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到印度多少公里
中国与印度是直接接壤的。
北京距离印度首都约3880公里
上海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约4190公里
广州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约3655公里
成都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约2560公里
拓展资料: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语:Republic of India),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领土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 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 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国, 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伊斯兰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⑵ 中国西藏和印度的边境线有多长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
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
1、东段:争议领土9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中印实际控制线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1987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
2、中段,争议领土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全部被印度占领。
3、在西段,争议领土3.3万平方公里,主要是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中国不承认争议)。巴里加斯地区部分由印度占领,其余控制在中国手中。
另外,根据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二国政府达成的《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巴方承认在中国划归新疆、巴方划归巴控克什米尔的部分地区(喀喇昆仑走廊)主权属于中国。
(2)阿里噶尔县到印度有多少公里扩展阅读:
中印边界产生原因:
1962年中印战争中,印军遭到重创,但是当中国军队撤军后印军既开始在东段继续向麦克马洪线挺进,到1963年开春后中印两军重新在麦线附近形成对峙。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认为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发展长期睦邻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于一九九三年九月七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
2013年,印度一直对这两片中国控制的地区声称拥有主权,但中国政府声称对西段不存在领土争端。
⑶ 阿里葛尔县到日土县松西乡多少公里
4小时30分钟 约327公里 | 3个红绿灯
途经:北京南路、219国道
阿里噶尔县
噶尔路
325米
狮昆路
443米
北京南路
459米
北京中路
426米
北京北路
3.2公里
219国道
322.1公里
松西村
⑷ 新疆与印度的共同边界有几公里
200公里。
⑸ 西藏札达县&噶尔县:阿里地区意外风景,印占拉达克还远吗
噶尔县与札达县属于阿里地区,位于西藏的最西端,与印控克什米尔,以及印度的非克什米尔地区交界。
噶尔县是阿里地区的行政中心。
札达县有1镇6乡,噶尔县有1镇4乡。
札达县有约1万人,24580平方公里,噶尔县有约2万人,18087平方公里。
噶尔县旧版介绍如下,注意平均海拔是4350米,是到此处 旅游 的主要障碍。
札达县旧版介绍如下,注意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
作为地区政府驻地,噶尔县城市极径超过5公里。县城距离西部边境的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直线约75公里。
噶尔县唯一的镇,就是县城所在的狮泉河镇。狮泉河镇在狮泉河畔,这条河流进森格藏布河,然后流出国境,进入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的印度河。噶尔县有一块飞地在革吉县,在革吉镇附近。狮泉河镇附近有一座着名的山峰麦札日妞。
札达县唯一的镇,就是县城所在的托林镇,位于朗钦藏布河畔,这条河又叫做象泉河。札达县是由曾经的札布让宗和达巴宗合并而来,里面的 历史 地理名胜还挺多的,着名的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格王国遗址、土林古格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托林寺都在札达县城托林镇旁边。可惜札达县还没有国道通过,而噶尔县有国道219通过。
阿里地区的机场,阿里机场,位于噶尔县的昆莎乡,又叫昆莎机场。上图中,昆莎乡位于噶尔县和札达县之间,选址很好!到噶尔县狮泉河、札达县土林等地 旅游 都很方便。注意到昆莎乡到札达县香孜乡的路上,可以比较方便的穿越阿伊达日居雪山。
札达县城,一端到另一端最长2.5公里。县城距离南部边境的印度约直线55公里。县城在河流两岸,不考虑土林等景区,风景也不错。两岸高山林立,山坡上刻了很多字,意外的风景。
札达县城,山坡刻字:大美札达。
札达县城,山坡刻字: 旅游 兴县、开放富民。
札达县城,山坡刻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另有一排:中国公安边防、爱民固边的大字涉及军营就不放图了。
在札达县和噶尔县附近,至少有上述6处与印度的边境还没有划定,就是图中的大小6块红色区域。
由于时间关系,这篇写到这里。唐师事实研究,欢迎转发转载交流。若需数据资料图纸文件或约稿,赞赏再私信。
唐师有关文章:
西藏日土县vs改则县:全面对比,阿里地区无人区?
