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赫鲁晓夫为什么支持印度

赫鲁晓夫为什么支持印度

发布时间:2022-08-28 17:29:21

Ⅰ 为什么1962年中印战争,美国和苏联都帮印度

当时的美国自然是中国天然的敌人,但62年的苏联跟中国已经陷入接近撕破脸皮的阶段,中国当时甚至只希望赫鲁晓夫能保持起码的中立,但也没得到。。
赫鲁晓夫53年上台后,本人说好听点叫直爽,口无遮拦,有啥说啥。。坏处就是过于鲁莽,办砸的事情不是一件两件,但一直得到中国的支持,反过来苏联也因此给了中国大量的援助和专家,但毛身上有个倒毛是不能碰的,就是所谓的中国主权,59年前后所谓联合舰队、长波电台等问题触碰了老毛身上的这个倒毛,而60年代的毛已经远远不是49年斯大林面前的那个俯首帖耳的小学生了,他俨然成了世界共产运动里最老资格的一代革命家了,即使是来自苏联的赫鲁晓夫在他眼里也完全是个后生。。赫鲁晓夫打算跟美国谈和平(三和主意),这遭到了毛的严重奚落,而后演变成了中苏论战。。。。这件事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是所有中国人始料不及的,此后的中国犹如坠入如来五指山的猴子,一瞬间,十面都是埋伏了。。。62年是中印冲突,后来是珍宝岛,79年是中越冲突,再后来朝鲜跟台湾建交。。。。。所谓鲜血凝成的友谊,瞬间就成了p。。。50年援朝的那会儿,中国是半价买斯大林的二战破烂,到了62年,印度的武器有一些是苏联无偿赠送的!另外一些则是美国送的。。。中国因此成了灭绝师太,练成了原子弹。。但原子弹买不来安全和幸福,三年自然灾害的人祸令中国一下回到1942。。。

Ⅱ 对印自卫反击战胜利后,美国与苏联为何不出兵帮助印度

对印自卫反击战胜利后,美国与苏联之所以不出兵帮助印度有很多的因素,如果美国和苏联真的出兵帮助了印度,那么这场战争就变味了,就当时的情况来说,美国与苏联是不敢和我们国家直接起冲突的,更不要说直接开战了。

论美国还是苏联,两个大国可以向印度提供武器装备,但两国绝对不敢出兵与我国直接开战。首先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经历过朝鲜战争我军厉害,他们不可能再冒着死伤的危险与我国开战。其次从苏联来看,虽然与我国交恶,但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如果苏联开战,就背离了同一阵营交战先例,就会给华约国家造成阴影,而且华约国家并非都支持印度。

Ⅲ 为什么赫鲁晓夫上台中苏关系就恶化

有说毛泽东想盖过赫鲁晓夫,当头

Ⅳ 果阿地区是怎么被印度收回的,葡萄牙人为何不反抗

印度独立以后,尽管英国和法国纷纷放弃在印度次大陆的殖民统治,但是葡萄牙却拒绝放弃葡属印度殖民地:果阿、达曼和第乌。从1950年起,印度就希望与葡萄牙展开关于印度次大陆上的葡属殖民地前途问题的谈判。但葡萄牙政府认为这些地区并不是殖民地,而是宗主国的一部分,拒绝与印度谈判。葡萄牙认为,印度根本没有权利对这块土地提出领土要求,因为当葡萄牙对这块土地进行统治的时候,印度这个国家还根本不存在。

英国表示对印度渴望统一果阿地区的理解,但是强烈谴责印度政府使用武力来达到政治目的。巴基斯坦则声称印度入侵果阿的行动是“赤裸裸的军国主义行为”。印度出动海陆空三军,在36个小时内就打败了葡萄牙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代价仅仅是战死22名士兵。从这次武力吞并果阿的军事行动中,印度尝到了甜头。1962年又重操故技,打算在中国身上捞一把,结果这次让印度狠狠的摔了个鼻青脸肿。

印度怎么和前苏联好上了

1、苏联给印度经济援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苏联积极争取印度,1955年邀请尼赫鲁苏联并为印度提供38.49亿卢比的军事、经济援助.)
2、苏联在印度租借岛屿建军事基地。
3、中印发生边境冲突.与此同时,苏联加紧援助印度对抗中国。
4、1962年初,当印度再次向英美提出购买超音速战斗机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苏联同意向印度出售先进战斗机。
5、苏联支持印度和平利用原子能,兵给予大量援助。

说白了就是几个字:经济援助、武器支持、借港驻军、对抗中国。

Ⅵ 1964年,他的一席话,令在场反对者羞愧万分!他是谁呢

引言

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如果在自己达到事业的顶峰时,亲信朋友突然和自己闹翻,把自己的成就磨灭,会非常不甘心、懊恼。这样的事件不论是在文艺作品、现实社会,还是过往历史中都会重复再现,仿佛多数团体里都会发生类似事件。

