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古印度有什么天文成就

古印度有什么天文成就

发布时间:2022-08-17 03:23:11

① 古代印度的科技有哪些成就

古印度科技成就还是很高的,很少有人知道,主要是吃了不记录历史的亏……我在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里看过一些。哲学方面的就不说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也不说了,说些别的吧。比古代中国要差的东西就不说了,以下提到的都是达到古代中国水平、超过古代中国水平、有独到首创之处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学农业文明的天文历法一般都不错。印度在吠陀时代(相当于中国周朝)天文历法水平就很高了,后来得到与古希腊天文学的交流更进一步。还出过阿耶波多这种超时代的天才。南北朝时期印度的天文历法随佛教传入了中国,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2.医学印度传统医学发展早、水平高。尤其是外科方面世界首屈一指,估计是他们比较敢想敢做……成书于前1000年的《妙闻集》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外科手术,水平比同时代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希腊、古中国)都要高得多。

3.数学除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以外,印度另一大贡献是“弦”。用“弦”(弓弦)这个词来表示三角函数中的一个概念,就是源自印度。还有无理数问题,也是印度人将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建筑古印度是第一个烧制砖建筑的文明。印度的古代宗教建筑成就很高,石窟、塔、雕塑都有独到之处。后来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均受其影响。

5.航海印度的造船、航海技术曾长期(大约在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个不出名,但非常重要。

我是看《新宋》知道印度历史上有个注辇国(又译朱罗国),才开始了解这方面历史。不出名是因为这主要是南印度的成就,南印度人在印度处于弱势,其历史文化容易被忽视。说重要,是因为历史上南印度曾经对东南亚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和扩张,建立很多侨民据点。并直接导致东南亚部分地区印度化。

② 古印度天文学的发展

印度上古文献全无年代的记载,要确切地断代是困难的。因此人们往往借助于天象资料研究历史年代。有人将吠陀定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将梵书定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将《吠陀支节录—天文篇》定在梵书之后。但也有人把它们推迟到公元前五世纪前后。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佛教在印度传播很广,佛经中表述的传统宇宙观念,与中国古代的盖天说较为接近。须弥山为天地的正中央。日月环绕须弥山运动而不入地下,日绕行一周为一昼夜。
在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印度天文学基本上没有得到发展。在笈多王朝时期(公元四、五世纪),佛教衰落而印度教兴起,希腊天文学传入印度,天文学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印度着名的天文学家阿耶波多。
他的主要天文着作是《阿耶波提亚》。他的书中也有类似中国古代计算上元积年的方法。他计算了日月五星以及黄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的运动,讨论了日月五星的最迟点及其迟速运动,有推算日月食的方法。
在阿耶波多以后,出现了天文学家伐罗诃密希罗,他的主要着作《五大历数全书汇编》,几乎汇集了当时印度天文学的全部精华,全面介绍了在他以前的各种历法。编入书中的五种历法以《苏利亚历数书》最为着名。在该书中引进了一些新的概念,如太阳、月球的地平视差,远日点的移动,本轮等,并且介绍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直径推算方法。该书成为印度历法的范本,一直沿用至近代。
不过伐罗诃密希罗时代的《苏利亚历数书》的数据尚不精密,后世曾不断进行修改补充,现存的《苏利亚历数书》中的数据,大约是公元十二世纪修订的。此外,从这些历数书中得知,当时的印度历法大都是使用恒星年而不是回归年,这个特点一直保持到近代。
中国唐朝的《开元占经》中译载有天竺《九执历》,它是当时(公元七世纪前后)较为先进的印度历法。日月五星加罗暖和计都,合称九曜,九执的名称来源于此。罗暖和计都是印度天文学家假想的两个看不见的天体,实指黄、白道相交的升交点和降交点。《九执历》有推算日月运行和交食预报等方法,历元起自春分朔日夜半。
它将周天分为360度,1度分为60分,又将一昼夜分为60刻,每刻60分。它用十九年七闰法。恒星年为365.2762日。朔望月为29.530583日。《九执历》用本轮均轮系统推算日月的不均匀运动,计算时使用三角函数的方法。《九执历》的远日点定在夏至点前10度。
公元十二世纪,印度出现了天文学家帕斯卡尔,他的重要天文着作《历数精粹》对印度天文学的发展影响很深。他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理论,认为地球居于宇宙之中,靠自力固定于空中;认为地球上有七重气,分别推动月球、太阳和星体运动。他还提出天体视直径的变化是由于它们到地球的距离变化造成的,并且认识到地球具有引力。
印度天文学在历法计算和宇宙理论上自具特色,但不重视对天体的实际观测,因而忽视天文仪器的使用和制造。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仅有平板日晷和圭表等简单仪器。直到十八世纪才由贾伊·辛格二世在德里等地建立了天文台,置有十几件巨型灰石或金属结构的天文仪器。

