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相比怎样
两国差不多,中国略微强点。相比中国而言: 1、印度幅员虽没有中国辽阔,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积却是世界第一; 2、人口规模略少于中国,但大有超越中国之势。 3、印度人与中国人一样,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因此在人力资源方面不相上下; 4、印度人大多数虽然讲英语怪腔怪调,但总的来说印度还算是英语国家之一,英语在他们那儿起到作用相当于我们的普通话。 5、印度在经济体制上长期采用苏联体制,但是自90年代改革以来,印度经济飞速发展。而且印度经济与我们以外向型经济主导不同,印度的是以内需为主导的,因此相对而言印度经济质量更好。 6、印度自放弃向俄罗斯(前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后,与美国的关系迅速改善。出于对中国的敌视,在很多战略上与美国相配合。但是印度一直有一个大国梦,自视为一大国,虽然在很多场合配合欧美等西方国家,但是其外交和军事一向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与西方国家勾肩搭背的同时仍然保持与俄罗斯传统的盟友关系。再加上印度这些年经济实力的增强,印度在国际上左右逢源,顺风顺水,远比中国表面光鲜实则举步维艰的国际困境要强出许多。
希望采纳
2. 印度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在地理位置上印度究竟有何优势
在当今国际社会,国家要发展壮大,地理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印度的地理位置之优越性,虽说比不上美国,但是也是数得上的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先从现代社会最需要的贸易来说,印度处于波斯湾东侧,把握波斯湾入口,几乎可以说能够控制世界石油一半的出口,如果断了波斯湾,几乎可以断掉整个日本,韩国以及中国一半的石油进口。并且也可以断掉欧洲和美国的石油进口,不可以不说这样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并且美国对印度几乎不围堵,就算围堵,在印度四周也很难找到适合的支点,特别是像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支点。所以对印度的围堵也不会很顺利。印度在拥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如果印度很争气,成为军事,经济和工业强国,那么印度就有机会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拥有印度那么好的大洋位置(美帝除外)。
3. 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如何发展
1印度今天已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国家之一。由于出生率高,这一趋势至少还能持续20年。到2025年,印度人的平均年龄还将只有30出头一点;70%的印度人将处于工作年龄,到2050年时,印度将比中国多2亿工作人口!
当然,问题是必须给那么多的印度工作者以足够多的工作岗位。印度并没有很充裕的时间。印度流行一个词,叫“机会之窗”。机会之窗打开了,就的你会不会利用了。印度财政部说:“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一旦国家发达了,人们就会拒绝生孩子,人口就会进入老化阶段。
印度的未来有个关键前提:全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印度至今在这方面是失败的。因此,印度主管部提出一个设 :把学校私有化。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印度社会对学校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而目前的政府体制官僚主义之严重是众所周知的。
美国高盛投资银行估计,如果印度用好它的“机会之窗”,那么它的有利的人口发展曲线完全可能使它在今后50年里保持5%的经济年增长率。这样,印度将在30年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如何发展,这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从经济方面来看:
中国最需要学习的是印度走出去的精神,依赖于长期的英语教育和海外关系,印度人总是能在欧美建立许多许多商业关系,印度发达的软件业和制药业都得益于此,而很多到了海外的中国人只会写论文,也是由于英语和高等教育方面的底气,使得印度人开拓海外市场的自信比中国人要强,中国人有世界工厂,但还未有成功的世界贸易,其实中印这方面可以互补,这样说并不是掩盖中国华侨的贡献,东南沿海的例子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只不过由于高等教育体制等问题,中国的英语应用教育并不是开口讲的英语!
