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月球飞船2号”为什么发射前不足1小时就被叫停
还记得几天前印度最大月球任务----月船2号在发射的几天前已经登顶天文头条,然而尴尬的事情再次出现!
就在发射前的一个小时,印度航天局表示,飞船出现了技术故障,印度不得已推迟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月球任务“月船2号”的发射。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官员没有说明技术故障是由于“月船2号”(Chandrayaan-2)飞船还是他们的火箭,即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马克III-M1”,“马克III-M1”是印度最强大的助推器。官员只宣称发射前1小时,运载火箭系统出现技术故障。作为一项预防措施,“月船2号”的发射今天已经被取消。修订后的推出日期将于稍后公布。
耗资1.42亿美元的“月船2号”是印度继“月船1号”成功发射后的第二次探月任务。“月船1号”于2008年发射,曾帮助发现月球上存在水分子。这项新任务还将使用轨道飞行器从上方研究月球,同时还将使用着陆器和月球车降落在月球南极,这是任何一个航天国家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
如果成功,印度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后第四个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到达月球南极的国家。月球南极对科学家来说是一个诱人的目标,因为该地区常年被阴影笼罩的环形山可能含有水冰,而水冰是未来宇航员的重要资源。
❷ 印度登月探测器的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月船”2号探测器的任务是印度深空探测领域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探测任务。“月船”2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拟一次性执行“绕、落、巡”等多项探测任务,以探索人类从未触及的月球南极地区。
该任务的工程目标是验证月面软着陆能力及相关技术,其科学目标是通过研究月面地形、月球矿物及月球大气成分,加深人们对月球起源和演化的了解。
“月船”2号探测任务总成本为 97.8 亿卢比(8.6亿人民币),其中探测器成本为 60.3亿卢比(5.3亿人民币),发射成本为 37.5 亿卢比(3.3亿人民币)。2018年,印度的人均GDP仅为2000多美元,而印度航天部2019-20年度的预算仅为1247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24亿元)。“月船2号”完全由印度自主研发,但只花费了1.44亿美元,在烧钱无数的太空竞赛里,属于相当低成本的工程。
五十年前,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总成本为254亿美元,根据美国NGO组织行星学会(The Planetary Society)的计算,这笔钱折算成今天的美元价值,高达2600多亿美元。如果登月飞船的花费仍像几十年前那样巨大的话,印度是无力进行月球探测工程的。所以说,印度是真省钱。
与 2008年印度首次执行的月球探测任务相比,印度自主实施的“月船”2号探测任务更为复杂,其目标是下降与着陆技术、热控技术、原位探测技术、月面移动技术、巡视器导航与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有所突破。此次着陆任务虽然失败,但为印度后续月球、火星乃至其他天体探测技术突破积累了宝贵经验。
印度很久以来一直想在太空占有一席之地。印度的太空计划在60年代早期就已经开始,今天发射的“月船2号”也已经是印度第二次尝试探测月球。2008年,印度发射了“月船1号”绕月人造卫星,并在月球上发现了水分子。
莫迪曾经为印度载人航天制定了时间表,计划在2022年首次用载人飞船将印度航天员送上太空,最终将实现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但是这个牛估计再得等很多年。
❸ 印度曾成功登陆过火星那为何登月失败
印度无法独立完成探月任务,寻求多方盟友,但是盟友不靠谱,导致其探月工程一拖再拖,最终失败。
“月球2号”项目总耗资约1.4亿美元,由于俄罗斯未能按照承诺交付着陆器,促使印度推后了这个计划的实施时间。这个项目包含了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3个模块,携带了10多个各类研究装置,最引人注目的是月球车,仅有公文包大小,重量为25公斤,它将携带两个分光计用于探测月球表面的元素组成——包括等离子体层以及像氦-3这样的同位素的数据,后者是未来核聚变能量反应堆的潜在燃料。
“月球2号”的携带的轨道飞行器所携带的水测绘仪同样让人期待,因为太阳风中的质子会产生羟基离子,这些离子会漂向月球的两极,在那里它们会被陨石坑中的水冰俘获,而水测绘仪将会对这些水冰展开探测。如果成功,这将是印度航天史上的里程碑,印度也可借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与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并如期开展探测工作。
着陆的前15分钟Vikram正以320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降,当海拔大概减至30公里时,它开始发动4座引擎紧急减速,只不过在距离陆地仅剩2.1公里时,意外发生了:Vikram偏离了预定轨道,就此“失联”,任务失败了。
