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主要节日
印度主要节日有:共和国日、独立日、洒红节灯节、元旦。
1、共和国日(Republic Day),每年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共和国宪法,印度建立共和国。
2、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每年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3、洒红节(Holi),每年公历3、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该节日正处于印度冬去春来、春季收获季节,因此也被称为春节。
4、灯节(Diwali),在公历10月、11月间,是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
5、元旦(New Year),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6、普什卡骆驼节:普什卡博览会或普什卡嘉美拉是一年一度的为期五天的骆驼和畜牧展,在印度拉贾斯坦邦普什卡镇举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骆驼交易会之一,除了买卖牲畜之外,它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其亮点已成为诸如“matka pod”,“最长的胡须”和“新娘比赛”等竞赛。
‘贰’ 印度过新年的习俗有哪些
见面泼墨水,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元旦为第4天。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
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
‘叁’ 印度节日有哪些,印度排灯节,印度春节是什么时候
灯节在公历10或11月间,是印度教最大的节日,在印度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春节。部分人认为灯节起源于《罗摩衍那》。罗摩王子最终打败十首魔王拉瓦那,携妻子悉多返回京城,进城时恰逢傍晚,全城百姓为了庆祝罗摩凯旋就点亮了所有的灯火。此后,每年的同一天都要点灯庆祝罗摩的胜利。另外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这一天财富女神拉克希米要巡游人间,她的慧眼望见哪一家,哪一家就会财源广进。于是,人们纷纷点起灯光将房子照亮,期盼着能吸引财富女神的目光。事实上,根据灯节的日期来看,它很可能是古代印度人民庆祝收获的节日。每年灯节的晚上,德里都要变成不夜天。家家户户的门口、窗前、阳台都摆着一排排的灯或蜡烛。不少房前还挂着各式各样的彩灯,有钱人家会把一串串的灯挂满整栋楼房。商人们在这一天要更换账本,开始商铺新一年的经营。商业区更是灯火通明,有的市场甚至会用彩灯在街道上搭起天棚,望能招财进宝。即使在贫民窟或街边窝棚里居住的穷苦人,也要设法在门前点一盏油灯,期待着拉克希米改变他们的命运。这天,人们要打扫干净房屋,置丰盛的菜肴和传统甜点,全家吃团圆饭。饭后还要燃放烟花爆竹,直至深夜。那场景分明就是中国的除夕。洒红节大致在公历3月份左右,它在印度的地位恐怕仅次于灯节。这个节日一过印度的天气就变得炎热起来,所以它是印度的春节。关于洒红节的来历也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希兰亚卡西普(HIRANYAKASHIPU)的邪恶国王,强迫臣民尊他为神,而小王子普拉拉德(PRAHLAD)却依然坚持对毗湿奴的信仰。国王为此让他的妹妹、不怕火烧的霍利嘉(HOLIKA)抱着普拉拉德跳进火堆之中,妄图除掉小王子。然而事与愿违,霍利嘉被烧为灰烬,普拉拉德却因为毗湿奴的保护安然无恙。百姓们为了庆祝,便向小王子身上泼撒红颜色的水。洒红节来临时,人们不管相识与否,都可以向对方泼红水,或是用各种颜色的粉泼撒对方,用各色颜料把对方涂成大花脸和大花袍。除了人之外,汽车也不能幸免。那架势很像我国傣族的泼水节。因此,同事们出席洒红节庆祝活动时都会选一件不打算要了的衣服穿上。入夜后,人们还会播放音乐,载歌载舞。如果是在乡村,还要点上一堆篝火,象征烧死霍利嘉和摧毁邪恶。
‘肆’ 印度主要节日 主要节日有哪些
印度的节日算得上是名目繁多,有的是宗教性的,有的是纪念名人的,有的是庆祝国家的重大事件。由于印度是多宗教的国家,每个教一年都要过几个节,所以显得节日特别多。
印度的节日分两大类,第一类叫“政府节假”,这是全国各政府机关都放假的节日;第二类叫“局部节假”,指的政府机关人员中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不同地区分别享受的节假。
