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古印度什么文明

古印度什么文明

发布时间:2022-08-15 17:48:03

1. 求古印度文明的详细资料

古印度文明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波斯人统治印度河流域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起义,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

2. 古印度文明的介绍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最显着的特征是其宗教性。

3. 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摘要 1.天文学

4.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都属于 文明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都属于四大文明古国。
“ 四大文明古国”这一说法,最早是由梁启超先生提出.梁启超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首次使用这个定义,并自注说,地球上文明古国有四: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梁启超的说法来源于当时世界学术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发源地”但遗憾的是,除中国之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已在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一些历史痕迹..
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文明古发源地有五个.《世界文明史》(美国 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25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600年)、古希腊(公元前3000年~1100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古中国(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西方人只认实物证据而不认学术,所以不承认五帝及夏时期,编者加)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这是学术界认同最多的说法,其他说法还有:“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玛雅”和“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印加,中国”.

5. 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有什么文明

1.【概述】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 2.【纯美曲调——音乐舞蹈】 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朴归真。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是“自然”。它歌颂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庙舞女在庙宇里表演。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现在,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现在群舞更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舞女,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时至今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3.【古国美食】 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着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种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螃蟹、龙虾、虎虾和贝类等海鲜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当炉温达到600℃后,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都影响着烹饪的成败。而用这种方法烹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时候再蘸上酸奶酪。当食物还没上桌,那吱吱作响的碳火声,还有悠悠飘出的香味,都已经令你食指大动。 此外,在印度的多个地方,都喜欢用一种叫“thali”的大浅盘盛载食物。在用“thali”进餐时,应该入乡随俗地慢慢品尝,狼吞虎咽只会让当地人笑话。 4.【青铜雕像】 古代印度是神话之邦,宗教、哲学异常发达。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铜造像往往是神话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学的隐喻,融铸着诸神之灵。印度青铜造像的传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时代的青铜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纪相继兴起的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为古代印度艺术包括青铜造像提供了永恒的主题。印度中世纪(公元7——13世纪),印度青铜造像达到鼎盛时期。 5.【数学成就】自哈拉巴文化时期起,古印度人用的就是十进位制,但是早期还没有位值法。 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以后,古印度才有了位值法记数,不过开始时还没有“0”的符号,只用空一格来表示。公元9世纪后半叶有了零的符号,写作“.”。 十进制位值法为中亚地区许多民族采用,又经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逐渐演变为现今世界上通用的“阿拉伯记数法”。所以说,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他们只是起了传播作用。而真正对阿拉伯数字有贡献的,正是古印度人。 《准绳经》是现存古印度最早的数学着作,这是一部讲述祭坛修筑的书,大约成于公元前5至前4世纪,其中包含有一些几何学方面的知识。这部书表明,他们那时已经知道了勾股定理,并使用圆周率π为3.09,古印度人在天文计算的时候已经运用了三角形,公元499年成书的《圣使集》中有关数学的内容共有66条,包括了算术运算、乘方、开方以及一些代数学、几何学和三角学的规则。 圣使还研究了两个无理数相加的问题,得到正确的公式,在三角学方面他又引进了正矢函数,他算出的π为3.1416。 公元7~13世纪是古印度数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其间的着名人物有梵藏(约589~?)、大雄(9世纪)、室利驮罗(999~?)和作明(1114~?)。 梵藏约于628年写成了《梵明满悉檀多》,对许多数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梵藏是古印度最早引进负数概念的人,他还提出负数的运算方法。 梵藏对零作为一个数已有所认识,但他却错误地认为零除零还是等于零的结论。他提出了解一般二次方程的规则,得出二次方程x+px-q=0的根为 梵藏还给出了ax+by=0的整数解和处理不定方程ax+1=y的方法。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得出了求等差数列末项以及数列之和的正确公式。 在几何学方面,梵藏有以四边形之边长求四边形面积的正确公式,即 S=√(s-a)(s-b)(s-c)(s-c) (√为根号下的意思),S为四边形面积,a b c d为各边边长。 而大雄继续了他前人的工作,他的主要着作是《计算精华》。他认识到零乘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零,不过他又错误地认为以零除一个数仍然等于这个数。 大雄对分数的研究也很有意义,他认识到以一个分数除另外一个分数,等于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相乘。 现存的室利驮罗的数学着作有《算法概要》一书,据说他还有一部专论二次方程的着作。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二次方程的解法。 在这一时期,数学上成就最大的要数作明。他的《历数全书头珠》中的《嬉有章》和《因数算法章》反映了古印度数学的最高成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 作明对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正确地指出以零除一个数为无限大。他继续研究二次方程求解的问题,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数,一正一负。 他还明确地指出负数的平方根是没有意义的。作明在不定方程的研究中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绩,他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许多不定方程的求整数解的问题。

