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公布全球最新军力排行榜,印度仍排名第四,凭什么
印度军队之所以能够排名第四,其购买的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占据了非常高的比重。而且印度军队确实有很多实战经验。特别是局部的现代战争的经验,虽然印度的战绩不怎么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印度确实拥有这样的经验。毕竟我们还是要在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么。但是我个人认为,印度军队的作战实力绝对达不到第四名的位置。能否进前十都是个问题。因为印度军队的后勤保障,组织度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单个武器先进,整体武器先进程度有待商榷。
再说说印度军队的后勤,咱们就先不说印度士兵手中的轻武器五花八门。先说说之前很火的一个事情,就是印度军队的士兵吃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军需官给自己吃的是饲料。纵观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相近一切办法提高士兵的伙食标准。力求美味,营养。但是印度军队由于内部的腐败问题。居然将士兵的口粮换成了饲料。这可是和平时期啊,军费不是那么紧张。万一发生了战争,那么是否能够吃上正常饲料恐怕都是问题了。
㈡ 印度的军事实力是否只是纸老虎
印度的军工实力远远落后于中国,据印度专家所说落后于中国10年,但印度是一只沉睡的大象,潜力很大,有很多报道猜测几十年后,中印是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印度不同于中国,西方并不对印度进行武器禁运,因此可以大够军火,确实在某些军购武器当中要比中国先进,包括运用航母的经验,西方也有用印度来牵制中国的意图,所以印度的武器装备国产率虽底,但是武器装备还是很先进的,当然购买的武器装备会限制于政治因素,典型的有英阿马岛之战,但也不会像你所说的弹药都打完了,现在的印度已经不是几十年前中印边境冲突中的印度了,在各种媒体的军事实力排名上印度基本上都能排进前10,可见实力不可小觑
㈢ 印度山地步兵师作战实力如何
有一句话说的好,永远不要小看别人高估自己,在对比各方实力的时候,料敌从宽原则才是最合适的原则。印度军队是南亚大陆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有很多军迷却看不起这支武装,各种印度军队的段子层出不穷,似乎印军就是个肥皂泡一戳就破。与之相反,也有部分人认为印度的军力已经非常强大,强大到了我们不能睡安稳觉的程度了。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太过极端。就以印度引以为傲的山地部队实力为例,通过对印度山地师的战力进行剖析,可以部分地感受到印度军队的整体情况。
总体而言,印度山地部队人数不少,训练和经验也还可以,但配不上装备精良这个称号,因为相关的高级别武器还配置不够。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比起来,印度在重型武器方面都还有优势,但那也仅仅是和巴基斯坦比起来。平心而论,在印度拥有一流的坦克、步兵战车、运输载具、支援火炮以及空军之前,印度山地部队乃至印度陆军,都不能算一流军力。毕竟现代战争不是比谁大,而是比谁精。
㈣ 印度现在有没有和中国开战的意思中国和印度哪国的军事实力更强
首先:中印在未来20年内不可能开战。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没有任何国家会愿意放弃本国的黄金发展期而去投入一场战争。
然后:虽然中印不会开战,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仅从个人知识范围内评价一下中印的实力。
地理环境:但是到中印边境上形势就复杂的多了。喜马拉雅山山脉印度一侧多为缓坡,且受海洋季风影响气候相对更加舒适。而我国一侧则要陡峭的多且因喜马拉雅山的阻挡无法享受来自印度洋的海洋季风而导致我国一侧更加寒冷。地形上我国一侧陡峭的山壁,恶劣的气候为我国驻军增添了许多不利因素。
结论:印度的地理环境更加适合人员集结和武器装备投送。
高科技装备:这方面我国比印度落后许多。印度在西方遏制中国战略中获益良多,其不仅和西方保持良好军火采购关系,还与俄罗斯有广泛的军事合作。大量采购的世界两大阵营的先进武器集于印度一家。而我国却并不具备印度如此好的军火采购环境。但是经历了更多磨难的中国却具备了更加完善的自主生产、研发体系。虽然性能上无法全面挑战国际先进行列,但是军事工业却也门类齐全,产能巨大。如果仅仅是与印度做一次小规模、短时间的交锋。印度人手里的先进武器或许可以占上些许便宜,但如果真是大规模战争。那么仅靠外购来的武器是无法在大量战损后维持部队战斗力的。而且一旦爆发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即使不考虑战损,那些依靠外购得来的弹药也是无以为续的。
结论:以印度的军工生产能力是打不起一场象样的战争的。
人员:中国和印度同是人口大国,也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我国军队素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传统。而印度也有多个数百年间仅以当兵打仗为生计的民族其族人骁勇善战,且在今天仍旧以雇佣军的形式参与着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各种战争和武装冲突。如果说我国有着庞大的战争动员能力,那么从几次印巴战争中看,印度的战争动员能力也同样惊人。印度军队中不仅有贫民还有以战争为生的少数民族(但所占比例很低)。而我国士兵也多来自农村,不过近年来军队已经开始重视基层高知识,高技术人才的招募和培养。
结论:中印这种人口大国同样具备庞大的战争动员能力。兵员结构也差距不大。中国的爱国精神和印度的民族主义和两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都为各自提供了凝聚力。所以中印兵员素质差距无几。
