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眼镜蛇的全部知识
眼镜蛇(又名膨颈蛇)。学名:Naja naja。英文名:Cobra or Indian Cobra。
眼镜蛇是大家给它起的一个形象的外号,因为它膨胀颈部后呈现出象人戴的眼镜一样的花纹,所以那么叫它,古代人没有眼镜,那时候也没有眼镜蛇这种叫法。
眼镜蛇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地的各种环境中。独居,昼夜均有活动。性凶猛,遇异常被激怒时,昂起身体前部,并膨大颈部,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繁殖期6-8月,每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
眼镜蛇
学名:Naja naja atra 英文名:Chinese Cobra, Taiwan Spectacle
Cobra
俗名:
眼镜蛇、饭匙倩、蝙蝠蛇、 胀颈蛇
分布于中国南方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尔可见。国外主要见于越南等地。
特征介绍:
中大型毒蛇,体色为黄褐色至深灰黑色,头部为椭圆形,当其兴奋或发怒时,头会昂起且颈部扩张呈扁平状,状似饭匙。又因其颈部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壮花纹镜状纹,故名眼镜蛇。背鳞列数为21纵列。
毒性成份:
毒素为毒蛋白--Cobrotoxin,分子量为6949、心脏毒素Cardiotoxin及磷酯酵素A。
中毒症状:
毒蛋白-Cobrotoxin作用于运动神经支配的横纹肌,使其痉挛而麻庳,与箭毒素作用相同。同时具有心脏毒素(Cardiotoxin)为细胞毒性,动物实验上可以使平滑肌及心肌停止收缩,使血压下降,亦会破坏局部组织引起细胞坏死及局部红肿痛,另富含磷酯酵素A可分解磷酯质,而引起间接溶血作用。
读以上资料可以明白,眼镜蛇不是发明眼镜以后才发现的,它还有其他的名字,比如饭匙倩、蝙蝠蛇、 胀颈蛇。此蛇巨毒,大家不小心碰上可要小心呵。
眼镜蛇 (Naja naja atra)在民间的俗称是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 1/3 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又名膨颈蛇)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地的各种环境中。独居,昼夜均有活动。性凶猛,遇异常时,昂起身体前部,并膨大颈部,发出"呼呼"声。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每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北京动物园19年首次饲养展出眼镜蛇,1970年繁殖成功。
中国一般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
我国的眼镜蛇大多是指眼镜王蛇,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江西、西藏、湖南等地。
眼镜蛇名字的由来应该是近代十七八世纪以后眼镜出现后附会而成,最后成为了正式名称。在正式命名前是没有统一名称的,中国历史上对蛇类大多都没有专门名称,民间对眼镜蛇曾有很多叫法,如山万蛇、过山风波、大扁颈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膨颈蛇、过山风、饭铲头等。
眼镜蛇科Elapidae,最新分类是把海蛇科和扁尾海蛇科并入了眼镜蛇科,分为:眼镜蛇亚科Elapinae、扁尾海蛇亚科Laticaudinae、海蛇亚科Hydrophiinae。均是毒蛇,除了欧洲和马达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温暖地区都可以发现它们。
