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和伊朗的战争是什么

印度和伊朗的战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8 21:10:52

A. 英国——伊朗战争是怎么回事

英国——伊朗战争是英国殖民者为了扩大基地以进一步在中东和中亚实行扩张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英国殖民者以伊朗企图兼并原附属于伊朗国王的相邻的封建小邦赫拉特为借口发动了这场战争。赫拉特位于印度同伊朗、希瓦、布哈拉和浩罕贸易往来、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常被英国殖民者用作扩大其中东统治的基地。同时,它又是英国公开插手的伊朗和阿富汗之间激烈争夺的一个目标。

1856年11月1日,英国对伊朗宣战,派出了一支拥有45艘舰艇的分舰队运载1万人左右远征军侵入波斯湾,向伊朗海岸进犯。

12月4日,英军攻占了哈尔克岛;7日,英军在哈利利湾开始登陆;10日,在分舰队炮火支援下,英军从陆上攻占了布什尔港。在1857年2月库沙布战斗中,英军向设拉干发起的佯攻被伊朗军队所阻,但英军指挥部计划以主力经穆罕默尔向舒什特尔和德黑兰前进。3月间,英军占领穆罕默尔;4月1日,占领阿瓦士。当时,英国由于急需向中国调兵,印度又爆发了土着印兵的起义,再加上俄国和法国在外交上声援伊朗,因此不得不在战争紧张关头,于1857年3月4日仓促缔结了和约。等到缔约的消息从巴黎传来,已经是4月初了。

1856~1857年英伊战争是英国为了征服小亚细亚、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和中亚各汗国,于19世纪在亚洲推行的殖民主义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伊朗由于军事和经济上的落后遭到了失败。

B. 历史上印度跟哪个国家发生过战争

很多了。首先是雅利安人吧。古印度文明神秘消失,后来雅利安人东支进入印度,他们算最早入侵者,但也算是当今印度人的祖先。

在古代,主要是西北印度地区,与波斯(伊朗)各个时期的国家、希腊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帝国)、大月氏人(还在西北印度建立了贵霜帝国)、阿拉伯帝国等都打过,与吐蕃也发生过战争。另外,蒙古西征的时候,也进入过西北印度,蒙古帝国之后的帖木儿帝国,也攻入了印度,其后裔征服了整个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近代,主要是英法,后来英印军队进入缅甸,与日本人作战。

中国和印度,也有很多战争。唐朝时,吐蕃就与印度有过冲突。此外,唐朝使节王玄策出使印度时,正赶上戒日王死,内乱爆发。王玄策从吐蕃等过借了一点兵,然后迅速平定了这次内乱。更为华丽的一场战争,是60年代初那一次。

C. 51年后哪个国家和哪个国家打仗

朝鲜战争:从1950年持续到1953年,交战双方是朝鲜、中国、苏联对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
越南战争:从1955年持续到1975年,交战双方是越南和美国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7日,交战双方是埃及对英国法国以色列联军
中印边境战争:1962年10月至11月,交战双方是中国和印度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8月初,交战双方是印度和巴基斯坦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初,交战双方是以色列和阿拉伯联军
珍宝岛冲突:时间为1969年3月,交战双方是中国和前苏联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12月3至17日,交战双方是印度和巴基斯坦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交战双方是以色列对阿拉伯联军
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1974年7月20日—8月18日,交战双方是希腊和土耳其
柬越战争:1977年持续到1991年,交战双方是以及柬埔寨、泰国(泰国是自卫反击,并非和柬埔寨联手)和越南
中越边境战争: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边境轮战则持续到1990年,交战双方是中国和越南
两伊战争:1980年9月至1980年8月,交战双方是伊拉克和伊朗
阿富汗战争:1979年至1989年,交战双方是阿富汗和前苏联
英阿马岛战争: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交战双方是阿根廷和英国
海湾战争:交战双方是伊拉克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
第一次车臣战争:1994年至1996年,交战双方是俄罗斯和车臣武装分子
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至1999年6月,交战双方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南斯拉夫
第二次车臣战争:1999年至2009年,交战双方是俄罗斯和车臣武装分子
反恐战争:2001年至今,交战双方是美英联军和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分子
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2011年美国完全撤出伊拉克,交战双方是美英联军对伊拉克
俄格战争:2008年8月8日至2008年8月16日,交战双方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
利比亚战争:2011年2月15日–2011年10月23日,交战双方是利比亚政府军对利比亚反对派和北约联军
叙利亚内战:2011年3月15日至今,交战过关系比较复杂,主要有叙利亚政府军+俄罗斯+伊朗,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叙利亚反对派+美国+欧洲+库尔德武装,土耳其+沙特等阿拉伯国家。
乌克兰内战:2014年至今,交战双方是乌克兰政府军+北约对乌东三省反对派+俄罗斯志愿军
也门内战:2015年至今,交战双方是也门政府军+阿拉伯联军对也门胡塞武装+伊朗

