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蛇的种类众多,在其中有没有专吃草的蛇类
食草蛇是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伦贝岛上,又叫白圈蛇。这种专好食草的蛇长约1 m,背部有十多个白圈形花纹。当地农民将它捉入杂草较多的农田中,不出数日,蛇就能将田中的杂草吃得精光,而决不侵害农作物。
食草蛇,又名白圈蛇,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伦贝岛上,专好食草,长约1 m,背部有十多个白圈形花纹。当地农民将它捉入杂草较多的农田中,不出数日,蛇就能将田中的杂草吃得精光,而决不侵害农作物。有趣的是,这种食草蛇从不伤及人和禽畜,颇受人们欢迎。
2009年,以Carmen R. Hoffman为首的科考团队于多哥北部的东奈罗地区(Del nélo)采集到了一种行动迟缓,其貌不扬的蛇。当首次发现到这种蛇时,Carmen观察到此蛇竟然在一块沙地里啃食雨后刚冒出的嫩草!而在Carmen与Iscydar于2011年发表的文献中,通过解剖,在11条这种蛇的胃里都发现了数量不等的,主要为草本类植物的食物遗骸。这种蛇,就是Savannah grass eater(Celius gramensis)。
食草蛇
1、食草蛇依据标本
多哥,萨瓦纳区,11雄29雌4幼,共44号标本。
2、食草蛇形态描述
C. grammensis是一种体型娇小的蛇,体长一般在400-500mm左右,Carmen采集到的最长的样本是一条体长约为1325px(21英寸)的成年雌性。这种蛇的形态不同于非洲大陆的任何一种蛇,它的蛇头扁平,吻部略微前翘,头背呈灰色至浅褐色,枕鳞宽大扁平,常常夹杂黑色斑点或斑纹,头背前端颜色向后端由浅向深柔和过渡,下颌与上前唇呈乳白色,下颌的乳白成色向上略微延伸;颈背成色与头部有明显交界,除脊中线外呈灰黑色,雌蛇脊中线于颈背处呈不鲜艳的浅黄色至褐黄色,向后慢慢向灰色过渡,上唇鳞5至6枚;个别成年雄性个体颈背向后的体背基本为全灰黑色,脊背有灰黄色,相间的不规则斑纹一直延伸至尾部,而背鳞的第3行(包括第三行以下)呈边缘明显泛灰中间灰黑的成色,而该蛇的幼体也是这种成色;多数成年雄性个体,成年雌性个体在颈背后的体背基本呈现较为纯的褐黄色;C. grammensis中段鳞16-21行。
3、食草蛇地理分布
Celius gramensis首次发现于距离多哥萨瓦纳区(Région des Savanes)首府达帕翁(Dapaong)42英里的东奈罗(Del nélo)地区,该地区是典型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旱雨季节分明,生物资源较为丰厚。而后又在周边地区记录到43条个体,由于东奈罗靠近多哥和贝宁的国界,而贝宁境内气候条件类似,故推测未来在贝宁境内也会发现此蛇。
4、食草蛇分类讨论
Celius gramensis的发现成立了全新的一属,Celius属,其从形态学上来看与非洲已知的任何一种蛇没有直接的关联。2013年的相关研究随后也证明了这一点,分子种系发生学研究(Mark, 2013)发现这种蛇和新大陆的食螺蛇属(Dipsas)存在着最近的亲缘关系,但这显然非常不科学~新大陆的蛇怎么跑到了旧大陆去?这依然还是一个谜。
5、食草蛇生物学资料
对C. grammensis的了解并不多[1] 。解剖证据发现此蛇的主要食物为低矮的草本类植物,也取食一些昆虫。随后的研究中(2013)Carmen的团队观察到此蛇主要取食一般草本植物的嫩苗,但由于当地的热带稀疏草原气候造成的旱雨季,研究人员推测C. grammensis在嫩幼植物绝对稀少的旱季食谱侧重于昆虫来进行补充,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了在极端高温情况下此蛇夏眠的行为。此蛇的前牙发达,形似割刀,用于割断草叶的纤维,取食普通草叶时先将成簇草叶进行吞咽,吞咽到一定量后用大前牙进行切割,没有割断的草叶有时会被慢慢吐出;研究人员还观察到了C. grammensis取食大型块状多肉类植物的行为,取食大型块状多肉植物时其将叶肉成块直接咬入口中。此蛇为夜行,白天藏匿于在河滩石堆等阴暗处,对于这种弱小的蛇来说,夜行可能是为了躲避天敌的袭击,受到惊吓时,C. grammensis会竖起尾巴来回颤动。对于C. grammensis的繁殖行为我们几乎不得而知
② 关于印度尼西亚
“印尼”是个“千岛国”, 百性崇拜敬养蛇;
伊斯兰教为国教, 信仰忌讳特别多;
民族种类很复杂, 大小共有一百个;