“政府节假”有15个:1月26日,共和日,即国庆。
3月29日,霍利节,即洒红节,印度教节日。
4月1日,耶稣受难节。
4月25日,大雄诞辰节,耆那教节日。
5月26日,佛陀诞辰节,佛教节日。
7月12日,开斋节,伊斯兰教节日。
8月15日,独立日。
8月31日,克里希那诞辰节,印度教节日。
9月18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节日。
10月2日,圣雄甘地诞辰。
10月14日,十胜节,印度教节日。
10月17日,穆乎兰节,纪念穆罕默德的孙子。
11月4日,灯节,印度教节日。
11月20日,纳那克祖师诞辰节,锡克教节日。
12月25日,圣诞节,基督教节日。
从上面这些节日可以看出,印度节日绝大部分是宗教性的,这对于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来说,不足为奇。
“局部节假”,也有24个之多。它们是不同宗教或同宗教在不同地区过的节,比如2月11日是湿婆节,4月21日是罗摩诞辰节,9月10日是礼拜湿婆的儿子象头神迦内希的节,10月21日是纪念《罗摩衍那》的作者蚁垤的节……至于伊斯兰教、佛教、耆那教、袄教等等的节日还有很多。下面介绍两个历史比较久远、影响也较为重大的节日。
‘伍’ 世界各国的新年日期是什么
新年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为公元制纪年的1月1日。
而在中国,由于实行两种不同的历法,新年有不同的定义。按照公历,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按照农历,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新年。
柬埔寨以释迦牟尼生日为纪元,每年佛历五月(公历4月14日至16日)为新年。尼泊尔、不丹的新年也都在4月。
泰国把“宋干节”即求雨节(在5月13日至15日)作为新年。
埃及人把“夏至”(基本在6月22日)即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上涨的这一天当作元旦。
埃塞俄比亚以8月11日为新年,这时雨季即将结束,收获就要开始。
缅甸以10月中旬的“跨朵节”为新年。
印度有些地方以10月31日至11月4日为新年,称为“和利节”。
菲律宾把民族英雄保塞·黎萨尔就义的这一天——12月30日作为新年。
(5)印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过春节扩展阅读
世界各国新年食物
中国:过年吃饺子,汤圆,火锅等。
日本:日本将每年年末的最后一天(公历12月31日),称为“大晦日”,相当于中国的“除夕”。在日本,在新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在一起吃荞麦面。一碗面被称为“年面”,足可见它的地位。
韩国:过新年的时候团圆饭少不了的就是“五谷饭”——用云豆、大豆、小豆、黑豆和大米混合做成的米饭。除了吃饭还要喝汤——年糕汤。韩国人把过新年吃的食物统称为“岁餐”,韩国有个说法,吃了这米糕片汤才算长一岁,不吃就不算长大。
西班牙:新年最传统的活动在新旧年交替之际,随着12声钟响吃下12颗葡萄。过新年葡萄的每颗还有不同的含意,分别代表“平安”、“和睦”、“避难”、“祛病”等。在第十二下敲响时要把十二颗葡萄吃完,便预示着来年12个月平安喜乐。
美国:美国人是将圣诞节作为一年新的开始,在这一天,烤火鸡的圣诞晚餐少不了的传统美食。除了烤火鸡还有烤熟的玉米粥,有时候会在上面放一层奶油和果料,香甜可口,滋味丰富。
法国:法国人过新年喝酒可不是助助兴这么简单,他们有一个说法:家中的酒瓶里不能剩酒,要不然会认为明年就要走厄运。为了祈求来年好运,好多人在新年前夜就把家里的酒喝光了,喝得酩酊大醉也有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德国:德国人的年夜饭中通常会搭配扁豆汤、豌豆等豆制品,因为他们把豆类当做是财富的象征,多吃豆,明年财运滚滚来。除了吃豆有财运,他们还相信在口袋里装些鱼鳞会有好运,因此鱼在德国的年夜饭上也很受欢迎,当然,像香肠、马铃薯、德国啤酒、也是庆祝新年必不可少的美食。
俄罗斯:俄罗斯人喜食热食,爱吃小包子和肉饼等,其中馅饼就是俄罗斯人的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馅饼有着丰收、健康、等美好寓意,配着鱼子酱果酱。由于俄罗斯气候寒冷,俄式菜肴口味较重,用油较多,典型美食有烤鸭或烤鹅、奶酪、黑鱼子酱、香肠、烧鸡块、黄油面包。