巴基斯坦联邦科学和技术部长法瓦德·乔杜里在社交媒体上第一时间嘲笑印度拙劣的落月技术,讽刺印度“月船2号”的着陆器是在印度孟买买的“玩具”。
两天后,9月8日,在月球轨道上的“月船2号”传回了Vikram在月球上的影像,但印度航天团队最终未能与它建立讯号。
❹ 印度登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出现这种问题。我觉得首要考虑的就是技术问题了。因为一个国家的技术力量过硬,一般是不会出现问题的。除非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从这种情况下看来,并没有什么额外原因。那么肯定就是技术力量不够了。
如果不能够很好的控制着陆器的姿态控制和着陆控制的话。其实在发射过程中真的很容易出现问题。而这些的研究其实就是需要强大的技术来支持。印度没有能够做好这一点,无疑就是技术问题了。
❺ 印度卫星发射失败,导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因为印度的航天部门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失败的,这一次的失败对于印度的影响其实还是比较大的。
印度其实并没有掌握核心科技,对于印度来说很多零件以及技术都是从国外购买的,印度只不过是长达的组装的任务而已。卫星的发射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印度目前并没有能力能够把卫星发射到太空。
并没有核心科技。核心科技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拥有了核心科技之后就能够让国家研发出更多的技术,从而能够应用到更多的领域。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着想的,印度没有核心的科技,那么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也会缺乏动力的。
对于印度来说,在未来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航天事业当中,才能够让印度拥有更多的科技。印度这个国家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个国家的教育并没有得到上层的重视,所以才没有培养出那么多的人才。
❻ 印度月船2号,登陆月球失败,失败原因可能是什么
印度宣布登月失败是怎么回事?9月7日凌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宣布:“月船2号”登陆月球不成功,并且着陆器与地面失联。令人遗憾的是,月球2号此次登月距离月球表面仅剩2.1公里,就差那么几秒钟。一起来看看详细情况。
此前,在因技术问题而几经拖延后,印度的“月船2号”终于在7月22日发射升空。如果成功,印度将成为继美国、苏联、中国之后,成为第四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也将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实现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的国家。
印度此次登月失败的原因到底在哪?专家分析过后指出了印度探测器的硬伤所在,那就是发动机。月船2号的设计和技术水平较低,而月球登陆器使用的发动机系统机器复杂,操控技术更高,特别是在整个减速软着陆过程中,对于发动机的精确控制极为重要。印度月船-2号飞船有个最致命的缺陷,月船-2号的反推主动力由5个推力800N的液体燃料主发动机,以及周围环绕的8台50N姿控发动机组成。然而即使拥有8台发动机,也抵不上我国嫦娥四号的一台,嫦娥四号直接使用了一台7500N的大型可变推力发动机,能够在1500N-7500N之间随意调节推力,所以嫦娥四号的登月之旅才会如此顺利。
❼ 为什么印度人们登月失败了哪里出问题了
登月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半个世纪以前,美国成功实现了登月,随后,探月的热潮就一发不可收拾,直至现在,人们对于探索月球的热情都没有消减,而如今,印度也加入到了探月工程的计划中来。
而仅仅是修筑雕像的价格上英国援助的资金就超过了8.66亿美元,相比起印度登月的1.46亿美元,修筑雕像的金额是它的4.5倍。
❽ 印度“月船三号”探月和载人航天项目推迟目标发射日期,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据报道,印度第三次探月任务“月船三号”(Chandrayaan-3)因新冠病毒推迟到2022年发射。
“月船三号”早前计划于2021年发射,不过由于疫情封锁影响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包括“月船三号”在内的几个项目,因而遭到推迟。
“月船三号”包含着陆器和月球车,但不会拥有像“月船二号”那样的轨道器。“月船二号”是印度第二个月球探测器,于2019年7月22日发射,旨在让月球车登陆月球南极。“月船二号”轨道器成功绕月飞行,但2019年9月7日,“月船二号”的着陆器在预计软着陆前几分钟坠毁于月球表面。
ISRO主席K Sivan表示,“月船三号”的构造和“月船二号”是一样的,“但它没有轨道器。 ‘月船二号’发射的轨道器将用于 ‘月船三号’。”
据SpaceNews报道,Gaganyaan项目于2018年8月正式宣布。而后首次不载人试飞最初计划在2020年12月发射。但ISRO现在的目标是今年12月进行首次不载人试飞。
