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姆利则的城市简介
阿姆利则(英语:Amritsar)是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一座城市,靠近巴基斯坦边境,距离巴基斯坦拉合尔只有32英里。地理坐标:北纬31度38分,东经74度52分。海拔高度为218米。2001年人口为1,011,327人(全地区人口为3,096,077人)。
阿姆利则一词源于梵语 Am?ta-sarovar,意为“花蜜池塘”。
阿姆利则的金庙是锡克教的中心。在兰季特·辛格王公时代,阿姆利则取代了拉合尔成为旁遮普的首位城市。阿姆利则也因1919年的阿姆利则血案而为人熟悉。
当地的主要经济活动有旅游、地毯、纺织、农产品、手工艺品、服务业等。阿姆利则是棉花、稻米和林、牧产品的集散地,工商业中心。棉毛纺织、针织和织锦、丝织等工业,在印度占有重要地位。还有机床、农具、电器材料、化学和食品加工业。手工艺品有披肩、地毯、象牙雕刻等。重要的干果市场。有铁路和公路东通德里,西通拉合尔,有航空站。
该市有众多锡克教圣地。
阿姆利则是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一座城市,靠近巴基斯坦边境,距离巴基斯坦拉合尔只有32英里。地理坐标:北纬31°38′,东经74°52′。海拔高度为218米。2001年人口为1,011,327人(全地区人口为3,096,077人)。阿姆利则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冬季(11-3月)气温在-3到18℃之间;热季(4-6月)气温可以升到46℃;7-9月是雨季;9-11月是后季风气候。阿姆利则气候最适宜的季节是10-3月。
B. 印度的阿姆利则金庙到底神奇在哪里
阿姆利则金庙是锡克教最神圣的庙宇,也是印度最宁静谦恭的景点之一,这里有很多锡克教的人们来此圣地沐浴祈祷,在锡克教眼里,金庙就是最神圣的地方,这里的水堪比恒河,可以洗去病痛烦恼。因其是锡克教最为圣神之地,整个金庙的下层使用大理石为建筑材料,而大理石之上的圆顶是使用了750公斤的黄金来制成的,如此之宏伟的黄金建筑,充分的结合了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建筑风格,光是观看便可感觉到他的圣神。
C. 阿姆利则惨案的背景是什么
1919年2月6日,英印立法会议通过罗拉特法案。该法案规定警察可任意逮捕官方所怀疑的分子,不经公开审讯,可以长期监禁。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全国哗然,群起反对。旁遮普的反帝斗争尤为激烈。英国殖民当局一方面不准M.K.甘地到旁遮普宣传坚持真理运动,另一方面采用恐怖手段实行镇压。4月10日凌晨,在阿姆利则市逮捕两名民族主义活动家。随后约有3万市民集会市政府门前,要求释放被捕者,遭到警察和骑兵的镇压。集会者奋起反抗,于傍晚占领火车站、电报局和电话局。当晚,英印军队的R.E.H.戴尔将军率领军队开进阿姆利则市,实行宵禁。
4月13日,约5万人在阿姆利则市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举行集会,抗议殖民当局专横暴虐。当天下午戴尔指挥装甲车堵住广场狭窄的出口,并下令向密集人群开枪射击。当场死379人,伤1200人。
D. 阿姆利则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1、阿姆利则金庙还有165条相关问答,更多阿姆利则新奇玩法,点击查看
E. 印度的阿姆利则金庙全天24小时免费提供食宿,为何竟能如此“大方”
印度虽然说整体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并不是特别的理想,人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那么高,但是他们的贫富差距很大,有很多的富人,而且这座黄金的商店位于阿姆利泽,而且它也不是近些年近的,据说已经有了将近400年的历史,前前后后用了880公斤黄金。
这背后自然有着很多的经济因素,毕竟一个宫殿,一个寺庙,他想生存下去,他也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他每天有日常的开销,一些饮食电力,燃料都要有经济的花费。它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印度国内的这些富人所捐的香火钱,他们会给寺庙一定的捐款,来表达自己对宗教的虔诚。然后国家当然也会给他们拨一定的经费,就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大学会给一定的科研经费一样,他们是一个宗教国家,虽然很重视这些宗教,而且这么有名气的一个地方,国家肯定会有相应的政策照顾,所以说他们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来为人们提供免费的餐饮。