希腊希腊人在过新年时,一家人会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做新年蛋糕,叫特大号面包。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就开始切蛋糕。有意思的是在蛋糕里要放进一枚硬币,如果谁吃到了这枚硬币,那么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赚大钱,行大运。
‘陆’ 印度的春节是中国农,历几日
印度的新年从每年的10月31日开始共计五天
‘柒’ 印度尼西亚过年是什么时候
印度尼西亚过年是阳历的1月1日也就是元旦。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举行宴会或歌舞会,欢庆新的一年的到来。
印度尼西亚华人则和中国人一样在农历的一月一日过新年
(7)印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过春节扩展阅读:
与中国的过年不同,在印度尼西亚每个教派的重大节日时间是不一样:
1、伊斯兰教的节日是开斋节,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全国伊斯兰教徒都要实行白天斋戒禁食,斋月后第一天便是开斋节(日期在公历二三月间)。
开斋节前夕,伊斯兰教徒要进行慈善捐赠活动。节日法定只放假一天,但实际上一般都要放假三天以上,有的单位甚至放假一周以上。外出工作的人都要赶在开斋节前返回老家与亲人团聚。开斋节前夕的晚上是个不眠之夜,各清真寺整夜念长经,诵经声通过高音喇叭传到四面八方。
开斋节那天,家家户户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前挂着用嫩椰叶制作的装饰物。人们都身着盛装,互相拜访,有的机关团体还搞团拜,气氛热烈,一片喜庆景象
2、印度新教的节日是静居日,这个节日相当于我国的新年,时间在巴厘历十月初一。
这是个庆祝方式非常独特的节日。节日前几天,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打扫庭院,制作节日用的形似魔鬼、雄狮、巨龙等的木偶,女人则赶做新衣及节日祭祀用的菜肴糕点。节日前一天是个欢庆日,人们兴高采烈,喜气洋洋,身穿艳丽民族服装去参加欢庆活动。
节日那天,巴厘岛则出现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街上除值勤警察、警车、救护车、旅游车辆外,没有任何其他行人车辆,所有店铺都大门紧闭,停止营业。入夜后,家家都不点灯,整个巴厘岛一片漆黑,没有一丝亮光,所有娱乐场所都停止活动,没有一点响声。
人们整天闭门不出,不生火,不做饭,不欢乐也不悲伤,只是静静地思过,净化自己的灵魂,以求内心的安宁,并进而将它溶于自然界的宁静之中,达到真正的“空”和“静”,以便在新的一年里一切从零开始,按神的启示和意志去生活。
3、印尼佛教的节日是卫塞节:是印尼佛教纪念佛教主悟道的日子。每逢这一节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徒云集到中爪哇的婆罗浮屠、门都特等寺院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捌’ 印度最大的节日是什么时候
在众多节日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灯节、洒红节和十胜节。这三大节日实际上是印度教的节日。
洒红节
公历2、3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全国性的大节日。此节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大致在公历3月份左右,它在印度的地位恐怕仅次于灯节。这个节日一过印度的天气就变得炎热起来,所以它是印度的春节,又称霍利节holi,印度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代表着色彩单调的冬天终于结束,并预示着春天土地的丰饶。关于洒红节的来历也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希兰亚卡西普(HIRANYAKASHIPU)的邪恶国王,强迫臣民尊他为神,而小王子普拉拉德(PRAHLAD)却依然坚持对毗湿奴的信仰。国王为此让他的妹妹、不怕火烧的霍利嘉(HOLIKA)抱着普拉拉德跳进火堆之中,妄图除掉小王子。然而事与愿违,霍利嘉被烧为灰烬,普拉拉德却因为毗湿奴的保护安然无恙。百姓们为了庆祝,便向小王子身上泼撒红颜色的。因此,人们把每年印历12月的望日定为洒红节。洒红节的第二天,人们便用水和各种颜料互相泼撒、涂抹。夜晚,人们把用草和纸扎的霍利卡像抛入火堆中烧毁。印度人在洒红节期间还要喝一种乳白色饮料,据说可保来年平安健康。洒红节来临时,人们不管相识与否,都可以向对方泼红水,或是用各种颜色的粉泼撒对方,用各色颜料把对方涂成大花脸和大花袍。除了人之外,汽车也不能幸免。入夜后,人们还会播放音乐,载歌载舞。如果是在乡村,还要点上一堆篝火,象征烧死霍利嘉和摧毁邪恶。