为何赫鲁晓夫这简单的一句话,会让在场所有人感到尴尬,感到羞愧无地自容。这是因为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赫鲁晓夫做出诸多成就,比如大力发展科技重用科技人才,将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送上太空,取消了特供制度,逐渐将苏联的经济复苏带至正轨,并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正因为赫鲁晓夫做出的系列成绩,苏联众多领导人也因此受益,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更是赫鲁晓夫一手提拔上来的政治人才。可后来,这些人有了发展的基本,“翅膀开始变硬了”他们却倒头来污蔑,指责赫鲁晓夫,这难道不让人为之心寒吗?就如同农夫与蛇的故事一样,给了他们好处但到头来却咬了自己一口。

结语

赫鲁晓夫所做出的成就与事迹就这样被人陷害、遗忘,不得不赞叹赫鲁晓夫是一位出色的领导人,他为苏联和苏联人民做出许多的贡献。最后可能也是过于的善良和轻信身边的自己人,才导致被迫下台,有的时候,善良也需要带点锋芒。

Ⅶ 1962年中印战争印度惨败,美国和苏联为何都保持沉默

1962年的时候,在中国和印度边境上演了中印战争,这场战争被我们国家称之为是中印自卫反击战。其实对于华夏儿女来说,这就是一场普通的边界战争而已,因为印度不断的侵扰中国的边境,不断叫嚣的同时还伤害了边界的解放军,忍无可忍之下,我们才发动了这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

四是不愿出。

我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从当时的交战环境来看十分恶劣,是高原缺氧的环境下作战。特别是西段已经到了严寒时间。无论美国与苏联,都没有在这种条件下作战的经验,因此他们不会愿意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出兵帮印度。