和田地区和田市与和田县介绍,傻傻分不清楚?新疆买地养老?
中美之间几个数据对比,2020年8月,值得了解的细节
⑹ 阿里地区到各县的距离
下面是各个县的详细信息。
●普兰县
普兰,藏语意为“独毛”。1959年以前,称为普兰宗。1960年将“普兰宗”更名“普兰县”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普兰县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归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普兰镇。
普兰县地处西藏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峡谷地带及中国、印度、尼泊 尔三国交界处,是我区边境县之一,面积124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总人口 7300余人万。辖3个区,10个乡,51个村民委员会。
该县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较高。主要山峰有纳木那尼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要高峰之一, 海拔7694米。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铁、硼等。
普兰县属半农半牧县,粮食产量占阿里地区粮食总产量的1/3以上。
工业主要以生产农具及生活用品为主。
目前境内主要公路有两条,可通日喀则、拉萨等地。各乡均有公路相通。土特产品主要有酥油、牛羊皮、羊毛,玛旁雍裸裂腹尻鱼、长体裸鲤鱼。吉让在孔淮河东南岸。道路整洁宽敞,绿树成荫,幽雅清静。
普兰县为西藏佛教圣地之一。境内有着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等风 景名胜区。
●札达县
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原为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1956年10月两宗合并,设立札达宗办事处。1960年5月建立札达县,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托林镇。
札达县地处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为我区边境县之一。面积246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森林面积37万亩,草场面积3190万亩。总人口5200余人。辖6个区,15个乡,60个 村民委员会。
该县属高原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铁、兰晶石、叶腊石、红宝石、大理石、白云母、石英沙等。札达县是阿里地区以牧为主、牧农并举的县。1965年修通了札达至狮泉河的第一条公路,全长279公里。1984年又修通了至狮泉河的第二 条公路,全长380公里。现在全县除萨让区外都已通了汽车。至1990年,全县公路总长1065公里,乡村道路6条,总长118公里。
托林为县府驻地,也是着名的托林寺所在地。现占地面积已扩大到0.3平方公里,人口近600 人,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着名的古格王朝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噶尔县
噶尔,藏语意为“帐篷、兵营”。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的森巴(锡克族)军队入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清代在此设宗。1959年10月8日噶尔县成立,隶属阿里专区(地区)管辖至今。县址曾几度迁移,1988年9月迁到狮泉 河镇至今。
噶尔县地处西藏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噶尔藏布流域,是西藏18个边境县之一。面积17197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0.89万亩。总人口0.98万。辖4个区,1个镇,11个乡,36个村民委员会。
该县四周环山,中部低平,平均海拔435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554米。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煤、硼、盐、铁、铅、金、水晶石等。
该县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民族手工业仅为少量家庭作坊,主要生产氆氇、木碗等。
噶尔县境内的主要公路有三条,即叶狮公路、阿日公路和黑阿公路。境内公路里程达498 公里。
狮泉河镇,既是阿里地委、行署的机关驻地,也是噶尔县府的驻地,镇区建筑总面积为1133 6平方米。
●日土县
日土,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下”。噶厦政府时期,日土县为日土宗。日土宗又分为宗政 府和 拉让两个机构。宗政府官员由噶厦政府从拉萨直接委派。拉让设堪布,由拉萨色拉寺委派。 1961年3月设立日土县,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辖,1978年划归西藏自治区,隶属阿里地区 管辖至今。县府驻日土镇。