探亲访友有讲究, 未曾进屋鞋先脱;
相识先要送名片, 不然必会受冷落。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印尼人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援助等问题。他们惯于遵守时间,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他们有崇拜蛇和敬蛇的习俗,视蛇为“德性”、“善长”、“智慧”与“本领”的象征,有的地方还设蛇舍,内设香案,供人祭祀。印度尼西亚西伊里安岛上的达尼人(非伊斯兰教),有以涂抹猪油表示亲昵的习惯。他们在吃猪肉时,常将手上的油脂涂抹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以此表示友善。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人(非伊期兰教)很好客。当客人来访时,他们就在广场上边奔跑,边哼着单调的歌曲,边大声嚷嚷。来回跑几次,以此来欢迎宾客的到来。然后,他们还会拿出最喜爱的菜肴“烤猪肉”来款待客人。印度尼西亚爪哇男人,平时习惯身裹沙笼。外出或参加庆典时,总要在腰间挂着一把精致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剑)。因为,他们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驱秽。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女搬运物品不习惯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成塔状,用一个托盘顶在头上。印度尼西亚人偏爱茉莉花,并把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
礼节礼仪
印度尼西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与熟人、朋友相遇时,传统礼节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
一般礼仪
印尼社会以尊重个人为基础。这一点在日常事务中必须记住。
进入铺有地毯的房间或神圣的场所――尤其是清真寺,必须脱鞋。
商务谈判往往是冗长、拖拉,而且困难重重。
称谓与问候
第一次介绍见面时,宜点头握手。
约会与准时
遵守时间虽很重要但并不受到十分注意。事先约会是受人欢迎的。
款待与馈赠
客人不仅应用右手取食,而且不能用左手触碰食物。
应邀赴宴时送鲜花是合乎礼貌的。
印尼人一般不要求客人随带礼物,但表示感谢的恭维话和便柬总是受欢迎的。
主人若有馈赠,应亲切有礼地接受,因为推却不受是不礼貌的。
交谈
不要谈论有关当地的政治、社会主义以及外援等话题。
信仰忌讳
印度尼西亚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还有一些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印度尼西亚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把左手视为肮脏、下贱之手,认为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认为这是缺乏教养和污辱人的举止。印度尼西亚巴杜伊人衣着色彩除了他们只崇尚的白色、蓝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色彩的衣服,甚至连谈论都不允许。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止,并会招来幽灵。印尼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低级动物,它给人以“丑陋”、“春药”、“性”、“污辱”等极坏的印象。他们忌讳老鼠,认为老鼠是一种害人的动物,给人以“肮脏”、“瘟疫”和“灾难”的印象。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大多数人不饮酒。印尼人一般都不喜欢吃带骨刺的菜肴。
③ 世界上最长的蛇究竟有多长,传闻数十米长的蛇真的存在吗
