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库存量是多少

印度库存量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2-08-13 18:32:47

㈠ 印度多地供电短缺,电厂存煤告急,与俄乌冲突有多大的关系

与俄乌冲突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印度的煤炭公司不断增产,但由于受众庞大,仍然供不应求。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印度政府对中国电力供应短缺的地区进行了调整,也开始寻求更多的进口。自俄乌冲突以来,煤炭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度的煤炭进口。此外,欧洲对能源的需求更大,这导致能源价格上涨的风险。事实上,印度缺电还会加重民生疾苦,对已经生活在底层的平民造成更多伤害。

㈡ 疫情后,诸多国家的产业链的政策调整主要为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看,旅行、运输、建筑等传统的依托空间、物理方式提供服务的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以线上化服务为主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受影响相对有限。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为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运输服务,旅行服务,四类服务合计占比超过70%;旅行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一半以上;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占比分别为20.63%、9.01%、6.78%、4.53%;金融保险服务、建筑服务进出口占比均相对较小。疫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国出台的防控、管控措施对人员、交通跨境活动构成的阶段性限制,后续将视各国疫情控制情况逐步恢复。
(二)疫情对全球重点产业链和我国相关进出口行业的影响分析
1. 疫情影响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国际需求,油价下行有利于产业链下游降成本
(1)在疫情蔓延以及沙特、俄罗斯石油价格战共同影响下,国际油价下行,产业链下游企业成本下降
近期,石油市场供需双向利空,国际油价大幅下行。上游供给端,俄罗斯拒绝欧佩克再度深化减产建议,沙特宣布石油增产降价,全球石油供给预期大幅增加;下游需求端,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石油需求本就低迷的基础上,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世界经济下行预期,石油需求持续承压。3月9日国际油价暴跌,16日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中游运输环节,原油运费随着油价大跌连续上涨,截至13日,中东—宁波运价指数三日内大涨90点。同时,作为重要大宗商品,石油价格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全球股市震荡,多国股市触发熔断机制。
从对我国企业影响看,石油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进口成本下降,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经济恢复。一是利好炼化企业,受益于我国成品油“40美元下地板价”的定价机制,产品价格跌幅小于原料价格跌幅;二是利好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原油价格下跌使燃料价格下降,给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交通运输物流业带来直接利好;三是利好油气运输企业,油气运输船东企业将从业务量增加和燃料成本降低中双向受益。另外,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将加大原油进口、提升油气储备。
(2)疫情影响天然气消费,油价下跌考验天然气经济性
从已有影响看,疫情前全球天然气市场已出现供给过剩,疫情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剧了天然气消费弱势。天然气消费与石油价格高度相关,竞争领域为交通燃料、工业燃料等,低油价将使天然气的经济性遭遇考验。
从未来影响看,新冠疫情同样主要影响天然气市场需求端,如果全球疫情在二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则对全球经济短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需求有所下降;如果疫情持续发展甚至跨年传播,则在全球经济衰退甚至经济危机背景下,天然气需求将大幅下降。一是企业停工停产将导致工业销气量大幅下降;二是限制人员聚集将导致餐饮、酒店、洗浴商业用户用气量下降;三是公交车、出租车停运、减运以及物流企业延期开工将导致车用气需求大幅下降。
从对中国企业影响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叠加石油降价对天然气的替代效应,下游工业、发电、化工和商业用户天然气消费增速将出现下降。在疫情未爆发前,中石油等多家研究机构预测2020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至7.6%,叠加疫情和油价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或将降至6%左右。天然气生产、进口和城市燃气企业都将受到影响。
2. 钢铁行业内外部需求受疫情冲击较大,有色、铁矿石呈现小幅波动
(1)疫情蔓延冲击部分国家钢铁供需
根据世界钢协数据,2019年日本粗钢产量位居世界第3(99.3百万吨)、韩国位居第6(71.4百万吨),东南亚地区为全球钢产量新兴市场。截止目前,欧洲、韩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因疫情对钢铁行业造成的影响较小,但若疫情没有得到较好控制,恐对未来生产产生影响。分区域来看:欧盟是钢材净进口国,近年钢锭、板材、长材的净进口呈上升趋势,区域内产品竞争力下降,一旦下游需求减少,当地钢企产品很难与外来钢材竞争,很难通过替代进口缓解内部需求下降的压力;日本钢企出口占比较高,国内钢材需求减少将推动供给的小幅收缩,疫情对日本国内经济及消费带来更大压力;韩国钢企产品竞争力强,近年来国内钢材出口占比持续攀升,部分产品进口持续下降,韩国国内需求的下降将驱动钢企加大出口、替代进口;印度及东南亚区域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