ISRO原定于2022年8月开展印度载人航天首飞,以纪念印度独立75周年。但现在载人航天首飞被推迟,K Sivan表示,印度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将在暂定2022年-2023年开展的第二次不载人测试飞行后进行。
❾ 印度登月遇到挫折了,印度人是否都有自大的通病
印度人的自大多半是源于印度的媒体都有报喜不报忧的特点,为此误导了很多印度民众,让他们一直沉浸在自己祖国比他国都要强大的误解里,这次印度发射月球探测器这将使印度成为继苏联、美国、中国后第四个实现飞行器在月球着陆的国家。
印度登月失败的原因我们无从知晓,但是印度人的自大确实是因为印度媒体的不作为,经常喜欢报喜不报忧,让许多印度人民都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而不自知。阻止印度快速发展的另一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传统文化和宗教多样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所谓的社会凝聚力,也影响了物质生活标准。
❿ 印度发射卫星火箭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印度火箭的制造工艺不过硬,是造成火箭爆炸的主要原因。
当地时间25日16时05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从安得拉邦的斯里赫里戈达发射场发射这颗卫星,但执行发射任务的GSLV-F06型运载火箭在升空后不久突然爆炸。新华社/路透
12月25日,当世界沉浸在圣诞节的欢愉中时,印度人的心情却极为沉重。承载着印度航天大国梦的GSLV大推力火箭再次出师不利,在升空45秒后出现故障,火箭连同上面搭载的重达2.3吨的国产通讯卫星GSAT-5P轰然爆炸,化为碎片。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全体工作人员以及数以亿计的印度电视观众,亲眼目睹了这灰色的一幕。
GSLV是印度在引进俄罗斯等国装备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的一种具有地球同步运载能力的大推力火箭。然而自2001年初次发射以来,这种火箭迄今只有两次完全成功地实现了发射任务。有关分析认为,印度火箭的制造工艺不过硬,是造成火箭爆炸的主要原因。
过度依赖外国技术装备
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一位官员透露,印度专家对GSAT-5P通信卫星发射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认为,此次发射的GSLV-F06型运载火箭升空后不久,由于火箭上的一个硬件出现问题,导致火箭飞行控制系统出现故障,随后418吨重的运载火箭出现了轨道偏离等失控现象。地面控制中心发现后,随即下达了火箭自毁指令,目的是使火箭和卫星的碎片能够落入孟加拉湾海域。
自从2001年4月以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总共发射了7次GSLV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但其中只有2003年5月和2004年9月的两次发射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其他几次或者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或者火箭发射后不久即失去控制导致发射失败。从前六次的发射经验来看,有几次发射失败问题都出在印度自制的低温燃料发动机上。
GSLV是一种传统设计型的三级火箭。第一级是重139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第二级是常温液体火箭燃料段;第三级是携带15.2吨液氢液氧的低温燃料发动机。该型火箭的低温燃料助推段,部分采用了俄罗斯的技术,部分是印度的自主技术。一些印度研究人员认为,此次发射失败的GSLV-F06型运载火箭,采用的是俄罗斯的低温燃料助推段,故障很可能就出在这里,反映出印度对外国技术装备的过分依赖。
研究人员认为,一枚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包括几十万个零部件,使用大批各种材质的部件,每一个部件的质量都直接关系到火箭发射的成功。就拿GSLV火箭的三级分离系统来说,每一个系统如果发生微小的差错,就会给整个火箭带来毁灭性灾难。此外,印度火箭为了加大推力,以便达到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必须使用温度在摄氏零下250度以下的液态氢和液态氧低温燃料。然而,这两种燃料从生产、运输、加注直到发射,对于火箭的材料和质量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印度火箭发射失败,显露出了其基础制造业系统的薄弱环节。
制造业薄弱是最大短板
印度火箭发动机制造上的缺憾,同该国制造业整体薄弱是一脉相承的,而这一直都是印度迈向现代化道路上的一块短板。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崛起,走的是一条依靠研发、引进来实现自有品牌的道路。因为印度在设计思想、与西方接轨的财会体制等方面具有优势,该国近十几年来在服务业、软件产业等方面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但其制造业却一直没有较大提升,硬件产品的制造显得十分薄弱。