世界上最长的蛇是在印尼发现的,总长14.86米。这条蛇是目前为止世界纪录里最长的蛇,没有比它更长的了,所以传闻中数十米长的蛇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最长的蛇
在印度尼西亚曾经捕获过一条重447公斤的巨蟒,它的长度一共14.86米,这条巨蟒是世界上最长最大的蟒蛇,它的名字叫“桂花”,和它庞大的体型一点都不相像,这条蟒蛇的嘴巴特别大,可以成功的吞下一个人,也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条蛇可以与它匹敌,印尼的许多科学家对这条巨蛇进行了研究,后面确定了这条蛇的品种,是体型向来偏大的网纹蟒。
网纹蟒是一种无毒的大型蛇类,性格非常凶猛,而且缠绕的力量在蛇类中守屈一指,身体也非常灵活,遇到网纹蟒的时候,还是跑为上策。也许是因为基因突变,或者是其他的原因,这条蛇是动物学家们见到的有史以来最长最大的蛇,它不仅是体型大,也不小,据说出动了很多壮年男子才将这条蛇成功的制服。
④ 万蛇之王是哪种蛇
眼镜王蛇号称万蛇之王。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它们不像大多数毒蛇一样以老鼠,鸟类等动物为食,它们是不折不扣的食蛇者,它们主要食物来源是捕食其它蛇类,甚至还能吃同类。所以称为万蛇之王。
栖息环境及分布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林区村落附近也时有发现。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以别的蛇类为食。
眼镜王蛇广泛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常出现在近水的地方或隐匿于石缝或洞穴中,白天活动。
眼镜王蛇也会生活在沙漠,被称为“沙漠之金”。
眼镜王蛇主要分布在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在中国南部,印度,孟加拉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
在印度西部的西高止山是世界上眼镜王蛇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西高止山地区充足的降水和湿热的气候为眼镜王蛇提供良好的生长场所,也为眼镜王蛇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⑤ 印度尼西亚热带丛林中的一种食肉性巨蟒,无毒,已濒临灭绝,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
你说的这个是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学名Varanus komodoensis),又名科莫多龙,是已知现今存在种类中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凶猛,成体吃同类的幼体,有时吃其他的成体。能迅速运动,偶尔攻击人类;但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出洞到几千米以外的地方觅食。
科莫多巨蜥已濒临灭绝,野外仅存不到3000只,印度尼西亚已在科莫多岛上建立国家公园,以使科莫多巨蜥的家族壮大。
无亚种分化。
科摩多巨蜥是已知存在的体型最大的蜥蜴,平均体长2至3米。
重量:雄性:50—80千克:雌性20—45千克,最高纪录的圈养个体为108千克。
雄性体型较大,但在外型上和雌性几乎没有区别。幼崽皮肤颜色是绿色、黄色和黑色。成年的巨蜥全身呈黑褐色。
它们皮肤粗糙,身上长满了隆起的疙瘩,无鳞片,粗厚的硬皮可让它们在猎蛇时防止被蛇咬伤,有长长的舌头,坚硬的爪子。科莫多巨蜥的尾巴十分有力,粗壮的大尾末端的尾鞭可扫倒敌人,尖爪则可以轻易地将猎物撕成碎片。头上有和耳朵的圆形的开口,头骨是灵活而尖锐,牙齿为锯齿状。它们敏锐的舌头能够像蛇一样起到收集到气味颗粒的作用,可以察觉1000米范围内食物的气息。它扑食动物时,凶猛异常.奔跑的速度极快,下颚前部有巨大的毒腺管,而且口腔滋生大量细菌、病菌,会让被其咬伤的猎物血压降低进而流血不止然后感染而死。
分布范围:科莫多巨蜥多集结于印尼小巽他群岛(科莫多岛、林卡岛、莫堂岛、弗洛雷斯岛)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⑥ 双头蛇的学名为“盲蛇”,这种蛇主要分布在哪里
双头蛇的学名为“盲蛇”,这种蛇主要分布在哪里?
