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黄怎样形成啊,牛是都有牛黄吗,怎样让牛有牛黄
牛黄为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干燥的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英文名calculus bovis。
【性状】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鉴别】(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2)取本品少许,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3)取本品粉末10mg,加氯仿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去氧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醋酸乙酯-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两个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9.0%。
【含量测定】胆酸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蒸干,残渣加20%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热回流2小时,冷却,加稀盐酸19ml调节pH至酸性,用醋酸乙酯提取4次(25ml、25ml、20ml、20ml),每次醋酸乙酯液均通过同一铺有少量无水硫酸钠的脱脂棉滤过,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胆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3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醋酸丁酯-冰醋酸-甲酸(8:4:2:1)为展开剂,展至14~17cm,取出,晾干,喷以3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380nm,λ<[R]>=65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C24H40O5)不得少于4.0%。胆红素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胆红素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氯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胆红素0.01mg)。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ml、2.0ml、3.0ml、4.0ml、5.0ml,置具塞试管中,分别加乙醇至9ml,各精密加重氮化溶液(甲液:取对氨基苯磺酸0.1g,加盐酸1.5ml与水适量使成100ml;乙液:取亚硝酸钠0.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置冰箱内保存。用时取甲液10ml与乙液0.3ml,混匀)1ml,摇匀,于15~20℃暗处放置1小时,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B),在533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取本品细粉约1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氯仿和乙醇(7:3)的混合溶液60ml、盐酸1滴,摇匀,置水浴上加热回流约30分钟,放冷,移至100ml棕色量瓶中。容器用少量混合溶液洗涤,并入量瓶中,加上述混合溶液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清液10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3ml,置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乙醇至9ml”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胆红素的重量(mg),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C33H36N4O6)不得少于35.0%。
【性味与归经】甘,凉。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临床应用】
1. 用于温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牛黄清心、凉肝,有患风止痉、定惊安神之效。常与朱砂、全蝎、钩藤等配伍,如牛黄散。
2. 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中风,惊风,疯痛等痰热豪蔽心窍所致之神昏、口噤、痰鸣等症。本品既能清心热,又能化痰、开窍醒神。单用本品为未,淡竹沥化服即效,如《外台秘要》治婴儿口噤方,或与麝香、栀子、黄连等配伍,共秦清热化痰、开窍醒神之功,如安宫牛黄丸。
3. 用于咽喉肿痛,溃烂及痈疽疗毒等热毒壅滞郁结之证。本品清热解毒力强。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黄芩、雄黄、大黄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若咽喉肿痛、溃烂,可与珍珠为末吹喉,如珠黄散;用治痈疽、疗毒、乳岩、瘰疬等,又与麝香、乳香、没药等合用,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如犀黄丸。
【用法与用量】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贮藏】遮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压。