D. 两伊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两伊战争是因为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才发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伊拉克得势,占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双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发动反攻,基本上收复全部失地。7月,伊朗军队越过边界,占领伊拉克境内的一些城镇和据点。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1984年4月起,战争向海峡水域和城市区扩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结束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则坚持应惩办战争祸首,要求萨达姆下台,拒绝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连续发动进攻,收复失地后于7月又进入伊朗境内。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变以往强硬态度,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双方开始直接谈判。至此,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关于两伊战争的后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了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导弹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

但同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一战中的堑壕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E. 伊朗和印度发生局部冲突,谁的胜算更大

不是一个档次,当然是印度,印度的军力在中国之上,别管人家是自己造的还是买来的。

F. 印巴在克什米尔起冲突,为什么伊朗会声援巴基斯坦

因为伊朗和巴基斯坦同属于伊斯兰国家。更因为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什叶派国家。而且伊朗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也相接壤。所以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而且巴基斯坦也得到过伊朗很多的军事援助以及经济援助。所以伊朗在这个时候声援巴基斯坦也是很正常的。

不仅如此,这两个国家关系友好的因素还有中国的身影。我们知道巴基斯坦是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而伊朗正好相反,所以巴基斯坦一直想要修建一条连接伊朗和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这样巴基斯坦可以一边获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一边赚取不菲的过境费,所以出于经济利益巴基斯坦也希望和伊朗加强合作关系。

G. 英国——伊朗战争是指什么

英国——伊朗战争是英国殖民者为了扩大基地以进一步在中东和中亚实行扩张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英国殖民者以伊朗企图兼并原附属于伊朗国王的相邻的封建小邦赫拉特为借口发动了这场战争。赫拉特位于印度同伊朗、希瓦、布哈拉和浩罕贸易往来、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常被英国殖民者用作扩大其中东统治的基地。同时,它又是英国公开插手的伊朗和阿富汗之间激烈争夺的一个目标。

