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哈特福德号号核潜艇做成鱼的形状是为了什么
第一可以减低被雷达检查出来的几率。第二在夜晚浮出水面换气的时候,不容易被发现!也许是这样,也不确定!
B. 印度公开了下一代战略核潜艇的照片,印度为何敢如此张扬
这其实是印度的一贯作风,印度阿三在这些事情上一度高调且张扬,而此次公开了下一代战略核潜艇照片,更多的也是宣扬自己的军事实力,觉得自己具备威胁东亚大部分地区的能力,想要更多的展现一下自己的国力,起到一些威慑作用。但其实就他们的实力而言,这并没有什么多大意义,在一些军事强国眼里,他们也不过是一些小喽啰。
不过对于印度方面这一张扬的做法,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讨论,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虚张声势,还得这艘潜艇实际造出来了再说吧,毕竟印度阿三有许多失败的工程案例。
C. 为什么中国的最新的军舰看起来都象轮船改装的而印度的最新的军舰就象那么回事
那是因为军舰的建造思路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现在的军舰是为了减少雷达反射面积所以建成了内倾角设计 而印度大多数是买的别的国家的二手装备也就是美苏七十年代的装备 那时的军舰以突出武器平台为主
D. 关于核潜艇的有关知识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潜艇水下续航能力能达到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1954年1月24日首次开始试航,它宣告了核动力潜艇的诞生。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6个,分别为: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印度的歼敌者号核潜艇在建)。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潜艇最多。 核潜艇的出现和核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装有核战略导弹的核潜艇是一支水下威慑的核力量。
主要分类
核潜艇按照任务与武器装备的不同,可分以下几类:
1、攻击型核潜艇,它是一种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核潜艇,用于攻击敌方的水面舰船和水下潜艇;
2、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也装备有自卫用的鱼雷,用于攻击战略目标;
3、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用于实施战役、战术攻击。
4、实验用途核潜艇,作为特殊作战和仪器、装备实验的平台而使用。
研发
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使用经验暴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潜艇可以在水面下持续航行的时间。潜艇在水面下操作的时间受到电池蓄电量的严重限制,即使以最低的速率航行,也必须在一段时间之后浮出水面进行充电,在充电的过程当中潜艇非常容易受到攻击。另外一个限制是潜艇上的电池能够发挥的最大航速以及持续的时间,尤其是水面下的最大航行速率远低于水面上的速率,若是要追随高速航行的船舰时,潜艇必须浮出海面以柴油引擎输出动力,才能够勉强追上航行速率较慢的快速船舰,可是这样一来,潜艇就失去海水对他的保护以及作战上的优势。因此,为了扩大潜艇的战术价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续操作时间,研发替代动力来源一直是潜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由美国海军研制和建造的。1946年,以海曼·乔治·里科弗(Hyman G. Rickover)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使用的压水反应堆。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此后,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相继制造了本国的核潜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广为使用的“舰载压水反应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国海军和政府建议制造核动力潜艇。1951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制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决议。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开始首次试航。首次试航即显示了核潜艇的优越性,人们听不到常规潜艇那种轰隆隆的噪声,艇上操作人员甚至觉察不出与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别,“鹦鹉螺”号84小时潜航了1300千米,这个航程超过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规潜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1955年7~8月,“鹦鹉螺”号和几艘常规潜艇一起参加反潜舰队演习,反潜舰队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组成。在演习中,常规潜艇常常被发现,而核潜艇则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核潜艇的高速度也可以使之摆脱追击。由于核潜艇的续航力大,用不着浮出水面,因而能避免空中袭击。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在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持续航行了11万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向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无法完成的壮举,此后,美国海军宣布不再制造常规动力潜艇要将所有的潜艇换成核动力潜艇。
早期的核潜艇均以鱼雷作为武器。以后由于导弹的发展,出现携带导弹的核潜艇。核潜艇安上导弹之后,便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类是近程导弹和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另一类是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又称战略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艇和潜艇,同时还可担负护航及各种侦察任务。弹道导弹核潜艇则是战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转移。在各种侦察手段十分先进的今天,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弹道导弹核潜艇则以高度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成为一个难以捉摸的水下导弹发射场。
弹道导弹潜艇是用艇载核导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备核袭击的潜艇。它大多是核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对地导弹,并装备有自卫用鱼雷。弹道导弹潜艇与陆基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核军事国在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的三大支柱,并且是其中隐蔽性最强/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
潜对地导弹分弹道式和巡航式两类。美国从1947年开始研制“天狮星-I”型潜对地巡航导弹,1951年在潜艇上发射成功,1955年正式装备潜艇部队,第一批战略导弹潜艇由此诞生。苏联于1955年9月首次用潜艇在水面发射一枚由陆基战术导弹改装的弹道导弹。1960年7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首次水下发射“北极星”A1潜地弹道导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E. 潜艇为什么要造成圆柱型
在水中行驶阻力最小。
F. 核潜艇为什么是流线形的快
这种流线型就是所谓的纺锤型或水滴型 老式潜艇用的是船形 这种形状在兴波状态下阻力小(就是水面航行),后来潜艇性能越来越好,水下航行时间增多,兴波阻力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流体阻力(就是水下航行的阻力) 在这种状态下水滴型阻力最小,速度最快.特别是核潜艇,因为它可以长期水下航行,所以现在的核潜艇几乎都是水滴型.