一、为什么会有双头蛇?其实双头蛇它并不是一种正常形态的蛇,它是由于变异所产生的一种蛇的种类,这种蛇一般非常罕见,双头蛇一般都是异卵双胎,他在成长发育的过程当中,由于环境的影响导致胎体变异,成为了畸形胎,所以在孵出来之后就变成了双头蛇,导致双头蛇,这种物种变异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化学药剂化肥或者农药等一些物品对环境产生了污染,引发啦蛇种的基因突变,所以说双头蛇它是一种非正常的蛇类。双头蛇其实相对还是比较常见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蛇的基因非常的不稳定,所以这种变异现象就会经常发生,但是他的说明租金却非常的短,只能存活一到两周。
⑦ 世界上最多的蛇
印度尼西亚捕获一条长14.85米,重447公斤的巨蟒 。到目前为止,这条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 这条大蛇是在印尼西部苏门答腊岛的一个原始森林中被发现的,当地人将它捕获后卖给了公园,公园的管理人员将这条大蛇取名为“桂花 ”。虽然名字听起来比较温柔,但据说“桂花”的大口一旦张开非常吓人,可以很轻松地吞下整整一个人。 印尼当地媒体报道说,印尼的国家科学研究所、农业研究所等学术机构都对这条蛇进行了检验,确认了其身长、体重以及品种。很多动物学家都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长的蛇。 据说,要制服这么大的蛇,至少需要8到10个壮年男子。此前,吉尼斯世界记录中所记载和公认的世界最长蛇是一条身上花纹呈网状的大蟒,身长10米,已于1912年在印尼被射杀。 研究所的动物学家还透露说,此次发现的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蛇是东南亚的“土着蛇”,在印尼、菲律宾等国家都比较常见,但一般都没有这么长。 亚马逊森蚺 亚马逊森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长可达十公尺,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五公尺半以下。 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有时甚至吞吃长达两公尺半的凯门鳄。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以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 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七百六十公厘。幼蚺是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吃掉。幸存的长大后,就反过来吞食凯门鳄~! 他们被认为是世界最重的蛇。喜欢生活在沼泽、浅溪和静止的河川中,是秦水性最大的巨蛇。森蚺大部份在夜间活动,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在晒太阳.大家看过狂蟒之灾2吗,最后一群蛇~~~ 太寒了, 现实中也有啊! 绿水蟒 生活在南美洲热带地区的绿水蟒同样是世界上最大的蛇,成年的绿水蟒可以长到10米以上,虽然它的长度也许比网纹蟒要短,但是其超粗的体型以及惊人的重量让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蛇.这种蛇的眼睛长在它的头顶上,是为了其在水下移动时便于观察.成年的绿水蟒可以很容易的缠住并吃掉一条一米多长的凯门鳄,也曾有吃掉美洲虎的记录.绿水蟒是卵胎生的蛇类,生下的幼蛇每条就有60厘米长.巨大的体形,惊人的力气,恐怖的攻击性,让绿水蟒雄踞在亚马逊从林的食物链顶端傲视一切.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描述绿水蟒的攻击:如果你被anaconda缠住,你将听到你自己骨头折断的声音...
⑧ 电影里的蛇大到夸张,最大的蛇到底有多大
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不可能出现那么的巨蛇,不过十几米的巨蛇还是真实存在的,目前发现最大的蛇,是2006年在印度尼西亚活捉的一条长14.85米、重447公斤的巨蟒。这是近100年来人类所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蛇。这个数据已经得到吉尼斯认证了的。数据绝对可靠,这条大蛇是在印尼西部苏门答腊岛的一个原始森林中被发现的,发现时它有19米长,后来尾部被人切掉了4米,所变成现在的14.85米了。当地人将它捕获后卖给了公园,公园的管理人员将这条大蛇取名为“桂花”。但据说“桂花”的大口一旦张开非常吓人,可以很轻松地吞下整整一个人。当时要制服这么大的蛇,至少有8到10个壮年男子参与。此前所记载和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一条身上花纹呈网状的大蟒,身长10米。