Ⅷ 1962年中印战争及中印战争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在11月24日第二次会谈时,赫鲁晓夫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赫鲁晓夫表示,在上一次会谈中他不能做出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的承诺,因为当时古巴导弹危机正处于高潮时期,苏联必须进行“战备”。苏联现在可以向印度提供一切可能的军事设备了。在考尔同马利诺夫斯基商谈有关军事援助问题时,马利诺夫斯基建议印度不要去购买英国二手的航空母舰,因为“它看起来像五条腿的狗,容易成为攻击目标”,而是应该配备坦克和最新式的海空军武器,同时还要建立印度自己的国防工业。当考尔询问苏联是否准备向印度提供上述援助时,马利诺夫斯基回答说:“当然可以,但你们必须获得老板的同意。”赫鲁晓夫同意向印度提供印度所需要的一切装备,并为此否决了一些高级主管官员的反对意见。12月12日,根据赫鲁晓夫的指示,贝尼迪克托夫在同尼赫鲁会谈中表明了苏联的立场。他首先表示,苏联政府钦佩印度政府和尼赫鲁致力于不结盟政策的努力,以及保持和发展同苏联友好关系的努力。贝尼迪克托夫说,中印边界冲突应该通过谈判,通过和平的方法解决。尼赫鲁在会谈中态度强硬,声称:“我们当然没有入侵中国的领土,但必须考虑的是,印度人民要求解放那些属于印度的领土。”对有关同中国谈判的问题,尼赫鲁坚持必须恢复到三个月以前的边界状况,才能进行谈判。
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中国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向印度呼吁和平解决边界冲突。1962年10月24日,周恩来约见班纳吉,强调边界冲突必须结束。与此同时,周恩来还在10月24日和11月9日两次致函尼赫鲁,表达中方的意图。11月20日深夜,周恩来约见班纳吉,向他宣布中国单方面停火的决定。第二天,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于11月22日零时开始,中国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并从12月1日起,中国军队将从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中印边界冲突以“让全世界大吃一惊”的方式结束了。
有关论着指出,苏联通过威胁停止向中国空军提供燃油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结束边界冲突,据说苏联是应印度的请求采取了这一步骤。目前尚没有直接的档案文献印证这一说法,但肯尼迪总统的顾问鲍尔斯(Chester A.Bowles)在1962年10月13日同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Anatoliy Dobrynin)的一次谈话却耐人寻味。鲍尔斯在谈话中指出,中国同俄国不一样,它缺乏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可耕地。中国70%的石油都是来自苏联,并将从苏联在靠近中国边境的西伯利亚新近发现的油田获得更多的石油;因此,“由于北平政府成功地攫取西伯利亚新发现的石油以及西伯利亚小麦生产的潜力可能会使得中国自给自足,这难道没有引起莫斯科的关注吗?”鲍尔斯明确指出:“如果有一天苏联和美国能够携起手来,苏联通过石油、美国通过食品,就可以对中国施加有效的压力,我们为什么不马上就做?由于到那时我们关系友好,我们可以为你们的边界安全提供保证,因此不会有柏林和古巴引起我们之间的麻烦了。”
五、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对中苏关系和冷战的影响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亚非一些国家的反应使中国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坚信“革命外交”的正确性,由此对中国外交和中苏关系的破裂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共领导人相信,“西藏、新疆边境的部队在前线同尼赫鲁和修正主义作斗争”。毛泽东后来也总结说,中印边界冲突打了一场政治军事仗,或者叫军事政治仗。因此在边界冲突的背后,所显示的是中国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国际战略问题上同苏联存在的根本分歧,并成为中苏论战的重要内容和中苏分裂的重要标志。这种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在如何认识和实践“和平共处”路线的问题上,中国全面抨击苏联的指导思想和外交政策。
中共领导人认为,中印边界问题“是我们同苏联领导人之间的重要原则性分歧之一,苏共领导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立场,完全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苏联领导人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全部立场和政策充分地表明,他们背叛了中国人民,背叛了苏联人民,背叛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背叛了印度人民,背叛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赫鲁晓夫“支持印度反动派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动武装进攻,同美国一起,用军事援助,去鼓励和帮助印度反动派向中国进行军事挑衅”。
在中共领导人看来,中苏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同时也涉及中国的国家利益。在1963年7月同苏共中央代表团的会谈中,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反复强调:你们使美好的社会主义阵营陷入多么混乱的境地!在处理同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国家的关系时,你们完全没有考虑社会主义阵营的整体利益,而是从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立场来行事。当你们认为自己的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当你们相信自己抓住一根由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赫鲁或诸如此类的人递给你们的某种稻草的时候,你们就兴高采烈。对那些不跟着你们的指挥棒转、不受你们摆布的兄弟党和兄弟国家,你们就暴跳如雷,你们就宣布社会主义阵营根本就不存在。当由于你们自己的错误政策而处境不妙、遭受挫折的时候,你们就迁怒于那些坚持原则和真理的兄弟党和国家,把它们当作出气孔和替罪羊,你们甚至牺牲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来迎合帝国主义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以便寻找出路。
中共认为,赫鲁晓夫“一味宣扬帝国主义已经承认和平共处的必要性,并且把社会主义国家和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看作是同和平共处政策不相容的”。“正是按照这种逻辑,赫鲁晓夫把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坚持正确的立场,把中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对印度反动派的武装进攻实行自卫反击,叫做'破坏和平共处'。”中国强调,赫鲁晓夫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观点,正是他篡改列宁关于和平共处原则的突出表现:“苏联领导人所说的和平共处,实际上是投降主义。苏联领导人在中印边界争端问题上的立场,不仅背弃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而且也说不上是中立的。他们同美帝国主义一起,援助印度反动派反对社会主义中国、反对印度人民。他们不仅背叛了社会主义阵营,而且背叛了印度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印度人民的,是尼赫鲁政府。大力支持尼赫鲁政府、并且从各方面为尼赫鲁政府的反动政策进行辩护和粉饰的,是苏联领导人。苏联领导人背叛印度人民的革命事业,这笔账总有一天是要算清楚的。”
其次,对待民族主义和民族主义国家的政策立场。中苏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的不同政策,反映了两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战略,体现了中国的“革命外交”对民族主义国家的新的认识。中共坚持相信,“有些新独立国家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随着国内社会矛盾和国际阶级斗争的尖锐化,越来越投靠帝国主义,实行反人民、反共、反革命的政策。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坚决反对这种反动政策。一般地说,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无产阶级政党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时候,应当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对于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进步倾向,实行联合的政策;对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妥协和勾结的反动倾向,实行斗争的政策。”因此,“如果不同反动的民族主义进行必要的斗争,反而同情、附和和支持反动的民族主义者的反动行为,成为他们的伙伴,那就同马克思列宁主义背道而驰,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背道而驰,坠入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泥坑。”具体到尼赫鲁的政策,中共认为,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统治集团挑起中印边界事件,直到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武装侵犯,正如他们干涉中国西藏一样,都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同帝国主义利益密切结合的印度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的。印度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这种扩张主义的反动思想,正是尼赫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统治集团为了自己的需要,也为了适应美帝国主义的需要,充当了国际反华运动的马前卒。这就是中印边界纠纷的根源和背景。”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思想在这一问题上的表现就是“同那些不管采取什么反动政策的民族主义国家合作”。
最后,对不结盟运动在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中的地位的认识和态度。鉴于印度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影响和地位,通过中印边界冲突,中共对此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强调不结盟运动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地位。中国领导人相信,尼赫鲁政府摇摆不定,他们已经不再是中立国家,虽然他们声称自己属于不结盟国家,实际上却干着侵略扩张的事。印度现在变得更加依赖美国的援助。领土问题的实质是印度政府企图兼并西部边界地区更多的土地,他们在破坏印度共产党和印度人民革命斗争的同时,也迫不及待地攻击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当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在世界人民面前揭露印度反动派及其代表人物的阴谋,如果我们不彻底揭露他们的反动言行,他们就会进一步投靠美国,这样对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将造成更大的危险”。
对中共的上述政策立场以及对苏联政策的抨击,苏联做出了公开的反应。1962年12月12日,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发表讲话,批评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政策。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科兹洛夫(F.Kozlov)在12月2日至8日召开的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大会上也批评中国在中印争端问题上的政策是“冒险主义”,有利于反革命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反共产主义的活动。在1963年7月25日的一份声明中苏联强调:“当看到一个刚刚获得独立并作为寻求独立的国家之典范的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同一个年轻的中立国家发生军事冲突,力图使用那种方法在事关某段边界的问题上取得有利的解决途径,对此人们感到困惑和愤懑。”《真理报》1963年9月19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领导人一定对苏联爱好和平的立场不满。也许,他们希望是用战争手段解决同印度的边界问题,并希望得到苏联对他们行动的支持。如果北京的领导人希望得到这些,他们肯定有理由痛恨苏联的立场。”
苏联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还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对冷战和大国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后,在印度同美国的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苏联也大力发展同印度的关系,这种战略态势无疑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苏联对印度的军事援助方面,第一批4架米格21型战斗机在1963年2月交付印度,成为苏联在政治上支持印度的重要标志。

