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唐玄奘去西天取经走过的详细路线是怎样的
取经路线如下:
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西天取经是指《西游记》中的传奇历险故事,西天取经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小白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历史
西天是指印度,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以为印度已经是天的西边了。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3年(629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
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
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并从天竺带回诸多经书,为中国的佛教发展做出贡献。贞观20年(646年),47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经书657部。
而在中国老百姓印象中, 《西游记》中的唐僧(玄奘)似乎是西天取经第一人。 有学者指出,其实东北和尚昙无竭一行25人, 早在公元420年就从幽州龙城(现辽宁省朝阳市)出发西行取经。 这比唐僧西天取经足足要早209年。
他们途经今天的青海、甘肃、新疆等地,翻越雪山大漠、绝壁深渊, 最终到达如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多个佛寺修行。 西行取经的25名东北和尚中,有12人坠崖而亡,有8人中途饿死,最终只剩下昙无竭等5人返回中国, 带回并翻译了《观世音受记经》一部。
B. 唐僧是从哪个山口到印度
唐僧是从现在的阿拉山口出去到印度的。
C. 唐玄奘怎么知道去印度取经的路线在路上是否迷路过
《西游记》之中,唐三藏西去天竺取经,路途十分的遥远。而在古代,并没有现如今这么发达的科技,在出门的时候没有GPS为他导航,那么,唐玄奘是怎么知道去印度取经的路线的?在路上是否迷路过?在历史中,唐玄奘并不知道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但是却知道佛教是由西域传入中国的,所以,就一直一路向西而行。
唐玄奘可以说是十分伟大的僧人,是他历经十七年的艰苦,才将佛教经典传入我国,也成就了佛教自那而后的发展。虽然写出来只是寥寥几笔,但是,十七年所经历的艰辛可想而知,我们应当向这一执着而具有强大毅力的人致敬。
D. 玄奘是如何领命去西天取经的
隋朝末年,政治虽然没落,可佛教的发展却很兴盛。玄奘因为他们全家都信仰佛教,所以他从小就受到很大的影响。
他后来出家当和尚,还有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
这就促使中国的这些僧人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和冲动:我们要到佛的诞生地实地看看,真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真正的佛学佛法到底是什么。
公元627年,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元年,长安一带粮食欠收,官府同意老百姓离开长安城去寻找食物。玄奘利用这个机会混入饥民队伍离开了长安,开始了他的万里之行。
E. 唐三藏去印度,为何是往西北走而不往西南走
唐僧从西安出发,一共走了十万八千里,换算一下就是五万四千公里。大家都知道,绕赤道一圈,才四万公里,套用某奶茶广告语就是“唐僧走的路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圈”,印度就在亚洲,没那么远。
看了唐僧的取经线路图,你就知道唐僧这路绕得进入印度。抛开西游记的神话成分不说,以上地图就是实实在在唐玄奘法师当年的取经路线图。从地图上看,唐僧要是从西藏或云南进入印度的话,要至少近2/3的路程,唐僧为何舍近求远?
看到丝绸之路的地图,也会由衷感叹道古代汉唐盛世,中国的强盛与繁华,贸易通达世界各地。记得看《西游记》时,唐僧自报家门时,一般都会说“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所有接待的国王都会由衷地说一句“原来是来自大唐的高僧”。这句话,其实也隐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唐僧步行万里到这里不简单,又仪表堂堂,谈吐有致是高僧;二则因为大唐盛名在外,国王们见了大唐的人,都会高看一眼,好生款待,并顺利换取通关牒文(也就是护照)。
F. 玄奘为何要去印度取经
原因: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6)唐僧到底怎么去印度扩展阅读:
《玄奘西游记》之一《玄奘身世》
唐僧师徒四人上西天取经的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但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三个徒弟不同的是,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唐朝时一个伟大的僧人,号称玄奘法师。他徒步十多万公里,历时十七年,远赴印度取经。玄奘的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享有如此赞誉的玄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身世又是如何的呢?
在《西游记》中,对玄奘身世的描写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西游记》第十一回写到玄奘时,有一段话: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可见玄奘的父亲是状元,外公是当朝丞相。玄奘的父亲经历了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喜悦,又遭遇了月黑杀人,抛尸江底的惨剧,使玄奘尚未出生就开始历经磨难。
《西游记》中对玄奘的描写可有依据?历史中真实的玄奘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世呢?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使他敢于徒步往返17年,远去西天取经?
