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印度发展水稻种植
考点: 印度的农业及分布 专题: 分析: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在印度发展水稻种植,最佳区域应该选择在图1中的③地,该地区降水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印度农作物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❷ 印度种植水稻有利条件是什么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常年高温多雨,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地形:南方平原面积辽阔,有利于大规模水稻谷物类农业发展。劳动力:人口密集,劳动力成本低。
印度水资源丰富,年降雨量39300亿立方米。全国36%的地区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500毫米,其中33.5%的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750-1150毫米,33.5%的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750毫米。印度有许多河流。恒河是最重要的河流,全长2700公里,有1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
(2)印度怎么种水稻的扩展阅读
水稻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热量资源丰富,适宜于发展多种稻作制度 中国稻作生长期的平均气温为18~ 25℃;全国各稻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0℃以上,与水稻需要高温的时期是一致的。海南岛稻区>10℃的积温达8000℃以上,全年都可以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以南至华南> 10℃积温达5000~8000℃,可以种植双季稻;长江流域以北至华北>10℃积温为4000~ 5000℃,可以种植单季中稻;东北、西北稻区>10℃积温为2000~4000℃,可以种植一季早稻。
由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及大陆的影响,中国稻区夏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要高,7月份平均气温,南京(32°00′N)为28.0℃;
日本鹿儿岛(31°34′N)为 27.2℃;济南(36°42′N)为28.2℃;阿尔及尔(36°08′N)为24.8℃;齐齐哈尔(47°20′ N)为22.0℃;苏黎世(47°23′N)为18.4℃。优越的热量条件使中国水稻的分布比其他国家更北。
❸ 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这与地形、气候有何关系
印度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沿海地区。
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风向:西南风)来自低纬印度洋带来丰沛水汽,遇印度半岛西南部西高止山阻挡,沿海地区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
印度半岛东部沿海及恒河平原地区受偏南风带来印度洋水汽影响,降水丰富也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
印度半岛东北部主要种植水稻的原因是:
印度半岛东北部为平原,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平坦,水分和热量充足,有利于水稻生长。
印度发展水稻种植业的自然条件是:热量资源丰富,大部分国土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耕地辽阔;水资源丰富,有足够的水源供稻田灌溉。
印度北部主要是恒河平原,主要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形成,地势比较开阔低平,土层比较厚,而且开垦历史悠久,也是印度农业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东北部是黄麻和水稻的最大的生产区,东侧的加尔各答是麻纺中心。印度南部主要是得干高原,由于是古老高原,所以海拔不高,起伏和缓,并且土壤为黑棉土,利于棉花种植,西侧的孟买是棉纺中心。
(3)印度怎么种水稻的扩展阅读:
水稻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水稻的产量是由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项要素构成的,因此只有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的规律,通过栽培措施满足其生育需要,才能获得高产。
正农业生产是受气候条件所制约的,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等气候条件。因此,气候条件的变化能影响农业生产的收成。
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就能够使二者协调起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一切措施,避免或减轻不利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夺取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持续丰收,为农业大干快上,普及大寨县作贡献。
❹ 印度水稻的种植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印度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沿海地区。
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风向:西南风)来自低纬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但是遇到印度半岛西南部的西高止山阻挡,在沿海地区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印度半岛东部沿海以及恒河平原地区,受到偏南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的影响,降水丰富,也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
❺ 印度半岛东北部主要种植水稻的原因是什么
