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挨着中国哪个城市
印度挨着中国日喀则市。
日喀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市、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市,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南北地势较高,其间为藏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辖1个市辖区和17个县。
2019年12月9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批准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江孜县、萨迦县、萨嘎县、拉孜县、南木林县退出贫困县(区)。
土地资源
日喀则土地面积为1760万公顷,耕地面积7.95万公顷,常年播种面积7.5万公顷左右,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朋曲河沿岸的河谷地带。尚待开垦的荒地有3.3万公顷。草场除湖泊沿岸水草茂盛的地带外,大多为高山草甸型牧场。
草场总面积1275.81万公顷,可利用面积1093.16万公顷,草场较为零星,多为高山草甸型牧场,宜林宜草草甸有1261.18万公顷。
⑵ 与印度相邻的西藏秘境,有着怎样迷人的景色
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催生了高山,而积雪则赋予了高山耀眼的光彩。作为中国西南部的一座山脉,卓木拉里雪山在一片开放的自然环境中展现出非凡的风格。看着山顶上的白雪,人们似乎能够体验到魔力和呼唤。
旅行不仅是在移动,也不只是在群山和水域中旅行。有些人出发去欣赏美丽的风景,有些人踏上了痴迷的旅程,更多的人从旅途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收获。在卓穆拉里雪山脚下,这种收获变得更加纯净和震惊。
⑶ 白朗县的介绍
白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8°17′-29°18′和东经88°53′-89°25′。总面积2489平方千米。2013年,白朗县总人口4万人。白朗县城北距日喀则市49公里,南距江孜45公里,日江公路横穿县城。白朗县北距日喀则市49公里,辖11个乡(镇)、114个行政村,平均海拔4200米,县城驻地海拔3890米。12013年,白朗县生产总值达3.56亿元,一、二、三产比例为40.8:1.4:7.8,人均GDP为8129.36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亿元。
⑷ 西藏这三个特殊的县,虽地处高海拔,但它的美完全没受到一点影响
去过西藏的人几乎都会感叹风景的优美,加上心灵上受到的震撼,是那些没去过西藏的小伙伴无法体会到的。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由于西藏的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西藏有着独特而复杂的气候。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西藏,却有这样三个特殊的存在,他们深藏在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峡谷地区,受印度洋暖流的强烈影响,形成雨水丰富、植被丰富的环境,便有了一个个“藏地江南”说法。
墨脱
在大多数人眼中,西藏给人的印象是高寒、干旱、广袤、苍凉,但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地区绝对是个例外。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地方,最低处墨脱县巴昔卡村的海拔仅220米左右,成为最特别的存在。墨脱县域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200~7700米左右,同时具有热带、亚热带、高山温带、高山寒带等立体气候。
墨脱到处郁郁葱葱,莽莽林海,高山湖泊,飞流急湍,一直被誉为隐秘的莲花圣地,因为它四面环山,形状恰似一朵莲花。这里不光有中国最美十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也是世界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大峡谷,峡谷内有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堪称世界之最。由于高峰和峡谷咫尺为邻,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还有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首—南迦巴瓦,海拔7780米左右,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观景的最佳时机。还有中国最美六大瀑布之首—藏布巴东瀑布群,嘎隆拉雪山海拔达4200米左右,山顶处常年被冰雪覆盖,因此也形成了独特的冰川景观,远看银装素裹,近看晶莹剔透,展现出一种浑然天成、冰清玉洁的独特风貌。雪山之上的嘎隆拉天池由三个独立的湖组成,中间的湖还有两个小岛,犹如镶嵌在这冰雪世界中的明珠一般,神秘而高雅。还有举世罕见的—藤网桥早在清代,康藏边地史学家刘赞廷就在《西南野人山归流记》中记载:“白玛岗界,其地气候温和,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诚为化外之桃园。”藤网桥,由悬索、溜索发展而来,呈管状悬空于雅鲁藏布江上空,是贯通墨脱县南北的重要纽带。人行走其上时,桥左右大幅度晃动,颇为刺激。这里就是墨脱,号称是西藏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与复杂的地质环境,还有恶劣的气候,使其成为了中国“最后的秘境”。
