此明显的不同的美丽景色。

Ⅲ 印度阿三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来的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阿SIR音译。印度阿三是由“红头阿三”演变过来的。“红头阿三”语原是上海地方话,旧时上海有各国租界,英租界内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从英殖民地印度调来的印度人,他们因为信仰锡克教,头上都缠头巾做为制服,印度警察的头巾冠以‘红色’,这是“红头”的由来。

阿三来历

1、以前在上海租界的时候,租用的洋人被称为洋鬼子,租用的中国人叫二鬼子,(后来被称为伪军或二鬼子什么的,就是中国人,《亮剑》里面有这个称呼)。雇佣的印度人叫三鬼子。上海人习惯称呼前加上阿,比如阿宝,阿亮什么的,所以后来把三鬼子演变成了阿三,是有贬义的意思,和洋鬼子、日本鬼子是一个意思。

2、二十世纪,大印度地区分裂为巴基斯坦和印度,后东西巴基斯坦又分裂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总共三国。

Ⅳ 印度加纳什什么意思

印度加纳什是指象头神加纳什,梵名Gan!es。

象头加纳什为印度教及印度神话中的智慧之神、破除障碍之神。他是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i)的精神之子。象头神信众广泛。

知识点延伸:

印度每年AVANI月(阳历八至九月间)的月圆之日,是象头神的神诞日,信众们会早早准备好椰子、花环、香枝、鲜果等祭祀用品,虔诚祈求象头神的庇佑。在为期10天的节日中,信众们将象头神的神像请回家中,寓意引入财富、智慧和吉祥。在节日的最后一天,信众们还会举行盛大的仪式将象头神神像送入河流和大海,让他随波而去,意味着除旧布新。

Ⅳ 印度阿三是什么意思

“红头阿三”对如今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名词,但对现今六、七十岁的老上海来说却是非常熟悉的。之所以称为“红头阿三”,原因大致有这几种说法:凡印籍巡捕皆头缠红巾(实际上,印捕充任交通警、巡逻警的用红巾缠头,任看守警为黄巾缠头)所以叫“红头”。关于“阿三”则有两种说法:一说印度人是亡国奴,在上海人眼中的地位低于西捕和华捕列第三位;还有一种说法是印度人说话有口头禅“I say”、“I say”,其谐音为“阿三”,红头加上阿三故称“红头阿三”。
印捕是上海处于殖民地时的产物,在我国是独一无二。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8月上海被西方殖民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冒险家纷至沓来,要求在上海购地建房。当时清政府上海道台宫慕久在英国领事巴富尔的威胁和欺骗下,于1845年11月29日以道台名义,用告示形式公布了洋人的《上海租地章程》。从此,英租界成了英国侵略者在上海的“国中之国”。
1849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法国领事敏体尼援引英国殖民者的先例,上海道台麟桂屈服于殖民主义者的压力,于1849年4月6日划定法租界界址。
上海租界既然是“国中之国”,自然要有武装力量及其他镇压工具,这便是万国商团、舰队水兵与巡捕。万国商团是租界武装力量的主体,其主要职责是保卫租界,一般不负社会治安之责。舰队水兵是万国商团的后盾。巡捕,即警察。起先,巡捕一律由西方人担任,故称为西捕。当时法租界公董局就有明文规定:“巡捕房人员应全部由法国人或宣布服从法国领事馆,并从此归法国裁判权管辖的外国人组成。”英租界最多时有西捕160名。西捕薪水高,否则就找不到西捕,这样开支就大了。另外,西捕有种种局限,比如微服侦察,其相貌特征根本无法掩饰;又比如去公共场所打听,其语言障碍造成的困难也难以克服;再加上租界里有帮会组织,西捕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深入进去,也物色不到合适的人选做耳目,破案效率不高,租界治安堪忧。总之,从1854年开设巡捕房起,起先西捕还能应付。后来刑案随人口激增而水涨船高,由清一色的西捕办案,弊端更为突出,于是从1870年后改为允许华人充任巡捕,称为华捕。由于这一改变收效明显,以致渐而主次倒置,即西捕大减、华捕大增。例如1883年英美公共租界有巡捕200名,华捕竟占170名之多。以后,华捕越雇越多,殖民者怕不易控制,自1884年开始从英殖民地“进口”印度籍巡捕,即“红头阿三”。殖民者从印度“出口”巡捕时,对人员精心挑选,必须是印度的锡克族人,个个身高马大,满脸虬须,令人望而生畏。但他们也有与西捕相似的短处,所以大多充当巡警、狱警与交通警。“红头阿三”来自英国殖民地,严格说来其身份比处在租界里的上海人还低,但他们是英国人的忠实“看家狗”。狗仗人势,整天警棍乱舞,让上海人吃足苦头,特别是那些摊贩与车夫,挨“红头阿三”的警棍与皮靴更是家常便饭。殖民者为了利用 “红头阿三”为其忠实卖命,发他们的薪金比华捕高一倍,还配给住房等,并在当时的戈登路巡捕房内(解放后为江宁路公安分局)建造了一座三层楼印度教堂。印捕的存在随着租界结束而取消。
法租界在这方面做法与英租界大致相同,他们“进口”的是安南巡捕,即越南人,在上海人看来,其体态、皮肤与广东人相近,所以没送他们什么绰号或代称。