灯节
印度的灯节每年在气候宜人的10月至11月间庆祝,即印历8月见不到月亮之后的第15天。这时候使人窒息的盛暑消退,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就要来临。商人们都习惯在这天更换新账本,以求开市大吉,财源茂盛。因此,一些印度人把灯节说成是他们的新年。灯节庆祝活动长达半个月之久。在此期间,各公园、庙宇、商业中心,广场布置得像御苑仙境一般,文艺节目也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公园内,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一队队头戴金色船形帽,身穿金色闪光服装的乐队,盘腿坐在临时塔起的小楼上,吹奏着悠扬的乐曲。到处是出售灯笼蜡烛、焰火鞭炮、节日礼品的摊头。各地方风味小吃的摊贩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园内还有算命先生和巫师搭起的帐篷。各种文艺节目,如:舞蹈、骑象、玩蛇、耍狗熊和游戏,使人目不暇接。每晚定时放三次焰火,焰火绑在几根高杆上,点燃一根,火花便穿梭放射,其他杆上的焰火也腾空而起,现出满天瑰丽的彩花。
庆祝灯节的活动,在女财神拉克希米庙内更是热闹异常。这是印度德里的一座宏大的印度教庙,四面八方的印度教徒都来这里朝拜。灯节期间,庙内外人如潮,歌如海。虔诚的印度教徒们,赤足鱼贯进入庙内,庙宇的前院坐落着三座殿,拉克希米·纳拉因殿位于中央。信徒们向偶像双手合十致敬,有的还匍匐膜拜,献上鲜花和纸币。庙内的祭司赐给信徒们“圣水”,信徒们接在手中,当即饮下或撒在头上,以期未来诸事如意,财运亨通。院内充满节日的气氛,一队队乐师盘腿席地而坐,边演奏边演唱颂敬神仙的歌曲。教徒们围着乐师和着乐曲,也低声吟唱,表达对神的崇敬之情。
在各热闹的广场上还有叙述灯节来历的舞剧和其他精彩的文艺节目。根据公元前2世纪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罗摩战败了十首王罗波那,返回京城时,家家户户都在门外点灯,欢迎他凯旋归来。所以这天就成为灯节,一直延续至今。关于灯节,也众说不一。有的说,这天是司掌人间财运的女神拉克希米巡行人间的日子,拉克希米女神喜欢光明,于是盼望幸福的人们便把房收拾得干净亮堂,晚上点起灯来,其慧眼所至,财运也就伴随而来。也有人就这天是大黑天神克里希南战恶魔那拉卡苏,把人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日子,人们为了庆祝胜利,迎接光明,于是高兴地点灯、放焰火。
灯节之夜,家家户户的门口窗前、庭院屋顶,都亮着灯。有五光十色的彩色电灯,有绚丽多姿的花灯,有小小的蜡烛,还有别具特色的小油灯。举目望去,灯若繁星,一直延伸到天际,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星海夜图。人们在庆祝灯节的时候,喜欢放鞭炮焰火。印度的焰火种类繁多,色彩艳丽。有对空喷射的“石榴花”,还有类似我国的“雷鸣电闪”、“五彩争艳”、“天女散花”等。入夜,大人小孩都喜气洋洋地燃放焰火,明珠迸射,把茫茫的夜空照得通明。
十胜节 十胜节:万众共度欢乐夜
十胜节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全国性的重大节日。根据印度历法,十胜节是从頞湿缚库阁月的第一天开始,一连庆祝10天。一般是在公历9、10月间。十胜节来源于史诗《罗摩衍那》,具有几千年的传统。该节日是庆祝印度教教徒心目中的英雄罗摩与十首魔王罗波那大战10日,并最后大获全胜,故称“十胜节”。
十胜节期间,印度各地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不管是地处偏远的乡下,还是车水马龙的都市,到处都群情鼎沸、热闹非凡。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区,庆祝活动更是规模宏大而隆重。“十胜节”的前9天,各地搭台演戏,从罗摩降生开始,一直演到罗摩最后彻底战胜罗波那。这种活动被称之为“罗摩里拉”。“罗摩里拉”一般都是在露天举行。9、10月份是印度一年中最舒服季节的开始,在天高气爽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星空,怡人的凉风轻轻吹来,在悠扬的印度民族乐曲声中,观看一次生动的“罗摩里拉”,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只是这种演出一演就是三个小时,甚至时间更长,舞蹈节奏格外的慢,如果对印度舞蹈语言不是内行,很难领会其中奥妙。可是,印度观众,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尽管对“罗摩里拉”的剧情可以说早已烂熟于心,但每年前往观看的人仍然是络绎不绝。