根据历史的真实记载,玄奘的确是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祖上出了很多高官,但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陈家从高级干部降到了县令。玄奘的母亲姓宋,是洛州长史之女,跟当朝宰要相差得很远了,但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关于玄奘出生的时间,因为我们知道《西游记》讲的是贞观十三年海州陈状元娶了殷小姐,就算当年怀孕当年生子,那么照这么说,玄奘法师应该生在贞观十三年,这个是错的。
玄奘的出生年月,在历史上是需要一番考证能考出来的,除了《旧唐书》的本传以外,基本都说他是唐高宗的麟德元年,也就是公元的664年,玄奘去世。一般认为玄奘是生活了65个春秋,那么一推,玄奘就是生在公元600年。
《西游记》中写到,玄奘的父亲是新科状元郎,母亲是当朝宰相之女,玄奘的父母新婚之后,都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怎么会使自己的孩子历经磨难呢?按照《附录》里的说法,唐太宗授予陈状元江州州主的官,叫他即刻上任。谁知道,这一走就走出一段天大的祸事来。贼人刘洪把陈状元推入江中,拿了陈光蕊的官凭,也就是当官的凭证,带着殷小姐居然就到江州去上任了。
G.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线图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线图:
(7)唐僧到底怎么去印度扩展阅读:
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唐僧从长安城洪福寺出发。走一二日,到法门寺,宿一夜。行了数日,到巩州城,安歇一夜。又行了三日,到河州卫。这里是大唐的边界,晚住福原寺。出城走到双叉岭遇到老虎精、熊罴精和野牛精,被太白金星救出。
唐僧出长安,走五千余里,过了两界山,行过西番哈咇国,经两个月,又有五六千里,才到了观音院,并住在该院。
悟空和唐僧离开观音院,走了五七日慌路进入乌斯藏国境内,到了猪八戒的家——高老庄。唐僧、悟空和八戒离开高老庄,西行有个月,出了乌斯藏国,来到了浮屠山,遇到了乌巢禅师,乌巢禅师教授唐僧《心经》,从此唐僧有了护身符。
H. 玄奘为什么去印度取经
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到玄奘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玄奘师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译着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意。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I. 唐僧取经他们经过哪些路线
据悉唐僧取经路线有十万八千里的路途,而且在地图上显示的唐僧取经路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个近乎是半椭圆形的形状。十万八千里,按照古代和现在的比例换算一下,唐僧走了整整五万四千公里。绕赤道一圈约有四万公里。
其实从地图上看唐僧的目的地就在亚洲,路途并不是很遥远,走直线的话并不需要有十万八千里的路程。
看着唐僧取经路线,广大网友好奇唐僧为什么舍近求远,不直接从西藏或者云南进入印度。其实这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着莫大的关系。当时唐朝并不像现在这样有着世界地图,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只是“天圆地方”,所以唐僧不走直线而千里迢迢绕远路进入印度也是情有可原。
(9)唐僧到底怎么去印度扩展阅读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J. 历史上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在印度,唐僧为什么走新疆却不走西藏
看一下这些资料吧
玄奘西行初时计划走丝路北线,这条路线也是当时一些西域商人推荐的。而且法显当年取经走的也是这条线,玄奘看过法显的《佛国记》,因此选择这条路线很正常。
后来之所以又中途绕行到中线是因为到伊吾时半路杀出个高昌王来,硬要玄奘上他的国家去。玄奘盛情难却也就去了(事实证明,这一去给他的西行带来莫大的帮助)。高昌就属于丝路中线的国家了。因此玄奘在西去的时候是北线中线交叉走的。单从地图上看,确实绕了一个大弯子。
玄奘回国的时候走的是丝路南路,那就经过了青藏高原。事实上,他回国走的就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口。这条路线确实比来时的路要近了很多,这也说明了他来的时候也不是成心为了避开青藏高原。可能那时他不知道直接往西南走会更近一些。
玄奘西行去的时候虽然未走青藏高原,但走的是帕米尔高原,一样有很多高山。史载他翻越的最高的雪山海拔高达七千多米,他称之为凌山,这座山他走了七天才翻过去,然后进入中亚草原。西去的路上他至少翻过三座海拔六千米以上的雪山。相比之下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有一些海拔较低的山口(可能也就四五千米的样子,这个高度的山玄奘去的时候翻过很多),因此回来走的青藏高原的路反而容易一些。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每次穿越雪山时他和他的同伴们(他西行时经常会有一些临时同伴,有时是某些国家的君王派的,有时是同路的商人,有时是找的当地向导)总会得一种奇怪的头痛病,极难忍受。有的人甚至死于这种非常折磨人的病。其实,这种玄奘所不能理解的头痛病就是高原反应。可见西行之前他并不知道过雪山会有这种反应。他还记载了因大声说话而造成的雪崩,这场雪崩造成了接近一半人的死亡。
总之翻越雪山对于玄奘而言是一场可怕的经历,不仅当时人员损失惨重,而且还使玄奘落下了终身的疾患。他晚年所得寒症就是一种高原病,当时连御医都对此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