宜忌 孕妇慎服。
人工牛黄
1、快速培植牛黄和胆汁引流装置及方法
2、牛口服牛黄素形成天然牛黄的方法
3、培养天然牛黄的生产工艺
4、培植牛黄的口服药物成黄灵及其制作方法
5、人工培养牛黄与取胆汁新方法
6、人工培植牛黄
7、人工培植豚黄的方法
8、人造牛黄的制造方法
9、新牛黄的制造方法
10、一种培养牛黄的生产工艺
11、一种人工培育牛黄的方
12、一种用于化妆品的从人胚胎脑中提取磷脂的方法
【药用部位】干燥的胆结石。
【历史沿革】牛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今人多就胆中得之。一子大如鸡子黄,相重叠。药中之贵,莫复过此。”《名医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有堕胎”。《本草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
【生态环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生物学特性】牛性情温顺,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是四胃反刍动物,对粗饲料消化能力强。通常在休息时反刍。成年牛每天大概有10~15个反刍周期,每天反刍时间平均为7~8小时。喜吃青绿多汁饲料、新鲜饲料,有警示性,自由采食时互相抢食。牛2~3岁性成熟,母牛发情周期20天左右,发情持续1~3天。妊娠期285天,每胎产1犊。
【养 殖】牛舍要通风干燥,粪便及时清除,合理使役,牛体要勤刷拭。
【动物形态】体长1.5~2米,体重一般在250千克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2个大鼻孔,其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很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趾,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收集。宰牛时注意检查胆囊、胆管及肝管,如有结石,立即去处,除尽附着的薄膜,用灯心草或棉花等包上,外用毛边纸或纱布包好,置阴凉处,至半干时用线扎好,以防裂开,阴干。
【药材性状】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主要产地】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的功效。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等。
【贮藏方法】可用深棕色玻璃瓶贮存,或用塑料袋包装的铁盒内。牛黄不宜冷存,以免变黑失效。一旦发霉,可用酒擦洗。
牛 黄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今市售品主要有天然牛黄与人造牛黄两类。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今市售品主要有天然牛黄与人造牛黄两类。
[原动物]
牛 别名:家牛、黄牛、丑。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
牛为人类所习养的大型家兽之一。体格壮大结实,各部发育均称。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2个大鼻孔,其间皮肤光滑,称为鼻镜。眼极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全身被短毛,绝大部分为黄色,无任何杂毛掺混。四肢健壮,蹄趾坚硬。雌性有乳头2对。
一般健康的牛,皮肤柔软富有弹性。若皮肤干燥、缺乏弹性,则为营养不良或病牛之症。牛的性格较为温驯,生长很快,尤以出生后1~2岁之间,发育最盛,至4~5岁即已完全长足。体重一般在250公斤左右。其主要食物为各种草类。
牛根据其应用目的不同,分乳用、役用、肉用或役肉兼用等品种。全身无废物,经济价值极大。小牛尚可制造痘苗,在医学上也极重要。
我国最优良的品种为秦川牛。体格高大而壮实。角短,向外方稍弯。颈粗。四肢均称,骨骼坚实。尾长短适中,尾毛细,帚大。全身赤褐色,毛色光泽细致,较美观。
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制]
1. 天然牛黄:全年皆产,宰牛时注意检查胆囊、胆管及肝管中有无硬块,如有硬块,应立即剖开取出,去净除附着的肉膜等物,将牛黄用通草丝、灯心草或棉花等包好,放在煅过的牡蛎或松花粉等吸水强的物品上,置阴凉处干燥。干燥时切忌风吹日晒,以免裂开,影响质量。
2. 人造牛黄:由牛胆汁或猪胆汁提取,经人工制造而成。
[炮制]
研成细粉即成。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病牛胆囊中的结石(少数为胆管、肝管中的结石)。
[名称]
1.天然牛黄Calculus Bovis(Bezoar) 别名:丑宝。
2.人造牛黄Calculus Bovis artificaialis (Bezoar artificialis)
[产地及销售习惯]
1. 天然牛黄:全国各地屠宰场均有生产,主产于北京,河北天津,新疆乌鲁木齐、伊犁,昌都地区,青海,西藏,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河南洛阳、信阳,广西百色、宜山,甘肃岷县、卓尼,陕西西安、宝鸡,上海,江苏南京等地,以西北、西南、东北等地产量较大,销全国各地。此外其他各地屠宰场也有收集牛黄习惯。
2. 人造牛黄:主产于天津及北京,销全国各地。
[化学成份]
含有胆酸、胆固醇、麦角固醇、脂肪酸、卵磷脂、胆红素、维生素丁、钙、铁、铜等。又自澳洲产牛黄中提出三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及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牛磺酸(Taurine),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精氨酸(Arginine),亮氨酸(Leucine)及蛋氨酸(Methioine)等氨基酸类物质。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1.
