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乔治六世为什么被称为印度皇帝
英国灭掉莫卧儿帝国后,维多利亚女皇1876年4月28日宣布兼任印度女皇,此后的英国女王或国王都兼任该头衔,乔治六世于1948年印度独立后放弃了这个称号
⑵ 印度国名是怎么来的
印度原为婆罗多,是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的国家。印度一词由信德河而得名,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这个地理名称。后来,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以至整个南亚次大陆。古波斯语将信度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印度称为“印度斯”,后来罗马沿袭了这个词。
⑶ 阿育王为何被称为印度最伟大的国王
因为阿育王在位期间将印度发展为但是南亚次大陆中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征服了阿富汗的一部分土地,统一了印度,并且为印度的佛教事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据说是消除了印度各个佛教派系之间的,驱杀了很多异教徒,使得印度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壮大。
阿育王年轻的时候,国王暴病而死,阿育王最终靠着自己的谋略和残忍成功上位,当上了印度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出战,镇压谋反的兄弟姐妹,慢慢统一了印度,并且在位期间阿育王好勇弑杀,不断的征服南亚次大陆上的小国,并且出兵攻打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的一部分土地,印度空前繁荣。能将印度发展壮大到这个地步的,只有两个人,所以阿育王被称为印度最伟大的国王。
阿育王得到这个称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统一了印度佛教。到了晚年阿育王顿悟,开始信仰佛教。为了化解国内宗教冲突,阿育王以武力手段清洗了国内的异教徒,最终统一了印度佛教体系,这使得阿育王被印度人称为印度最伟大的国王。
⑷ 什么是印度皇帝(英国那个)
莫卧儿皇帝被英国东印度公司废黜的同一年(1858年),东印度公司的行政权力被解除,英属印度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后来,印度皇帝称号被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夺取,时值大英帝国极盛时期。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被冠以印度女皇(英语:Empress of India)的头衔,而这一年是大英帝国正式将印度次大陆并入版图并成为印度各土邦的宗主国的第19年。当时的英属印度包括如今的印度(包括葡萄牙殖民地果阿、锡金国、法国殖民地本地治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缅甸(1937年脱离英属印度,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印度皇冠 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通常被认为是这次“王冠变皇冠”的始作俑者,因为就在不久以前(1871年),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维多利亚长公主的丈夫、德意志帝国唯一的皇子,也是普鲁士王国唯一的王子弗里德里希(即后来的弗里德里希三世)被他的父亲、德意志帝国皇帝兼普鲁士王国国王威廉一世立为德国皇储兼普鲁士王储。一旦威廉一世驾崩,弗里德里希将成为德国皇帝兼普鲁士国王,而维多利亚长公主也将成为德国皇后兼普鲁士王后。迪斯雷利认为,虽然英国的国力大过德国,但德国是帝国,英国却只是王国。如果维多利亚长公主成为德国皇后,那身为母亲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还要在其之下,这样不合理。所以他希望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女皇,这样才能在礼仪上不被视为在德国之下,况且英国在事实上已经是帝国(大英帝国),而且还是高于其他所有帝国的日不落帝国,只是缺了名义上的确认。维多利亚女王便顺水推舟,接受了这一称号,她也是英国和印度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之前和之后都只有男性皇帝。维多利亚女皇死后,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他的称号变为印度皇帝(英语:Emperor of India),继位的乔治五世、爱德华八世和乔治六世都继续保持这一称号。这一称号一直保持到1947年8月14日/8月15日的午夜。此后,印度和巴基斯坦自英国独立。但是,乔治六世并没有立即正式放弃“印度皇帝”的称号,直至1948年6月22日,他才正式放弃该称号。当英王为了印度事务而签名时,他们会在自己的名字后面签上大写字母组合R I(拉丁文Rex Imperator或Regina Imperatrix的缩写,意为国王—皇帝或女王—女皇)或Ind. Imp.(拉丁文Indiae Imperator或Indiae Imperatrix的缩写,意即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这种写法也被用在很多英国的硬币上,比如1948年乔治六世发行的硬币。爱德华八世的签名