经济:虽然中印同属金砖四国。但是中印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而现代战争已经与烧钱无异。印度高科技武器全部依赖外购。这外购价格是武器输出国加过利润的。当战争开始庞大的战损消耗出现,印度的国库是否能够把这场战争维持结束将是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而我国虽然也有军事采购,但我国主要是进口军事技术。至于武器装备基本可以满足于100%的国产率。如果军队出现大量消耗,我国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将有能力在不依赖任何外购的情况下为军队提供装备补充甚至更新。而我国还同时持有大量美圆和美国国债。一旦中印开战,中国大量抛售美圆和美国国债引发美圆暴跌。那么经济完全以美圆结算和依赖美圆采购武器的印度经济体系将蒙受巨大损失。
结论:无论是战争的经济承受能力,还是更直接的经济战能力。印度都不具备任何与中国相提并论的能力。
㈤ 印度海军目前的实力有多强
印度海军的实力在全球算中等水平,因为虽然印度海军的舰艇吨位很高,但是就科学技术水平的是比较差,现代战争不是以量取胜的。
㈥ 印度的军事实力排在中国前面吗
1.现代战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印度的GDP是中国的1/3,而军费开支是中国的几倍,长此以往,印度没准会像苏联一样倒在自己的枪口下。
2.虽然印度和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关系良好,但是和美国、韩国、日本加强关系的目的是牵制中国,想方设法让对方为自己火中取栗,可以说他们是同床异梦。至于俄罗斯就更有意思了,印俄双方是战略伙伴关系,但中印也是战略伙伴关系,如果中印之间出现不愉快,俄罗斯只能保持中立。一旦中印开战,作为印度宿敌的巴基斯坦一定会在印度后院放火,一个巴基斯坦印度都难以搞定,再加上中国,那就……
3.中印两国都是有核国家,双方虽然会相互防范,但双方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最多只是边境冲突,这就要看常规力量了,一般认为,中国常规力量强于印度;
4. 虽然目前中印边界印度占中国很多领土,但是制高点都在中国手上。一旦开战,印军将失去地利;
5.中国青藏铁路的修建,让内地与西藏的运输大大加强,一旦开战,中国将大量向西藏方向集结兵力、运输物资,这对我军作战十分有利(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原效应明显,在西藏养一个士兵是内地费用的五倍);
6.由于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中国在西藏部署的战术武器对于印度来说就是战略武器,只此一项就能抵消印度工业十年的艰辛努力。(中国在西藏部署的火箭炮、中程导弹能轻易打到距中国边境500公里的印首都新德里,新疆的su30一个俯冲就能到达新德里)。;
7.由于当年对印反击战把印度打疼了,所以印度怀恨在心,就像我们对日本耿耿于怀一样。印度与中国攀比的心理非常严重,但是印度工业水平不高、办事拖沓世界第一(阿琼坦克研制了30年,还没有量产就要淘汰了),我认为这样一直下去,吃亏的是印度。
㈦ 印度的军事实力
1.战略目标:称霸南亚,遏制中国,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军事大国。俄罗斯在军事上大力收缩,美国也减少了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南亚地区出现了相对的力量真空,对此,印利用与美、俄、日等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快核军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争当军事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国的步伐。
2.战略方针:
(1)在战争威胁判断上,突出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低强度战争)的威胁,战争准备从打一场全面战争转向打多场边境局部战争;
(2)以进行“有限战争”作为主要作战手段,即通过给对手以必要的惩罚,实现相对有限的战争目的;
(3)以巴、中两国为主要对手。拥有对巴进行一场全面战争的能力,迫使其撤出所占领土;将中国视为潜在威胁,对中国不放弃“既得利益”,相机进行新的扩张和蚕食;
(4)通过外交、军事和经济手段,特别是核威慑,谋取和维护对南亚诸国的威慑与控制;
(5)控制从阿拉伯海到南中国海之间的海域,坚持不允许外国干涉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政策,特别是中国同印度邻国发展军事关系;
(6)加速与东盟建立经济上的战略联盟和“军事合作”关系。
3.作战思想:当前印军认为,战争的基本目的是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主张在进攻和防御时都具有进攻意识,并立足于打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基本内容是:
(1)强调攻势作战,先发制人,必要时越境作战,力求把战火引向敌方领土;
(2)在进攻和防御中实施全纵深立体作战;
(3)注重机动作战,力求掌握战场主动权;
(4)强调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突出空军的作用,重视陆空军协同联合作战;
(5)强调在主要方向上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达成速战速决的效果;
(6)重视发挥电子战的作用,实施电子欺骗,压制电子干扰,隐蔽作战意图,电子杀伤与火力杀伤相结合;
(7)强调实行高效的作战指挥。
领导人物
总统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纳拉亚南(1997年7月25日上任)。总理阿塔尔·比哈尔·瓦杰帕伊(1999年10月上任)。国防部长贾斯旺特·辛格(兼外交部长,2001年3日上任)。陆军参谋长S.帕德马纳班上将(2000年9月30日上任)。海军参谋长苏西尔·库马尔上将(1998年12月30日上任)。空军参谋长A·Y·提普尼斯上将(1998年12月28日上任)。
㈧ 中国和印度军力对比
在军事上,首先看军事技术。印度的导弹技术大约相当中国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导弹的水平达不到中国巨浪1的水平。当时中国已经拥有洲际导弹和核潜艇,而印度到现在还不具备独立发展这两项技术的能力。印度发展的蓝天防空导弹其弹体来源于前苏联的萨姆6,三叉戟低空导弹存在严重技术问题,性能还不如中国80年代发展的红7。中国在当时高空防空已经发展了TMD的“反击”。