Ⅵ 那加人的起源与历史

那加人是印度一个古老的民族,约在13世纪由缅甸和中国迁徙到印度东北部。那加人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地理环境,造就了那加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建立一个独立的“大那加兰”国是他们长期以来追求的政治目标。他们之中的激进势力为此开展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从印度独立开始,那加人的分离主义运动1延续了将近60年,成为亚洲“持续时间最长、发展演变最为复杂”的分离主义运动之一。印度政府经过长期努力,于1997年和2001年分别与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简称NSCN)的两大武装派别NSCN(IM)和NSCN(K)实现了停火,但随后进行的政治谈判还没有达成最后成果。此外,这两支武装派别之间为争夺地区主导权展开激烈内斗,长期动乱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那加人问题是印度“东北难题”的核心之一,因为其他各邦的政治动荡都不同程度地与此有关。在长期的叛乱与反叛乱、动乱与治理的过程中,印度政府由于民族政策、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失误,导致那加人问题久拖不决。
那加人何时定居于那加兰?这一问题至今尚难以回答。本来那加人无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无自己特有的文字。另据那加人民间故事称,早年他们向那加兰迁移时,其文字资料被洪水淹没殆尽,现今他们使用的则是罗马文字。据说,那加人的历史与阿霍马人联系密切。1215年,阿霍马人首领阿克巴率领部下向阿萨姆发起进攻,遭到那加人的顽强抵抗。阿霍马人对那加人进行惨无人道的镇压,不仅劫掠了无数的村庄,而且杀害了大批群众。苏克巴妄图使那加人丧失保卫自己家园的勇气,但他错打了算盘。当阿霍马人统治了阿萨姆时,却未能达到占领那加兰的目的。最后,阿霍马人被迫与那加人签订睦邻友好条约,规定阿霍马人将与那加兰毗邻的肥沃土地交付那加人使用,那加人则允许本族妇女与阿霍马人通婚。尽管如此,二者之间仍然发生各种纠纷,那加人盛行割下敌人头颅的习俗正是从那时开始的。
那加人不畏强敌,英勇善战,把敌人的头颅割掉带回来才是真正的勇士。这样的战士在村中享有最高的威望,年轻貌美的姑娘争着与他们结婚。截止印度独立前夕,割掉敌人头颅的习俗在那加人中一直存在,但如今已不复见,只留下一些历史痕迹。比如,有些村民将长期保存的敌人的头颅挂在自己的露台上;一些战士佩戴着用青铜制成的敌人头颅的徽章,这种徽章还往往挂在那加人的烟斗和小篓上,就连姑娘的衣服上有时也绣上这样的标志。
1826年,英军占领了阿萨姆,那加人随即向周邻地区进行反击,战争中他们砍掉许多敌人的头颅,于是触怒了英军,双方展开了激战。英军似乎无意占领那加兰山区,只想并吞平原一带。可是那加人的行动迫使殖民军队改变了计划。1851年,他们先后10次镇压了那加人的暴动。后来,英军已经开始从那加兰撤退了,那加人军队又神出鬼没的进行了骚扰。于是,英军首先在位于那加兰边境地区的阿沙鲁设立防线。1866年英军战胜了安加米部落,1878年在科希马建立了统治中心。接着英军又逐渐战胜了其他那加人部落,并行使了统治权。不过,在与那加人交手时,英军确实遇到了不可想象的困难。1878年那加人便已打响解放科希马的战斗,他们将该城围困了11天,只因12天头上那加援军尚未及时从摩尼普尔赶到,英军才得以突围逃遁。最后,英军又重整旗鼓,完全控制了那加兰山区。
当时英国殖民者在那加兰的统治方式有所不同,他们许诺不干涉那加人的内部事务。在广大农村,那加人能够自主地行使管理权,他们将传统的那加人管理方式与印度农村中的公社组织结构融为一体。有些那加部族甚至只限于执行本族首领的命令,康尼亚克人即使现在还保留着这种习惯,比如,他们将上等狩猎物和最好的土地献给上层人士。有时英国殖民政府也委派自己的代理人担任乡村首领,那加人与非那加人发生争执时,他们便进行干涉。总的来说,1881年后那加地区尚处于一种平静状态,但事实上那加人心中从未承认英国殖民者的统治,边境纠纷时而发生。至今还活着的那加人女族长卡亚卫茹曾号召人们奋起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因此她被囚禁,在狱中度过了大半生。