截至3月9日,全国35个主要市场样本仓库钢材总库存量为2536.98万吨,周增幅为6.54%。对比历史数据,本轮库存增长周期并未结束,预计库存拐点不会迅速出现。如果境外疫情扩散超出预期,全球经济增长将受到很大拖累。我国钢材出口压力将主要表现在钢材的间接出口方面,诸如船舶、集装箱、汽车、家电等耗钢较多的机电产品出口将遭遇冲击。201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总值的58.4%。机电产品出口受限对我国钢材的总量消费构成较大压力。
而对于我国钢材的直接出口,减弱的空间则不是很大。原因在于受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近年来我国钢材出口已有较大幅度减少。据海关统计,2019年全国出口钢材6429.3万吨,同比下降7.3%。即便遭遇疫情冲击,对钢材供求总量平衡影响有限。但需要注意的是,从出口地区来看,2019年中国的前两大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和东盟,对其出口额比上年分别增长8%和14.1%;作为第四大贸易伙伴的日本,对其进出口额也增长0.4%。目前疫情扩散点主要在上述地区,未来钢材出口的压力犹在。此外,下游需求减少,钢材库存增加将造成钢材价格下跌。现阶段钢铁行业经营风险或将持续走高,钢贸、中小钢企经营状况需要引起关注。
(2)有色金属价格预期已部分兑现,国内库存拐点尚未到来
自疫情爆发以来,受市场避险情绪影响以及对节后需求恢复的担忧,国际国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迅速下跌。以铜为例,春节期间伦铜自6200美元/吨跌至5500美元/吨,节后由于我国疫情防控有力,市场预期回暖,铜价小幅修复,但2月中旬海外疫情逐渐爆发,3月价格战引发原油暴跌,对全球衰退的担忧使得铜价迎来新一轮下挫。中长期看,各有色金属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的主逻辑仍将回归基本面和宏观大背景。综合判断,全年来看,铜价在疫情期间向下调整后受供给端约束支撑将维持上行态势,黄金价格短期震荡上行后料难以维持上涨趋势。铝、铅、锌行业供给存在一定过剩,疫情冲击下预计价格重心下移趋势或将更加明显。
从现状来看,有色金属主要的矿产地,如南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尚未出现严重的疫情,矿山生产较平稳。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冶炼与加工产能相对密集,目前虽然部分国家疫情严重,但正常的生产活动并未受到明显干扰,供给相对平稳。但海外疫情的蔓延也有不确定性,部分区域性的交通限制将干扰行业贸易链。在有色金属的全球产业链中,中国扮演重要的消费者角色,各品种占全球金属消费量的40%-60%左右。
我国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但冶炼产能体量巨大,大部分金属资源处于净进口状态。铜、镍供需匹配情况相似,均属于国内矿产资源贫乏,冶炼产能较大,但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矿石、中间品和冶炼成品均呈现净进口;铝、锌、锡矿山资源相对丰富,但仍不能自给自足,需进口原矿来满足冶炼需要,冶炼产能体量较大,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因而冶炼成品进口需求少;铅的矿产、冶炼产能与消费相对配套,国内供需偏向闭环。受疫情影响,有色金属的季节性累库时间延长,目前库存峰值并未出现。以往年的累库周期推断,库存可能在3月中下旬见顶。
(3)矿山供应和钢厂补库的时间差或影响铁矿石价格
春节后开市以来,国内钢铁产量下降、钢材价格明显回落,但铁矿石指数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且波动较大。节后至今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迎来两次上涨,涨幅约12%。此轮铁矿石期货上涨主要驱动因素是市场情绪,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市场复工的预期乐观,导致铁矿石价格在节后低开后迎来一轮上涨并触及高点684元/吨,随后受到国际疫情蔓延、原油价格大跌的影响,市场恐慌情绪又导致铁矿石价格出现一轮低开。而近日市场传出淡水河谷有停工的可能性,又引得价格出现上涨。
从长远看,供应方面,一季度澳大利亚受热带气旋影响,主要港口发运量下降,预计3月份仍有出现热带气旋的可能,利多铁矿石价格,但中长期来看,矿山发货量将逐渐恢复正常,甚至可能出现增加。需求方面,节后港口铁矿石库存增加205万吨,和往年节后同期相比,今年增量明显下降。节后总库存12557万吨,库存绝对量处于偏低水平。随着交通运输改善,预计长流程钢厂高炉开工率将逐步提高,对铁矿石的需求将增加,钢厂可能会进行补库。3月份矿山发货正常和钢厂补库,可能会出现时间差,发货正常先于钢厂补库,供大于求,利空铁矿石,钢厂补库先于发货正常,供不应求,利多铁矿石。不过,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如果不能得到迅速有效控制,市场恐慌心理可能造成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铁矿石作为钢铁产品的主要原料,对钢铁企业有着重要作用。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铁矿石原料成本在钢铁总成本中的比重约在40%左右,而且由于我国的铁矿多为贫矿,不宜开采,所以有70%的铁矿石需求依赖于国外进口。进口铁矿石的价格变动直接关系到我国钢铁企业经营状况。
3. 机械设备行业短期内受影响较大,中长期向好态势不变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性和基础性行业之一,机械制造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进出口占比比较大的有仪器、仪表行业及工程机械行业。目前,新冠疫情正在世界蔓延,我国机械制造企业采购的欧洲主要原材料及零部件包括车底盘、发动机等,一般提前半年下单备货,短期供货基本不受影响。但如果全球疫情影响持续时间长达数月,将导致德国等欧洲国家主要厂商陆续停工,则可能导致供应链受影响。
全球疫情仍在延续,全面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还需要一定时间,加之前期停工停产已造成的损失,预计一季度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将出现较大程度的回落。面对部分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困难,有关部门集中发布了多项扶持政策,预计2020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前低后高、逐步回升的走势,如疫情能早日结束,龙头企业的经营指标仍将保持小幅增长