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结束到1964年5月,苏联向印度提供了价值1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1964年9月,苏联决定在未来5年向印度提供14亿美元的贷款。1965年印巴战争后,美国和英国停止向印度提供军火,苏联则大力向印度援助相关军事物资。1967年,印度获得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500辆,战斗机100架;1969年至1970年,苏联向印度提供450辆重型和中型坦克、150辆轻型坦克、140门口径为100毫米的火炮、两艘潜水艇、一艘驱逐舰、120架米格21型截击机、32架安型运输机、140架战斗机、109架直升机、50套地对空导弹发射设备。同西方相应的价格相比,苏联的上述军事设备一般便宜40%-50%。至于从苏联大量购买军事装备的意图,印度国防部长查万(Y.B.Chavan)在1965年9月表示,苏联的武器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对付中国。
在中美敌对和中苏关系破裂的情况下,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后大力发展同印度的关系,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内的合作,无疑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特别是中国南部边界安全构成了巨大的战略压力。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印边界冲突和苏印关系发展的重要后果,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在中印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伙伴,同时更加深了中印之间的敌对。对此苏联认为,中国在极度恶化同印度关系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同“威胁亚洲和平与安全”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成员巴基斯坦结成了事实上的盟友。中巴事实上战略关系的形成,使得东南亚条约组织基本上失去了效力,美国开始降低对巴基斯坦在遏制中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期望,战略重点进一步转向印度,这种战略调整对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产生了长期的影响。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

Ⅸ 普京在印巴冲突中,为何要和美国统一立场有何隐情

普京之所以和美国一起支持印度,主要有以下这几个原因,首先就是印度是俄罗斯军火最忠实的买家,这让重视经济的普京很难对巴基斯坦进行支持。其次就是印度得到了大量国家的支持,而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是强国。最后就是从历史上来说,苏联,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始终非常好,这让普京很难支持巴基斯坦。

最后就是历史上,苏联就和印度保持着非常不错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最可靠的盟友。在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一次握手并结下了友谊,随后苏联成为印度的最大靠山,而印度则成为苏联最大的武器出口市场。

阅读全文

与赫鲁晓夫为什么支持印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女兵为什么那么漂亮 浏览:622
中国科技馆门票多少钱 浏览:988
中国最贵的别墅多少钱 浏览:97
中国最大的极乐菩萨界是哪里 浏览:436
在越南街吃一碗粉花多少钱 浏览:50
阮氏越南语怎么写 浏览:300
印度老人王琦现在过的怎么样 浏览:308
agonia意大利语是什么意思 浏览:613
意大利西西里岛有哪些足球队 浏览:405
科兴疫苗印尼文怎么写 浏览:602
印度产的是什么烟 浏览:817
英国人为什么去美洲建国 浏览:251
印尼鱼鹰机多少钱 浏览:473
伊朗内贾德是什么派 浏览:126
西班牙留学和意大利留学哪个好呀 浏览:311
两伊战争为什么对文莱印尼有利 浏览:135
中国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浏览:629
美国为什么选择对伊朗动手 浏览:502
印尼的天空是什么 浏览:698
印尼是出什么产地证 浏览: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