G. 为什么核潜艇要设计成水萝卜形状
这是在水中行驶时,阻力最小、噪音最低、抗压最强的水滴型。
因作战环境改变,所以提高水下航速和机动成为与潜深、静音同等重要的指标。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程师受飞艇形状启发,在“大青花鱼”号潜艇上做了一系列论证和实验。发现水滴型潜艇外表面浸润面积最小,能在水下获得最小阻力、最大抗压能力和最小涡流噪声,是最适合水下高速航行的艇型。
水滴型潜艇的线型特点是首部呈圆钝的纺锤形,潜艇的横剖面几乎都为圆截面,艇身从中部开始向后逐渐变细,尾部呈尖尾状。水滴型潜艇的水下阻力小,有利于提高水下航速,但水滴型潜艇的水面航行性能较差,艇首容易上浪,而且易出现埋首现象。有的水滴型潜艇为了提高水面航行性能,采用了艇首浮力舱。过渡型潜艇是把常规型的直首和水滴型的尖尾相结合的一种潜艇线型,这种潜艇的水面航行性能优于水滴型,而水下航行性能优于常规型潜艇。
水滴型潜艇横截面呈圆形,艇首是圆钝的纺锤形,艇身各处都是曲线,长宽比较小,约7~8:1之间,从艇身中部向后逐渐变细,艇尾呈尖尾状。
水滴型潜艇高航速、高机动,低嗓声,优点很多。但也有缺点:
首先,艇体全是曲面,加工精度高,技术要求复杂。水面航行性能较差,艇首容易上浪,容易出现埋首现象(低速航行时艇首下沉),影响潜艇稳定。
其次,现代潜艇作战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注重隐身性和远程攻击能力,高航速、高机动已不再是首要追求,装备大量先进的主、被动搜索设备更为重要。
水滴型艇体缺少平直面,不利于安装电子、声呐设备。大孔径舷侧阵声呐需要很长的平直基座,但水滴型潜艇提供不了,连海狼级、弗吉尼亚级这种拉长水滴型也是分3段安装的。相比之下雪茄型、鲸型更容易布置。
另外消声瓦也是个问题,水滴型潜艇受曲面影响,安装消声瓦比平直艇体潜艇更为复杂。
再次,水滴型潜艇艇首空间小,鱼雷发射管和水声探测设备不好安排,需要占用更长的空间;艇内空间也小,不如其他艇型空间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师在水滴型艇体中间加入一段平行圆柱体,成为拉长水滴型。试验发现高速性能虽略有下降,但影响不大,可用空间却迅速增长,尤其适合弹道导弹核潜艇。美国洛杉矶级、俄亥俄级、海狼级核潜艇都是这种拉长水滴型。
拉长水滴型潜艇不断改进,人们又在潜艇上增加了若干平行中体和梯形上层建筑,能更合理的布置电子、声呐和武器设备,弥补纯水滴型潜艇的不足,成为现在很流行的“雪茄型”。
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拉长水滴型
H. 印度人为什么没有潜艇
印度为了积累核潜艇技术,特意在1988年,向前苏联租借了一艘核潜艇,从此长期保持着租借一艘俄核潜艇的状态,虽说价钱不便宜,但是印度借此培养出了本国的核潜艇操作官兵,同时也了解了核潜艇的结构。
后来又借着俄罗斯经济困难之机,迫便俄同意帮助印实施核潜艇计划,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与法国等国联系以获得相关技术。这样到2000年左右时,印度终于开始在本国造船厂内,开始建造第一艘核潜艇:“歼敌者”号,2009年7月26日下水,让印度成为第6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I. 现代潜艇为什么都做成水滴状
水滴型是由对称的翼型绕其中线回转而形成的流线型回转体.水滴型的横刨面是圆形,因此在相同的排水体积下,艇体湿表面积最小.艇的首端为球形首,尾端是尖尾,因此在艇体周围的水流平滑匀称,艇体的形状阻力小.这些都有利于降低艇的总阻力.水滴型的尖尾又可以采用低转速,大直径的单浆,可提高推进效率.所以这些都有利于艇的水下航速.同时还可以降低螺旋桨的噪声,提高潜艇的隐蔽性.
在水滴型艇体的中部还可以插入一段圆柱形艇体.加长的这一段称为平行中体.平行中体的水动力性能和曲面壳体差不多,但建筑起来要容易得多.这种艇型仍为水滴型,可以称为拉长的水滴型.
对于水下航行的潜艇,以选用水滴型好.美国的洛杉叽级攻击核潜艇的俄亥俄级弹道核潜艇都是典型的水滴型.
但是潜艇设计考虑很多因素.如果导弹尺寸过大,而不得不将艇体导弹舱段向上突出,例如苏联的D级弹道核潜艇就有一个大的"龟背".又如有的潜艇为布置首部声纳和适当照顾水面航行性能,将艇首做成"过渡型"艇首,例如德国201型,202型,205型,207型,209型等.
有"龟背"也好,是"过渡型"艇首也好,"锲形"首也好,甚至是水面舰船的尾形也好,都还是"流线型"的艇型.
水滴型也是一种流线型,是一种最适合水下航行的艇型.潜艇不会有水面舰船中登陆舰艇那样的特别舰艇,舰首有阻力很大的首门,为的是在登陆抢滩时放下登陆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