③ 古印度文明相较于其他文明而言,伟大的成就有哪些

天然学,医学,数学,建筑,航海。我印度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而且古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获得了全世界的推崇,使用率非常广泛。

④ 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产生的地点及代表性贡献及成就

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位于东亚,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1、巴比伦王国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古巴比伦人使用楔形文字。人们已经能区分恒星和五大行星,观测出黄道,以后又区分出黄道上的12个星座,绘制出黄道12宫的图形。

而且还掌握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立方根、平方根的法则,能解有3个未知数的方程 。他们求出的圆周率为3, 并得出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弦的定理。在建筑和雕刻方面,古巴比伦人也有所发展。《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柱头浮雕技法已经比较熟练,线条朴实有力。

2、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埃及人除了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制造木乃伊而闻名天下外,还发明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东西。

古埃及的文化非常丰富。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此外,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在几何学、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3、印度的远古文明

从文字来看,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古印度居民就创造了印章文字。印度河文明毁灭后,落后的雅利安人只有口头相传的作品。

古印度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吠陀》,其产生最古、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梨俱吠陀》,它是一部诗歌总集,共有1028首诗歌,以颂神为主,也有世俗诗歌。

古印度的民间文学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大都保存在《五卷书》、《益世佳言集》和《佛本生经》等作品中。其中《佛本生经》流行最广,主要记述佛陀前生的故事。

阿育王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筑艺术的重要遗迹。这些高达15米的石柱,最重的达50吨左右,除奔马、瘤牛、大象等造型的柱头外,最着名的是萨尔纳兹大石柱,其柱头的四个背对背蹲踞着的狮子,栩栩如生,雄劲有力,象征着帝王的权威。

造型艺术中的重大成就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石窟艺术,其中最着名的是阿旃陀石窟。它位于海德拉巴省温德亚山脉的深山中,大约于公元前1世纪开凿,公元7世纪完成。

古印度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医学方面的成就比较突出。在天文学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古印度居民很早就注意观察天象。早在吠陀时代,他们就知道金、木、水、火、土五星,将五星与日月并称为七曜。把月亮所经过的星座划分为28宿,称之为“月宫”。但他们认为,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围绕地球转的。

在医学方面,《阿闼婆吠陀》中已记载了77种病症之名,并开出了对症的药方,当然,这些记载也夹杂着巫术谜信。最着名的医学着作是《舍罗迦本集》和《妙闻本集》。

4、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4)古印度有什么天文成就扩展阅读:

《世界文明史》(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全球通史》(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

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古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这一地区从米诺斯文化时期至中世纪末期,一直在经济和文化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应该说明,这里所说的欧洲包括北非。”而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里,中东文明即包括了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文明。

日本NHK电视台的大型纪录片《世界四大文明》也认为中国、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为世界四大古文明。

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大型记录片《文明的轨迹》里,将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称作世界四大古文明。

⑤ 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摘要 1.天文学

⑥ 古印度在天文历法上有什么成就

古印度天文学的产生,与宗教信仰与农业的需要密切相关。在哈拉巴文化的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并未发现与天文学直接有关的遗址和遗物,但可以确定,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天文学方面的知识。据摩亨佐·达罗规划整齐的城市建筑,呈东西或南北走向的街道,可以推断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日月星辰出没的规律,并以此确定东西南北的方向。哈拉巴文明的农民种植多种作物,表明他们熟悉不同季节的特点,并按不同季节来安排农时。