英国殖民政府对那加人的统治采取两手政策,一是对暴乱者进行武力镇压,一是与顺和派友好相处。许多有经验的英国殖民政府官员被派驻那加人中,他们虚心学习当地语言,对那加人实行心理征服。表面上他们表现出一副关心群众疾苦的样子,实际上却对他们横征暴敛。
与此同时,西方基督教牧师也蜂拥而至。1840年,马伊尔斯.勃朗森在这里发展了许多基督教徒,并开办了一些医院和学校。在此基础上,1873年拉拉尔克又出色地开展了工作。1894年,美国浸礼会基督教协会派员来到那加兰,他们除建立教会组织外,还发展卫生和教育医疗事业。显然,他们的到来正好符合英国人的愿望,但其中也有人出自对印度土着居民的同情。时值西方基督教正大力向世界各地传播,那加人乘机向外界打开了大门。尽管许多那加人皈依了基督教,但他们仍然遵守传统的宗教习俗。值得提及的是基督教的传播使那加人获得了好处—提高了识字率,学习了西方轻音乐和新潮服饰,兴建了欧美式教堂......最后西方基督教在那加兰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今,这里的教堂632座,教徒人数达8万。利用宗教统治那加人可谓当时英国殖民者的第三手政策。
英国人对那加人的统治本来缺乏牢固的根基,但由于他们绞尽脑汁,玩弄各种政治手腕,尚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1918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科希马成立了“那加人俱乐部”,他们在此同那加上层分子共同商讨解决那加山区的行政管理问题。1829年,那加上层分子联名给西门协会写信,要求英国人单方面管理那加人,否则担心受平原地区印度土邦的盘剥。看来,在少数那加人眼中,白种人才是他们的救星。从此,那加人与印度土邦的矛盾越来越深,英国人借此机会将那加山区变成了独立王国。英国殖民政府派遣官员在这里行使管理权,并规定未经允许外地人不准进入那加兰。结果,英国人获益匪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加人表现的非常英勇,他们帮助英国人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同时也使本族人免受灾难。如今,在科希马还保留着战争的历史遗物—抵抗战士墓地。那里的墓碑上这样写道:“当你回家后,请告诉周围的人,为了明天,我们献出了今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盼望离开印度重返故乡,那加兰再次掀起民族独立的浪潮。1945年琼斯.鲍吉发起成立了那加山区土着人委员会,其任务是促进那加人的团结,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46年,该组织改名为“那加民族会议”,宣布对那加人进行传统的印度公社意识教育。但是,这一组织逐渐被一些煽动分子所控制,1947年6月,他们终于提出了独立要求,扬言英国人撤离后成立独立政府。此后,阿萨姆邦首席部长阿克巴尔.海德里先生开始与那加人对话,并宣布将那加山区划归阿萨姆管理。于是,那加人内部出现了分歧,许多人要求脱离印度,不承认宪法,不参加独立后的第一次选举。当时,阿萨姆其他土着人地区均成立了行政管理委员会,唯独那加山区按兵不动。1953-1956年,那加人又掀起了骚乱,1956年3月在少数人操纵下成立了那加人联合政府,并组织了军事行动,结果被印度军平息了。在广大那加群众的要求下,不久又成立了和平委员会,后来改名为“那加族人民会议”,1959年,该组织正式将那加山区定名为那加兰。自从印度政府批准成立那加兰邦以后,科希马、迪马普尔等地建立了一些工厂和学校,那加人正在为振兴本民族的经济和文化而努力。

Ⅶ 印度“阿三”是什么意思

印度阿三的来历是过去印度人因为自己是不结盟运动(亚非拉好几十个国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的领袖,便狂妄的宣称美国是一极、前苏联是一极,而他们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极。自视颇高,根本没把中国放在眼里,最后狂妄的和中国打了一架。当然,后果你也知道,中国人拿着塑料鞋底轻轻地抽了他两下屁股,从此印度引为耻辱,说英雄打脸不打屁股,尤其是打完后还把裤子给提起来,有好生相劝的送回家,这更是奇耻大辱,到现在印度人还无法原谅中国。自此,中国一些好事者便亲切的称呼印度为阿三。当然,后来称自己为世界第三的还有越南,但中国人好象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现在也不见谁称越南是阿三。

