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印度东北部人看起来很像东亚人
曼尼普尔邦(Manipur)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该邦过去曾经是阿萨姆邦的一部分,成立于1972年,东以缅甸为界,西与阿萨姆邦相连,南以米佐拉姆邦毗连,北同那加兰邦接壤。
曼尼普尔人属蒙古人种,和中国人长得很像,当地人都称,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约为五代十国时南下齐人的后代,因此与中国确有历史渊源。后来由于印度教传入,加上被英国人征服,才逐渐偏离中华文明走向“南亚化”,但文化习俗上仍有不少中国元素延续至今。曼尼普尔在血缘和文化上与中国有很大的渊源。曼尼普尔王室通常被认为来自于中国的唐朝。当地主体民族Meitei为黄色人种,操汉藏系语言, 按人口比例是印度在科学工程领域最杰出的民族。
曼尼普尔传统价值观尊老爱幼,重视家庭。当地人崇拜龙,“桑加伊节”的背景就是两条腾飞的龙,Kangla古王宫作为王室权利象征有龙图腾。曼尼普尔民间有着对龙的崇拜。在十八世纪,当时的国王因为个人偏好强迫曼尼普尔人皈依印度教,遇到强大的阻力,印度教未成为曼尼普尔的民间信仰,对龙的崇拜依然在曼尼普尔保存下来。
当地人喜爱的竹笛、武术等传统乐器、文化等也颇具中国风。较印度其他地方,这里饮食习惯更似中国,以米饭为主食,喜清淡、好蒸煮,不像印餐多香料、偏辛辣。竹笋、咸菜、腌鱼等就与云南地区口味相似。每逢重大节日均要演出,成为当地最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能满足曼尼普尔人文化生活需求的是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电影、电视和歌曲,对于李小龙的电影,西游记,少林寺等无不家喻户晓,青年男女差不多都会唱几句“老鼠爱大米”。
可能就是是唐征南昭的关中十六卫50多万中央军,被安史之乱断了后路……向西方打到那边建立的政权,……(唐玄宗没办法要去安西调高仙芝封常青回防潼关,……),就象秦征岭南60万中央军被陈胜吴广断了后路留在岭南建立赵佗的南越国一样……
⑵ 印度的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吗
印度的北部山地,中部是,恒河-印度和平原,南部半岛地区是德干高原----------东北高西南低
⑶ 印度东北部的什么地形与风沛
印度东北部好像是平原地区,降水丰沛。
⑷ 印度将版图的东北地区划分成为了七个邦,曼尼普尔邦为什么要独立
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印度将版图的东北地区划分成为了七个邦,不过这个七个邦对与印度来说是没有什么归属感的,尤其是曼尼普尔邦,甚至还产生了独立的想法。在印巴分治之后,印度与北方的七个帮派之间就只剩下各条狭长的西里古里走廊了,这使得印度的这七个邦犹如飞地游离在了因对的主体之外,于是便产生了独立之心。而曼尼普尔邦距离印度首都达到1700公里,而且人种也与印度的不同,这使得他们更想独立了。1947年,曼尼普尔宣布独立,建立曼尼普尔王国,1949年,曼尼普尔国王巴格亚昌德拉逼迫签署协定将曼尼普尔并入印度联邦。
时至今日,曼尼普尔邦的独立运动依旧继续进行着,印度军队经常在曼尼普尔邦遭受着来自统一阵线武装力量的袭击,曼尼普尔邦也成了印度最动荡不安的地区之一。
⑸ 印度北部是什么山地
喜马拉雅山地。印度地形分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恒河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印度独立后,在原来利用煤、铁资源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电子、汽车制造、原子能、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逐渐崛起,近年来,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印度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
地形地貌:
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1/3,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
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度
⑹ 印度东北部的()有世界“两极”之称。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有世界“雨极”之称
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西南季风从南印度洋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该地多年的平均降水量为10818毫米,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世界的“雨极”
乞拉朋齐(Cherrapunjee)位于印度东北部梅加拉亚邦(Meghalaya),坐落在布拉马普特拉河(the Brahmaputra)南侧东西走向的卡西山地(the Khasi Hills)南坡的一袋形山坳中,海拔1,313米。纬度为北纬25.3 度, 经度为东经91.7 度。乞拉朋齐人口约6000多。
乞拉朋齐距离孟加拉湾约300千米处,是一个地势较低的洼地,在雨季时,河水溃决,这里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片湖泽。因为洪水较暖,在到达乞拉朋齐之前,西南气流先吹拂到积水低地之上,所以饱含了大量的水汽,更使乞拉朋齐降雨猛增。海拔1313米,1860年8月—1861年7月一年里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5~9月雨季中月平均降雨日数为25~28天,均居世界首位
⑺ 印度地形图是什么样的
印度地形图如下:
⑻ 印度的东北季风从哪里吹向哪里它的特点是什么东北季风给气候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印度的东北季风来源于西伯利亚、蒙古,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它的性质特点是低温干燥,所以东北季风给气候带来的影响是旱季少雨。
⑼ 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印度半岛东西俩侧沿海地区,这和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来自低纬印度洋带来丰沛水汽遇印度半岛西南部西高止山阻挡,沿海地区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印度半岛东部沿海及恒河平原地区受偏南风带来印度洋水汽影响,降水丰富也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9)印度的东北是什么样的扩展阅读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⑽ 印度东北部的部落民有着什么样的人种文明程度
就人种的文明程度来讲,说来有趣,往往一些血统最纯的民族现在反而显得最落后。例如,比尔人被认为是印度最早的本地人,他们不但比雅利安人早,甚至可能比达罗毗茶人还早。后来外来人反客为主,比尔人被迫退到了印度中部和东部的山岭里。今天他们还生活在文底耶山脉和萨特普拉山脉里。
讲达罗毗茶语的巴利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