眼镜蛇科主要特征:上颌骨较短,前端具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我国只有4属8种左右,如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主要剧毒蛇。
② 世界上最毒的十大毒蛇排名,毒性排第一的是什么蛇
世界上最毒的十大毒蛇:蓝金环蛇、内陆太攀蛇、响尾蛇、蝰蛇、东部棕蛇、黑曼巴蛇、虎蛇、菲律宾眼镜蛇、南棘蛇、贝尔彻海蛇。排名第一的是内陆太攀蛇。
1、内陆太攀蛇
蝰蛇遍布世界大部分地区,最毒的是锯装鳞片蝰蛇和链蝰蛇,主要分布在中东和中亚地区,尤其是印度、中国和东南亚,蝰蛇脾气急躁且一般在夜间行动,降雨后十分活跃,行动非常迅速,它们的毒液注入后会有以下症状,开始时被咬处出现疼痛,紧随其后的是患肢肿痛,出血尤其是牙龈,血压下降,心率下降,被咬伤处产生气泡。
4、东部棕蛇
它的毒液每1/14000盎司可以让一个成年人致死,东部棕蛇的毒液是蛇中最毒的,它的首选栖息地是澳大利亚的主要人口中心,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和血凝结剂,如有可能,它们并不愿伤人,遇到人时,它的第一反应是逃走,所以野外遇到它时,最好是站着不动。
5、蓝金环蛇
金环蛇是环蛇属中最致命的种类,蓝金环蛇分布在整个东南亚和印尼,被它咬伤,即使注射了抗蛇毒血清,仍有50%的人可能会死亡,蓝金环蛇会猎杀其他蛇类,甚至吃掉其他种类的金环蛇,它们是夜行性动物,然而他们很胆小,经常试图躲藏,而非战斗,它的毒液是眼睛蛇的16倍
③ 眼镜王蛇的毒液是怎样的
眼镜王蛇的毒液,由蛋白质和多肽物质组成,并由位于眼睛后方的唾腺分泌而成。当眼镜王蛇咬住猎物时,毒液会通过它的约8-10公分的毒牙注入伤口中。除了加蓬蝰蛇外,眼镜王蛇所分泌的毒液比其他毒蛇都要多,它一次分泌的毒液足以在3个小时内毒死一头亚洲象。
眼镜王蛇的毒液会破坏猎物的神经系统,并会很快地引起剧痛、视力障碍、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几分钟后猎物的心脏血管系统崩溃并昏迷,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现在有两种抗蛇毒血清用于对抗眼镜王蛇的毒素,几项研究表明,印度的年死亡率为每十万人死亡5.6-12.6人。
眼镜王蛇的毒素相当猛烈,当然,比眼镜王蛇毒素猛烈的还有很多,但毒素注射量之大,在蛇类中是出类拔萃的。眼睛王蛇每次毒液注射量高达400-600毫克。最多分泌达700毫克以上,毒液量约为其它蛇类的5-7倍。也就是说,它一口毒死20多个成年人是没有问题。
④ 印度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形的还是血液形的 掺杂拉那种酶
它的毒液应是随血液传播的,也是一种对敌人的攻击,眼镜蛇通常会把毒液喷到脸部,通过眼睛粘膜吸收可以暂时制盲.
如果被蛇咬了,赶紧拔毒,包扎,上药,被咬了以最快的速度用清水冲洗,并将伤口的血挤多点出来,洗净,有白酒冲洗更好,必要的给个人帮吸出来(吸的人一定要小心,口腔不能有伤口,比如溃疡,破裂的泡,发炎等,以防中毒),然后敷药(没有带要的就要摘草药了,所以平时多认识点草药好啊,老人家都说蛇常出没的地方肯定有蛇药,不过我也不认识)伤在胳膊腿的,最好将胳膊腿用绳子捆上(不是捆犯人一样捆),阻断血液的循环,防止血液将毒素带到全身,情况严重的应尽快下山送医院治疗,不得耽误。
⑤ 眼镜蛇有毒吗
有毒
眼镜蛇的毒性排名和品种有关系,印度眼镜蛇毒性特别的大,还有喷毒眼镜蛇,黄金眼镜蛇的毒性都远大于舟山眼镜蛇。从单位毒性来说,比眼镜王蛇毒性大得多了,但排毒量比眼镜王蛇小的多。
被眼镜蛇咬伤后,早期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晕眩,面瘫,呕吐继而逐渐出现呼吸肌麻痹。毒蛋白-Cobrotoxin作用于运动神经支配的横纹肌,使其痉挛而麻痹,与箭毒素作用相同。
眼镜蛇对神经系统的毒性:眼镜蛇毒对人或动物是以神经毒为主的混合毒,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广泛、复杂的,且常出现双向性作用,即由于剂量不同,或动物个体差异,或神经系统敏感性差异而表现兴奋或抑制作用。