F. 阿姆利则的历史事件
阿姆利则屠杀,又称为札连瓦拉园屠杀,是1919年4月19日发生在印度北部城市阿姆利则的札连瓦拉园,英国军队对印度人开枪枪杀事件。1919年4月10日,英国当局在旁遮普省的阿姆利则城逮捕了两名民族运动活动家,企图把他们驱逐出城。居民随后,约有三万市民在市政府前集会要求释放被捕者,和警察发生了流血冲突。起义人民控制了城市,英国将军戴尔率领殖民军进城,实行戒严。4月13日,约有五万名市民在阿姆利则的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上举行集会,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专横暴虐措施。当时,集会是和平的,参加集会的不少人带着孩子。下午5点,英国将军戴尔带领军队来到广场,用装甲车堵住广场的入口处,然后,未作任何警告就向赤手空拳的群众开枪射击。据后来英国官方公布,当场死亡379人,伤1 200人,实际死伤人数远远不止此数。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阿姆利则惨案。英国殖民者本来企图借阿姆利则大屠杀吓倒印度人民,结果却激起旁遮普全省的反英怒潮,城乡人民纷纷起义。在某些地方,起义者破坏了铁路,颠覆了军用列车,炸毁了桥梁,捣毁了警察所、监狱和官署。全国也以大规模的罢工和起义回答英国人在旁遮普的暴行。在纺织中心阿默达巴德,罢工工人不顾甘地的非暴力抵抗的号召,展开了英勇的革命斗争,占领城市两天,号召赶走英国统治者。1920年上半年,工人罢工达二百次,参加人数达一百五十万。
G. 阿姆利则惨案引发了什么后果
阿姆利则惨案激起了印度人民群众的更大愤慨,旁遮普省的反英斗争进一步发展,到1919年4月15日,运动已由原来的30个城镇和地区扩大到50个城镇和地区。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城市,反英运动也迅速高涨起来。
H. 阿姆利则惨案的介绍
阿姆利则惨案,又称为札连瓦拉园屠杀,是1919年4月13日发生在印度北部城市阿姆利则的札连瓦拉园,英国人指挥的军队向印度人民开枪的屠杀事件。该事件造成数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英国方面的数字是379人死亡,1100人受伤,而印度国会方面的说法是约1000人死亡,1500人受伤。1阿姆利则惨案成为甘地于1920~1922年发动全国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导致印度最终走向独立的直接原因之一。
I. 阿姆利则惨案的过程
英国殖民者屠杀印度人民的事件。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二万多群众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数百名群众丧生,另有千余人受伤。这一惨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争迅速高涨。
1919年4月13日英国殖民当局屠杀印度阿姆利则群众的事件。1919年2月6日,英印立法会议通过罗拉特法案。该法案规定警察可任意逮捕官方所怀疑的分子,不经公开审讯,可以长期监禁。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全国哗然,群起反对。旁遮普的反帝斗争尤为激烈。英国殖民当局一方面不准M.K.甘地到旁遮普宣传坚持真理运动,另一方面采用恐怖手段实行镇压。4月10日凌晨,在阿姆利则市逮捕两名民族主义活动家。随后约有3万市民集会市政府门前,要求释放被捕者,遭到警察和骑兵的镇压。集会者奋起反抗,于傍晚占领火车站、电报局和电话局。当晚,英印军队的R.E.H.戴尔将军率领军队开进阿姆利则市,实行宵禁。
4月13日,约5万人在阿姆利则市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举行集会,抗议殖民当局专横暴虐,群众大会完全是和平性质的。有不少人还带着孩子来参加集会。下午 4时,戴尔率领 149名廓尔喀和锡克士兵前往广场。日落之前,他命令装甲车堵住广场狭窄的入口,自己带领 105名士兵进入广场。5时 15分左右,戴尔下令向密集人群开枪。射击持续10分钟,发射子弹1650发。关于死亡人数,说法不一。仅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死379人,伤1200人。据收尸者估计,约有500具尸体。戴尔本人认为有200~300人被打死。
J. 阿姆利则惨案的结果和影响
大屠杀不但没有慑服群众运动,反而激起印度人民更加激烈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