亚东
整个亚东沟是夹在两座山的山谷里,沟里面有一条水流相当湍急的河,河两岸的风景有点象四川沿路风景的味道。在秋季里的景致颇有几分九寨沟的风韵。“不到亚东沟,不知高原美”,久居西藏的人都这么说,“到了亚东沟,方知亚东美”。
站在高处放眼欣赏亚东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巍峨壮丽的喜马拉雅群山之中。悠悠流淌的年楚河灌溉了良田万倾,成就了日喀则这个“西藏粮仓”,特别是到了夏秋季节,一望无垠的青稞与油菜花,让人不禁难以想象这里便是世界之巅的西藏。只是知道的人并不多,这片土地的富饶和肥沃是因为有着亚东沟的存在。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从亚东沟进入藏南,并一直延伸到江孜县境,暖湿气流加上年楚河一带高山上的冰川融水灌溉,将这一带的河谷变成了丰饶的“米粮仓”。
错那
错那县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也是门巴族的聚居地。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掩映,平均海拔只有2300多米,是雪域高原的“天然氧吧”。境内的布勒沟为高原罕见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气候宜人,风景特色鲜明。勒布沟地势低,森林覆盖率达75%,空气含氧量高,负氧离子浓度达2000-3000个/立方厘米,是西藏地区名副其实的“天然富氧仓”。勒布沟处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无污染源,空气清洁、透明度高,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质水平。
踏入勒布沟必须穿过漫无边际的皑皑雪山,走过狭窄危险的盘山路,历经艰险,方能一睹芳容。在短短几十公里的路途中,从高寒的世界屋脊,陡降到亚热带的湿润地区,从荒凉走向郁郁葱葱,从高原走进原始森林,让你领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风景。进入勒布沟,极目远望,天空白云缭绕,翩迁起舞,山顶白雪皑皑,银光闪烁,悬崖峭壁林立其中。一条条银白色的瀑布从天而降,流花溅玉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极深处的灵动。若是你在五、六月份来到勒布沟,你会看到杜鹃花的海洋。
⑸ 抗英历史见证地!西藏的英雄城,石头山上建有一座千年古堡
又一次来到了西藏,这是2020年第三次进藏了,依旧去了日喀则地区。
其实冬天的西藏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寒冷,因为海拔高,阳光灿烂,白天穿一件卫衣就够了,很适合旅行的温度。
在西藏拉萨去日喀则的路上,有一个县城叫做江孜。每次路过都会看几眼那个形似布达拉宫的城堡,建在一座山上。这次,终于有时间近距离的欣赏它。
江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一条通道,也是南亚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
江孜是后藏日喀则地区的富庶之地,被称为的“西藏粮仓”。也是全国农业百强县之一,是康马、亚东、岗巴等边境县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它的富饶,离不开年楚河的滋养。
这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 历史 的古老城市,中国 历史 文化名城。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江孜人民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艺术瑰宝。
来到江孜,不能错过的,是江孜抗英遗址,也叫江孜宗山古堡,这是1904年西藏人民英勇抗击入侵英军的地方。
历时两个多月的江孜保卫战,是西藏近代史上抗击外国侵略者规模最大、最为惨烈悲壮的战斗。
广场上,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静静的伫立,向人们讲述着那个悲壮的故事。所以江孜,也被称为“英雄城”。
纪念碑广场上,一个藏族老爷爷坐在那晒太阳,戴着一顶皮帽子,很有范,跑上去求了个合影。
感叹着如今人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用多少人的生命换来的。
1904年,江孜人民在宗山上筑起炮台,用土炮、土枪、“古朵”、刀剑、梭标和弓箭与入侵的英军展开了英勇的血战,因武器悬殊太大,最后全军覆没。
原来游览宗山古堡是需要50元门票,但是“冬游西藏”政策,免票进入,感觉又赚到了,基本没有别的游客,包场的奢侈感。
沿着台阶一路往上,可以俯瞰江孜县城。
站在那里,耳边仿佛响起当时江孜军民不惜一切保卫家园、与敌人厮杀的声音。八个月的战争,在当时是多么的难熬啊!