眼镜蛇对循环系统的毒性:呼吸麻痹虽然是眼镜蛇科毒蛇咬伤致死的首发原因,但是轻度中毒病人或呼吸尚未遭受抑制以前, 大多数病人已呈现心肌损害和心肌炎的心电图变化,而且眼镜蛇咬伤中毒较严重的病人,甚至在呼吸遭受抑制以前已经出现严重休克;因此对循环系统的毒害也是中毒致死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
(5)印度眼镜蛇的毒液有哪些扩展阅读:
眼镜蛇毒中酶的作用:蛇毒本身含有很多酶,可对机体起严重的毒害作用。
眼镜蛇毒排毒致死量:
印度眼镜蛇:排毒量100-300mg,人致死剂量20mg
埃及眼镜蛇:排毒量150-350mg,人致死剂量25mg
黑颈射毒眼镜蛇:排毒量150-350mg,人致死剂量50mg
眼镜王蛇:平均421mg,最大1000mg,大眼镜蛇 12
眼镜蛇毒答的致人死命量是15mg
眼镜王蛇和眼镜蛇的发布者是国内,是国内么三种是国外,很多蛇友认为,国内的不准,因为以上三种眼镜蛇毒性明显的都比下面的致死量要小得多。
⑥ 眼镜王蛇的毒液是什么成分
蛇毒为金黄色蛋清粘稠液,每条蛇咬物平均一次排出的毒液量为382.4毫克,低温真空干燥物重101.9毫克,毒液含固体量26.6%,水分73.4%。含磷脂酶A2(PhospholipaaseA2),L一精氨酸酯水解酶(属于不含金属的丝氨酸型蛋白质,是一种耐热的氨基酸酯水解酶)、蛋白酶类、三磷酸腺苷酶、5一核苷酸、抗凝血活酶等。含2个毒素,由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内有5双硫键效联、氨基酸排列顺序与眼镜蛇属(Naja).环蛇属(Bungarus)的神经毒有类似之处。尚含多肽DE一1(PolypeptideDE一1),由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内由4双硫键交联,氨基酸排列顺序虽与短链神经毒相似,但毒性极低。
⑦ 眼睛蛇的毒液有多毒,谁能告诉我
虽然这种眼镜蛇咬人时也带有毒性,不过实际上并没很大痛苦和威胁性,真正致人死命的是它喷出的毒液,如果直接喷到人眼里会更加可怕。 这是眼镜蛇防御机制的完美手段--将毒液喷入攻击者的眼中,使其致盲并产生烧灼痛感。与其它许多类似动物一样,眼镜蛇的这一机能是用来赶走攻击者,而不是主动进攻的手段。 范·瓦拉赫就是其中不幸的受害者之一,当时他在菲律宾遭到了眼镜蛇的毒液攻击。他回忆称,“当时极为疼痛,我只有每隔15分钟将牛奶倒入眼中冲洗以减轻痛苦,其后的4至6小时都不能视物。” 眼镜蛇喷出的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破坏组织的化学物和其它使人产生强烈痛感的危险元素。如果受伤严重,可致永久性失明。一旦与毒液眼镜蛇不期而遇--虽然由它非常稀少碰到它的机率也很少--确保距离它10英尺以上的距离,因为它的毒液喷射距离大约在4至8英尺
⑧ 毒蛇的毒液成分是什么
五步蛇:血循毒,主要含有凝血酶样成分和出血毒素、心脏毒素等。
圆斑蝰:含血循毒为主(部分地区的个体的毒液中含神经毒成分较多),主要有凝血毒与出血毒。
竹叶青:血循毒为主,主要含蛋白水解酶。
原矛头蝮:血循毒,毒性作用与竹叶青相似,但较之更剧烈。
银环蛇:神经毒,蛇毒内主要含有α-银环蛇毒素和β-银环蛇毒素,可双向阻断神经-肌肉传递。
金环蛇:神经毒,蛇毒以神经毒为主,还含有心脏毒素以及磷脂酶A2等一些蛇毒酶类。
海蛇:神经毒,含有神经毒素,肌肉毒素,磷脂酶A2,各种海蛇毒神经毒素都具有箭毒样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舟山眼镜蛇:混合毒,含神经毒素,细胞毒素(眼镜蛇胺),磷脂酶A2(可水解各种磷脂类),α-眼镜蛇神经毒素(为舟山眼镜蛇特有)。
眼镜王蛇:混合毒,含神经毒素,心脏毒素,细胞毒素,血液毒素,以及磷脂酶A2,胆碱酯酶,蛋白水解酶等蛇毒酶类,其中以神经毒素危害最大。
短尾蝮:混合毒,含有神经毒素,膜毒素,出血毒素,凝血毒素,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2。主要含神经毒素和出血毒素(依分布地区不同成分比例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