在吠陀时代的文献中,关于天文方面的知识有较多的记载。《梨俱吠陀》中有不同季节的词语。书中说,神在天空举行祭仪,以布鲁沙(原人)为祭品,春是它的酥油、夏是柴薪、秋是祭品。《梨俱吠陀》还提到,在天堂有一个转动不息的巨轮,巨轮的儿子火神居其中央,度过了360个昼夜,其意是指一年有360天。《梨俱吠陀》又有“沙姆沙尔帕”之词(samsarpa),意思是偷偷进来的月份。这说明,人们知道一年360天与实际天数不符,故多置一月(闰月)。不过早期吠陀时代,人们的天文知识还不够完善,不成系统。

至后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转为农业定居生活。雅利安文化基本形成,作为其内容之一的天文知识也丰富起来了。后期吠陀文献中,出现观星者(nakshatra-darsha)一词,观星者大概是婆罗门祭司,观察天象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当时,许多星体的名称已确定,如流星、行星、扫帚星、金星、水星、土星、北斗星等等。印度人对太阳运行的规律也有认识,认为太阳6个月漫游北方,6个月漫游南方,在南北方向移动。后期吠陀时代的天象学知识,已相当丰富,而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后期吠陀时代,历法制定出来了。但各地的历法还不统一,有的以12个月为一年,一月27天,一年324日;也有的以13个月为一年,一年351日;还有的以12个月为一年,其中6个月30天,称之为大月,6个月29天,为小月,一年共354日;又有世间年之说,一世间年12个月,每月30天,共360日。每5年为一周期,称作一瑜珈,置一闰月,以调整岁差。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名称也出现了,或称春、热、雨、秋、寒、冬6季,或称冬、夏、雨3季,还有4季、5季之分。每月时间的划分,大体分望日和朔日两种。望日,由望至望为一月,运用较为普遍。朔日,由朔至晦为一月,多流行于南方。一天的时间也有多种分法,或分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四段,或分得更细,一日60卡底伽(Ghattika),一卡底伽相当于24分钟。

⑦ 印度的古代发明

古印度科技成就还是很高的,很少有人知道,主要是吃了不记录历史的亏……我在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里看过一些。

哲学方面的就不说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也不说了,说些别的吧。

比古代中国要差的东西就不说了,以下提到的都是达到古代中国水平、超过古代中国水平、有独到首创之处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学

农业文明的天文历法一般都不错。印度在吠陀时代(相当于中国周朝)天文历法水平就很高了,后来得到与古希腊天文学的交流更进一步。还出过阿耶波多这种超时代的天才。

南北朝时期印度的天文历法随佛教传入了中国,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2.医学

印度传统医学发展早、水平高。

尤其是外科方面世界首屈一指,估计是他们比较敢想敢做……成书于前1000年的《妙闻集》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外科手术,水平比同时代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希腊、古中国)都要高得多。

3.数学

除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以外,印度另一大贡献是“弦”。用“弦”(弓弦)这个词来表示三角函数中的一个概念,就是源自印度。

还有无理数问题,也是印度人将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建筑

古印度是第一个烧制砖建筑的文明。

印度的古代宗教建筑成就很高,石窟、塔、雕塑都有独到之处。后来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均受其影响。

5.航海

印度的造船、航海技术曾长期(大约在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个不出名,但非常重要。

我是看《新宋》知道印度历史上有个注辇国(又译朱罗国),才开始了解这方面历史。

不出名是因为这主要是南印度的成就,南印度人在印度处于弱势,其历史文化容易被忽视。

说重要,是因为历史上南印度曾经对东南亚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和扩张,建立很多侨民据点。并直接导致东南亚部分地区印度化。

⑧ 古巴比伦,古印度在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几何方面取得的文明成果

古巴比伦主要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印度最负盛名文学作品是《摩柯(这个字是言字旁+上一个可,一下子找不着可别弄错)婆罗多〉、《罗摩衍那〉, 数学发明了0至9十个数字符号及十进位法。 (这两个国家天文和医学没有十分大的成就)

