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在中印边境屯兵十万意欲何为!
印度在中印边境屯兵没有什么奇怪的,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为被我国逼急了。 他在边境屯兵原因有三。 1是中印之战结束后,在双方有争议的地区(这个地区的确是有争议的,不是我国说的是我们的,也不是印度的,是一直没有占领的,后来双方都想对他有主权),发生了战争。战争结束后,我方全面占领了有争议地区,把有争议地区双成了三段,后来虽然退还了他们一段,但你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我们占的全是高地,印方占的是低地。这样我方对他们有一个巨大的战略优势,基本上我方在那地区投一万兵力,印方起码要投四万多兵才可以防守得住。不但如此,这些地区离印度经济中心距离近,对于我国来说,是西藏经济不发达地区,再加上我们有战略高度。如再次发生战争的话,对印方极不利。 2是印度一直想成为一个大国,得到国际认可,但他在中国边上。对于地缘政治学来说,他不战胜中国,永远也出不了头,问题就在于,他不但没战胜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的差距在扩大。他对我国的感觉就是一头老虎在他身边,他感觉十分不安。 3是,近年来,我国修了青藏铁路,又花大力气改善西藏的公路建设,虽然我们没加大边境兵力,但增加了兵力投放能力,这对于印度来说,中国一但出兵就迅速到达,和在边境增兵是一个意思。 所以,印度边境增兵不用奇怪,因为我们相当于先增了兵,印度只是一个正常的反映吧了
❷ 印度侵入与中国没有争议的边界是想干什么
印度人就是想在最一段时间美国拉着一帮小弟围堵中国闹得凶的时候,也落井下石趁机捞点好处,结果,感觉是美国人骗了,美国人做了个局,把印度人套进来了,结果美国人那边雷声大雨点小,惹了马上就撤走了,而印度这边却骑虎难下了。
印度的国际环境特别好,美国,俄罗斯都在拼命拉拢印度,其实中国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而中国就没有那么好的环境了,美国及其盟国对待中国的态度大家都知道的,俄罗斯确实站在中国一边,那也是中俄可以抱团取暖共同分担美国压力。
印度人的自信估计还有后勤的因素吧,大家都知道62年中印打过一次中烟战争,那次结果印度是很惨的,但是中国大胜后却不得不退兵了,原因就是中国后勤补给很难的,物资别说翻越山峰送到藏南,甚至物资从云南,四川上西藏就不好走了,没有公路也没有铁路,只能用牲口托运,走一趟几个月还十分凶险,而到了山脚下要翻山到藏南甚至牲口都没法走,只能用人力背着过去。当时解放军进入藏南的是一个边防师一万多人,物资供应十分困难,最郁闷的是有半年时间大学封山后,靠人背都不行,彻底封死了。而印度就好多了,藏南是缓坡,下面一马平川了。运输起来相当简单,而且印度当时全民动员几百万军队在哪里。这个情况下不撤退是不行的。
但是,现在虽然藏南附近交通还是很差,每年还有很长时间大雪封山,但是我们进藏有多条公路一条铁路,上百个机场。所以印度最近也是着急,中国人基建能力是全球绝对第一的,那以后就更不好说了。
还有的依靠的根据估计就是印度神油喝多了,自嗨的太厉害了。感觉这都不是军事,经济力量对比的问题了,是精神有问题的程度了。
毕竟62年其实印度是很多方面强于中国,GDP和中国差不多,人均GDP远高于中国,工业基础也比中国强,武器生产也很强(有亚洲最大兵工厂),基础设施方面因为英国人建设要远远高于中国(铁路5.4万公里亚洲第一,中国1万多点),国际环境比中国好的多(当时基本上没有国家支持中国,而美国,苏联两大阵营和几乎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都支持印度)。
今天呢,中国GDP是印度的5倍,人均GDP也差不多5倍,工业总产值中国占世界的24%(第二名美国占19%,印度不到1%),中国目前是直接上三个完全军事工业体系国家之一(美国,中国,俄罗斯三国),基础设置建设方面中国目前第一(铁路里程12.1万公里世界第二,高铁里程世界第一,印度经过55年发展铁路里程从5.4升到了6.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目前中国世界第一,印度目前完全达标中国高速标准的高速公路还没有,全封闭的公路好像有有120公里,你没看错,印度很多告诉公路是不封闭的,任何车都可以上去跑,包括驴车,牛车,随时可以见到神牛在高速公路上晃悠)。国际环境方面目前印度还是比中国好点,但是比62年中国环境有了很大提高的。
所以这次印度自嗨,不是神油用多了,就是恒河水喝多了。
目前我们第一步外交部抗议有了,第二部国防部抗议有了,第三步一些军演在某些地区也有了,巴铁也配合搞了威慑了都。下一步如果升级那可能涉及到一些政治对抗,经济制裁,强制驱离等步骤了。就看印度能顶到哪一步退却了。一般认为战争爆发不大可能,中印两国的体量摆在这里了,真打起来,那不是战死几百万人能打出胜负的,四五千万人命填进去也填不满这个坑。所以,最后估计还是以印度推出,大家坐下来了和谈结尾,别看印度人现在闹得欢腾,自己又几斤几两他们清楚着呢。