㈢ 印度有多大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位于南亚次大陆,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27亿(截至2001年3月31日)。首都新德里,人口约1100万。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印度斯坦族(占全部人口的46.3%)、泰卢固族(占8.6%)、孟加拉族(占7.7%)、马拉地族(占7.6%)、泰米尔族(占7.4%)等10多个较大的民族,另有几十个较小的民族。

印度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语言,其中印度宪法承认的民族语言有15种,全国性的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2种。印度宪法曾规定允许保留英语为官方语言至1965年1月26日,其后取消英语的官方语言地位,仅保留印地语为官方语言,但印南方及其它非印地语地区强烈抵制,印度议会下院不得不通过官方语言修正法案,允许英语继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

印度社会是个多宗教的社会,世界上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其信徒。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统计数字,主要宗教信徒人口占比分别为:印度教徒82.7%,穆斯林11.2%,锡克教徒1.89%,佛教徒0.7%,耆那教徒0.47%,波斯袄教徒0.4%。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与印度教教义紧密相联。四大种姓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在四大种姓之外,还有被称为“不可接触者”或称“贱民”的人。根据印度宪法规定,种姓制度名义上已经通过法律废除,但截至目前,实际上仍在印度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起着作用。

印度从1991年开始实行经济改革,近年经济增速较快,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达4-6%。2000-01财政年度,印度全国GDP总量为4598亿美元,人均GDP约450美元。另据统计,2001-02财政年度印度粮食总产量达2.09亿吨,不仅自给有余,而且库存也在不断增加。

印度的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三大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以1999-2000财政年度为例)分别为:第一产业占29%,第二产业占24%,第三产业占47%。印度的六大基础工业产业为石油、石化、煤炭、电力、水泥和钢铁。

2001-02财政年度,印度进出口总额为946.52亿美元,其中出口439.98亿美元,同比下降0.08%;进口506.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贸易赤字66.55亿美元,比上财年的60.78亿美元略有增加。在印度的进口用汇中,石油进口约占1/3左右,印度石油消费需求的67%需要依靠进口。

中印经贸近年平稳发展。1991年双边贸易额仅为2.56亿美元,到2000年已增至29.14亿美元;200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进一步增至35.9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预计2002年双边贸易额可以超过40亿美元。中印两国人口众多,市场巨大,在某些领域互补性较大,扩大双边经贸存在一定潜力,有待双方进一步挖掘。

㈣ 印度电厂燃煤的库存平均仅剩4天,印度该如何解决缺煤现状

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目前印度发电厂燃煤的库存仅剩四天。一旦动力煤被使用殆尽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印度整个地区都没有办法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说说话想要解决却没到状况是非常难的,主要就是因为目前全球各个地区都限制到了这样一个僵局。今天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印度这么缺煤,以及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

第三,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解决?

