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名字来源是什么
来源于梵文(唯有真理得胜),得名于印度河。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汉译为“羌独”,东汉称它为“天竺”。唐代玄奘则仔细探讨了天竺的名称,放弃了天竺、身毒、贤豆这些名称,而根据当地发音,称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译名皆源于印度河的梵语名(Sindhu),其波斯语变音为(Hin)、希腊语变为ινδία(India),龟兹语Indaka。
(1)印度是怎么得名的扩展阅读: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兴起。
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⑵ 印度国名的由来是怎样的
由来: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着,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共和国,通称印度,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⑶ 印度名字的由来谁知道
印度又名“婆罗多”,“印度”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唯有真理得胜),得名于印度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十亿人口以及上百种语言。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有“电影王国”之誉,曾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Ins Valley Civilization)亦称印度河文明(Ins civilization)或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 印度次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巴发现,1922年又在信德邦(Sindh)境内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发现(现在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巴基斯坦)。后来,在喀拉蚩东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 Hills)麓的鲁伯尔(Rupar),在距喀拉蚩东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贝湾(Gulf of Cambay),以及在离德里北边50公里(30哩)的亚穆纳河盆地(Yamuna Basin),都发现这一文明的遗迹。它比稍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广。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型古城。
影响范围: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大城市以及100多个较小的城镇和村庄。两个大城市方圆都超过5公里(3哩),由其规模可推测是两个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个大帝国轮流以两地为京城(印度历史上原是有一国两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继摩亨佐-达罗之后成为京城所在地,因为摩亨佐-达罗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坏。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区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区略迟开发,这种文化有文字,字符约有250~500个,部分已被试作解读,此种语言已暂被归入达罗毗荼(Dravidian)语族。该文明的中心时期约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纪出现的南部地区文化可能延续到更晚的时候。
印度人自称“婆罗多”(भारत / Bhārata),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称是唐代高僧玄奘所着《大唐西域记》中的译法,在这以前称天竺或身毒。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包括了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印度又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观点阿富汗也是它的一个邻国) 。
⑷ 现代“印度”这个国名怎么来的
印度原为婆罗多,是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的国家。印度一词由信德河而得名,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这个地理名称。后来,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以至整个南亚次大陆。古波斯语将信度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印度称为“印度斯”,后来罗马沿袭了这个词。
我国史书中,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又有“天竺”、“忻都”等称。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这个名称就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⑸ 印度名字的由来(30个字)
印度的英文名称,则源于印度河。
印度河原文Sindhu,本义为河流,中国古代音译为“身毒”等。
但印度的近邻波斯人在说Sindhu时,对其首字母S存在发音困难,同时他们的语言中又无送气浊辅音dh,遂将该名讹读为Hin;
而Hin一词在传入希腊后,送气音H失去,成为In或Ins。希腊人印度西部的这条河流的名字指称整个印度地区。
中世纪穆斯林人侵入印度后,又依波斯语称印度为Hinstan,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
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后称印度为India,显然India是从Ins演变而来的。
⑹ “印度”之名的来源和意义是什么
印度之名源于印度河,梵文曰“信度”(Sindhu),意为海洋、江河。在古贷,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等国的领土在内的整个印度次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