再往上,有一个旧江孜宗政府。“宗”,在过去的西藏是行政单位,相当于县。
惊喜的是,里面发现一个江孜 历史 文化陈列馆。在这里,你可以了解江孜的过去和现在。
江孜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市东部、年楚河上游,原称“杰卡尔孜”,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
曾是西藏 历史 上的第三大城市,据说如今是西藏唯一一个有出租车的县城。
一幕幕 历史 被揭开,形象地展示了当时战争的壮烈场景。
现在江孜抗英遗址,尚有保存较完整的“抗税厅”、“旧政府议事厅”、“抗英炮台遗址”等,是你了解江孜的绝佳地。
再往上,有一个法王殿,建于公元1390年,已经有600多年的 历史 ,这是着名的白居寺的前身。
法王殿里面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在壁画墙体上,还有1904年英军进攻江孜宗山时的弹痕。
在江孜宗山古堡,还有大地牢、小地牢,刑场等,那黝黑的地牢,让人不寒而栗,曾经是关押犯人的地方,就不拍给你们看了。
继续往上,视线越来越宽广。
有一些雕塑,生动的展示着当地军民,当时是如何用石块对抗英军的枪炮,真心不易啊!
虽然4000多米的海拔,爬山有些气喘吁吁,但这里真的非常值得来。最后,到达烈士们跳崖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黑色纪念碑伫立。一声叹息。
在这里,可以看到后山的白居寺,红色的围墙十分抢眼。
当地的朋友说江孜的藏红花和蜂蜜特别好,午餐后,和朋友去了江孜的帕拉庄园藏红花培育基地。
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藏红花的干花,很美的颜色。每一朵花只取三根花丝,都是人工采摘,增加了当地很多藏族同胞的就业率。
那天还给粉丝们直播了一次,跟我一起看看江孜的这些特产,是怎样培育种植的。
帕拉庄园藏红花培育基地的负责人郑安平先生,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要在西藏种植藏红花。这里种植了200亩藏红花,每年产量20至30公斤。
这是藏红花的包装,非常的气派精致。
雪域藏蜜销量也不错。郑安平先生介绍说,都是全自动生产线,无任何添加,唯一的程序就是过滤杂质。
珠峰电商,农旅融合,这些好产品都会在网络上销售。真心希望雪域高原这些绿色 健康 的农产品,能被更多人知道。
西藏粮仓江孜县,这里除了宗山古堡,还有白居寺,帕拉庄园等,等你慢慢去发现。
历时10年才竣工的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也非常值得一去。
白居寺里面的白居塔,是迄今西藏境内保存完好,最为雄伟华美的建筑珍品。
而帕拉庄园,是西藏大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也是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
这个庄园的故事很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去了解。
惊喜的看到,在帕拉庄园附近,有一个江孜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
这是个很怀旧的小卖部,由原来的万村千乡项目升级改造成农村电商服务站,可以购买一些旅途补给品,以及江孜的一些特产。感叹着现在的西藏,也在与时俱进啊!
交通四通八达的江孜,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停留一天的时间。但是江孜宗山古堡,是最不能错过的地方,那段 历史 不该被遗忘!