H. 在1988年有什么样的大战争

1980年-1988年,两伊战争
制空权的争夺
7架F-4E、165架F-5E/F、至少20架RF-4E以及80架F-14A。另外还有一个波音-707加油机机群和一个C-130E/H大力士运输机机群。到了1979年,伊朗皇家空军又追加了新的购买计划:多达300架F-16A/B战斗机以及7架E-3A预警机,关于第二批共计75架F-14A战斗机的谈判也在顺利进行中。 与强大的伊朗空军相比,伊拉克空军就相形见绌了。伊拉克空军始建于1924年,在此后的30年间,伊拉克空军一直受到来自英国的影响,从军制、组织及训练模式,到装备、战术和作战模式,全部英国化。直到1958年伊拉克君主制度被推翻,伊拉克空军开始抛弃英国传统,转而全面学习苏联。1979年,巴格达与莫斯科签署了一份份量很大的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苏联将向伊拉克空军提供200架战斗机及直升机,其中包括最新式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以及米格-25狐蝠战斗机。为了得到这批先进的飞机,伊拉克人的付出是巨大的,他们被迫同意一个庞大的苏联“顾问团”随米格-25一起进驻伊拉克,这些“顾问”负责维护并驾驶米格-25,他们与飞机一道驻扎在巴士拉附近的朔比亚空军基地。 总之,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伊朗皇家空军已经站在了成为世界一流空军的门槛上,他们装备的战斗机性能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领先的。而伊拉克空军仅仅还只是一支小型的地区性战术空军,他们最先进的飞机也不过是米格-23。
应该说,伊拉克很早之前就对他的东方邻国抱有战争企图,然后最终促使萨达姆·侯赛因作出入侵决定的原因还是发生在1979年2月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的君主制度宣告完结,伊斯兰革命政权继之而起,整个伊朗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中,伊朗空军当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从1979年到1980年的两年时间里,伊朗空军多次受到清洗,那些被认为“保皇党人”,对新政权“不够忠诚”的军官全部被清除出去,被投入监狱或者直接处死。在一旁冷眼观望的萨达姆·侯赛因认为他的时机到了,伊拉克人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准备好对这个他们此前一直不敢正眼相看,但现在已经是半死不活的对手发起攻击了。
1980年9月22日下午,伊拉克对伊朗发起大规模入侵,数量庞大的伊拉克陆军装甲部队蜂拥攻入伊朗西南部胡齐斯坦省。伊拉克空军也同时展开行动,巴格达时间正午12时整,伊拉克空军出动192架包括米格-23BN、米格-21、苏-7、苏-20、猎人、图-16、图-22以及伊尔-28在内的各型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中部和西部的主要基地发起了两个波次的空袭。参与空袭行动的伊拉克战斗轰炸机全都装备精良,是伊拉克空军的一时之选。然而尽管如此,从战术角度上来说,这些飞机对地攻击的性能不足,无法完成既定的“将伊朗空军摧毁在地面上”的任务。同时,驾驶这些战斗轰炸机出击的伊拉克飞行员们也都普遍缺乏足够的训练,更不用说战斗经验了。各种因素加在一起,使这次本应该大获全胜的空中突击战役草草收场,取得的战果少得可怜。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的报复来得迅速而且猛烈,仅仅在伊拉克空军第一波空袭的4个小时之后,4架伊朗F-4鬼怪战斗轰炸机就空袭了巴格达南部的拉希德空军基地。次日(9月23日)清晨,根据伊朗皇家空军时代所制定的应急预案,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出动140架以上的F-4D/E鬼怪、F-5E/F虎II以及F-14雄猫战斗轰炸机对伊拉克展开了残酷无情的空中反击。第一波空中反击持续了一周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每一天的清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都要出动大批战斗轰炸机编队空袭伊拉克,系统地、有计划地摧毁其炼油厂、战争物资生产工厂以及军事设施。伊朗强大的空中攻势压得伊拉克空军抬不起头来:仅仅在9月25日一天,就有5架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和米格-23在巴格达附近发生的空战中被击落,而伊朗方面只有两架F-4鬼怪被击伤。伊拉克被迫将大部分的飞机紧急疏散到约旦、沙特阿拉伯等邻国去避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伊拉克对伊朗的突然袭击挽救了伊朗空军。为了应付伊拉克空军的军事压力,大批由于政见不同而被投入监狱的伊朗空军军官被释放出来,这些业务熟练的飞行员和指挥官同他们的同事一起并肩战斗,重新撑起了伊朗空军的脊梁。