大写字母“R”和“I”分别代表拉丁文中的国王和皇帝。 当一位男性君主拥有“国王—皇帝”(意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及印度皇帝)的称号时,他的王后则获得“王后—皇后”(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王后及印度皇后)的称号,这和“女王—女皇”(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及印度女皇)的称号在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都是Regina Imperatrix),但她只是国王的配偶而已。拥有“Regina Imperatrix”称号的女性中只有维多利亚女王是“女王—女皇”,其他人都只是“王后—皇后”。而且,只有维多利亚女王在签名时用R I,其他的王后—皇后们只简单地用R(拉丁文Regina的缩写,这里指王后而不是女王),即表示她们地位低于维多利亚,甚至连I(拉丁文Imperatrix的缩写,这里指皇后而不是女皇)也略写了。[编辑] 印度和巴基斯坦国王 印度独立后,乔治六世仍然保留印度国王(英语:King of India)达两年,这期间的印度总督是路易斯·蒙巴顿和查克拉瓦尔蒂·拉贾戈巴拉查理,直到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之后,乔治六世依旧保有巴基斯坦国王(英语:King of Pakistan)的称号直到他在1952年逝世。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即位时也拥有巴基斯坦女王(英语:Queen of Pakistan)的称号,直到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
⑸ 印度是如何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
印度能统一要感谢英国人,英国人把印度变成殖民地,阿三们像狗一样为英国人服务,阿三们所有的宗教信仰在英国人面前就像屎一样,摒弃了不同的信仰之后,阿三们才走到一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印度独立运动最终又以宗教的形式分裂了,印巴分制就是宗教导致的
⑹ 印度当年是如何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又如何摆脱殖民地的
英国有个东印度公司征服了印度,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寻求独立,起义。英国政府无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⑺ 奥朗则布是如何当上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的
印度版“干隆”,如果说阿克巴大帝像康熙,那奥朗则布确切来说像是雍正和干隆的结合体。上位和性情比较像雍正,都是经过残酷的夺嫡斗争登上皇位都是特别励精图治而又性情暴戾;历史地位上又特别像干隆,都是在位期间达到文治武功的顶峰都将自己帝国疆域扩大的极致(奥朗则布是几乎统一了印度次大陆、干隆是彻底平定准噶尔奠定现在中国版图),都是好大喜功耗尽帝国积蓄死后留下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帝国成为自己王朝的顶峰和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然而莫卧儿帝国形势终究比我大清还要复杂,而作为印度次大陆上倒数第二波征服者来说莫卧儿帝国统治者终究不如进化到中华专制中央集权顶峰的满清那样统治艺术炉火纯青。清朝可以在入关时联蒙制汉夺取天下,入关后又联汉制蒙利用绿营兵平定西域准噶尔,在采取文化高压维护自己部族特权压制汉人的同时又全面倒向汉族统治艺术!而莫卧儿帝国呢,作为伊斯兰化突厥化的蒙古族征服者来说其在印度本身就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以印度本身的宗教纠纷土邦林立形势下,所谓“宗教宽容”政策根本就不是长久之记,奥朗则布必须在倒向伊斯兰世界和倒向印度教作一个选择。倒向印度教的话则迟早会面临印度历代统治者被征服的命运,倒向伊斯兰世界则必会面临长期的统治不稳态势。然而,奥朗则布纵然殚精竭虑征战一生也只能维持一个危机四伏的帝国空架子,内不能达成中央集权消化各个土邦,外不能平定马拉塔人和德干南部诸国,而此时帝国的敌人并不是北面的游牧民族而是海上来的大英帝国了。奥朗则布终究不能像十全老人那样维持表面的善始善终。
⑻ 古印度的历史进程是什么样的呢
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zg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古印度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那么,古印度怎么灭亡的的呢?古印度的灭亡背后发生了什么?
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
⑼ 印度是怎么成为英国社会一部分的
丘吉尔曾经说过“失去印度将是我们最后也是最致命的损失。”在英国,也经常用“皇冠上的宝石”来形容印度在大英帝国内的地位。印度之所以能够成为英国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其在大英帝国的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政治与经济意义。
印度的重要性也慢慢凸显,先开始也只是帝国内部的一块属地而已门之后发展成为了第二个帝国中心,可见印度曾经对于英国的重要性。也正是基于此,印度反之也在影响着英国的社会文化。
总而言之,印度对英国的社会文化影响也就限于农业社会层面。在工业社会上,印度确实在成就上比不过英国,所以并没有这方面的文化输出。
⑽ 简答:印度是怎样成为英国殖民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的
1609年起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据点,1757年开始向内陆扩张领土,多数印度邦保持内部事务的自治,但是就必须服从东印度公司的绝对权威。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统治,印度也逐渐成为英国在全球最重要的ZM地之一,被称作“王冠上的明珠”。1876年起英国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称号。1947年印度在分裂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