⑨ 世界上的哪里最多大蛇
印度尼西亚一家小公园展出了一条非常罕见的蛇,身长14.8 5米,体重447公斤,这是近100年来人类所发现的最长最大的蛇,也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长的蛇。
这条大蛇是在印尼西部苏门答腊岛的一个原始森林中被发现的,当地人将它捕获后卖给了公园,公园的管理人员将这条大蛇取名为“桂花”。虽然名字听起来比较温柔,但据说“桂花”的大口一旦张开非常吓人,可以很轻松地吞下整整一个人。
印尼的国家科学研究所、农业研究所等学术机构都对这条蛇进行了检验,确认了其身长、体重以及品种。很多动物学家都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长的蛇。
据说,要制服这么大的蛇,至少需要8到10个壮年男子。此前,吉尼斯世界记录中所记载和公认的世界最长蛇是一条身上花纹呈网状的大蟒,身长10米,已于1912年在印尼被射杀。
研究所的动物学家还透露说,此次发现的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蛇是东南亚的“土着蛇”,在印尼、菲律宾等国家都比较常见,但一般都没有这么长。
⑩ 蛇的历史由来与象征
蛇的历史由来与象征
蛇的历史由来与象征,蛇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体细长,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那么,你知道蛇的历史由来与象征有哪些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中国古代,蛇象征着神、龙、财富和好运,是好运的象征。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关于蛇的传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崇拜蛇,甚至视蛇为家庭的守护者。
在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蛇,甚至视蛇为神。在造神的时候,他们会设置人体和蛇尾,比如女娲、伏羲等等。因此,许多老人认为家里有蛇是一件好事,有些人甚至把蛇当成宠物。
蛇在中国代表什么
龙是一种世界上不存在的动物,但它的形象非常接近蛇,因为龙本身是从蛇衍生而来的。在古代,人们崇拜蛇,并根据蛇的形象来完善龙。随着时间的推移,蛇成了龙的代表,许多人会称蛇为龙。
在古代风水中,蛇被认为是幸运的动物。俗话说,蛇不会进入任何地方的乐土。当我们在阳光下或阴凉处建房时,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蛇,这意味着这里的风水非常好,非常适合建房。在未来,我们将会富有和幸运。
在神话西部的传说中,蛇不是幸运的动物,相反,它象征着狡猾和邪恶。在《》,蛇,狡猾和邪恶的代表,欺骗雅荡和夏娃吞下禁果,最后他们受到上帝的惩罚。因此,西方人不太喜欢蛇,很少有人看到蛇后会感到高兴,因为他们认为蛇是邪恶的,这意味着他们今天可能会遇到不幸的事情,他们在财富等方面会不走运。
蛇的象征意义是新艺术运动、生死巫蛊、生殖崇拜、情欲诱惑、智慧创富、王权护神、先祖图腾
一、在古代,人们把蛇分为家蛇和野蛇,有些地方认为家里有了家蛇是吉兆。在国外,古埃及人认为蛇是君主的保护神。法老用黄金和宝石塑造了眼镜蛇的形象,并饰进皇冠,作为皇权的徽记。公元前的.欧洲国家使节把两条蛇的形象雕刻在拐杖上。
二、蛇在古代曾经是一种受到褒扬、膜拜的圣物。中国最大的“神物”——龙,就是蛇的图腾化产物。最早的龙就是象形一条大蛇,甲骨文金文中所见的“龙”字就是如此。而“黄土作人”的伏羲、女娲在远古人的信念中,都是“蛇身之神”。
(10)印度尼西亚为什么那么多蛇扩展阅读:
巨蛇之最
印度尼西亚捕获一条长14.85米的巨蟒,属东南亚本地物种网纹蟒。到目前为止,这条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 这条大蛇取名为“桂花”。虽然名字听起来比较温柔,但据说“桂花”的大口一旦张开非常吓人,可以很轻松地吞下整整一个人。
此前,吉尼斯世界记录中所记载和公认的世界最长蛇是一条身上花纹呈网状的大蟒,身长10.23米,已于1912年在印尼被射杀。
栖息在南美洲丛林中的水蟒能够长到9米多,大到足以吞下一个成年人!所以它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动物。翻开世界记录,这项世界巨蛇之最的桂冠究竟由谁擎走仍引来一番热闹争论。为亚马逊森蚺赢来蛇王之称的是其整个身体的大小以及体重。而与这只蛇王分庭抗钧的则还有亚洲网纹蟒,最长的达到14.85米,就是印尼捕捉到的那条。