他们是伊朗的无价之宝,在两伊战争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1981年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无论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还是伊朗陆军,对伊拉克军队的攻击只限于支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作战。事实证明,伊朗空军的实力依然强大,他们对于革命卫队的空中支援是不可或缺的。在夺回霍拉姆沙赫尔城的战役中,以及在1982年最终将伊拉克军队全部赶出伊朗境内的战役中,伊朗空军和伊朗陆军航空兵部队一起,给伊拉克地面部队以沉重打击,摧毁大量的伊拉克坦克和装甲车辆。
到了1984年,伊朗陆军已经整编完毕,准备好发动一场新的战役了,这次战役的名字被定为“凯巴尔”,这次战役的主要作战意图包括:在伊朗陆军航空兵大规模空中火力的支援下,快速进军通过霍威泽沼泽地带;攻占巴士拉以北30英里的马基奴油田;战役的最终目标是切断巴格达与巴士拉——这个伊拉克第二大城市——的联系。虽然困难重重——主要是由于缺乏飞机零部件,但伊朗陆军航空兵还是全力出击,他们平均每天要出动一百余架次的飞机来支援这次战役,然而,对于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来说,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此消则彼长,由于伊朗陆军航空兵缺乏力量,再加上伊朗地面部队的防空武力不足,伊拉克空军和伊拉克陆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得以一展身手,在南部战线贫瘠的荒原上对伊朗人进行集中火力打击。
在同一年,两国还在波斯湾的海面上打了另外一场战役——“袭船战”,比起发生在正面战场的战役来,由于有很多国家的船舶被两伊空军的战斗机击沉或击伤,因此“袭船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实际上,从1981年秋天开始,两伊空军就已经开始对波斯湾的对方船只进行空袭了,到了1984年,为了“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路线,从经济上打击伊朗”,伊拉克开始大规模地袭击属于伊朗的油船。但是袭击海上目标并不象轰炸地面目标那么简单,要成功地击沉敌舰船,除了需要昂贵的武器系统——包括精密的反舰导弹以及载机——以外,反舰导弹载机和为其护航的战斗机之间的技战术配合也必须是完美的。然而对于伊拉克空军来说,从武器和战术这两项指标上来说,他们都达不到要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水平。因此,虽然主动发起了“袭船战”,但伊拉克却一直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反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伊拉克来说,他们对“袭船战”所产生的后果中唯一满意的方面就是使两伊战争国际化,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伊朗对波斯湾航运的威胁”,海湾各国可以顺理成章地向伊拉克提供经济援助了。
在1985年这一整年中,两伊空军之间的空战主要是围绕“袭船战”发生的,双方的战斗机忙于在波斯湾上空轰炸对方的油轮和货轮以及为己方船舶护航,在你来我往的空袭中双方的战斗机难免相遇,从而导致激烈的空战。而在正面战场上,由于地面战况逐渐趋于平稳,双方的空军也没什么大的动作,发生空战的机会不多,战局乏善可陈。 同时在这一年中,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继续得到加强,通过一系列地下的交易,他们从美国和以色列秘密地获得包括战斗机配件在内的战略物资。在此后的两、三年中,这些秘密的武器来源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向伊朗军队的血管中输血,支持他们把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打下去。关于这些武器交易的内幕,除了少数被揭露出来——比如“伊朗门事件”——以外,大部分还被封存在各个相关国家的秘密文件保险箱中,不为大众所知。 1986年,通过整补、训练和重新组织,实力得到加强的伊朗军队发起了两伊战争中最成功的一次战役:“曙光8号”。“曙光8号”攻势的作战目标是伊拉克南部的法奥半岛,伊朗军队于1986年2月9日夜发起了全线进攻,从一开始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伊朗不仅仅完全占领了法奥半岛的全部领土和港口,而且还在战斗中重创了伊拉克陆军和空军。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和伊朗陆军航空兵在攻势中表现出色,集中火力打击了伊拉克军队,而且自1980年改变作战战术以来首次大规模深入伊拉克境内进行空袭作战。