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功夫是由印度传过来的吗
中国功夫不是印度传过的。
功夫是指广东一带人民对武术的称呼,很多人会理解为少林功夫是印度达摩板所传,关于达摩与少林拳,二者属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达摩是中国佛教禅宗先驱,不是少林拳的相关者。影响深广的达磨创少林拳之说,属后人编造和附会,与历史事实不符。
2. 有人说中国的功夫是来自古印度
好多人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禅宗是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始祖。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婆罗门族,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后来就有人说中国功夫来自于印度。
3. 印度武术的介绍
印度武术,卡拉里帕亚特主要流行在喀拉拉北部的卡利卡特、卡努尔、维舒尔,南部的特里凡得琅、甘耐库马利,以及泰米尔纳德邦的首府马德拉斯。历史上的印度,长期王国林立,战乱频繁。在这种环境里,造就了种类繁多的武术。但真正具有价值能够令全世界为之瞩目的武术,乃是卡拉里帕亚特。
4. 印度有武术吗 是怎样的武术 和中国的武术相比怎样 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的武术比较厉害
印度有武术,他们的武术叫:卡拉里帕亚特
达摩的故乡——卡拉里帕亚特
中国人常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又说少林功夫实为天竺僧达摩所传。学术界人士对此多持否定态度。换一个角度看,这种说法可能自有它的道理。据《高僧传》载,达摩是南天竺香至国的王子。达摩来到登封少室山,面壁九年,可以认为是卡拉里帕亚特修持的瑜伽功。他所传易筋经,其内容必有与卡拉里帕亚特功夫相同处。
细细推算,卡拉里帕亚特鼎盛的时期,正是中国的明代。中国航海家郑和率宝船队先后七次航海,并且数次到达喀拉拉的小葛兰国(今奎隆)、柯枝国(今柯钦)、古里国(今卡利卡特)。据载,当时郑和代表明朝政府赐予当地土王诰命、银印及诸头目冠服等物品,并立石碑为记。这说明喀拉拉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喀拉拉的渔网及一些生产用具是由中国流传去的。喀拉拉的王宫庙宇建筑颇似中国汉唐风格。
卡拉里帕亚特训练中一些方法与中国武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卡拉里帕亚特的步法与中国武术摩擦步很相似。棍术用双阴把,棍法灵活多变、凶猛,少林武术又以棍法见长。
更详细的可以参见:http://www.sportsol.com.cn/news/zhws/2004-06-09/19035.shtm
5. 天下武术出少林,武术又是达摩祖师从印度带过来的,为什么印度没有听说过什么武术呢
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看看少林寺的介绍的书籍!
印度那个时候有瑜伽术,而且那个时候印度也有很多其他的教派并存,也经常有些教派间的战争,,不可能说一点武术都没有!
而且达摩到中国的时候,那个时候记得是南北朝时期,魏孝文帝,将达摩拜为国师(记得是国师之类的高职),让他发扬佛教,后来达摩离开魏孝文帝,进入嵩山,参详佛法,又收了些弟子,再来就是面壁三年,等面壁完了,看到弟子们每天参理佛经,没有什么运动,有些身体很弱,于是他就整理了些动作,用于强身健体,好让他的弟子们,有个好身体参佛!
后来由于,门下弟子的增多,弟子也是三教九流都有,有些会武艺的就把自己的武艺分享出来,一点一点的就成了今天的少林寺!
(上边的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请不要见怪!但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是我很早以前看的少林寺的介绍的书上的内容,记忆可能不是很正确,望理解!)
