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玄奘法师什么时候到印度

玄奘法师什么时候到印度

发布时间:2022-08-25 09:48:13

⑴ 唐朝时唐僧到印度用了多长时间

17载

玄奘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玄奘本姓陈,俗名棉,唐洛州缑氏(今洛阳偃师县缑氏乡陈河村)人,生于602年,卒于664年。陈 13岁时出家,法名玄奘。玄奘聪敏好学,悟性极高。他熟读各种佛经,走访远近名僧,但他发现各名师所讲经论互不一致,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到佛教的诞生地西天印度以求真解。他上奏朝廷,请求西行,未予获准。唐贞观三年,也就是629年,长安饥荒,朝廷律令趋宽,允许百姓自行求生。玄奘借机从长安出发,向西进发。他不顾路途险恶,孤身一人,徒步踏上了茫茫的西行之路。他经甘肃,出敦煌,过疏勒河,横穿帕米尔高原,到了今天的阿富汗。在阿富汗,他参谒了当地的佛家圣地,然后南行,跨越兴都库什山,穿过克什米尔山区,进入现在的巴基斯坦,接着继续南行终于踏上了佛祖的诞生地印度。

在印度,玄奘足迹遍及印度北部、东南部和西部,拜访各地的名寺高僧。他不仅精通了梵文,更重要的是领悟了至高的佛理。他到过当时印度的政治中心曲女城,也到过着名的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在那里苦学佛经达五年之久,屡次参与辩论大会,又屡屡获胜,因而声誉日隆,升任那烂陀寺副主讲。玄奘游历印度各地,不仅佛业大成,而且名声远扬。羯若鞠国戒日王在曲女城设无遮大会,盛邀玄奘主讲大乘教义,与会的印度18国国王、3000多名佛教徒、2000多名婆罗门教徒以及那烂陀寺的上千名僧众,均被玄奘的精辟议论所折服。

唐贞观十九年,玄奘携带金银佛像7件、佛经657部回到了长安。随后19年,他潜心译经75部,并写出一部空前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自己西游印度的所见所闻,内容涉及当时印度的山川、城池、道路、风俗、物产、气候、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艺术等各方面的情况。这是一部史料价值奇高的巨着,现在印度许多佛教名胜,如那烂陀寺,就是根据《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述所发掘的。

玄奘西游印度前后17载,孤身步履万里之遥,屡遇丢掉性命之险,学异域之语,悟高深佛理,成一代名僧。有诗赞云:“西行历尽坎坷难,跋涉万里往伽竺。弥勒横流中华土,圣僧留芳千古赞。”玄奘不仅在中国是童叟皆知,在印度也是家喻户晓。

⑵ 唐僧去西天取经用了多少年时间

用了17年。唐玄奘法师是在公元629年,也就是贞观三年,到达印度。一开始在北印度游学,五年后到中印度那烂陀寺师从戒贤法师学瑜伽师地论等,学了五年之久,后来在印度各地游学。公元645年,即唐太宗贞观19年,携带梵文经典657部回到长安,所以唐玄奘法师在西天取经一共是17年的时间。

⑶ 佛祖是哪国人,当年玄奘取经是去哪里取的

应该是尼泊尔那边,古代边界划分不清晰,佛教初期往印度那边发展,玄奘去的是印度,他的《大唐西域记》详细记录了当时印度的历史

⑷ 唐玄奘是那一年去印度取经的

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 赤建国(今苏联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 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从僧称(或作僧胜)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 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以后,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 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 )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历游五印 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 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 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着《会宗论》三千颂(已佚),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 多的辩论,又着《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已佚)。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着《三身论》(已佚)。

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⑸ 玄奘西行(时间,地点,原因,意义)

玄奘法师于公元629年从长安城开始出发到天竺,公元643年回到长安。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

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意义:
玄奘西行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仅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还为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从那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⑹ 唐僧去印度花了多长时间