说实话,如果单纯上印度解决煤炭短缺的问题,那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到另一方面是因为想要开采煤炭。前期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的,而印度现在的疫情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完成这样的壮举。而且除了印度,在北半球很多国家都面临这样的情况。

㈤ 印度产业现状

经济: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全国耕地面积约1. 6亿公顷,人均0. 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居世界第一。

印度资源丰富,拥有云母、煤、铁、铝、铬、锰、锌、铜、铅、磷酸盐、黄金、石油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云母的产量和储量为世界之首,铝土产量和煤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森林5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其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和航空等行业。

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较高水平。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海产品、铁矿砂及矿产品等。

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6000万人次,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1卢比=100派士。

㈥ 印度电厂将面临缺煤困境,进口真的能解燃煤之急吗

今年上半年,印度最大的煤炭生产库存量高达7430万吨,印度煤炭库存也创下历史新高。为了消耗高库存,印度在6月底首次放宽了煤炭出口限制,但没想到不到三个月事情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据最新报道,印度中央电力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印度当地燃煤电厂陷入缺煤困境,印度有135家燃煤电厂的煤炭库存不足,其中50家电厂库只有3天的库存,6家电厂库已经完全没有了煤炭。

尽管印度针对这次的危机作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煤炭库存仍然还是很紧缺,虽然增加煤炭进口,却对目前的情况没有任何帮助,预计印度煤炭在未来两个月都不会得到任何改善,这也会给印度目前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近几年印度的疫情都处于爆发的阶段,经济也一直得不到复苏,很多人也处于失业状态,这次的缺煤困境也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困难。

㈦ 中印两国的耕地和粮产量各是多少

我国和印度是亚洲比邻的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土地资源和粮食市场均为两国国计民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同为发展中国家,面对土地有限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在发展中有许多共同的困难。对两国有关农业及粮食市场进行相互比较和研究,对发现问题,相互借鉴,会有一定帮助或启发。

一、耕地和人口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国土面积328.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0.5亿。人口密度为319人/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134人/平方公里)的2.38倍。但印度国土可利用率远高于我国,印度耕地约1.2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5%,而我国耕地仅占国土的13.54%。按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国耕地面积1996年为1.30039亿公顷,2001年已降至1.27亿公顷,而且其中常用耕地为1.05826亿公顷,临时性耕地为0.21256亿公顷。由于两国均为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土地和耕地资源统计困难,要做到十分精确有相当的难度。所以,模糊一些看,我国国土面积虽然远大于印度,但可利用的耕地面积,基本与印度相同。那么由于我国人口多于印度,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就明显小于印度。我国人均耕地为0.1公顷,印度为0.15公顷。中印两国均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乡村人口为7.6851亿,占人口总数的59.47%。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我国2003年农村在册人口为9.3751亿,占人口总数的72.55%。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上学、务工,或开办乡镇企业,脱离了农业生产,这部分人生活状况已基本城镇化了。国家统计局的乡村人口数据,就是考虑到这一基本事实,在乡村人口数中,减去了长期脱离农业生产的这部分人,因此,乡村实际人口数远低于在册人口。即使如此,我国农村人口也高于印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2002年的数据,印度农村人口为5.5328亿,占人口总量的52.7%。按国家统计局的较低数据,我国农村人口比印度多2.1523亿。农村人口多于印度,而耕地面积基本持平,可见,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窘境要甚于印度。

印度谷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少的年份有0.9亿多公顷,多的时候也不过1亿多公顷,几十年来变化不大。而我国近几十年来谷物种植面积有减少趋势。可以稍感欣慰的是我国贫困人口远少于印度,印度贫困人口为3.2亿,而我国仅为3000多万。但据我国专家介绍,我国有很大数量的人口处于贫困边缘,在农产品生产可以增收时,他们就处于贫困线之上,当市场情况不利于农产品生产增收时,这部分人就可能掉到贫困线之下。加上这部分处于边缘的人口,我国的数字就高达7000万人以上。