蛇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丰收或子孙繁衍的象征物,特别是在西南或南方地区的古代文化中,常见以蛇为母题的文物。
年代最早的是相当于商代晚期古蜀人遗址出土的圆雕石蛇,在四川省成都金沙遗址至少发现过4件,石蛇头三角形,圆目张口,口唇涂成朱红色,身躯呈“S”形蟠曲,被认为是用于祭祀或与原始宗教有关的道具。
南方地区的青铜器,也常饰有蛇纹,例如广西恭城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尊上就有生动的双蛇斗蛙连续图案。稍迟一些生活在西南的古代民族更常以蛇为丰收或大地的象征物,例如云南省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发掘的古代滇人的墓葬中,经常出土以蛇造型的文物。
有以蛇头作銎的青铜铲,也有以蛇体作柄的青铜剑,柄首是张口的蛇头,形态极为生动。至于大量出土的以鸟兽人物为题材的青铜扣饰上,更是多饰有纠缠蟠曲的长蛇。一些表现祭祀、祈年等场景的青铜储贝器盖上的立体群雕中,也少不了蛇的身影。
(10)印度尼西亚为什么那么多蛇扩展阅读:
蛇在埃及、印度:神性与永恒的象征
在古代埃及、印度神话中,蛇并非都像故事中那样是邪恶的化身,而往往是神性的象征。
埃及神话中,上埃及的保护神是秃鹫女神奈赫贝特,下埃及的保护神是眼镜蛇女神瓦德吉特,在埃及法老的王冠或头巾上经常出现秃鹫和眼镜蛇标志,象征着统一上下埃及两地的王权。在图坦哈蒙法老黄金面具的前额上,便饰有眼镜蛇和秃鹫的标志。
在埃及男女诸神的头饰上,也常见眼镜蛇标志。蛇是尼罗河洪水退后最早重新出现的动物,赋有巨大的魔力,也被认为是冥府的造物和创世的力量。在埃及的八神创世神话中,四女神都是蛇首人身,四男神则是蛙首人身,他们互相配对代表着原初海洋的繁殖性质。
太阳神阿蒙的宇宙之相呈现蛇形,自噬自生,蛇身盘绕宇宙,咬着自己的尾巴,每天从白昼到夜晚不断吞噬自己,黎明又不断从自身再生,象征着宇宙万物不断死而复活,更新循环。印度的蛇神通称那伽(蛇),汉译佛经误译为“龙”,那伽也被列为护佛的“天龙八部”之一。
在古代印度佛教和印度教雕刻中,那伽的形象通常都是人首蛇身,头上有5个或7个眼镜蛇头兜,状如光环或华盖。南印度马哈巴利普拉姆的巨岩浮雕《恒河降凡》(约公元670年)在代表恒河的瀑布中畅泳的男女蛇神形象,就是典型的一例。
无独有偶,在印度的创世神话中,蛇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印度教大神毗湿奴在创造宇宙之前,睡在大蛇阿南塔(无边)身上。大蛇代表创世的原初材料浩淼无垠的状态,盘绕如床,以身作筏,负载着毗湿奴在原初海洋上漂浮,多头眼镜蛇兜帽在大神上方形成华盖。
大蛇在印度神话中也是永恒的象征,尤其是当它把尾巴衔在自己的嘴里时。毗湿奴一觉醒来创造世界,世界毁灭后再次入睡,苏醒后又重新创造宇宙,宇宙不断更新循环,大蛇一直是他创世的伙伴。
蛇在地球上的出现,比人要早得多。30多亿年以前,地面上开始有了最原始的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生物种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到了距今大约3.4亿年前后,出现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这就是爬行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动物越来越多,种类和数量都达到了最高峰,水里,地面,都有它们在活动。
蛇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洪荒时代,蛇曳尾而行,是人类生存的一大敌患,“无它乎?”“无它”,就是“无蛇”,相当于现代口头语亲友相见问候“你好吗”。
没有蛇,没有伤害,岁月静好,如此看来,古人用“无它乎?”来相互问候平安,很实在。上古时期,人们信仰蛇神,尊“蛇”为始祖神。
创世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皆为人首蛇身的形象。据《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上古时期,人们还把五帝之首的黄帝轩辕氏认为是象征云气的四蛇相绕图腾。
在国外,古埃及人认为蛇是君主的保护神。法老用黄金和宝石塑造了眼镜蛇的形象,装饰进皇冠,作为皇权的徽记。公元前的欧洲国家使节把两条蛇的形象雕刻在拐杖上,蛇又成为国家和权威的象征。
蛇是古希腊神话中女妖美杜莎的头发、是玛雅文化中带来雨季的“羽蛇神”。在世界多种文化中,蛇因其神秘、灵性的特点,受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