6. 印度武术的简介
印度武术在印度南部省份喀拉拉邦,卡拉里帕亚特已经传承两千多年。9~12世纪时卡拉里帕亚特已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男性的必修课程。那时经常举行比武,能参加比武被看成是一种荣誉。18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为了防止人民反抗,禁止民间练习卡拉里帕亚特,致使其逐渐衰落,濒临消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在喀拉拉全邦各地已经有120多间卡拉里(卡拉里帕亚特训练场)。喀拉拉农村,男孩女孩到了一定年龄,便加入卡拉里接受启蒙训练。卡拉里就像中国的武馆,被称作古鲁卡尔的经验丰富的导师按学生的资质和悟性因材施教。
卡拉里是一间半地下的大厅,四面封闭,开有一扇小门可出入,训练大厅的地面比外面低1米左右。喀拉拉位于印度南部沿海,气候炎热潮湿,这种半地下式建筑可以起到防止湿热侵入的作用。训练时修炼者身穿一种叫“卡恰”的特殊服装。身上涂满芝麻油,据说可以散发训练时体内产生的热。修炼卡拉里帕亚特不但是身体技巧的训练和提高,修炼者更要注重其对自身心灵的净化,他们必须经过严格的拜师仪式方能被允许修炼卡拉里帕亚特,而每天的训练也在一种近乎神圣的庄严仪式中开始。初级阶段主要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修炼者做各种活动伸展肢体、进行灵敏训练、增强体能和平衡能力,最高阶段是达到这个水平的修炼者开始学习使用金属器械技术,包括短斧、短剑、长矛等。
7. 功夫都出自少林,但佛教传自印度,是不是可以说功夫都出自印度呢
1 佛教传自印度,但功夫未必传自佛教,因此不见得功夫出自印度。
2 虽然佛陀生为古印度净饭王子,聪明利根,文武齐才,但单就武术而言,暂未见佛教大藏经和高僧大德指出“武术为佛陀所传”,而佛陀问世之前,也照样有人习文练武。说暂未见的意思,是说自己还没有通读完大藏经,见识不够,无法做结论。
3 作为武术爱好者,我也曾经非常喜欢达摩易筋经和洗髓经,视为至宝,了解过心意六合拳和形意拳的朋友,往往对此更有倾向。但是对佛法有所了解之后,会较为明显地感觉更像是托名之作。就像我们不愿意相信《黄帝内经》是假托黄帝之名一样,武术爱好者也不愿相信易筋经和洗髓经是假托达摩祖师之名。
4 曾经在武术论坛,见过网友贴出的印度武术照片,与中国功夫酷似,不知来历,但当时不由得引起很多猜测和遐想。
8.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是印度人达摩创立,印度的武功怎么现在没听说过失传了
一种说法少林武术由达摩在嵩山面壁静坐时发明 非在印度创造
。另一种说法少林武功出自第三任主持稠禅师。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又源自何方?这一问题自明清以来就争论不休,其中以达摩或少林初祖跋陀创造两种说法流传最广。
我们姑且以为达摩确实到过少林寺,那么,他与少林寺武术有什么渊源吗?也没有。因为《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续高僧传》,以及《旧唐书》《景德传灯录》等一大批史书中,均没有提到达摩与少林武术有关。真正把达摩与少林武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部名叫《易筋经》的武学着作。
近代的研究结果认为,把武术带到少林寺并发扬光大的是少林寺的第二任主持稠禅师。稠禅师又名僧稠,祖籍河北昌黎。
稠禅师在三十三岁或者之后来到少林寺,时间约在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512年)。根据文献和实物的相互印证,稠禅师少年时期在另一所有大量武僧活动的佛教寺院——邺下寺院(遗址在现河南省安阳县善应镇境内)修行。邺下寺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的寺院,这也就是说,稠禅师是“带艺进寺”。当时少林寺的方丈是高僧跋陀,在他主持之时,少林寺的文献中没有任何与武术有关的记载,由此可以判断,稠禅师应该是少林寺最早的武僧。稠禅师接任主持少林寺后,少林寺习武风气渐浓,并逐渐发展,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精湛而丰富的少林武功。据考证,闻名天下的“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之事中的第一僧——少林寺主持志操法师,原先就是邺下清云寺的着名武僧。
稠禅师谢世后,骨灰一分为二,分别存于登封少林寺和安阳云门寺,也证明了稠禅师入少林寺之前与安阳寺院有很深的渊源。所以说,少林武术的源头应在河南省安阳市的邺下寺院,与达摩没有关系。
少林寺的武僧在当时的年代就是专业的武术家了,民间高手不过是业余水平罢了,随着向少林武僧学武的人的增多,慢慢的以少林武术为主流的武功流派便形成了。
当然并不是世界上所有武功都是出自少林寺,那不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吗。
所谓的天下武功出少林就是一种托大,可能当时的人们就知道有个少林寺。
9. 什么是功夫,功夫起源于印度吗
功夫,英文Kung fu,又称中国功夫、中国传统武术,是在中国清末关于“武术”的别称,主要体现在个人在武术上的应用和造诣,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和个人修为。
功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化”。它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