这其中最出色的一次空袭发生在2月15日,4架F-4鬼怪式战斗轰炸机在没有空中加油的情况长途奔袭,轰炸了伊拉克境内纵深达600公里的H-2空军基地。 然而就在这一年,战局出现了新的变化,优势开始向伊拉克一方倾斜。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伊拉克空军内部。经过长时间的苦苦哀求,伊拉克空军的领导人们终于说服了萨达姆·侯赛因,让他放弃了对具体战术细节的指导。象一切大独裁者一样,萨达姆自认为是无所不通的战争天才,从1980年战争爆发时开始,他几乎每一天都要过问伊拉克空军的作战计划,这些方案大多数都是荒谬的,然而伊拉克飞行员却不得不机械地在战场上执行他制订的方案,直到被伊朗人击落。或许是萨达姆对于“指挥艺术”感到了厌倦,总之,到了1986年底,萨达姆·侯赛因终于稍稍放松了对空军的控制,开始让职业军人来指挥具体的战斗。另外,由于苏联的国内经济遇到了困难,为了从武器出口方面获益,他们逐渐放开了对于高技术出口的限制,开始向伊拉克出售更先进的飞机和导弹。同时,法国人也在积极地帮助伊拉克空军训练飞行员和机械师,并且不断地出谋划策,告诉伊拉克人应该怎么样对付伊朗的美式飞机和战术。 伊朗人很快感受到了伊拉克空军的进步,从1986年晚些时候开始一直到战争结束,伊拉克空军避实就虚,不再努力空袭伊朗境内的军事目标,而是着重打击伊朗的经济基础设施,他们的目标是从根子上摧毁伊朗的战争潜力。在得到了新式的苏制、法制甚至美制的武器装备之后,伊拉克空军重新振作起来,很好地贯彻了这一作战意图,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当然,他们也相应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两伊战争的最后阶段对伊朗来说是极为不利的,1988年7月3日,伊朗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A300客机被美军击落;伊朗军队士气低落,陆军航空兵在中部战线遭到重大损失;7月19日,两架F-14A战斗机被伊拉克幻影F.1EQ-6击落,伊朗人最后的王牌也“失效”了。
在两伊战争中,空军力量的使用对战争的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然而遗憾的是,至今人们对于这场战争中的空战研究甚少。在这场大空战中,历史上第一次,双方的空军都在空战中大规模地使用了中程空对空导弹,另外远程空对空导弹——AIM-54不死鸟
首次在实战中使用,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战果,有好几次,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的F-14A在最大射程发射了这种导弹,成功地击落了以极高高度和速度飞行的伊拉克米格-25战斗机。此外,在这场战争中,为了避开伊朗防空火力的威胁,伊拉克空军首次在空袭中尝试使用了“小编队中空突防”战术,并配合大量使用远距离空对地武器,而不是传统上的“低空快速突防”战术。在两伊大空战中,伊朗人首次使用武装无人机袭击了伊拉克的地面目标,这是空战史上无人机第一次被直接用于攻击对方的行动。到了战争的最后阶段,双方的空军都大量在实战中使用电子战设备,在1988年的几次空战中,电子战设备的功能决定了空战的胜负以及参战飞行员的生死。
除了在空军战术方面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以外,两伊战争还有其他一些很显着的特点:在战争史上,参战双方首次相互攻击了对方的核反应堆;参战双方首次相互地、大规模地使用地对地导弹袭击对方,目的是在对方民众中制造恐惧,这一作战方式是从二战时的纳粹德国一脉相承的,迟至九十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萨达姆的伊拉克仍然在延续这一做法。
两伊战争是二次大战以来中东地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它是一个大型的武器实验场,众多最新式的美制、苏制和法制的战斗机、直升机、坦克、导弹及其他武器都在两伊战争中被首次大规模投入实战。然而,长期以来,这场战争却为国际社会所忽视,有限的关于它的报道也大多是道听途说的不实之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伊朗和伊拉克在战争中两败俱伤,因此战后都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另一个原因在于国际社会低估了两个参战国家的实力,认为他们虽然拥有高技术的武器装备,但是却没有打一场现代化战争的能力。