❸ 印度向中印边境增兵五万有何目的 中国对此该作何反应
印度在印度自己的国土上调动军队,哪怕是调动到你的边境,只要人家没有越境,那就是人家的主权,人家的自由,不管他有什么目的。
我认为中国应该先弱弱的抗议几句,和印度打打嘴仗,然后把印度增兵对面的解放军后撤个几十公里。
如果印度就此罢休,撤军走了,那么是印度吃亏,至少他调动军队更大,花费更多。
如果印度赖着不走,同样是印度吃亏,因为兵力多,他后勤补给更困难。
如果印度得意忘形,越界过来,那就最好了,小打两仗,让印度胜上两场,一方面刺激印度的欲望,一方面树立国人敌忾之心,然后就一举反攻,乘机玩个大的,把所有的被占领土连本带利都拿过来。
❹ 最近,印度跑到中国领土上搞事情是怎么回事
不是印度军队越境在中国领土搞事情。
是中国在中印边境靠近印度的地方修公路。
这条公路一旦修建起来,对印度非常不利。
印度不干了,派人损毁了部分路段。
中国趁机拿印度军队越境做文章,除了恢复了公路建设,还修了个军事基地。
简单来讲就是中国玩儿了个“欲要取之,必先给之”的把戏。
意思就是中国老早就打算在中印边境修建军事基地了。
所以想找个由头。
所以采取了先修路的手段,诱使印度先出手。
印度出手后中国马上跳出来说你犯规,你居然军事入侵我,为了自保,我要修基地。
然后就修了个基地。
这招不光在政治军事领域可以用,生活中也可以用。
所以说生活中你要讨厌谁,也可以采取这种“捧”的手段,到时候那位自己会作死的。
❺ 印度为什么又在边境地区找事,有何目的
前几年印度要求中国答应许多它的意愿,但跟中国的谈判始终陷入僵局。所以它就来挑衅,意思就是跟中国说“不要忘了撕破脸的的可能性”。毕竟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归根结底是利益博弈,博弈手段不仅仅是外交手段,还有军事手段。
❻ 昨天看报纸印度往中国边境增兵,他们想于什么,想打吗!中国能打的过他们吗,美国会邦他们吗!
本人自己写的,应该算全面合理结合实际的(写着玩意儿没累死我):
1.众所周知,印度和我国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有一块争议领土按照法律上讲它是我国领土,但是印度当局根据英国侵略者留下的麦克马洪防线位为依据,强行占领了该块领土,并与我国在1962年发生战争,我国军队战胜了印度军队后因为后勤给养供不上而退回西藏,所以印度当局凭借地理优势,非法占据我国领土至今。
最近似乎印度不老实,老往边境线增兵。为啥?首先,它可以借机向中国和巴基斯坦示威,起到对中国的威慑作用,好增加对中国谈判关于边境问题的筹码,为自己赢得更有利的谈判条件;其次,因为他深知印度与中国的军事力量差距,如果打持久战的话,他绝对打不起,所以他往边境增兵,预防在以后有可能的战争中争取打闪电战,取得战役胜利;最后,他也可以转移印度军方鹰派的不满,是当局赢得选民支持,所以对华强硬绝对是西方国家赢得选票的最好办法。
但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要是真的开打,赢家绝对是中国。中国的地理位置处以西藏高原,我空军的飞机场要比印军高出许多,所以我国有对空优势;还有,印度的军事装备70%以上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差,而我国早已有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武器装备大部分能自主研发;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单兵素质要比印度高出很多(忘没忘去年的孟买事件?印度的特种部队司令都让恐怖分子打死了,说明印军的士兵作战能力不够,这种情况在中国出现过么?);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综合国力要远高于印度(GDP是印度的三倍以上,国民人均水平是印度的五倍,等等)能支持长远的作战,印度想要打败中国,无异于蚍蜉撼大树。虽然交通不利于我军,但在中国先进装备和士兵作战能力下,已不是问题,印度想打闪电战的话,赢的几率相当小。综上,中国稳赢。
2.至于美国,出兵帮助印度基本不可能。印美没有类似美日之间的安保条约,直接出兵法律上说不过去,况且直接出兵并不符合以利益为重的美国的利益(劳神伤财获得不了什么还不能赢),印度只不过是美国限制中国崛起的一枚棋子;更重要的是,美国清楚中国为了自身利益能做出什么,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市场,双方经济贸易量是印度的好几十倍,并且公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美国总统奥巴马不可能也不敢冒这个险去因为干涉中国核心利益而使自己的国家破产。
但我们要看清楚,美国仍需要印度来限制中国的发展,所以美国不可能直接出兵,但他会为印度暗地里提供军火装备和军事情报来帮助印度取得战争优势——这是山姆大叔的惯用手法:不在明面上捅破,但我在暗地里帮,你也不好说啥。例如两伊战争等,难道例子还不少么?