日土县地处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西北部,是我区边境县之一。面积754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6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000万亩,耕地面积0.73万亩。总人口6300余人。辖4个区,12个乡,30个村民委员会。
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支脉横穿全境,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800米。已知的矿产资源有砂金、铅、铬铁矿、硼砂、食盐等。
日土县属半农半牧县。牧业比重较大,农业生产局限性很大。交通便利。新藏公路贯穿全县,可通狮泉河、日喀则、拉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乡、村 都有公路相通。土特产品主要有酥油、皮张、羊毛、牛羊绒、裂腹鱼、斜齿裸鲤鱼等。
●革吉县
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旧时境内曾驻有包括革吉部落在内的7个部落,与藏北 其它部落一道被称作藏北十八区,统属阿里噶本所辖。1960年8月合并7部落设立革吉县。1962年春,县址正式确定在那坡。革吉县自建县起一直隶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府现驻革 吉 镇。
革吉县地处西藏西部、狮泉河的源头。面积47225平方公里。草场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余亩。总人口11万。辖4个区,15个乡,52个村民委员会。
革吉县属羌塘高原大湖盆区,平均海拔4800米,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矿产资源有盐、硼砂、硼 镁 石、煤、水晶、铁、铜、琥珀、黄金等。革吉县基本上是一个纯牧业县。1989年建成国 内 第一个光能电站,使用良好。风力发电正在试验中。公路建设始于60年代,现有狮泉河至改则公路横贯境内。1990年全县共有公路495公里,区乡通车道路约560公里。土特产品主要有高原畜产品和高原鱼类。
那坡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建于1978年,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辖3个小区,人口400余人。拥有全国先进的光能电站1座。该县较大的寺庙有扎西曲林寺、扎加寺和执热普寺等。
●改则县
西藏民主改革前,这里为改则、色锅和帮巴三大部落之地。“改则”、“色锅”、“帮巴” 原是族名,后演变为部落的名称。分别隶属于西藏噶厦政府和后藏的扎什伦布寺管辖。1960年10月,改则县人民政府成立,辖路南、路北共4个区。1961年3月23日,县址由门董村迁至 现在的隆仁。1970年底将路南2个区划出,新成立了措勤县,两县均隶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 府现驻改则镇。
改则县地处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的东部、藏北高原腹地。面积97437平 方公里。草场面积1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7000万亩。总人口15万。现辖5个区,21个乡,75个村民委员会。改则县地处南羌塘高原湖盆区,均为高山河谷地带,无平原。全县平均 海拔4700米,最低海拔4416米。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铜、天然碱、食盐、钾盐、冰洲石 、石膏等。
改则县境内有广阔的牧场,经济以牧业为主。改则县已形成以隆仁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安狮公路贯穿改则县境,各区、乡均通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000多 公里。土特产品主要有酥油、皮张、牛羊绒、食盐等。隆仁,因其北面的鲁玛仁布河而得名。居民500多人。城区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
●措勤县
措勤,藏语意 为“大湖”,因距县驻地东部 10多公里处的“扎日南木错”大咸水湖而得名。解放前分属申扎宗、昂仁宗、崩巴宗和桥秋 等八部落。解放后至1970年属改则县管辖。1971年7月22日建立措勤县,县府驻措勤镇。
措勤县地处西藏中西部、阿里地区东南部、冈底斯山中段北侧。面积22388平方公里。总人 口1万多,辖4个区,21个乡,53个村民委员会。
该县地处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属高原丘陵型和高原宽瘫型地貌。矿产资源主要有硼镁石、水晶石、铬、原煤、硼砂、硼晶石、磁 铁 、铅等。措勤县境内有广阔的草原,为纯牧业县。境内江河、湖泊众多,鱼类资源较为丰 富。工业除民间简易的家庭手工业外,因历史、地理等原因,目前还没有其它工业。现有拉萨至狮泉河公路贯穿县境,还有几条简易公路通往区乡。除两条主要公路外,其它公路 段夏季多有翻浆现象,冬季时又大雪封山,不便通行。境内人文景观主要有:位于达雄 区西部的布噶寺和位于门董乡东部的门董寺。两寺都信奉白教。自然景观有湖水碧绿、与蓝天交相辉映的扎日南木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