两伊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抛开伊朗不谈,由于军费过度透支,造成了伊拉克战后经济上的困窘。为了摆脱沉重的债务,战后没多久,萨达姆就将目光投向在两伊战争中一直全力支持他的小兄弟——科威特。 万事依赖美国的结果自然而然地造成了伊朗皇家空军在70年代独立作战能力的低下,为了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在国王的亲自主持下,伊朗皇家空军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自强计划,准备从80年代开始着重发展空军的基础设施。这个计划包括初步构建独立自主的飞机制造工业,建立独立的人员培训体系等等。为了准备实施这一计划,伊朗皇家空军在70年代中后期向美国购买了大量的飞机零配件以及武器弹药作为储备,以防备在建立自主军事航空工业的进程中出现空军装备青黄不接的情况。伊朗人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以伊朗国王为代表的伊朗决策者们震惊于以色列在战争初期的惨败,他们认为这是因为以色列人过分依赖于美国援助的结果。
有鉴于此,伊朗人制定了一个扎实的武器购买计划,其目标为:“即使在外援断绝的状况,也可以在一场激烈的长期消耗战争中支撑数月或者更长时间”。事实证明,这个计划是极有战略眼光的,在两伊战争的前期和中期,伊朗军队所使用的武器大部分是在70年代根据这个计划购买并存储起来的,一直到80年代中期,伊朗伊斯兰空军所使用的和导弹仍然来自于这批存货,虽然由于储存时间过长,在使用这些武器时出了一些问题,但是伊朗人仍然依靠它们在战场上压制了伊拉克军队。
除了武器装备上的全面西方化以外,在人员培训上伊朗人也很注意同西方国家的交流。伊朗皇家空军经常与美国海军和空军、英国皇家空军、土尔其空军以及巴基斯坦空军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此外,他们还把最好的飞行员派到美国和以色列去受训。总之,在指挥系统、飞行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方面,伊朗皇家空军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伊拉克空军的苦心经营 尽管1958年卡塞姆军人起义成功后,伊拉克开始全面学习苏联关于空军的理论,但是在60年代初,伊拉克空军还是向他们的老东家——英国购买了60架霍克猎人式战斗机,这是因为伊拉克人对于苏制战斗机一直不甚满意,因此他们一直努力尝试向西方国家购买武器装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伊拉克人购买美洲虎攻击机、隼式教练机以及幻影V战斗机的努力最终都归于无效。直到1977年,伊拉克空军才开始从法国大规模进口战斗机及直升机。 伊拉克空军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处于与外部世界半隔离的状态,缺乏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此外由于伊拉克上层统治者对于空军的不信任,伊拉克空军中的中高层军官常常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伊拉克空军内部将领之间也是明争暗斗,内耗严重。另外苏联提供给他们的武器又都是二流货……各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长期以来,伊拉克空军的战斗力一直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根本不足以保卫本国广阔的空域。无奈之下,伊拉克空军不得不向印度空军——而不是苏联——寻求帮助,在70年代中,伊拉克飞行员的训练基本是在印度人的帮助下进行的。
到了1979年,伊拉克空军对印度的依赖稍微减轻,因为巴格达与莫斯科签署了一份份量很大的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苏联将向伊拉克空军提供200架战斗机及直升机,其中包括最新式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以及米格-25狐蝠战斗机。为了得到这批先进的飞机,伊拉克人的付出是巨大的,他们被迫同意一支人数众多的苏联“顾问”队伍随米格-25狐蝠一起进驻伊拉克,这些“顾问”负责维护并驾驶米格-25战斗机,他们与飞机一道驻扎在巴士拉附加的朔比亚空军基地。 在与伊朗的战争之前,伊拉克空军有限的一些实战经验来自于对以色列的战争,以及对付北方库尔德人的低强度战争。伊拉克空军参加了1967年及1973年两次中东战争,但是他们从前一次战争中几乎没学到什么,而在1973年,他们得以近距离地了解战争。伊拉克空军派出了几个中队参加了“赎罪日战争”,从这场战争中他们深切地体会到:要想打一场现代化空战并且获胜的话,他们必须紧紧地拉住苏联人和自己站在一起。
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中亚内陆国家,是苏联和中国的邻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政变,扶植傀儡政权。但是1979年第3次政变后上台的阿明政府仍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阿明政府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洗了人民民主党内更为亲苏的旗帜派人士。苏联统治集团因此认为自己对阿富汗的控制受到了严重威胁。9月底,勃列日涅夫决定对阿富汗进行武装干涉。