来回加在天竺呆的时间一共十七年,带回了三百多部佛经。

⑺ 唐朝的玄奘法师到印度大概走了多长时间

前后将近19年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秋八月,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出玉门(今甘肃玉门
关),年底到达了高昌(今新疆的高昌古城),次年越过海拔6000米左右的葱岭北隅凌
山(今天山脉藤格里山的穆苏尔岭),又经热海之险,过素叶水、咀罗私等城镇,折而
南下,纵贯今天的中亚南部和今天的阿富汗东北部,再向东经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到达
迦弥罗。然后,循印度半岛北部东南行,中途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南部拜谒了佛祖
释迦牟尼的故乡和圆寂地。以后,他又遍游印度的东部和西部,并进入恒河以东今孟加
拉,再向南到今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的达罗昆荼,并一度进入印度腹地昌巴尔河流域。
后又西行到达今克什米尔南方查谟附近。
公元643年(唐贞观十七年),玄奘经阿富汗东北部、转东经今帕米尔高原西南的瓦
罕地区回国,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长安。这时唐太宗下诏迎玄奘回唐,
盛况空前。"进京之日,空城出观"。

⑻ 历史上真正的玄奘西天取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玄奘法师于公元629年从长安城开始出发到天竺,公元643年回到长安。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

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8)玄奘法师什么时候到印度扩展阅读:

玄奘从长安起步,路经姑臧(今甘肃武威),再过敦煌,一直向西域进发。在苍茫的戈壁沙漠上行走,没有路标,光有从前走过的马匹、骆驼留下的粪便,或是一堆堆的尸骨。

沙漠里不仅没有水,喉咙还渴得发痛,连眼皮也睁不开,甚至浑身焦躁难以忍受。困难不断,但是并未阻挡玄奘前进的步伐。

到了伊吾(今新疆哈密县),高昌国王鞠文泰得知玄奘是个高僧,苦苦相留,可是玄奘决意西行。鞠文泰就派了一些可以吃苦耐劳的人送玄奘到印度。

玄奘先拜戒贤法师为老师,直接研究佛经原文。5年之后,他游学印度各地,并且演讲佛典,还跟印度学者辩证,讨论佛学理论,名扬全印度。

玄奘先拜戒贤法师为老师,直接研究佛经原文。5年之后,他游学印度各地,并且演讲佛典,还跟印度学者辩证,讨论佛学理论,名扬全印度。

公元664年玄奘去世,说当时有一百多万人为他送葬,三万多人给他守墓尽哀。他从印度取回的佛经被保存在专门为其建造的西安大雁塔之内。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

⑼ 玄奘取经历时多少年

玄奘取经历经17年。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六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到达长安。

玄奘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梵䇲佛典非常丰富,共526䇲、657部,对佛教原典文献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9)玄奘法师什么时候到印度扩展阅读:

玄奘的成就及影响:

玄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

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⑽ 玄藏法师去印度的时间

贞观三年(627),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批准。然玄奘决心已定,遂抱着“一睹明法,了义真文;要返东华,传扬圣化”的宏图大志,“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花了十九年时间到印度取经的玄奘,终于回到了长安。

阅读全文

与玄奘法师什么时候到印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越南做电商怎么做 浏览:262
英国女王穿的什么牌子 浏览:878
印尼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浏览:795
越南到中国过海关要交多少税 浏览:971
英国公民移民多少钱 浏览:646
伊朗导弹伤美军多少人 浏览:175
为什么伊朗客户不及时回信 浏览:649
中国四大古姓是哪些 浏览:232
伊朗人是什么人种后代 浏览:371
英国现在的钱哪里来 浏览:245
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哪个聪明 浏览:128
中国养蚕技术如何传入西方 浏览:364
与越南国足踢得如何 浏览:510
印尼黑色boss烟多少钱一包 浏览:496
印尼吃饭多少钱一份 浏览:211
中国最大天眼是哪里 浏览:886
韩国疫情怎么评价中国 浏览:558
印度街边椰子多少钱 浏览:159
中国有哪些上古神鱼 浏览:439
伊朗古代的文明标志叫什么 浏览: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