❼ 印度入侵我国边界。想干什么。
步步为营,得寸进尺,慢慢地就变印度的,南海就是先例,这种情况唯有打服才能解决问题,那地方没有居民区很容易丢掉。
❽ 印度此次挑衅中国,有哪些目的
“从自身利益来讲,中国在南亚的行动并没有错误,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此举难以避免的负面后果,并有所准备,防范可能出现的美日印三强遏华同盟。毕竟,对于冷酷无情的现实政治逻辑来说,单方面的啜泣,从来都毫无意义。”
中印对峙事件发生后,中国媒体猛烈抨击印度的决策者。个人认为这是对的,因为我们的国土主权的确面临着印度人的挑衅,我们必须对外摆明我们的态度。但是,从现实政治的角度看,我们不能不全面审视印度的决策动机。因为,媒体单纯将印度人视为疯子和狂人,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绝非现实主义者看待问题的方式。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意识到:印度政府绝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为了一片足球场大的荒地,而陷入与中国的盲目对抗,毕竟,今天的印度领袖或许残酷无情,但却绝不是一个盲目的蠢材。
实际上,对峙事件发生的很久之前,国内就应该意识到莫迪政府一定会有所挑衅,只要稍有俾斯麦式的外交视野,便能够预见到今天的情况——本人此前不断提出警示(文尾罗列文章)。
近年来,中国在海外拓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需要清醒的是,与所有大规模跨国合作项目一样,我们的拓展不可避免地附带了一些地缘效应,并引发了外国的猜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南亚地区。
2013年之后,中国大举加强了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印巴边境冲突多年不断),并且在印巴争议地区喀什米尔修建铁路,以及在瓜达尔港设立可供军用的港口。这些不可避免地与印度的安全利益产生一些冲突。
中巴走廊的建设,在加强经济的联系的同时,实际上也意味着两国军事互助更加便捷,这强化了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和实力,考虑到印巴边境至今犹在持续交火,印度不可能对这一举措漠然视之;
❾ 中印边界对峙,印度要达到什么目的
印度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要侵占中国的领土。
❿ 边境增建哨所,印度想干什么
这显然是几个月前中印边界西段拉达克对峙事件的后续发酵。 应该说,对于这一幕,中国边防军人并不陌生。半个多世纪前,印军也采取了几乎一模一样的策略来应对实控线另一面的武装力量。哨所和碉堡组成线式防御,一旦战争爆发,这种一字长蛇阵很可能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但在平时,却不失为一种“得便宜就占,占了就吃下去”的好办法。 关于中印关系,人们似乎总能听到两种完全相反的消息或评论。一方面是由于中印关系的迅速发展,经济贸易合作水平持续提升;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类似拉达克对峙这样的意外事件不断发生。中印关系似乎也存在着“政冷经热”的倒挂现象。 不过,在安全与军事领域,中印两国并不总是处于对立状态。实际上,就在不久前,中印双方还就两军高层交往、部队联合演练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某种程度上,在安全与军事领域,中国面对的印度似乎是两面的,中国既能看到一个咄咄逼人的印度在边境实控线的另一侧对中国的疑虑日渐加深,也能看到一个目光远大的印度渴望在全球层面和中国共同甚至携手发挥更大政治作用、做出更大贡献,对中国愈发自信,也愈发具有超越双边和地区事务层面的全球视角。 或许这两幅面孔都是真实的。必须承认,中印关系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原本在地区和双边层面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依然难以解决,但其重要性至少是紧迫性却呈下降态势。这种情况下,即使如同拉达克对峙这样的事件还在不断发生,双方政府依然愿意想办法并且能够找到办法加以管控。 但管控并不等于解决,所谓管控,无非是双方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暂时搁置分歧避免冲突。这一过程中,双方愿意规避对撞的风险,却不会因此对对方更加信任,所以才会出现印方新建边防哨所这一与双方军事对话气氛升温不一致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承认现实,就意味着既要承认两国之间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并且这种利益之大,足以使其避免爆发直接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也要看到中印两国都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且都对解决现存的双边乃至地区问题缺乏足够的动力,因而出现小规模的摩擦和长期的互不信任是必然的。 中国既不可天真地认为中印有共同利益,甚至共同安全利益,印度就不会在实控线上针对中国搞小动作;当然,中国也无需强横到认为,只要其他国家在安全上采取对中国的防范措施,就是试图遏制中国。而对于导致这一切问题的领土争端,中国最现实的态度恐怕该是“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换句话说就是:你修你的,我巡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