我国GDP远高于印度,2003年为1.4082万亿美元,同期印度只有0.558万亿美元,我国是印度的2.5倍。人均GDP我国为1089.9美元,印度为531.6美元,印度只相当于我国的1/2。

二、粮食产量

中印两国粮食产量十分悬殊,据国家统计局及其引用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即使是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比较低时也相当于印度的近两倍。我国为4.307亿吨,印度为2.49亿吨。当然,我国人口也多于印度,产量多一些是应当的。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是在耕地面积与印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生产了如此高数量的粮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高于印度,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印度产量低,说明其生产力发展还有巨大潜力;我国产量高,继续在有限耕地上再提高产量难度就相对较大。

分品种看,2003年我国稻谷产量为1.6066亿吨,印度为1.3351亿吨。我国小麦产量为0.8648亿吨,印度为0.6932亿吨。我国玉米产量为1.1583亿吨,印度为0.147亿吨。我国大豆产量为0.1539亿吨,印度为0.068亿吨。两国稻谷和小麦的差距并不大,考虑到中国人口较多,生产量略多一些是正常的。差距比较大的是玉米产量,我国相当于印度的10倍;其次是大豆产量,我国是印度的2.26倍。

按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我国高于印度。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粮食产量人均占有量上升较快,1980年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产量为326.7公斤,而印度同期只有216.2公斤。199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升至393.1公斤,比1980年增加了66.4公斤,增幅为20.32%。同期印度也有所增长,人均为235.7公斤,比1980年增加了19.5公斤,增幅为9.02%。2003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为334.3公斤,比90年代有所减少。同期印度为237.7公斤,也略有减少。总体看,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比印度多100公斤左右。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的1996-1999年曾连续4年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00公斤,而印度从未达到过300公斤。

分析上述数字,中印两国粮食供应量的巨大差异给人以深刻印象。一般认为,粮食的消费基本是一个常量,有一定刚性,过快增加或过快减少都是不现实的。如果说中印两国因人的特殊性使消费有一定差距,还可以理解,但差距达100公斤是难以理解的。那么是否印度人除粮食外还有其他大量的食物供给办法呢。答案是否定的。除粮食外的主要食物应包括肉类、禽蛋、水产品、水果、牛奶及蔬菜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2003年肉类、禽蛋、水产品、水果产量均大大超过印度,只有牛奶产量印度是我国的两倍多。有资料显示,印度是养牛大国,2003年印度牛存栏数高达2.261亿头,奶牛占有相当大比例,所以牛奶产量高,但牛肉产量仅为150万吨左右。我国牛肉产量达到630.4万吨。由于我国猪肉产量是世界第一,家禽养殖数量也十分巨大,而猪和家禽所用饲料以粮食为主。所以我国饲养业消耗了大量粮食。而印度以养牛业为主,牛的饲料用粮食较少,所以印度粮食消费量比中国少得多。

三、粮食进出口贸易情况

就2003年的情况看,中国大米出口量为234.4万吨,同期印度出口了280万吨。中国出口小麦181.33万吨,印度出口了500万吨。中国出口玉米1639万吨,印度几乎没有出口。中国进口大豆2047万吨,印度没有进口。中国粮食净出口为7.73万吨,而印度净出口780万吨。进入2004年中国由于粮食市场价格原因,出口进一步减少,进口进一步扩大,粮食净进口量达到1930万吨。而印度尽管大米库存减少了10%,仍将出口250万吨;小麦库存有690万吨降至550万吨,仍将保持100万吨出口量。预计2004年度印度粮食净出口为350万吨。

四、几点结论

1.就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潜力来讲,中印两国各有所长。印度粮食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目前较低,提高的潜力很大。由于库存和财政压力,印度目前并不急于提高粮食总产水平,而是在保证国内消费的情况下,争取扩大出口。对此,国家提供一些优惠政策给予鼓励。印度畜牧业发展受到粮食供给的制约,偏重于消耗粮食少的产业。而我国由于粮食供应充足,继续发展畜牧业,继续扩大粮食转化的规模,仍有很大潜力和市场。