天然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不规则的球形、三角形或方形等,少数呈管状或颗粒状,直径1~3厘米。表面黄色至棕色,有的表面粗糙或具裂纹,略有光泽。质细腻而轻松,易破碎;断面黄色至棕黄色,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取牛黄粉末少许溶于水中,涂在指甲上,经久不褪(通称"挂甲")。气清香,味先微苦而后微甜,入口后有清凉感,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
以个整齐、色泽鲜艳、棕黄色、质细腻、气味清香者为佳。
2.人造牛黄:多数呈粉末状,也有制成不规则球形或方形的。浅棕黄色或金黄色。质轻松。水溶液亦能使指甲染成黄色。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后无清凉感。
以干燥、色黄者为佳。
化学试验:取牛黄约50毫克,分别加入下列试剂约3毫升:
1. 加冰醋酸呈绿色,冷后沿管壁小心加入等量的浓硫酸,则两液层接触面现红色环。
2. 加浓硫酸现绿色。
3. 加硝酸现红色。
4. 加氨水现黄棕色。
以上二种药材的检索表:
1.呈卵形、不规则的球形、三角形或方形;断面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气清香,...无腥气,入口有清凉感………………天然牛黄
1.多数为粉末,少数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方形;断面层纹不显着;气微清香,略有腥气,入口无...清凉感………………………………人造牛黄
[效用]
[性味] 苦平,有小毒。
[功用] 清心开窍,定惊,解毒。
[主治] 内服治高热神志昏糊、谵语、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疽疔毒等症。
[用量] 0.3g~0.7g。
[禁忌] 无热邪者不宜。
[附注]
牛黄为最常用的贵重药材,每年消耗量很大,虽然我国产牛黄的地区很广,但以前对牛黄的生产重视不够,每年都需要有大量进口,故在商品上分为国产牛黄与进口牛黄两类。国产牛黄由于产区不同,其形状与气味虽稍有异,但均可同等入药。在商品上将产于华北地区的称为"京牛黄",产于东北地区的称为"东牛黄",产于西北地区的称为"西牛黄"。进口牛黄分为"金山牛黄"和"印度牛黄"两种:金山牛黄主产于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智利、玻利维亚及加拿大等地;印度牛黄主产于印度。依牛黄的生长部位不同,其名称也不相同,如生长于胆囊中的称为"胆黄",生长于胆管中的称为"管黄",生长于肝管中的称为"肝黄",市场上常见的大多数为胆黄。解放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药材的生产和发展,牛黄的产量逐年增长,进口数量大大减少,1956年天津制药厂人工合成牛黄成功。目前市场上主要为分天然牛黄与人造牛黄两类。为了提高天然牛黄的产量,各地屠宰场还须要重视并加强牛黄的生产,宰牛前应对牛进行详细检查,发现病牛,应作记号,宰后仔细注意胆囊、胆管及肝管中有无硬块,如果发现有牛黄,不论大小,均应立即取出,以增加牛黄的产量,进一步保证市场的供应。
真伪鉴别
牛黄为贵重药材,一些不法分子用植物的粉末加蛋清、蛋黄和牛胆汁等制成,或用其他动物的胆结石等伪充,以假乱真,牟取暴利,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鉴别真伪牛黄,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www.konjia.com)。
一、目试:真品(正品)天然牛黄有蛋黄及管黄两种。蛋黄多呈卵形、不规则球形、类方圆形或类三角圆形,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稍带光泽,有的外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断面黄色或棕黄色,可见明显排列整齐的层纹,层层重叠,气清香。管黄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质坚实。人工牛黄多呈粉状,也有不规则球状者,浅棕黄色至金黄色。
二、手试:以手摸、擦、捏进行鉴别,一般经验是三个“三分”。即:①牛黄上手轻三分。牛黄质地疏松,比一般同体积的物品要轻些。不管是泥团或常见的伪晶,一般比牛黄重,故有牛黄上手轻三分的提法。②遇水磨擦黄三分。传统鉴别牛黄,用少许牛黄加水磨在指甲上,显黄色,习称“挂甲”或“透甲”,一般来说只要有些水分的牛黄颗粒在白纸或砂玻板上擦几擦,同样出现淡黄色的痕迹,这种颜色不一定很深,但能较长时间地保留不变。③用手捏牛黄碎三分。牛黄硬度在1~2°左右,很容易给捏碎,如捏不碎者,—般应视为伪品。
三、口试:将牛黄少许放在舌尖,有一股凉气扩散到舌心至舌根,味微苦而甘甜,没有其他腥膻杂味,嚼之似泥而没有渣杂,唾液可染成淡黄色。伪品多味苦而难于嚼碎,有时有滑腻感。
四、水试:牛黄不溶于水,置水中先浮而后沉,不胀、不溶、不变色,煮到水沸仍保持块状;将缝衣针润水粘上牛黄粉,垂直沉下水中,可见杯内从上至下有一条线,然后再慢慢扩散。人工牛黄煮沸后水呈黄色而混浊,静置片刻即沉淀,水变回原色。
