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时所说的“西域”和“天竺”是指现在哪个地方
1,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
“西域”这个词在汉代才有了实际指向,当时主要泛指凉州以西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贝尔加湖以南,阿尔金山以西以南,河西走廊以西,昆仑山以北,巴尔克什湖以东。
到了唐代则有了更西的范围,在汉代的基础上,达到了现在我国新疆自治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还有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地区,巴基斯坦全境、乌兹别克斯坦全境、阿尔吉斯斯坦全境、阿富汗全境、以及印度的北部部分地区等等。
2,天竺是中国古代对对印度的称谓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 对音)《山海经》记载“西方有天毒国”。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
(1)古代印度天竺国今是哪些地方扩展阅读:
西域,是自汉代以来对于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狭义的西域专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广义的西域则是古人对于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中国西部、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统称。
《史记》提到的西域国家有十五个,分布于广义的西域。《汉书》收入的西域国家共五十四个,大多分布在狭义的西域内。历史上的西域,自汉朝西域都护府设立,共有四十八个小国,而不是以往史书记载的“西域三十六国”。
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地中海文明与中华文明,曾在古西域交汇。、西域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是这个狭长绿洲走廊的枢纽。西域是欧亚文明交往的必经之路。
四千年前,在两河文明的竞争中落败的古提人逃亡到西域,在罗布泊西岸创造了古墓沟文明和吐火罗文明。
原来生活在伊犁河流域的塞人南下东进,建立疏勒、于阗、楼兰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持续内乱,部分汉人为躲避战乱迁徙到吐鲁番盆地。可以说,西域是各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集体迁徙的福地。
一万年前第四季大冰期后迎来地球间冰期,气候变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使得西域更加干旱,沙漠面积不断扩大。自然环境的恶化,令西域陆上丝绸之路走向衰落。
‘贰’ 天竺是今天的哪里
印度。
在中国历史上,对天竺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
西汉以来所说的身毒、天竺、信德均是梵语sindhu的音译,是确指印度河流域的辐射区的,而非整个南亚大陆。
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经,首创根据 In 读音正名为“印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称身笃,身毒,贤豆,天竺等。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2)古代印度天竺国今是哪些地方扩展阅读:
无论身毒、天竺、印度,我们都会发现,这几个词的发音很像,其实这与一河有关系。根据资料记载,有一条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两山脉之间, 经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这条河长度为2,900公里。流域总面积约1,165,500平方公里。
最早的印度居民用梵文给这条河流取了名字---Sindhu,意思就是“河流”的意思。这条河流哺育了印度河两岸的人民,生生不息,代代不断。而Sindhu翻译成中文,则与“身毒”、“天竺”、“印度”发音都很相似,只不过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翻译罢了。
本来,印度与巴基斯坦都是古印度的领土,后来分开了。印度河被分成了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河水也改成共同使用了,不过印度被分的河水也是比较少的,大部分的河水被分到了巴基斯坦去了。
‘叁’ 古代的天竺国指什么地方
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
在中国历史上,对天竺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唐初统称为天竺。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汉译为“羌独”,东汉称它为“天竺”。唐代玄奘则仔细探讨了天竺的名称,放弃了天竺、身毒、贤豆这些名称,而根据当地发音,称做印度。
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译名皆源于印度河的梵语名(Sindhu),其波斯语变音为(Hin)、希腊语变为ινδία(India),龟兹语Indaka。
(3)古代印度天竺国今是哪些地方扩展阅读
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
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印度河流域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
‘肆’ 天竺是现在的哪里
天竺是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统称,现今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锡金、孟加拉国等地。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
(4)古代印度天竺国今是哪些地方扩展阅读
西汉以来所说的身毒、天竺、信德均是梵语sindhu的音译,是确指印度河流域的辐射区的,而非整个南亚大陆。
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经,根据In读音正名为“印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称身笃,身毒,贤豆,天竺等。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山海经曰:“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者,天竺国也。”(此为佛教徒为了抬高印度身份遂伪作《周书异记》等书欲证明印度比华夏天朝诸民更正统,意为褒蛮陬为中土,贬诸夏为偏方。务在乎噬儒吞道,一直是后世的诟病,然而此举也让华夏历代对印度尊敬有加,除了王玄策与不信佛的初期蒙古,其他朝代都不敢对其兴兵,为两国做出了友好贡献。)
‘伍’ 玄奘所去的天竺国,现在是什么国家
玄奘所去的天竺国是现在的印度。玄奘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其足迹遍布印度。