另:话说七、八十年前,上海还是个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国人,更是占了绝大多数!为了维护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国人找了很多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来当保安警察(当时的名词叫做巡捕)。

这些印度佬的皮肤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头顶上都缠着红巾。所以上海人一开始都叫这些印度警察为“红头黑炭”。

不过英国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称呼为SIR(详见成龙的警察系列电影,不是都叫警察为阿SIR或是警SIR吗?)。另外上海人一向习惯在单音节的单字前面添加一个“阿”字。所以上海人叫着叫着、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于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红头阿三”了。

后来又过了几个月,上海人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印度人都是缠着红巾的锡克教徒,印度还有很多不缠红头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红头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于是这个不礼貌的浑号就一直沿用至今、几乎华人地区的每一个人都还是习惯叫印度人为“印度阿三”。

另外还有一种可信度颇高、已经被列入俚语辞典大网络的说法!就是当时上海租界的民众经常要与这些印度警察沟通,不过中国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调,所以当时上海的“警民沟通”可说是鸡同鸭讲、非常地不顺畅!

不过上海人居然从这种鸡同鸭讲式的沟通上,又找到了新的乐子。因为他们发现印度警察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众的时候,总是会面红耳赤、吞吞吐吐,喜欢结结巴巴地反复讲着:“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经典结巴名句:“I Say”、用上海话来发音,又变成了“阿三”。

就是因为以上这两种有点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与“印度阿三”之间,从此就被硬生生地画上了等号。想起来,印度人也真的蛮冤枉的!平白无故就多了“印度阿三”这个浑号!

Ⅷ 那加人的那加人

无文字。信仰万物有灵,基督教也有一定影响。分五大支系,即安加米人、阿奥人、塞马人、伦马人和洛塔人。下面又分16个小支。大小各系自成一体,语言不通,互不交往。各支都有自己的居住地区和村落,由民主选举的长老会管理本村事务。通常用赌咒发誓的办法判断是非,裁决纠纷。社会发展不平衡,大都保留氏族组织,部分地区已有阶级分化。男女婚姻自由。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及杂粮,大部分仍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同时从事采集和渔猎。
居住在印度东北部那加兰邦那加山区的部落群体,包括15个或更多的族源混杂、文化迥异、体质容貌均不相同的部落。数量繁多的那加诸语言是声调黏着语,属于藏缅语族。在每个语言区域中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其独特的方言。不同的那加群体用阿萨姆语通话,有时用英语或印地语。他们的小村子位于山坡,依山傍水易于防守。居民开垦小块坡地,种植稻谷,有些较先进的部落耕种梯田。那加渔民以使用麻醉剂捕鱼着称。为了应付那加诸部落的民族主义政治情绪,印度政府于1961年建立那加兰邦。
属于藏缅语族的那加人在古代印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公元前印度便流行关于这一民族是由两兄弟创造的传说。“那加”一词的梵文含义是蛇、山等等,因此有人认为这一民族的祖先崇拜是蛇神,其实从居住在那加兰山地的现代那加人那里已很难找到这种宗教信仰的蛛丝马迹。像其他印度土着人一样,那加人也崇尚湿婆,其原始宗教信仰几与印度性力派相同。除此之外,那加人还是万物有灵论者,并笃守“祭祀万能”的信条。毫无疑问,那加与印度其他民族的联系由来已久,至今阿萨姆平原流行祭祀多种神的习俗既与那加族相同。

Ⅸ 印度尼西亚是什么意思

Ⅹ 印度三哥是什么意思

中国人常叫印度人为“三哥”,也是一种调侃式的称呼。

阅读全文

与印度那加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ac怎么发音 浏览:868
越南咖啡怎么冲水 浏览:754
小印度是哪个城市 浏览:113
印度为什么停止购买战斗机 浏览:280
如何办理中国移动英国卡 浏览:236
英国斯诺克纯手工杆多少钱 浏览:307
中国有多少个卫队 浏览:156
英国征服印度了多少人 浏览:446
1元换印尼盾多少人民币 浏览:183
伊朗人伊拉克什么关系 浏览:186
越南为什么打赢了战争 浏览:908
越南话不对怎么说 浏览:60
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国伤亡多少人 浏览:321
伊朗的逊尼派有多少人 浏览:567
中国和俄罗斯什么时候通公交车 浏览:784
英国能提供多少呼吸机 浏览:350
中国五菱宏光多少钱一辆 浏览:862
英国老式钱币长什么样 浏览:83
伊朗球员为什么很壮 浏览:938
小印尼虎喂什么最合适 浏览: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