旅行小贴士:
旅游 路线:拉萨-羊卓雍错-卡若拉冰川-江孜宗山古堡-白居寺-帕拉庄园-日喀则
江孜宗山古堡、白居寺冬季免门票
住宿:日喀则白玉兰酒店
推荐土特产:江孜藏红花、江孜蜂蜜、江孜青稞饼干
推荐购买地点:江孜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⑹ 电影《红河谷》拍摄地的详细地址,石狮子的地方
电影《红河谷》拍摄地的详细地址,石狮子的地方在西藏日喀则江孜县。
冯小宁导演的电影《红河谷》曾经演绎了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这部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当年的江孜古城中。至今,宗山古堡前的英雄纪念碑上还在诉说着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炮火的硝烟已然远去,宗山古堡得到修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在给江孜人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江孜有一种地毯长2米宽1米,被称为“卡垫”。因为江孜卡垫素以色泽鲜艳、毯面柔软和风格浓烈着称,江孜镇也以“家家有织机,处处闻织声”而闻名,所以这里自古也被人们称为“卡垫之乡”。
(6)西藏江孜距印度最近的县域叫什么县扩展阅读:
江孜地处西藏中南部,地处西藏去往印度、不丹的必经之地,往南即是边境小城亚东,自古以来为西藏第一重镇。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在这里,最为着名的三个历史文化遗迹分别是宗山古堡,白居寺与帕拉庄园。
江孜古堡也叫江孜宗山古堡、江孜宗山、宗山古堡、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宗山抗英遗址等,位于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城宗山顶上,海拔4022米~4140米,距离江孜白居寺不远。
现今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宗山脚下就是江孜城中心的抗英纪念广场,每年的旅游旺季,所有的路人都在此处拍照留念之后往西去往日喀则。
⑺ 玉堆乡和哪个国家交界
玉堆乡与尼泊尔接壤。尼泊尔为南亚内陆山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
江孜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 日喀则市东部、年楚河上游。全县总面积3771平方公里;辖1个镇18个乡,151个村,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为6.7万(2006年);境内居民以藏族为主,占98%,其他民族有汉族、回族等。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政府管辖。1952年,正式成立中共西藏工委江孜分工委。1964年,归属日喀则地区。2014年,日喀则撤地设市,江孜县归日喀则市管辖。
江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着名景点有: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白居寺等。
2018年5月21日,江孜县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2021年4月,入选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展的“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单。[1]5月,入选“2021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榜单。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
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称江孜地区为“年”。
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政府管辖。
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江孜人民不畏强暴,浴血卫国,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爱国主义赞歌。江孜从此以“英雄城”闻名中外。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52师154团进驻江孜。
1952年,江孜正式成立中共西藏工委江孜分工委。
1964年,江孜地区撤消,领导机构与日喀则合并,江孜县归属日喀则地区。[3]
2014年6月26日,日喀则撤地设市,江孜县归日喀则市管辖。
江孜县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市东部、年楚河上游,处于东经89.6北纬28.92之间。总面积3771平方公里。
江孜县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
气候
江孜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江孜县干湿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3189.8小时,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1.1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山洪、风、霜、冰雹等。[3]
水文
江孜县境内有年楚河经过,年楚河由日喀则市康马涅如藏布江和江孜龙马河汇聚而成,流经康马等4县(市)后汇入雅鲁藏布江。
自然资源
截至2008年,江孜县已探明矿产资源主要矿种有:金、硫磺、水晶、瓷土、碳岩、粘土、高龄土、矿泉水、沙金岩、锑矿等矿产分布。[3][4][4]
生物资源有野生动植物有牦牛、青羊、黄羊、雪鸡、獐子、红景天、贝母等生物分布。[3]
风能资源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仅为12.6W平方米。
土地资源有耕地面积13.4万亩,草场面积386万亩。另外水能、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5]
人口民族
截至2006年,江孜县总人口为6.7万,境内居民以藏族为主,占98%,其他民族有汉族、回族等。
⑻ 中国最美县城
整理了中国最美的十大县城,一起来看看吧!
