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军人在中印边境怎样御寒
中国军人在中国和印度的边境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比较寒冷。部队的服装都是特制的,防寒的服装。
⑵ 中印接壤,为什么中国的气温比印度低
中国的气温比印度低是因为气候和地形因素等因素决定的。
印度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而中国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等五种气候。印度北部有山脉和高原来阻挡冷空气的进入,从而印度冬季的温度有所回升,而中国东部地形平坦,无法阻挡西北来的冷空气。
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印度比中国的温度高,事实上,印度虽然温度高,但是不是很热,但是中国有些地区的确很热的。比如中国的繁华是市区,高楼大厦让空气得不到流通,加上人流量比较大,众多空调外机暴露,导致热岛效应较为严重,温度也会持续上升。
(2)印度在边界怎么过冬扩展阅读:
印度的气候特征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
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⑶ 印军使用了什么方式,竟能把15吨物质一天内运上高原
众所周知,印度共有三千三百三十三亿天神,这只是印度神话一个宇宙的平均数,印度神话有无数个平行宇宙,罗摩的一个细胞都是三千个宇宙,这才区区15吨物资,还不跟玩儿似的。开个玩笑而已,下面认真回答。 印度在边境问题上出尔反尔,不断给我国演双簧,但是增兵的现实问题就摆在那儿,20万人的后勤压力太大,但是不是很多人说的,印军在拉达克部署了20万大军,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印军在整个中印边境的东、中、西段,部署了20多万人。以印度的后勤保障能力,要为这20万人在严寒的季节提供过冬的15万吨物资,显然是困难重重。
其次就是印度媒体一直在不遗余力宣传的印军的空运能力,现在的印军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作战装备,营地建设,建筑器械,油料,食品等都急等空运,印军的C-17大型军用运输机要将后勤物资空运到斯利那加和列城一带,然后再把后勤物资用CH-47中型运输直升机和安-32双发中短程运输机空运,送到拉达克的前沿哨所。至于印军每天能够空运多少物资,又有多少能运到前沿,就再没有消息了。印军还是有一定的运输能力,但是能不能把15万吨的物资在很短的时间就运送到位,那就只有印度的大神知道了。
⑷ 印度和中国对士兵经位于北纬30度附近为什么需要穿棉衣过冬
海拔4000米高原,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4000你就是24度,所以平原20度时,哪里已经零下四五度了,下雪
⑸ 印度和巴基斯坦边界生活条件
如何看待中印边界问题 虽然中印战略对话只是个开始,还谈不上具体进展。但分析人士认为,这次成功的对话虽未涉及双方间一些具体问题,但至少表明了双方巩固双边关系、谋求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的意愿。 抛开其他因素,单看中印边界问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要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确任重而道远。 中国和印度之间大约有12万平方公里有争议的地段,东段就是着名的麦克马洪线地区,大约9万平方公里。麦克马洪线是上个世纪初期,英国印度殖民当局和西藏地方政府签署的一条临时分界线(不是国界线),以后的历届中国政府均未承认过。 在1949年以前,无论是英印当局还是独立初期的印度政府都未敢越过中国印度传统分界线。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印度政府利用新中国忙于抗美援朝和经济建设,西藏尚未民主改革,才悄悄地蚕食了这些地区。 1962年以后,印度政府将它占据的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印传统边界线中国一侧)全部划为印度领土,并在中国政府的一再抗议下成立了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国政府始终没有承认。 中印边界西段主要是中国新疆和西藏交接的阿克塞钦地区,这里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大约3万平方公里,是新疆西藏公路的必经地段,是孔繁森同志牺牲时所经过的地区。印度政府认为这块已经在中国管辖范围内的土地属于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一直不予以承认。在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的西北,中印还有大约2000平方公里的争议地段,这就是中印边界中段。锡金原来是一个国家,自1950年后,为印度所兼并,中国政府从未正式予以承认。中印边界因从未由两国政府都承认的条约,增加了解决的难度和复杂性。 由于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教科书以及各种出版物都明确根据自己政府的立场来解释边界问题,因此任何一方在边界问题上做实质性让步都会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两国政府都存在进一步增信释疑的问题,也都存在如何让本国国民满意的问题。由于各自国内的压力和国际条件的变化,双方所推出的各种边界解决方案都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 目前通过经济互动促进政治关系的发展,实际上是中印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搁置领土争议,经济关系先行的策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因为边界问题的掣肘而影响两国经济、贸易、文化、防务乃至政治方面的合作。但即使在其他方面均有了很大的发展,两国政治家、尤其是在领土问题上持相对固执立场的印度能够表现出适当的灵活性,那么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总会找到新的解决办法的。 目前两国的副外长和专家正在进行战略磋商,正在营造良好气氛,也许双方已经在一些问题上取得进展,只是还没有形成实质性突破而已,一些分析家也对目前的中印边界谈判抱审慎乐观的态度。
⑹ 中印边境为什么印度那边冷
中国那边也冷,你看那服装就知道,夏天士兵都穿那么厚。高寒地带当然冷了。印度部署火炮,主要针对的就是高原高寒地,而中印,中巴就是这样的山地。高寒山地是指海拔3500米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的山地,中印边境除东段部分区域外,几乎都是高原高寒山地环境;因特殊地理,别说“无人机”就是直升机到了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寒山地往往就不那么灵活,高原山地空气稀薄,雨,雪、雾雹时有发生,风多风强多变,性能一般的武装直升机难以持续飞行,就是飞上后勤保障也面临严峻的考验,所以印度军方非常重视火炮,目的就是为了抢占更多的火力制高点。
⑺ 为什么印度在北纬30度附近为热带季风气 候而我国在北纬30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 候(为什么南亚、东
第一个问题,印度的北部有高山气候;在30附近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是冬季受北部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夏季是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第二个问题同上。
⑻ 印度在冬天到来吋会从班公湖撒军吗
不一定,目前从边境的紧张形势来看应不会轻易撤军向。
⑼ 印方直接拉最高警戒,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在中国与印度边境交界地区,印度声称印度军队已经将中国赶出了边境地带重要制高点,并且在印度陆军队伍中拉响了最高级别的战斗警报,边境部队进入了临战状态,不过这种高级别的警戒状态,让印度最难受的还是政府的财政支出。
从目前印度陆军的动态来看,明显加强了在班公湖两岸地区的军事行动,任何一点小小的火星都有可能将局势彻底引燃进入失控状态,面对撕下伪装面具露出凶狠獠牙的印度,我们需要提高警惕随时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