⑨ 古印度在天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天文学起源很早,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印度很早就创立了自己的阴阳历。例如在《梨俱吠陀》中就有十三月的记载

⑩ 古印度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产

古代印度文化的突出之处是强烈的宗教意识及其影响。佛教是古印度人为当代世界留下的最大历史遗产。此外,文学上传下来两部着名史诗:《摩珂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文字(梵文)和建筑艺术富有特色。数学知识方面有卓越贡献。
从文字来看,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古印度居民就创造了印章文字。印度河文明毁灭后,落后的雅利安人只有口头相传的作品。再次出现文字约在列国时代之初,流传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所刻的铭文。阿育王铭文所用的文字有两种:一为婆罗谜文,可能源于塞姆人的字母;二是去卢文,可能源于阿拉美亚人的字母。去卢文后来逐渐失传,而婆罗谜文在公元7世纪时发展成梵文,这种文字由47个字母构成,在词根和语法结构上与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古波斯语相似,在语言学上属印欧语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古印度的写作材料是铁笔和经过处理的树皮,直到17世纪时,还存在这种木质的纸。

古印度最古的文学作品是《吠陀》,其产生最古、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梨俱吠陀》,它是一部诗歌总集,共有1028首诗歌,以颂神为主,也有世俗诗歌。所以《吠陀》不单纯是宗教经典作品。古印度最着名的文学作品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前者长达10万颂,后者约有2.4万颂,是古代世界绝无仅有的长诗。《摩诃婆罗多》有18篇,主要内容是说婆罗多家族中居楼王一支与般度王一支之间争夺王位斗争的故事。双方经过许多曲折的斗争,最后不得不进行了为期18天的大战。战争据说卷入了印度所有的国家和部落,结果是居楼王一支全部战死,般度王一支取得胜利。相传这部长诗的作者是毗耶娑,实际上是很多代民间诗人逐渐积累并编集起来的。它的基本内容在公元前5世纪已大体形成,而最后定本是在公元4世纪。《罗摩衍那》有7篇,主要故事情节是:居萨罗国的十车王之子罗摩,因遭继母陷害,与妻子悉达在森林隐居14年。后魔王罗婆把悉达劫到楞伽岛,即斯里兰卡,罗摩在神猴的协助下,率猴兵打败并杀死魔王,救出了悉达,然后携悉达回国为王。相传此诗的作者是蚁垤,实际上此诗也是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期间逐渐编成的。两部史诗虽然是神话故事,但有哲学、宗教、法学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论述,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情况,也反映了雅利安人向东、向南扩张的一些情况。尤为可贵的是,它贯穿着对正义善良的深切同情,对奸诈残暴等丑恶行为的无情揭露和谴责,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份瑰宝。

古印度的民间文学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大都保存在《五卷书》、《益世佳言集》和《佛本生经》等作品中。其中《佛本生经》流行最广,主要记述佛陀前生的故事,保存在这里的民间故事都经过了佛教徒的加工整理,原作品的主人公也被附会为佛陀,以宣扬佛教的教义,但它仍保留了不少优秀的、健康的世俗性故事。这些故事鄙视奸诈,同情善良,寓意深刻,爱憎分明。这些伸张正义的作品不仅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全书有550个故事,其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

从建筑艺术看,吠陀时代与列国时代基本上是木质结构,这些建筑物现已荡然无存。阿育王时,开始用砖石建筑材料,桑奇地方保存的佛塔就是用砖建成,以后又扩大,并砌上一层石块。该佛塔呈半圆形,直经约30余米,顶端为平台,台上造一方坛,坛上竖立层叠着的伞形柱,这是佛教徒奉祀佛骨的地方。该佛塔周围有环形道路,并绕以栅栏和四个大门,四个大门都布满了以佛教题材为中心的精致雕刻。

前面提到的阿育王沙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筑艺术的重要遗迹。这些高达15米的石柱,最重的达50吨左右,除奔马、瘤牛、大象等造型的柱头外,最着名的是萨尔纳兹大石柱,其柱头的四个背对背蹲踞着的狮子,栩栩如生,雄劲有力,象征着帝王的权威。