目前,印度整个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只有17%,主要表现在,印度的大部分产品质地粗糙,不够精良。以电子产品为例,目前印度市场上的电子产品,大部分是西方以及日本和韩国的品牌,印度的本土制造在设计上并不落伍,产品质量也还说的过去,但在制造上却总是显得不够精致,因而价格也就低于进口产品。
另外据业内人士透露,印度市场上的手机,不论是国际知名品牌还是印度自创品牌,其内部零件大部分来自中国,离开中国组件,印度本国手机根本无法上市。印度大城市最新建成的几个航站楼和地铁系统,也都是大批引进中国产品和技术服务。以至于一些印度人士在媒体上惊呼,印度与中国在制造业上的差距越拉越大,印度将在未来的现代化竞争中彻底输给中国。
印度的军工制造能力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远程导弹等尖端技术领域,印度曾提出多个庞大计划,但鉴于经验和技术方面的欠缺,让自己吃了不少苦头。
以印度引以为傲的“烈火”导弹为例,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其射程,印度在“烈火-2”的基础上提出了“烈火-3”甚至是“烈火-5”等更为先进的型号。但就在本月初,“烈火-2”改进型导弹的试射失败,再次暴露出印度“烈火”家族技术不稳定的弊病。更有甚者,印度海军还曾直接将陆军的“大地”弹道导弹竖立在老式护卫舰的直升机甲板上充当远程威慑手段,这种“赶鸭子上架”的行为令外国同行大跌眼镜。
目标与现实存在脱节
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工艺水平不足外,印度航天的研发基础与宏大的战略目标存在“脱节”,也是造成火箭发射屡屡失败的一个原因。
为了振奋民族信心,印度政府制定了庞大的航天计划。1975年,印度依靠前苏联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80年,印度首个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SLV-3成功地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卫星和火箭发射任务,于2008年10月成功地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月船一号”。在此基础之上,印度宣布要在本世纪20年内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
然而,与宏大的航天计划相对应的是,印度航天业的基础设施较差,经费也紧紧巴巴。为了在节约经费上另辟蹊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在积极研制新型火箭发动机。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科学家目前正在研制的“艾瓦塔”火箭发动机,在重量和燃料需要量上都不同于美国传统的火箭,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太空探测。
但是一些航天业界专家认为,太空探索计划是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开展的一项工程,有关的工艺技术和技术创新都已经过各国几代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印度航天专家不可能离开现有的理论实现技术创新。此外,据曾经考察过印度航天研发基地的一些西方专家指出,印度航天专家在理论科学和数学上具有独到的优势,但并不能掩盖印度航天工业研发基础薄弱的事实。印度火箭发射所需要的许多关键部件,目前还都依赖进口,特别是在低温火箭发动机及其相关技术上,印度仍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就火箭发射这样的高端产业而言,一个国家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链接:
印度人惊叹中国“手工活”
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但印度人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更多地展现的是其精神层面的创造力。例如,印度是印度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等古老宗教的发源地,同时在古代哲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研究印度宗教的外国学者,穷其一生都无法完全弄明白印度极为庞杂的神话传说体系,而印度人复杂深奥的逻辑思维方式更是令外国同行自叹弗如。
然而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却没有流传下来精美的古代工艺品,或者令人叹为观止的手工器物。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印度现代制造业“先天不足”的一个例证。
《世界新闻报》驻印度记者经常能在该国市场上看到一些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古朴隽永的特色,但在做工上却显得韵味有余,精美不足。记者有时会从中国带来一些苏绣和漆画送给印度友人,其精美绝伦的做工常常会令收到礼物的印度人拍案叫绝,惊呼这样精致的东西印度人绝对做不出来。虽然不乏溢美之词,但也些许透露出中印两国工匠“动手”能力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