印度半岛东北部主要种植水稻的原因是:
印度半岛东北部为平原,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平坦,水分和热量充足,有利于水稻生长。
❻ 印度水稻的种植历史
印度水稻研究始于1911年,当时的重点是征集和提纯地方品种,主要成果是鉴定了若干基本适应于当时耕作条件的高秆籼稻品种。鉴于有组织开展水稻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国家农业研究委员会于1946年建立了中央水稻研究所(CRRI),主要是为全印开发高产水稻品种栽培技术。据统计,1934-1960年印度总产的增长(年增长率1.0%)主要是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年增长率1.2%)来实现的,生产率则以每年–0.2%的速度呈现负增长。尽管通过纯系选择鉴定了大批品种,但品种选育显然没有对生产率产生重大影响。当农民和研究者们试图采用日本的高投入的栽培管理方法提高产量时,发现这些品种存在许多局限性,如过量的营养生长、相互遮荫、对肥料不敏感以及倒伏等问题。 鉴于传统籼稻品种的局限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针对印度和东南亚的情况于1952年资助了一项地区性计划,即通过亚种间杂交(籼×粳)把粳稻的高产特性引入到籼稻品种中去。因为这一计划并没有迅速对水稻产量和生产率产生影响,人们认为需要在全国范围通过更好的协作和了解水稻的应用研究,搞清水稻主产区的主要产量限制因子。于是,1965年制订了全印水稻改良规划(AICRIP),以便从国家的高度促进和协调水稻研究。在各邦农业大学、农业部门和中央农业机构的合作下,通过多点试验快速地培育和发掘出适合于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品种和栽培技术。印度水稻研究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品种改良 绿色革命之前,品种改良主要通过纯系选择,共育成了445个水稻品种,其中Manoharsali、SR20B、FR13A和Nonasali等部分品种至今仍有零星种植,Bamati 370和NP 130还在印度西北部种植。表1列出了这一时期的一些最突出的品种。现在用于改进产量、稳产性和品质的许多供体材料都是从这些地方品种中通过纯系选择而来的。然而早期的努力难以提高产量的遗传潜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第一次真正致力于打破热带水稻产量限制的研究是通过亚种间杂交计划(籼×粳)来实现的,即将粳稻的耐肥性与籼稻的适应性和米质结合起来。虽然不能说这一计划卓有成效,但Mahauri和ATD 27两个品种的育成使印度水稻产量有了显着提高。这一育种计划使育种家们确信高产的关键在于选育抗倒伏的株型。
❼ 印度发展水稻种植业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1.热量资源丰富,大部分国土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充足,气候温暖;
2.土地肥沃,耕地辽阔;
3.水资源丰富,有足够的水源供稻田灌溉。
❽ 印度水稻有哪些分类
稻作面积4450万hm2,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单产水平低,不足3000kg/hm2,稻谷总产量居第二。稻作分布于8~37癗,68~97癊,栽培类型中,灌溉稻约占72%,雨育稻占7%,易洪涝稻占10%,旱稻占11%。在约70%的灌溉稻地区一年可种两季稻,其他类型一年只种一季稻。
印度以籼稻为主,按栽培季节将栽培稻分为Aus、Aman和Boro。
①Aus:夏稻(夏收稻,相当于中国的早、中季稻),在季风来临之前的3~6月播种,7~10月收获。栽培面积较小。
②Aman:晚稻(冬收稻),为印度最重要的稻作,又称为雨季稻(kharif,monsooncrop),适应于西南季风雨季,5~6月种植,9~12月收获。生育期5~6个月。
③Boro:冬稻(春收稻),种植面积次于晚稻。主要种植分布在24癗以南的有灌溉设施的稻区,故又称为灌溉冬稻(irrigatedwinterrice)。在11/12月至次年1月间种植,3~4月收获。由于处于旱季栽培,又叫旱季稻(rabi,dryseasonrice)。
❾ 印度水稻分布在延海平原原因是
印度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沿海地区。印度水稻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的原因:①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气候适宜水稻生长;②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③灌溉水源充足;④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一、印度农作物分布
二、印度农业发展条件
1、发展有利条件:①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光热水充足;②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雨热同期;③水源充足;④地形以平原和低矮的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广阔;⑤劳动力充足;⑥市场广阔;⑦国家政策支持.。
2、不利条件:①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造成农业减产;②同时又伴有虫害;③农业科技水平低,阻碍农业发展。
❿ 分析印度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区位特点(要详细的回答最好有几百字)
印度终年高温,国土大部分面积位于热带,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雨季是每年6~9月份,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而形成,旱季一般在10月到次年5月,受亚欧大陆的东北季风的影响;该地区气候类型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水量充足,水热配合好。地形主要为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滨海平原;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其水稻种植的特点是: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产高,科技投入低,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手打不容易,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