五、火试:取一根小针烧红,刺入牛黄中,牛黄破裂而呈层状,质细密酥脆,内心有白点,并伴有清香气味者为真品。
六、醋试:取一干燥洁净试管,放入牛黄粉末(成块稍加压碎),加入2ml醋酸,加热至沸,溶液即现淡绿色至深绿色。品质好的牛黄液体呈深绿色而清澈;质次的呈绿色至稍黑而混浊;人工牛黄呈淡绿色或青绿色。伪晶牛黄多为黄色或茶红色。
以上鉴别牛黄真伪方法,有时采用一二种就可以,如果把握不大,可逐个进行加以区别。
2. 印度安宫牛黄丸价格
印度,撇13了吧,中国的,同仁堂几百一丸,近千
3. 佛门的舍利子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
所谓舍利子为个人修行成就之结晶,原来舍利子称为舍利,后来才称为舍利子。舍利原是印度语译为(设立罗)....等各种不一之名称,其意义为“遗留物”或“灵骨”。舍利子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
舍利子的形成和做善事没有关系,主要是和生活习惯有关系,但是你做善事会长寿,这很重要.长期使用某一种食物,其中的某些元素在体内出现沉积,火化的时候受热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结晶。
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绿色或五色班斓的舍利子。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舍利的种类,一般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不需经过火葬,而全身不会腐烂,这种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萨;碎身舍利,则是火葬后的遗骨。但也有一些舍利不是由人体变成的,如从天上、地下跑出来,或由油灯里生出,或由花朵生出的,还有一种是诚心供奉礼拜求得,舍利之中再生出舍利子的。而在《浴佛功德经》将舍利分为:一、生身舍利,又称身骨舍利,是佛的遗骨;二、是法身舍利,又称法颂舍利,是指佛所遗的教法、戒律。
舍利子的各种现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结石,结石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也很易碎,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结石病人数以千万,但只有修行者才会有舍利子。大德的舌头,心等没有骨质的软组织也可火化不坏形成舍利子.连念佛鹦鹉的舌头也能成舍利。何况体内结石数量及其小,否则会危及生命,但是有时候出现舍利子的数量极其惊人,而且色彩和形态各异。
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并不是常年吃斋和尚才会有,仅仅皈依一年往生的在家居士,焚化后遗骨上也出现了舍利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所谓的“舍利”确实是没有完全烧化的骨质和牙齿,但结石是不可能经受焚化后成为“舍利”的。有些人用科学的名义把舍利子解释成结石,其实这种欺骗公众的做法,这些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伪科学”。
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有的舍利还会长大、生小舍利,等等等等,这些岂是现代科学所能臆测的2002年二、三月间,安奉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赴台湾巡礼,引起极大轰动。为确保佛指舍利在运送、巡礼期间的万无一失,两岸有关方面制定、采取了极其周密的安全保卫措施--在为坛城(放置佛指舍利的鎏金铜塔,重63公斤、高134厘米)安装了重达270公斤的防弹、防火、防震玻璃罩的同时,两岸佛教界400多人,乘两架专机随机护送;到台后,从机场到供奉佛指的台大体育馆,沿途10万信众恭迎,可谓万人空巷;安置佛指的舍利亭内装有红外线感应器和摄像头,可随时监控现场情况;与此同时,由大陆24名武僧、台湾120名金刚组成的护法团,与其他有关人员配合,组成4道屏障,24小时护卫。这一切,足见佛指舍利的珍贵和重要!
如此兴师动众、牵动人心的佛指舍利究竟为何物?
舍利是指佛祖释迦牟尼(即《西游记》中的如来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据传,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在历史烟云的变幻中,绝大多数舍利被散失、湮没、毁坏。不幸中的万幸,1987年在法门寺的地宫中发现了许多唐代古物,这颗世界上惟一的佛指舍利即在其中。出土时,佛指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着,高40.3毫米,重16.2克,其色略黄,稍有裂纹和斑点。据史料记载,唐时,该舍利“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所记与实物吻合,只是颜色因受液体千年浸泡变得微黄了。