2.印度在相对较低的粮食供给能力和较低的粮食库存水平下,仍能大规模出口粮食,值得思考和研究。印度对粮食安全的理解和做法均有其独特性。

3.就贫困人口问题来看,印度虽然多于我国,但我国农村人口比印度多2.16亿人,说明我国工业化进程面临的困难并不比印度小。而且由于我国可利用耕地较少,人均耕地较少,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国策决不应有丝毫动摇。

4.印度上世纪60年代前还是一个粮食极度短缺的国家,有饥荒之国之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发展,农业取得较大成功,由粮食短缺变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对于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来说,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国也走过了类似的经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也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国民经济整体快速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当然,我国在发展中主要应瞄准世界发达国家有益的经验,在发展中尽量起点高一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印度这样与我国有许多共同之处、可比之处的国家发展情况加强研究与借鉴,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所作研究和比较其实还只是初步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㈧ 印度多地已经出现煤炭库存量告急,煤炭短缺对哪些行业影响最大

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在夏季由于各种电器的使用,印度将面临着严重的用电损耗,煤炭储备不足,当地政府预计将在未来暂停部分地区的电力服务。那么很多朋友就表示,煤炭的库存量继续下降,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尤其是很多的重工业在缺少了煤炭之后应该如何转型。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煤炭短缺会带来哪些影响。

煤炭的作为地球的化石能源之一,它总有枯竭的那一天,而目前煤炭存量告急的现象也算是预告了这一天可能并不会太远。在这种情形下,各国都在积极的。推动能代替煤炭的新能源,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减少对煤炭的需求,找到可以代替煤炭的产物。

㈨ 印度的军事实力比巴基斯坦的强大,但是巴基斯坦为什么敢叫嚣印度

从军事实力上看,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但是巴基斯坦在我国的帮助下已经初步具备完整的国防体系,然而这就是印度的缺陷。



然而事实证明印度军工制造和研发能力极为差劲,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光辉”战机和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前者被视为印度的骄傲从1983年开始研制到作战服役验收,用时近三十年时间被外界戏称为“史上最难产 战机”。

㈩ 印度16家电厂因缺煤而停产,印度的煤炭资源现在还有多少

目前印度至少有六个邦面临停电,而马哈拉施特拉邦、德里和喀拉拉邦则密切关注。尽管印度政府一再保证不会让它变成那样,但事实是约有 22 家发电厂因煤炭短缺而关闭。即使是可用的煤炭也以极高的成本出售。如果情况没有改善,印度的情况就很严重。

喀拉拉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就是两个这样的州,它们已经出面确认他们一直在以更高的价格购买电力。 “我们的热发电量约为 14,000 兆瓦,由于短缺,我们不得不以高昂的成本从电力交易所购买电力,每单位高达 20 卢比,”马哈拉施特拉邦配电有限公司 (MSEDCL) 董事总经理维杰·辛哈尔说。根据 Elara Capital 副总裁 Rupesh Sankhe 的说法,燃料供应协议 (FSA) - 固定煤炭印度在向电力生产商出售时收取的煤炭成本 - 价格为每吨 1,500 卢比,而电子拍卖价格为每吨 2,200 卢比, Sankhe 补充说,进口煤 6000 卢比,根据热值进行了调整。 向其他买家(包括贸易商)出售煤炭的电子拍卖。

阅读全文

与印度库存量是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疫情这么严重为什么不戴口罩 浏览:449
为什么印尼和马来西亚是穆斯林 浏览:233
越南贸易展在哪里 浏览:691
意大利哪些大学有语言类本科 浏览:344
中国接听英国电话多少钱 浏览:652
英国最贵的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101
印度紫檀木手链多少钱 浏览:201
四大粮食中原产于中国的是哪个 浏览:914
中国调味品第一镇是哪个 浏览:741
伊朗胖人体重多少斤 浏览:385
意大利语黑手党怎么说 浏览:868
腾冲距离越南多少公里 浏览:954
意大利吃烤串长什么样 浏览:768
英国海运到韩国多久 浏览:40
中国爱国酒30年多少钱 浏览:602
伊朗男排身高最高的是多少 浏览:115
意大利布客气怎么说 浏览:930
印尼购买什么区别 浏览:14
印度一斤鸡肉多少钱 浏览:28
伊朗经历了多少个王朝 浏览: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