玄奘俗称唐僧,洛州(今河南偃师)人。他的高祖、曾祖和祖父辈都做过官,父亲陈惠一度也做过官,后来辞职搞起儒学研究来。
他因为小小年纪就对佛学有了研究,后来云游各地,精通各家学说,被誉为佛门千里马。但他深深感到佛学的各家学说差别太大,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求法,搞清到底什么是佛法的真谛。
唐贞观三年(629年),二十七岁的玄奘,踏上了西行取经的征途。从此五年间,玄奘全面理解了佛教之渊源。
在此期间,他怀念自己的祖国,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带着657部佛典和舍利佛像启程,于贞观十九年返回故土。
(5)古代印度天竺国今是哪些地方扩展阅读:
当时印度在地理上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史称“五天竺”。玄奘游历的顺序是北、中、东、南、西,最后回到中天竺。
他一面朝拜圣迹,一面访师参学。在庄严辉煌的那烂陀寺,他拜当时印度有名的高僧戒贤为师,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攻读佛经以及许多古印度的重要典籍,佛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他还在那烂陀寺开讲佛经,撰写了《会宗论》三千颂,沟通了佛教瑜伽、中观两大学派的隔阂,获得了戒贤等佛学大师的赞许。
印度有个摩揭陀国,国王戒日王虔诚地信仰佛教。他听说了玄奘的事迹后,请了印度十八个国家的国王和三千多名高僧、学者到会,推选玄奘作为大会的论主,请与会者参加辩论。
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彩演讲没有一个不心悦诚服的。玄奘从此名震全印度,成为最有影响的佛学大师,声望和学问都超过了他的老师戒贤。
‘陆’ (西游记)里的天竺国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天竺: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
西汉以来所说的身毒、天竺、信德均是梵语sindhu的音译,是确指印度河流域的辐射区的,而非整个南亚大陆。
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经,首创根据 In 读音正名为“印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称身笃,身毒,贤豆,天竺等。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地名)梵Sindhu=波斯Hindhu=希腊India(国名),Ins(河名),新称印度,印特伽,译曰月。Sindhu ->Hin->身毒、天竺。Hin->In->印度。总而言之,身毒、天竺、印度都来自Sindhu。
(6)古代印度天竺国今是哪些地方扩展阅读:
书籍记载:
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 对音)山海经曰:“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注,天竺国也。”(此为佛教徒为了抬高印度身份逐伪作《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释迦氏谱》等书欲证明印度比华夏天朝诸民更正统,意为褒蛮陬为中土,贬诸夏为偏方。
务在乎噬儒吞道,一直是后世的诟病,然而此举也让华夏历代对印度尊敬有加,除了王玄策与不信佛的初期蒙古,其他朝代都不敢对其兴兵,为两国做出了友好贡献。)
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后来玄奘西域取经,根据读音才正名为印度
‘柒’ 传说中的天竺国是现在的哪
传说中的天竺国是现在的印度。
天竺: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
在中国历史上,对天竺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
西汉以来所说的身毒、天竺、信德均是梵语sindhu的音译,是确指印度河流域的辐射区的,而非整个南亚大陆。
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经,首创根据 In 读音正名为“印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称身笃,身毒,贤豆,天竺等。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7)古代印度天竺国今是哪些地方扩展阅读
而在印度人眼中,中华大地地处东方,是太阳初升之地,所以,古代印度人对中国也有个非常形象的称谓——震旦。 震旦,又称震丹、真丹、真旦、振旦、神丹,是汉传佛教经典中,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
佛教辞书《翻译名义集卷三(大五四·一○九八中)》中国为震旦。《慧苑音义卷下》载,震旦一词,翻为思惟,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制作之故,即指汉国(中国)。而华严经疏卷四十七、新华严经论卷三十、希麟音义卷二等亦作是说。
据相关史料及佛教典籍所载,自后汉起,震旦这一称谓就已被印度人所使用。着名神父马相伯,于1903年2月27日在上海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就叫震旦大学。
震旦大学为中国近代着名教会大学,曾经有“东方巴黎大学”美誉,是中国第一所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校。
‘捌’ 传说中的天竺国是现在的哪
是现在的印度。
天竺: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
在中国历史上,对天竺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
西汉以来所说的身毒、天竺、信德均是梵语sindhu的音译,是确指印度河流域的辐射区的,而非整个南亚大陆。
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经,首创根据 In 读音正名为“印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称身笃,身毒,贤豆,天竺等。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8)古代印度天竺国今是哪些地方扩展阅读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巴基斯坦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玖’ 历史上的天竺是现在的那儿
天竺: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
在中国历史上,对天竺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
‘拾’ 天竺国是现在的哪里
天竺国一般指的是现在的印度。天竺一般指的是一个地区,是古代中国对如今的印度以及印度周边地区国家的统称,后经过唐朝时期的玄奘出使西域,经过文化交流后才根据读音将天竺正名为印度。
天竺国是现在的哪里
天竺地区在古代的官方语言是梵语,在历史共出现过四大帝国,分别是:孔雀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
在中国历史中,对天竺最早的记载是在史记中,当时根据梵文的音译称呼为“身毒”,主要指的是印度河流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