到第10天晚上,庆祝活动进入最高潮,人称“十胜第十日”。好多地方都会选一个大大的空地,上演十胜节的压轴戏。空地上会搭起三个巨大的纸做凶神,分别代表作恶多端的十首魔王罗波那以及与他同流合污的弟弟和儿子。
各地的纸人大小不一,有的甚至有几十米高,它们被打扮得花花绿绿,凶相毕露,身体内部塞满了火药和爆竹。三魔一手持剑,一手握盾,龇牙咧嘴,形象可憎。
在动人的歌声和乐曲声中,人们会三五成群地向空地拥来,过不了多久就会挤得水泄不通。笔者在德里时,曾看过红堡前广场的十胜节盛会,前往观看的人有几十万之众,完全是人山人海的场面。在比肩接踵的人群之间,卖气球的、卖雪糕的以及卖各种零食和玩具的小贩到处可见。
首先的节目是要上演《罗摩衍那》,扮演剧中人物的演员们尽管不像在舞台上那么穿戴齐整,但也一个个披红挂绿,有的骑马,有的坐牛车,在乐队的伴奏下绕场游行。
接着,他们又表演罗摩最后战胜罗波那的故事。与此同时,有名的说书人坐在高高的台子上,以浑厚的嗓音通过高音喇叭讲述着故事情节。也是在高台之上,有印度妇女身穿纱丽,面戴轻纱,头顶燃着的叠层油灯,跳起了传统舞蹈。
日落时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扮演罗摩的演员成了全场注目的中心,只见他一身英武,动作潇洒,弯弓搭箭,瞄准了巨魔,箭头是一个小小的火球。说时迟,那时快,三支火箭“嗖、嗖、嗖”地向三个巨魔飞去。在人们目不转睛、屏息静气之中,“轰、轰、轰”三声,三魔全部中箭,观众一片喝彩。顿时,爆竹齐鸣,焰火冲天,火树银花,光彩一片。三个庞然大魔在腾腾烈焰中颓然倒下,凄凄惨惨,化为灰烬。罗摩大获全胜,善终于战胜了恶。此时,广场四周的观众为罗摩的胜利欢呼雀跃。
‘玖’ 印度的节日有哪些
重要节日:
1、共和国日(Republic Day):1月26日。
2、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
3、洒红节(Holi):每年公历3月、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该节日正处于印度春季收获季节的作物即将开镰收割,冬去春来之际,因此也被称为春节。
4、灯节(Divali):在公历10月、11月间,是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
简况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着,创立了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达到鼎盛,把佛教定为国教。
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形成中央集权大国,统治200多年。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
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亚侵入印度。
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
1600年英国开始入侵印度。
1757年印度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
1947年6月,英国通过“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度独立。
1950年1月26日,印度宪法正式生效,印度成立共和国,同时仍为英联邦成员。
以上内容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印度国家概况
‘拾’ 印度尼西亚过年是什么时候
开斋节
节庆时间: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
活动项目:开斋节前夕,各清真寺都要诵读经书,开斋节当日,家家户户清扫门庭,人们盛装互访,热闹喜庆。
相关:法定假期为1天,但实际可放3-7天。
古尔邦节
节庆时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
节庆活动:节庆当日,穆斯林教徒沐浴盛装,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后面一个更隆重些,作为一个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应该就是这两个宗教节日为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