航空技术是印度与中国差距最小的军事技术领域。因为中国主要精力投入导弹方面,相对航空技术投入少,独立能力比较导弹和航天技术差一些。但是来自国外的技术封锁使中国的航空工业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独立开发能力。印度航空工业一直依靠外国的技术援助,依靠外国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先进战斗机,因此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印度装备战斗机比中国先进,但是印度一直没有获得完整的航空技术能力。在开放以后得到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以后,最近10几年中国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远远将印度抛在身后。这是综合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和工业能力的差距。中国出口技术给巴基斯坦的FC-1在近两年不断采用新技术升级使得其技术完全超过印度的LCA轻型战斗机,在气动设计、发动机、机载武器等方面优于LCA成为一型高性能中档战斗机。
在海军装备方面,印度根本没有一个强大的造船工业,因此印度强大的海军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印度的国产军舰必须依靠外国提供全部技术,包括设计、船体材料和建造工艺、动力、武器、雷达以及总体等等。一旦失去外国技术援助印度立即一筹莫展。如核潜艇是印度一直梦寐以求的装备,但外国由于防止核扩散条约的限制无法提供印度技术援助,几十年印度只好干等这毫无办法。虽然印度已经特许生产过先进潜艇如德国209级和俄罗斯“K”级。但是现在印度还是要依靠外国来援助才能制造潜艇。中国核潜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现在中国海军舰艇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达到欧洲的水平,超过俄罗斯。现在影响到中国军工技术水平的主要是基础工业水平。
在陆军技术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现在还不能生产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陆军不想要。进口重炮还要进口炮弹。总之在低技术的陆军武器装备上印度仍然没有自主生产能力。
总体上看,印度的军事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只是在个别的方面如计算机方面可以自己生产,当然IC还要进口。
印度的军事能力,依靠进口装备和技术,印度保持了与中国相当的军事技术装备。因为中国庞大的军队不可能迅速全部换装新装备,同时也没有这个需要。但是印度的军事力量的发展极度不平衡。中国军费使用上大致装备采购、人员开支、训练和装备维护各占三分之一。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员和训练、装备维护的开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军费开支主要是人头费和装备采购费,而训练和装备维护费占比例不和理。海军航母舰队基本上是驻港舰队,空军飞机事故率居高不下,陆军坦克等装备的完好率极低都是这种情况的体现。印度的装备体系非常混乱,表现出缺乏军事管理能力。印度陆军光步枪的子弹就有7.7毫米、北约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种体制,而且在部队装备5.56毫米步枪以后,居然没有安排子弹生产。只好到国际市场上采购了几千万发子弹。
从历史上看,印度从来是在战争发动前突击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采购弹药和武器零部件来提高装备的完好率和战备率。这样的情况使得印度非常难以应付突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下卡吉尔冲突就是例证。印度在这样一场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中,对手还是穆斯林武装,几乎用光了库存的大口径炮弹,战后在国际市场突击采购。从这种情况来看,印军虽然装备比较先进,但后勤和管理非常落后,这在1963年与中国的边境冲突中已经表现出来了。但现在并没有显着改进,这是印军的软肋。印军没有能力进行一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规模,甚至如上甘岭战役这样规模的战役也没有能力持续进行,上甘岭美军消耗炮弹130万发,志愿军消耗炮弹40万发,战役持续40多天。
看起来印度的战略是在印度设定的条件下,即在印度选定的战场、时间、战争规模等条件下、进行一场预有准备的中低规模的高技术战争。如甲午战争日本突袭中国、日俄战争日本突袭俄罗斯远东舰队。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在战争一开始就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后依据有利的战场形势,通过谈判和国际斡旋获得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印度必然采取精兵主义,从印美空军对抗演习看印度空军的精锐有着不可忽视的战斗力。但是这个战略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就是如果对手不按照印度的设想出牌,印度缺乏应变的准备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与中国的冲突中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中国的反应超过了印度的估计,结果印军遭到惨败。
从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实力比中国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别是长期竞争的潜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冲突中双方的技术差距不明显。但可以运用的战术方面的差距和后勤能力仍然存在着显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