一、桐庐县
在中国最美的十大县城中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该县城的美想必不少朋友已经有去体验过,县城内不仅自然风光好,有壮观的瀑布,奇特的地貌,而且还有着很多不错的人文景观。
二、婺源县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是当地闻名于全国的旅游县城,此县城的美还上过不少的杂志,尤其是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整个县城就像是人间仙境,随手一拍都是无可挑剔的壁纸。
三、荔波县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该县城的美是一种很难得的原始美,就像是地球上的一块净土,身处其中能感受到绝美的自然风光,也能体会到那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之感。
四、江孜县
江孜县地处我国西部的西藏,在整个西部地球该县城的知名度极高,加上悠久的历史,便成为了我国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此县能体会到完全不一样的风景,值得去。
五、布尔津县
位于新疆的布尔津县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去,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不少瑞士风光,尤其是那久负盛名的高山湖泊和河流,简直就是巧夺天工,美到让人想哭。
六、稻城县
在中国最美的十大县城中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虽然它出名没有当地九寨沟县久,但凭借一部影视作品闻名后,常年游客是络绎不绝,四季四景让人怀恋。
七、旬阳县
旬阳县以独特的地形而闻名,境内森林覆盖率很高,空气环境极好,身处其中能让那个人彻底的远离城市的喧嚣,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
八、凤凰县
凤凰县是作家沈从文笔下最美的县城,所以吸引了不少人前去一探究竟,县城内的美也确实是无与伦比的,古建筑,淳朴的民风,无一处不给人美的感觉。
九、阳朔县
阳朔县的山水景观毫不夸张的说是闻名于全球的,加上常年温和的气候,不论哪一个季节去感受它的美都不会觉得不适,如今该县还成为了我国的旅游名县之一。
十、敦煌市
在中国最美的十大县城中敦煌市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曾经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所以历史人文景观不少,其中不少被被划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之中,想感受西部的美去敦煌市一定没错。
⑼ 日喀则地区有哪几个县
截至2016年,日喀则市下辖1个市辖区(桑珠孜区)、17个县(江孜县、白朗县、拉孜县、萨迦县、岗巴县、定结县、定日县、聂拉木县、康马县、亚东县、仁布县、南木林县、谢通门县、吉隆县、昂仁县、萨嘎县、仲巴县)。市政府驻地桑珠孜区。
日喀则,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市、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市,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南北地势较高,其间为藏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
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辖1个市辖区和17个县。日喀则的藏文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日喀则市常住人口为798153人。
日喀则市境内定日县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桑珠孜宗堡和江孜古堡都是曾经的政教中心。有扎什伦布寺、白居寺、萨迦寺等一批着名寺庙。有亚东口岸、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日喀则喜马南麓六大名沟被称为西藏小江南或西藏江南: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绒辖沟,樟木沟,吉隆沟。
历史地理
日喀则史称“藏”。13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将日喀则分为6个万户。20世纪初,西藏噶厦政府把日喀则提升为“基宗”。
和平解放后,1951年,分别成立日喀则、江孜临时工委;1960年,分别成立日喀则、江孜专员公署;1964年,合并为日喀则专员公署;1978年,改称日喀则地区行政公署;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日喀则撤地设市,设立地级日喀则市。
日喀则市位于西藏西南部,东西长约800公里,南北宽约220公里,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市,西衔阿里地区,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三国接壤,北靠那曲市,面积18. 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的“悬湖”—长芝冰川湖,有扎什伦布寺、江孜抗英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12个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处69个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日喀则
以上内容参考:日喀则市人民政府-日喀则概况
⑽ 求西藏亚东县的历史资料!!!
亚东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东与不丹接壤,西与锡金相邻,边境线长290公里,整个亚东县地面呈北宽南窄,北高南低的崎形阶梯地貌,全县平均海拔3500米,土地总面积4276平方公里,县辖5乡2镇,25个行政村(居),67个自然村。2003年全县总人口11687人,有藏族、汉族、加族、夏尔巴人,其中藏族占98%,年内流动人口占5000余人次。另外,境内不家部分不丹、尼泊尔、锡金等国侨民居住,亚不县距日喀则市39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拉萨580公里。从总体上来看,亚东县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水源充沛,物产丰富,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美誉。
亚东(卓木)藏语意为“旋谷、急流的深谷”历史上曾隶属于帕里宗,而亚东只是卓木山谷里的一个小村。1904年英军侵入拉萨后,胁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拉萨条约》开亚东等地为商端口1960年6月亚东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于江孜地区。1964年5月江孜地区和日喀则地区合并,亚东划归日喀则地区至今。下司马镇是亚东县政府的所在地,今日的亚东是我国与不丹、锡金、印度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道,也是西藏南部的重要边境县,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亚东县境内不仅蕴藏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博大精深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一泉两寺、一湖一山、一草一木”即康布温泉,东嘎寺、嘎居寺、多庆湖、卓木拉日雪山、帕里草原、下亚东原始森林、亚东沟自然风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