在上述几种舍利中,珠状舍利子的生成至今是个谜。这种舍利子并非虚无缥缈的传说之物,因为在现代修行的佛教人士当中,圆寂火化后,也曾有此现象产生,尽管个例罕见。笔者手头有《今晚报》1994年7月20日摘自《江南晚报》的一则报道:苏州灵岩山寺82岁的法因法师圆寂火化后,获五色舍利无数,晶莹琉璃一块,且牙齿不坏。尤为奇特的是,火化后其舌根依然完整无损,色呈铜金色,坚硬如铁,敲击之,其声如钟,清脆悦耳,稀世罕见。
遗体火化,不仅是个燃烧的过程,其实也是个熔炼的过程。上述珠状舍利子是身体中的哪些成分熔铸而成的?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寂火化后便“炼制”出了舍利子。此说是否正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4. 什么是红伤药
由雷式三代历经百年研制而成的秘方,由当归尾,藏红花,三七,元虫,印度血褐,珍珠,朱砂,象皮,甲珠,豹骨,牛黄,乳香,没药,半两钱,鹿角胶,骆驼筋,方海,羚羊角组成。
5. 印度不是不杀牛吗,为什么我在百科中查到印度牛黄
虽然说印度尊牛为神,但是牛也会死啊,而且也会有一些不法分子犯法。现在好像也没有以前那么重视了,毕竟是有危害的。希望能帮到你哈~
6. 印度人相信牛尿里有黄金,养了上亿头牛,为什么还真发现了黄金
在印度,牛就是一种神一样的存在,受到全体人们的尊崇,印度人认为牛尿里有黄金,后来经过多次的冶炼提纯,发现牛尿里真的有黄金,不过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在印度黄金是倍受看重的,金饰品是女性出嫁的必备嫁妆,黄金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印度的黄金储备量也不少,因此在牛的尿里面发现有黄金的离子也是有可能的。
印度对牛的崇拜推动了对牛的研究,研究结果又推动了印度的神牛文化,这也是印度的一种政治需要。印度对牛的崇拜呈现出痴迷状态,对牛奶牛尿牛粪都有研究,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一升的吉尔牛尿里有10mg左右的黄金离子,可以通过一些提纯手段进行提炼。不过通过牛尿来提纯金子的做法还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毕竟金的含量很少,而且有的牛尿里的黄金的含量更少,因此在牛尿里找黄金恐怕主要是为了文化的需要。
7. 牛黄 怎样判断牛生上有牛黄呢 还有我发现牛早上嘴巴发黄是什么问题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谈谈这个牛黄是个啥东西,毕竟一克牛黄顶一克黄金了,关键还有价无市,因为很多成了收藏爱好者的囊中之物。牛黄是一个常用中药,像我们平时吃的牛黄解毒片,小儿氨酚黄那敏片,安宫牛黄丸等等都离不开这味药,所以这些药近年来一直在涨价还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牛黄为牛干燥的胆结石,选择时一般先是用肉眼观察,再可能用嘴去尝一下味道,外形呈卵圆、类球形或不规则的四方体,大小不ー,直径0.6~4.5cm,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或棕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水润挂甲。它是凉性药物,味甘,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解毒的作用。多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等。
牛黄粉末呈黄棕色或红棕色,为多数黄棕色、红棕色棕色小颗粒集成的不规则团块,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人工牛黄
药材为牛、羊胆汁或胆汁经人工提取制成。本品多呈粉末状或不规则的球形,表面浅棕色或金黄色。质轻,疏松,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苦,入口后无清凉感。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大都是这种的,效果不及自然牛黄,不过大可放心用。
培植牛黄
药材为植入牛黄晶核等方法在黄牛水牛胆中所获得的人工培育牛黄,为不规则块片或粉末,棕黄色或黄褐色。质较疏松,间有少量灰白色疏松状物和乌黑硬块状物。气微腥,味微苦而后甘,有清凉感。
非正品
管黄
药材为牛干燥的胆管结石。本品呈短管状或破碎成块片,大小不ー,长约3cm,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不光滑,较粗糙,有隆起的小疙瘩或粗横纹,亦有显裂纹。体轻,质酥脆,断面中心糟朽,黑褐色或中空,外周有层纹,多为褐色。
猪黄
为猪科动物猪的胆囊,胆管及肝管中的干燥结石。本品呈卵形或球形,大小不ー,直径1~4cm,表面黄白色,灰黄色红黄。光滑或稍粗糙,具龟裂纹。体轻,质较松脆,断面同心层纹厚薄不均,并可见红黄色、黄色及灰白色斑点。有的中心可见草节,气微腥臭,味微苦,微凉,水湿润不挂甲。
人黄
为人的胆结石,呈小石块状,一般颗粒较小,直径0.3~1cm,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深褐色,光滑,质硬,断面同心层纹薄不均,色泽变化大,略具油性。气微腥,味微苦。
伪制品
伪制牛黄