印度最应该向中国学习的是基础教育,印度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潜在的市场,发展的问题在于基础劳动力素质!这造成了社会贫富的严重不均和产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印度的中产阶层的实际消费能力远落后于中国大中城市的工薪阶层。至于房地产,这是东亚国家的通病,印度可以通过发展基本建设而不是房地产来拉动经济,房地产业只会加剧富裕阶层对中下阶层索取的欲望,如果印度能探索出自己的路就好了!其实中国在这方面并不是什么很好的榜样,只不过传统上人民比较重视基础教育而已,而印度传统上只重视精英教育,其实只有大多数人的利益被认可了,印度社会才会有均衡发展的可能。
4. 印度的优势和好处
一、印度的耕地面积比我国的大30%左右。中印两国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中国人口现在为13.5亿,印度为11亿,对这样的人口大国,保有足够数量的耕地面积至关重要,否则吃饭都成问题。虽然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印度的三倍还多,但从耕地面积上看,印度以24亿亩耕地居亚洲之首,中国以18.3亿亩尾随其后。
问题是:我国的耕地面积仍然呈每年下降的趋势,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拓展、土地荒漠化等几方面,我们每年要损失上千万亩耕地。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警觉吗?尽管我国的农作物产量比印度高,那是因为我们在农业生产体制改革和精耕细作方面比他们做得好,但应当承认,印度现在落后就意味着它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而我们,则应该在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科学开垦可耕荒地上下更大的功夫。
二、印度的地理条件比我国更适于进行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是山地众多的国家,地形复杂,进行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困难很多,造价也比较高。而印度,其国土面积范围内除了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外,中南部的恒河平原、中央平原、德干高原地形起伏变化不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良好。印度由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留下较好的基础以及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多年来铁路运营总里程雄居亚洲之首,直到2003年才被中国超越。目前中印铁路总里程对比为:7.5万公里:6.4万公里。
同样,印度在这方面的潜力也很大。而我们的 状况并不足以高枕无忧,很多地方交通基础设施的状况还亟待改进,而且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比印度费劲,丝毫不能懈怠。
三、印度目前所处的地缘政治形势优于中国。我国东南沿海尚有台湾问题未解决,在东海油气问题上与日本有矛盾,在南海问题中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存在争端,北边的俄罗斯虽然处于虚脱状态,但一直算不上中国的友好睦邻,威胁倒常常有,西南方向的印度也常常前来叫板。印度呢?虽然在北面与巴基斯坦呈武装对峙状态,还有强大的中国的威胁,也够喝一壶的,但南面基本没有顾虑,国家安全整体形势优于中国。
印度与美、俄、英、日等强国的外交关系也保持得不错,如中印起争端,这些国家恐怕是偏袒印度的。
中国虽然强大了,但要顾及的方面很多,力量难免分散。所以,中印目前如发生冲突,我们在国际政治、军事领域处于劣势。
四、印度在软件领域里对中国有较强的优势。软件业是印度能拿出手的少数几个拳头产业之一,印度政府在这方面也高度关注。我们除了加大投入、培养人才、加强产业链建设以外,还要做什么?——那就是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把知识产权保护做好了,软件研发、推广才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其发展。我们问问自己:在这方面我们做到位了吗?
五、印度的金融体系比我们更加开放、更有效率。金融系统的开放度、透明度高,其好处大家都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如果金融系统出问题,后果十分严重。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大家都看到了,也经历了,什么次贷危机、呆坏帐等等,我就不多说了。反正我国的金融系统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问题很多,有些地方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在这方面我们不如印度。
中国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生产总值已位列世界第三,而且发展势头仍然迅猛。印度近些年,经济发展大有起色,这也得到人们的公认。二十一世纪的龙象之争将是以后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谈了印度的五大优势,是为了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自己的缺点,找出对手的优势,以不断地调整激励自己大步前进。“虚心使人进度,骄傲使人落后”——望我们常记起这句警言,共勉共进!
5. 印度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国力如何
中国与印度国力对比
中国和印度的国力比较是多大差距,经济上从汇率GDP比较印度大约是中国的40%,即中国GDP为15000亿美元,印度大约为6000亿美元。PPP比较印度是中国的50%强。中国超过60000亿美元,印度超过30000亿美元。但我从另外角度观察,印度的农业占GDP的28%,中国占12%。而印度粮食产量大约是中国的40%到45%,印度粮食产量2亿吨左右,中国最高超过5亿吨,去年为4.7亿吨以上。另外在经济作物和畜牧生产上中国远远超过印度,中国每年生产超过3亿吨蔬菜,5000万吨水果,5000万吨水产品,另外各种肉类、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国都远远超过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产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类生产非常少。印度的农业产值从好的方面估计也不会超过中国农业产值的30%,差的估计大约也就20%到25%。中国实际上GDP应该超过印度至少4倍。工业生产中国占GDP的56%,印度占30%左右。但实际上中国的工业超过印度大约6到8倍。中国在1978年其主要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能源产业都远远超过2000年印度的产量。
在军事上,首先看军事技术。印度的导弹技术大约相当中国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导弹的水平达不到中国巨浪1的水平。当时中国已经拥有洲际导弹和核潜艇,而印度到现在还不具备独立发展这两项技术的能力。印度发展的蓝天防空导弹其弹体来源于前苏联的萨姆6,三叉戟低空导弹存在严重技术问题,性能还不如中国80年代发展的红7。中国在当时高空防空已经发展了TMD的“反击”。