6.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

印度文明

印度是南亚国家,以印度河的梵文名称“信度”或其变音“兴都”,印度河流域是古代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故以此命名。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从遥远的西方带有先进技术的农民迁徙到肥沃的印度河流域,他们在此修建了运河,沿河的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公元前1500年左右,位于俄罗斯南部的雅利安人侵入此地,成为古代印度的主要居民。印度河流域最大的城市遗址是哈拉巴,因此也称这一时期的文明为“哈拉巴文化”。

印度文明的摇篮

恒河,印度文明的摇篮。印度人民尊称它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印度教徒视恒河为圣河,认为以恒河圣水沐浴可以净罪。恒河流域孕育着印度——月之国的民族。

约公元前2500年,由印度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在印度河流域产生。公元前2000年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游牧部落(即雅利安人)从中亚高原南下,他们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印度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开始向国家过渡。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有20多个小国,这就是印度历史上的“十六国时代”,又称列国时代。

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在古印度,盛行原始的宗教崇拜,尤其是崇拜牛,常把战争称为“渴望得牛”,为此还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而这些仪式非常复杂、神秘,因此僧侣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于是,以祭司为职业的僧侣集团便形成了,即婆罗门种姓。后来,这些掌管宗教大权并为武士出谋划策的婆罗门,享有大量的财富和权利,成为第一种姓;刹帝利则是国王、武士和官吏等军事贵族,他们仪次于婆罗门,是第二种姓:从事农、商和手工业等的自由民,他们属于第三种姓吠舍;第四种姓称首陀罗,他们是那些被征服的土着居民、贫困破产和丧失土地的人,其中有许多人是奴隶。很明显,第一、二种姓是统治阶级,第三、四种姓是被统治阶级。为了使雅利安人永远凌驾于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之上,婆罗门剥夺了首陀罗参加“萨特拉”的资格。“萨特拉”是宗教的再生礼,因此,位列前三的雅利安人被称为“再生族”,而首陀罗则被称为“一生族”。除了这四种姓以外。土着少数民族和不同种姓之间所生的子女被视作第五种人,即“贱民”。他们是最低层的人。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中一种以阶级为基础的特有的等级制度。印度从古至今,历经了几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但是种姓制度在宗教和法律的保护下一直延续下来,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所发展。种姓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消除。

印度古代的历法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印度已经有了相当精确的历法。在早期的吠陀中有零星的记载,例如在《梨俱吠陀》中有十三月的记载。《鹧鸪氏梵书》将一年分为春、热、雨、秋、寒、冬六季;还有一种分法是将一年分为冬、夏、雨三季。《爱达罗氏梵书》记载,一年为360日,十二个月,一个月为30日。但实际上,月亮运行一周不足30日,所以有的月份实际不足30日。印度人称为消失一个日期。大约一年要消失五个日期,但习惯上仍称一年360日。印度古代还有其他多种历日制度,彼此很不一致。在印度历法中有望终月和朔终月的区别。望终月是从月圆到下一次月圆为一个月:朔终月以日月合朔到下一个合朔为一个月。两种历法并存,前者更为流行。印度月份的名称以月圆时所在的星宿来命名。对于年的长度则用观察恒星的偕日出来决定。《吠陀支节录——天文篇》已发明用谐调周期来调整年、月、日的关系。一个周期为五年,1.830日62个朔望月。一个周期内置两个闰月。一朔望月为29,516日,一年为366日。公元一世纪以前大约一直使用这种粗疏的历法。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他的母亲摩耶王后年近五十时才怀孕。按照印度的习俗,她应该回娘家分娩,结果途经兰毗尼,在树下乘凉时生下了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悉达多出世7天之后,母亲去世,父亲净饭王就把释迦牟尼交给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阁波提王妃抚养,王妃对他悉心照料。给予了无微不至地关怀。16岁时,他和拘利城公主耶轮陀罗结婚,后来生子罗怙罗。29岁时,他放弃了王宫的安逸生活,弃家外出寻道。