系用涂料地板黄、它种动物胆结石、树脂、塑料、蜡、淀粉、黄连素等为原料的仿制品。本品多呈类球形或不规则块状,一般分层较明显,层纹不细密,有人为伪制痕迹,目前市面上此类的牛黄仿制品最多。
还有一些是真假牛黄混合粘合成的,纯度不高,所以颜色、纹理细节、味道只要注意到了,你就是行家。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8. 牛黄是什么
牛黄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干燥的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性状】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准确度中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性味与归经】甘,凉。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伴随,痈肿疔疮。
【用法与用量】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遮光,密闭保存,防潮,防压。
天然牛黄的价格为黄金的两倍。这味古老中药因市场需求的扩容,如今愈发奇货可居。当下,含该成分的中药九成以上用的是价格便宜的人工代用品。眼明手快的代用品生产者和相关的药企早已从中淘到金。然而,多数消费者并不明就里。
四种牛黄
天然牛黄
量少,贵过黄金
牛身体中的胆结石就是天然牛黄,其价格贵过黄金。我国每年牛黄需求量约5吨,但自产的天然牛黄还不足1吨。
人工牛黄
量大,药效较次
从猪胆汁中提取出相关物质可配制成人工牛黄,其价格不到天然牛黄的0.5%。但因药效问题,人工牛黄不能完全替代天然牛黄。
体内培植
牛黄药效好,规模生产难
像养珍珠一样,在牛体内埋植异物,促使结石生长。这种牛黄药效好,但不易规模化生产,我国最高峰时也只有1000头牛接受手术。
体外培育牛黄
药效好,规模生产易
一名医生发明了利用牛胆汁在牛体外培育牛黄的技术,其药效不错且易规模生产,这项技术最终以2850万元高价转让。
参考资料:南方都市报与http://www.cnm21.com/00new/list.asp?id=2328
9. 乌金衣名词解释是什么
乌金衣名词解释是牛黄表面挂有的一层黑色光亮薄膜,俗称为“乌金衣”,是牛黄的主要鉴别特征之一。
牛黄是牛体内的胆结石,别名丑宝,宰牛时才被意外发现。多呈卵形质轻,金黄至黄褐色,细腻有光泽;表面或有黑亮薄膜,习称乌金衣;断面金黄或棕黄,可见多层同心环纹。天然牛黄产量低而珍贵,现在多人工配制。
牛黄的特点有:
一、牛黄是中药材,牛黄是牛的胆结石,全年均产。在宰牛时注意牛的胆囊、胆管及肝管中有无硬块,如有即为牛黄。
二、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
三、我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扁鹊最先发现牛黄。
四、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体外培育牛黄能够很好的替代天然牛黄,药效等同于天然牛黄。
五、牛黄的别名有很多,犀黄,犀牛黄,心黄,肝黄,各一旺(蒙语名),丑宝,乌金黄,果黄,丑黄等。国产牛黄分布地区较广,如产于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称为“京牛黄”。产于东北地区称“东牛黄”,产于西北地区称“西牛黄”。进口牛黄分为金山牛黄和印度牛黄。
六、非洲是牛黄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当地人在宰杀牛时如果发现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有硬块,如有即为牛黄。宰牛者就会将胆汁滤出,将其晾晒并保存起来。
八、我国牛黄市场十分巨大,天然牛黄国内年产量不足1吨,需求量却在200吨以上,极为稀缺。体外培育牛黄其胆红素等主要成分与天然牛黄无异,价格仅为天然牛黄的三分之一。
九、15世纪,在欧洲,拥有牛黄是富贵的象征。英国国王曾用牛黄做过项链。
10. 舍利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为何普通人没有,只有高僧圆寂后才有
在《西游记》中第六十二回,金光寺上的舍利子被九头虫偷走,因此引发了一场故事。其实很多观众一直以来对舍利子都有很多疑问,舍利子究竟是什么?舍利和舍利子是否有差别?舍利子又是否真实存在?
第二个故事有关李敖前妻胡因梦,在她的《生命不可思议》中说到:母亲火葬后,留下了许多舍利子。她的母亲,在与她父亲离婚后禁欲多年,因此小编推测,舍利子或许与清心寡欲,禁欲有关。
古代高僧无一不是有大愿力的修行者,他们通过百年如一日的修行,多年禁欲导致体内的元素与常人有差异。只有在火化之后,才会留下舍利子。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典籍记载中,只有得道高僧才有舍利子。
对于舍利子的看法,小编承认它的存在,并且积极探究。但是不建议夸大它的作用,或许现在它的存在颠覆了科学的观念和认知范畴,但是小编相信,在日后总有一天能够找到舍利子存在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