航空技术是印度与中国差距最小的军事技术领域。因为中国主要精力投入导弹方面,相对航空技术投入少,独立能力比较导弹和航天技术差一些。但是来自国外的技术封锁使中国的航空工业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独立开发能力。印度航空工业一直依靠外国的技术援助,依靠外国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先进战斗机,因此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印度装备战斗机比中国先进,但是印度一直没有获得完整的航空技术能力。在开放以后得到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以后,最近10几年中国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远远将印度抛在身后。这是综合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和工业能力的差距。中国出口技术给巴基斯坦的FC-1在近两年不断采用新技术升级使得其技术完全超过印度的LCA轻型战斗机,在气动设计、发动机、机载武器等方面优于LCA成为一型高性能中档战斗机。
在海军装备方面,印度根本没有一个强大的造船工业,因此印度强大的海军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印度的国产军舰必须依靠外国提供全部技术,包括设计、船体材料和建造工艺、动力、武器、雷达以及总体等等。一旦失去外国技术援助印度立即一筹莫展。如核潜艇是印度一直梦寐以求的装备,但外国由于防止核扩散条约的限制无法提供印度技术援助,几十年印度只好干等这毫无办法。虽然印度已经特许生产过先进潜艇如德国209级和俄罗斯“K”级。但是现在印度还是要依靠外国来援助才能制造潜艇。中国核潜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现在中国海军舰艇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达到欧洲的水平,超过俄罗斯。现在影响到中国军工技术水平的主要是基础工业水平。
在陆军技术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现在还不能生产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陆军不想要。进口重炮还要进口炮弹。总之在低技术的陆军武器装备上印度仍然没有自主生产能力。
总体上看,印度的军事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只是在个别的方面如计算机方面可以自己生产,当然IC还要进口。
印度的军事能力,依靠进口装备和技术,印度保持了与中国相当的军事技术装备。因为中国庞大的军队不可能迅速全部换装新装备,同时也没有这个需要。但是印度的军事力量的发展极度不平衡。中国军费使用上大致装备采购、人员开支、训练和装备维护各占三分之一。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员和训练、装备维护的开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军费开支主要是人头费和装备采购费,而训练和装备维护费占比例不和理。海军航母舰队基本上是驻港舰队,空军飞机事故率居高不下,陆军坦克等装备的完好率极低都是这种情况的体现。印度的装备体系非常混乱,表现出缺乏军事管理能力。印度陆军光步枪的子弹就有7.7毫米、北约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种体制,而且在部队装备5.56毫米步枪以后,居然没有安排子弹生产。只好到国际市场上采购了几千万发子弹。
从历史上看,印度从来是在战争发动前突击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采购弹药和武器零部件来提高装备的完好率和战备率。这样的情况使得印度非常难以应付突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下卡吉尔冲突就是例证。印度在这样一场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中,对手还是穆斯林武装,几乎用光了库存的大口径炮弹,战后在国际市场突击采购。从这种情况来看,印军虽然装备比较先进,但后勤和管理非常落后,这在1963年与中国的边境冲突中已经表现出来了。但现在并没有显着改进,这是印军的软肋。印军没有能力进行一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规模,甚至如上甘岭战役这样规模的战役也没有能力持续进行,上甘岭美军消耗炮弹130万发,志愿军消耗炮弹40万发,战役持续40多天。
看起来印度的战略是在印度设定的条件下,即在印度选定的战场、时间、战争规模等条件下、进行一场预有准备的中低规模的高技术战争。如甲午战争日本突袭中国、日俄战争日本突袭俄罗斯远东舰队。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在战争一开始就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后依据有利的战场形势,通过谈判和国际斡旋获得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印度必然采取精兵主义,从印美空军对抗演习看印度空军的精锐有着不可忽视的战斗力。但是这个战略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就是如果对手不按照印度的设想出牌,印度缺乏应变的准备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与中国的冲突中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中国的反应超过了印度的估计,结果印军遭到惨败。
从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实力比中国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别是长期竞争的潜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冲突中双方的技术差距不明显。但可以运用的战术方面的差距和后勤能力仍然存在着显着差距。
6. 印度这些年发展不错,印度现在在国际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印度在国际上的位置其实还是比较尴尬的,虽然说他们国家的军事力量目前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但是都比较的虚,他们国家贫富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可能每个国家都会有这样问题存在,但印度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而且印度这个国家他们内部的矛盾还比较的多,在财富上也做不到人人都平等,而且男女之间的差别又比较的大,如果他们要是想能够好好的发展的首先解决内部矛盾才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他们有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更是限制了很多人的发展,想翻身都很难的。
这些年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慢慢的在改变,毕竟背后还有一个美国在支持着他们,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很快,但毕竟也是不均匀的发展,所以说差距还是有的。
7. 说说印度该如何走强国富民之路
印度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5560公里,人口13亿还多,且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人口结构呈现年轻化,人口红利充足。同时,印度还拥有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为印度国内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一言以蔽之,印度这个国家的自然优势得天独厚,但为何发展不尽人意,难以形成世界性强国呢?