苏联先是派人到阿富汗搞掉了阿富汗保安部队的负责人、军队的总参谋长和阿明的侄儿、堂弟,12月下旬又以欺骗手段解除了喀布尔军队的武装。27日晚,苏联撕毁1978年12月与阿富汗签订的《苏阿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出动近10万大军入侵阿富汗,侵占喀布尔,并发动了第4次政变,推翻阿明政权,处死阿明全家,扶植亲苏的旗帜派领导人、当时在国外当大使的卡尔迈勒上台,出任人民民主党党中央总书记兼政府总理。

苏联的武装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并严重威胁亚洲和世界和平。阿富汗人民建立了许多抵抗组织,武装抗击入侵者。到1980年,全国抗苏武装力量已达10万人以上,控制了全国75%的农村和地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强烈谴责苏联侵占阿富汗。1980年1月14日联合国第6届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立即无条件地和全部地撤出阿富汗。苏军在阿富汗伤亡达3万多人。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决定从阿富汗撤军。1988年4月14日日内瓦协议签字,规定苏自当年5月15日开始撤军,9个月内撤完。 1989年苏联军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I. 英国——伊朗战争主要讲的什么

英国——伊朗战争是英国殖民者为了扩大基地以进一步在中东和中亚实行扩张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英国殖民者以伊朗企图兼并原附属于伊朗国王的相邻的封建小邦赫拉特为借口发动了这场战争。赫拉特位于印度同伊朗、希瓦、布哈拉和浩罕贸易往来、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常被英国殖民者用作扩大其中东统治的基地。同时,它又是英国公开插手的伊朗和阿富汗之间激烈争夺的一个目标。

J. 印巴爆发大规模炮战,现场情况如何

事情起始

战争是一个很遥远的词语,他好像离我们特别的遥远,但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由于安稳的生活,使得我们的心灵也就慢慢的沉静了下来,不再关注自身以外的事情。

最终结果


据相关记载,双方的大炮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不停歇的进群的战斗,并且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巴基斯坦有14名人员死亡,炮火带走的始终是人民的生命,希望这场战争能早一点结束,不让更多的人继续受到伤害。

知识普及:

大炮是指一种历史悠久的重型攻击武器。其威力不容小视。大炮也出现在了很多游戏中。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组成(以加农榴弹炮为例),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组成。 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及飞行方向,并使弹丸旋转(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旋转)。炮尾用来盛装炮闩。炮闩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现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动炮闩,有的采用自动炮闩。

阅读全文

与印度和伊朗的战争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用什么树最好 浏览:218
英国人一年能赚多少钱 浏览:613
英国返华机票是多少 浏览:451
英国短毛猫一天能吃多少猪肉 浏览:259
韩国为什么要伊朗道歉 浏览:382
英国中午和晚上基本上吃什么 浏览:942
在印尼怎么用当地卡 浏览:540
印度靶向药怎么治疗 浏览:252
伊朗一亿里亚尔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871
阿曼和伊朗哪个厉害 浏览:685
怎么加入中国籍 浏览:591
98印尼事件政府做了什么 浏览:958
意大利法西斯为什么弱 浏览:937
印度歌曲背景音乐叫什么名字 浏览:998
意大利面配的酱料怎么制作 浏览:609
印度是什么级别的 浏览:696
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是什么意思 浏览:539
英国人为什么要去巴黎 浏览:212
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行了多少邮票 浏览:395
中国球王年薪是多少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