造型艺术中的重大成就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石窟艺术,其中最着名的是阿旃陀石窟。它位于海德拉巴省温德亚山脉的深山中,大约于公元前1世纪开凿,公元7世纪完成。因其在深山中,建成后约有1000年人烟绝迹,直到1819年才被欧洲人发现。石窟开凿在河流旁半圆形的悬崖上,共29个石窟。石窟的建筑有佛殿和僧房两种,内有大量的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美绘画和雕刻,也有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体现了古印度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筑、雕刻、绘画三种艺术结合的范例,被誉为世界艺术精萃之一。据说唐玄奘到印度时曾拜访过这里。古印度人竟把一座石山变成壮丽的艺术宝库,充分体现了古印度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古印度艺术也融入一些古希腊的风格,如公元1—3世纪的乾陀罗艺术(因艺术标本大都出自乾陀罗而得名),佛和菩萨的石像刚健丰满,体态潇洒,服饰褶皱分明。总之,古印度的艺术基本上是佛教艺术,婆罗门教艺术则比较少见,如前所述,这大概与婆罗门教不立偶像,不建神庙有关。不过,婆罗门教的那些多手多眼的怪神对佛教艺术也有影响,如后来的“千手佛”和“千眼佛”等造型。

古印度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医学方面的成就比较突出。在天文学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古印度居民很早就注意观察天象。早在吠陀时代,他们就知道金、木、水、火、土五星,将五星与日月并称为七曜。把月亮所经过的星座划分为28宿,称之为“月宫”。但他们认为,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围绕地球转的。他们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一年共360天,所余差额用每隔五年加一闰月的方法来弥补。关于季节的划分,除我们熟悉的春夏秋冬四季外,还有热时、雨时、寒时的三分法,以及渐热、盛热、雨时、茂时、渐寒、盛寒的六分法。公元1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着名的天文历法着作《太阳悉檀多》,此书已有时间测量,分到点。此书也是重要的数学着作之一。

说到数学,古印度最重要的成就是发明了十个数字符号(0是以黑点表示)和定位记数法。这种记数法为中亚地区许多民族采用,后又经阿拉伯人对十个数字略加修改后传到欧洲,逐渐演变为现今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计数法”。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4世纪的《准绳经》中,已有许多几何学知识。《太阳悉檀多》中,已有三角函数表。

在医学方面,《阿闼婆吠陀》中已记载了77种病症之名,并开出了对症的药方,当然,这些记载也夹杂着巫术谜信。最着名的医学着作是《舍罗迦本集》和《妙闻本集》。相传舍罗迦是迦腻色迦的御医,2世纪人,他的书被誉为医学网络全书,探讨了诊断、疾病预后和疾病分类问题,并把营养、睡眠与节食视为维护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素。书中提到的药物有500种。妙闻稍晚于舍罗迦,他的书内容比较广泛,除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外,还研究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病症达1120种。尤其是在外科手术上有相当高的水平,书中记有120种外科器具,并有拨除白内瘴、除疝气、治疗膀胱结石、剖腹产等手术方法,所记药物多达760种。这两本书今天仍有实用价值。

阅读全文

与古印度有什么天文成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一亿里亚尔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867
阿曼和伊朗哪个厉害 浏览:681
怎么加入中国籍 浏览:589
98印尼事件政府做了什么 浏览:956
意大利法西斯为什么弱 浏览:935
印度歌曲背景音乐叫什么名字 浏览:996
意大利面配的酱料怎么制作 浏览:607
印度是什么级别的 浏览:694
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是什么意思 浏览:537
英国人为什么要去巴黎 浏览:208
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行了多少邮票 浏览:391
中国球王年薪是多少 浏览:347
意大利护肤品的品牌有哪些牌子 浏览:177
东兴市还有多少越南人 浏览:582
意大利lsb板材哪里生产 浏览:255
伊朗和叙利亚之间有什么战争 浏览:474
苹果中国代工厂为什么搬到印度 浏览:296
中国怎么变成这个样子 浏览:226
去伊朗可以带多少现金 浏览:261
出口英国木头需要什么证书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