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口与中国相同,面积与中国不相同的印度,为什么粮食不够吃
这主要是因为印度还属于农业国家,人民主要是靠种田为生,想要换取其他生活就需要卖粮食,而有些人本来就没有多少粮食,卖了粮食换生活用品就不够自己吃了。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的发展,制造的东西越来越受国外的喜欢,所以中国就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产品从国外赚钱。而印度的工业发展没有中国好,能够向国外交易的也只有他们的粮食了。
㈡ 印度为什么粮食短缺
印度干旱了 印度发生30多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当地白米、蔗糖和马铃薯等农作物歉收。商人操纵市场,粮食价格暴涨。穷人叫苦连天,有些人甚至一天只吃一餐。
㈢ 印度人多地少,粮食怎么还够供应出口
度也是小麦净出口国。2012/13年度小麦出口甚至超过有小麦出口大国乌克兰。
一般人印象,一个国家不缺粮才会出口粮食。
㈣ 都是人口大国,为何印度向全球出口粮食,而中国要满世界买粮食
印度作为中国的邻国,国家人口总数量和中国不相上下(13-14亿之间),具体谁是第一还有待新一轮的权威统计。但是同样是人口大国,目前中国在粮食方面,仍然在选择进口,反观印度,早就已经成了世界上的粮食出口大国,造成如此之大的区别究竟是因为什么,难道中国的粮食产量还不如印度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从整体上来看,印度和中国在粮食进口和出口的方面并没有可比性,印度整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也只不过是中国的三分之一,而且中国要照顾到的人口远远要比印度多,毕竟印度是不需要理会底层“贱民的”,只要能够满足上层群众,剩下的粮食都是“盈余”。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作为人口大国,印度仍然能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粮食的原因。
㈤ 印度粮食进口的原因
印度粮食进口的原因:
众多的人口,使印度成为粮食消费大国。
印度粮食产量低,主要原因是工业不发达——首先在选种、育种等方面,印度技术薄弱。
在农业机械方面,印度自己的产量无法达到生产要求,只能进口。
印度在农用化肥和农药上产量也很悲剧,也只能依赖进口。
在水利设施建设上,印度的基建十分落后,而且效率极低,水利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㈥ 区域地理知识,印度粮食生产实现了————。
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粮食对于印度来说是一件国家重大的工程,
第一:实现了自给自足的粮食供应,但实际上还是不够,还是需要进口。
第二:实现了农业、工业和轻工业的互补。
第三:实现了印度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大国的经济政治外交基础。
㈦ 印度的耕地面积虽广大,但粮食生产只能满足自给,这是为什么
印度粮食产量是世界前5名,谁说印度粮食没有外输?
单单2011年6月,印度就生产了8590千万吨大麦,9530千万吨大米,而2011出口至非洲,孟加拉尼泊尔等其他国家的大麦就达到200万吨,而大米则是210万吨。
当然印度的农业也是挑战重重,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业科技跟不上,在人口增加的当儿,粮食产量却无法大大的提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因数就是印度当地交通不发达,也是是导致农业无法发展的原因。
㈧ 为什么印度的粮食能由大量进口到自给自足
七八十年代印度通过改革经济高速发展,而且采取重视农业的措施,解决了粮食问题。而且印度本身的自然条件,光热充足,雨季降水丰富,也是比较利于农业 生产的
㈨ 为什么印度粮食产量那么少还能出口。
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过去三个市场年度,印度大米出口均超过1000万吨,占据1/4强的全球大米出口市场。印度也是小麦净出口国。2012/13年度小麦出口甚至超过有小麦出口大国乌克兰。
一般人的印象,一个国家不缺粮才会出口粮食。
但是,饥饿的印度,自己都吃不饱,怎么反而有大把的粮食出口呢?
印度早就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并不能强制低价收购农民的粮食。那么,在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中,印度人为什么也自愿“勒紧裤带”出口粮食呢?
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问题。不需要考虑看似比较复杂的国际贸易问题,我们就看看一国内部的情况。在一个国家里面,农民总是卖粮食,市民总是买粮食。那么,有余粮卖的农民是否比需要买粮食的市民吃的更饱更好呢?不但不是,事实往往恰恰相反,市民的营养水平整体上比农民更高。“饥饿”的农民为什么不先喂饱自己呢?
其实,也可以同样问:为什么没有房子的建筑工人反而在给别人盖房子?为什么没有iphone的工人在给别人生产iphone?为什么没有LV手袋的女工在工厂为别人生产LV手袋?…“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古人早就发出了类似的感慨。养蚕的人穿不起丝绸,种田的人吃不饱,这其实并非社会不公,而是因为社会整体生产水平相对低下。对于种粮的农民来说,种粮只是谋生的手段。他当然可以自己吃掉更多的粮食,但是由此拿来卖钱的粮食就变少了。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吃仅仅是农民众多需求中的一个,还有穿衣、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需求。在生产效率低下的社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粮食并不足以满足农民全部的需求。这个时候,他就需要权衡。他可能会为了小孩的上学会减少一些口粮的消费,他也可能会为多添置一件新衣而压缩自己的口粮。然而,在一个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一个农民可以耕种几百乃至上千亩土地,农民的多样性需求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出售粮食获得满足,不需要以降低自己的营养水平为代价。
国际贸易是同样的道理。饥饿的印度成为粮食出口大国这一事实只能说明印度社会发展水平仍处于很低下的阶段。他们为了满足其他方面的最低需求,只能以降低自己的粮食消费为代价来进口他们更为紧缺的商品。印度5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而农业只占GDP的18%。这意味着印度农业从业人员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6%,而印度全国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29位(2011年),印度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农业国。
印度是粮食出口大国,从粮食的进出口是难以判断一国的粮食安全水平,更大程度上,粮食安全水平应该从收入水平去判断。高收入水平才是粮食安全的终极保证。任何形式的粮食危机总是要通过价格表现出来,而收入水平高的国家总能够通过出价更高来获得食物的优先分配权。
有人可能说,有钱就一定能买到粮食吗?没错,有钱不一定能买到粮食,但是没有钱就一定买不到粮食。
那么如何提高一个国家的整体收入水平?
历史早已证明城市化、工业化是唯一出路。如果一个国家农业产值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比例又很高,也即所谓的农业国,其收入水平往往是低下的。
因为农业的生产率提高速度是远远落后于工业的,发达国家富裕的农民其收入来源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于非农部门的补贴。如果没有补贴,完全依赖农业收入,发达国家的农民收入在内部也是处于底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