不得不说,印度于1947年从英国殖民体系中独立至今,一直以来都在树立自己的大国形象,谋求南亚次大陆的领导者地位,并在印度洋上蠢蠢欲试,对外释放出印度洋就是印度自家的海洋,由此可见,印度的志向不小,对未来踌躇满志。
前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令人刮目相看,但最近印度的发展都不如愿,先是印度探测月球的计划失败,后来又是印度因为克什米尔地区和巴基斯坦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印度显然是在以大欺小、以强克弱,可却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被巴方奚落一番。
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多方面,既有领土面积、军事力量、人口数量、社会管理,科技实力等等,但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实力的是科技,谁掌握了科学技术的顶端,谁就在国际上具有发言权。尽管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但论其发达程度,科技人才才是根本。
例如以色列,国土面积还不如印度的一个地级市大,是名副其实的“弹丸小国”,可在5次的中东战争中以小博大,以少胜多,取得最终的胜利。当然,除了美国的支持以外,犹太人的人才科技发展实力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不得不说科学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才是让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原因。
同时,制约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因素是很多的,印度不仅是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宗教影响太强了,印度人现代化程度不高,主要还是受宗教影响太大,印度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宗教和封建思想影响太深,导致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举步维艰。
所以说印度的发展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实现现代化,因为要改变印度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制度是极其困难的,加上大规模的民族属性,使得印度宗教、种族矛盾难以调和,要想凝聚所有力量来搞经济建设是难以实现。
加上印度在民智未开的基础上,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看似走在世界的前沿,但在社会管控能力是非常的弱,人民的自觉性低,难以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从而影响了制约了印度的发展。
从目前发展来看,印度就像一个“志大才疏”的人,志向非常远,但自身却能力不足,要想成为世界性的强国,印度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 现在的印度的国际地位很高,为何它崛起这么快
这个国际地位问题还有待商榷,至于他为何能崛起得如此之快,或许和他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关。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说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印度的崛起不仅仅是靠近海岸给他带来了优越的地理条件,主要是人家转型转对了,而且将国内的一些问题解决了,从而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再者就是人口数量巨大,这个我们应该深有体会。
而且印度会做人也有实力,在外贸订单上时不时给美俄两国送利,在一些武器购买上也给了欧盟一定的好处,大家都收了印度的钱,让他在国际舞台上站一下怎么了,反正都知道以他的本事不可能有什么巨大的动作,大不了就是教训他一下呗。最近的印度也是频频碰瓷红方,在红方身上蹭热度,做过网红的都知道,这些都是流量啊,而且美俄、欧盟和红方这些都是顶级流量,只要不是太丑,蹭一蹭,自己的流量也一定会上涨。
9. 印度跟中国的国际地位相比,有什么优势
印度的国际地位是非常特殊的,第一,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并且在殖民地解放中,走出了一个让西方列强十分满意的道路,让西方列强得到了道义的制高点;第二、印度走出了与西方列强同等意识形态的治国方针;第三、印度在几百年的殖民历史中,丧失了民族自决的志向;上述的原因,使得西方列强对印度得以“放心”,另外,印度的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迫使,印度称为东西方相争的“香饽饽”,这就是,最近印度总理所说的印度的崛起不会引起西方国家的担忧。而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有着十分强劲的发展潜力,一直保持着在全球巨大的经济军事份额,占据着世界顶端的地位,并且由于近代中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残酷压迫掠夺,这使得西方在面对中国的发展时,具有隐含的强烈负罪感,为了这种道义的劣势,西方不得不压制中国,留得一个长期的时间化解上百年来积累的怨恨。所以,在对待印度,对待中国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印度,西方有着及其强烈的优越感,印度为西方在殖民主要以全身而退做了一个很好的背书,印度可以得到从政治军事到经济的全面接纳,而对待中国,则是西方有着不能自身解决的罪恶感,任何的对中国有利的政策都面临着强烈的阻碍。
10. 印度在联合国的地位
算是中下吧,我也不是很清楚。
印度作为亚洲发展中国家,不论是在经济还是医疗又或者基建上都是比较落后的,但在他们看来,军事力量上去了就代表着国家实力的增强。
为了在国际上获得更好的发展以及更高的地位,印度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早日在联合国中获得属于他的常任理事国位置,只不过多年以来,印度虽然为此一直不留余力,但始终没能通过。
主要信息: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语:The Republic of India,India),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 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
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
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