最初,释迦牟尼向一些着名的婆罗门学者求教,后来依照他们的说法,成为一名苦行僧,进行了长达6年的艰苦修行。由于过分劳累和营养不良,甚至晕倒在地。醒来后,他意识到苦修并不能带来任何成效。他慢慢走进尼连禅河,用河水将身上多年的积垢洗净,然后又吃了牧女善生送给他的乳粥,等到体力恢复以后。他离开了尼连禅河,准备前往婆罗捺斯,在行进的路上,释伽牟尼来到了一个叫做伽耶的地方,在那里他看到了一棵菩提树。于是,他便坐在树下打坐,想以此获得解除人生苦难的终极办法,并发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经过49天的冥思苦想,他终于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

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的思索,构成了以四谛说为核心的佛教最基本的教义。四谛说,即苦谛(人生皆苦)、集谛(苦的原因)、灭谛(彻悟苦的原因,达到“涅槃”的境地)和道谛(通过修道达到“涅槃”的途径)四种真理,人们通过修行、断惑、涅槃,最终成为阿罗汉(“不生”的意思),而不再坠人人世的轮回。此外,佛教要求其徒众终身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出家修行的男子称“比丘”,女子称“比丘尼”,他们必须剃去头发,身着僧袍,从家庭生活中完全脱离出来:在家修行的男子称“邬波索迦”,女子称“邬波斯迦”。出家的信徒组成社团,称作“僧迦”。参加社团的人只能靠布施生活,不得拥有私产。每一个佛教徒都有游方传教的义务。

7. 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文明起源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具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代印度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 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古印度金币 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后来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8. 古印度的文明

古印度文明是十分发达灿烂辉煌的 古印度有着漫长的历史,只是在一些类似的原因中慢慢消失,古印度文明的发达和灿烂是我们远远想象不到的,它发达的程度甚至可以高越现在的印度文明,印度是四大古国之一 所以古印度文明是相当灿烂的。

9. 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哪里这一时期的文明又叫做什么

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印度各类文化的源头。由于对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最初是在哈拉帕发现的,因此,这一时期文明也称做哈拉帕文化。

10. 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古印度科技成就还是很高的,很少有人知道,主要是吃了不记录历史的亏……我在的《中国科技史》里看过一些。
哲学方面的就不说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也不说了,说些别的吧。
比古代中国要差的东西就不说了,以下提到的都是达到古代中国水平、超过古代中国水平、有独到首创之处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学
农业文明的天文历法一般都不错。印度在(相当于中国周朝)天文历法水平就很高了,后来得到与古希腊天文学的交流更进一步。还出过阿耶波多这种超时代的天才。
南北朝时期印度的天文历法随佛教传入了中国,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2.医学
印度传统医学发展早、水平高。
尤其是外科方面世界首屈一指,估计是他们比较敢想敢做……成书于前1000年的《》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外科手术,水平比同时代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希腊、古中国)都要高得多。
3.数学
除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以外,印度另一大贡献是“弦”。用“弦”(弓弦)这个词来表示三角函数中的一个概念,就是源自印度。
还有无理数问题,也是印度人将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建筑
古印度是第一个烧制砖建筑的文明。
印度的古代宗教建筑成就很高,石窟、塔、雕塑都有独到之处。后来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均受其影响。
5.航海
印度的造船、航海技术曾长期(大约在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个不出名,但非常重要。
我是看《》知道印度历史上有个注辇国(又译),才开始了解这方面历史。
不出名是因为这主要是南印度的成就,南印度人在印度处于弱势,其历史文化容易被忽视。
说重要,是因为历史上南印度曾经对东南亚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和扩张,建立很多侨民据点。并直接导致东南亚部分地区印度化。

阅读全文

与古印度什么文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有多少人打新冠疫苗 浏览:857
为什么印度人叫印度三哥 浏览:94
人民币五千可以换多少越南币 浏览:873
中国有哪些疾病和灾难 浏览:453
中国代工的耐克如何 浏览:854
意大利的餐馆在哪里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240
肯塔里在印尼什么省 浏览:118
印尼买房子需要多少钱 浏览:519
在越南出国工作如何 浏览:801
越南网站看延喜攻略网址是什么 浏览:307
越南红鸡一斤多少钱 浏览:429
意大利进口电脑裁床有什么牌子 浏览:849
20岁以下的中国人有多少人 浏览:284
在哪里有批发便宜的越南泡沫拖鞋 浏览:414
佩奇意大利面视频怎么做 浏览:952
伊朗藏红花什么人不能吃 浏览:730
艺术鉴赏常识中国画如何欣赏 浏览:206
印度和主要流经哪个平原 浏览:207
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哪个简单 浏览:996
韩国伊朗和意大利哪个发达 浏览: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