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1、印度优先发展服务业的原因一个国家的经济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就是工业,主要是制造业;最后一个是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在工业革命以前都是农业为主的,工业革命后才开始有工业和制造业,而历史上的大国几乎都是工业强国,荷兰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贸易立国的,这是算是服务业,优先发展工业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工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农业人口的转换问题,随后就会迎来城镇化,城镇化的提升带来的是服务业的需求,这是之前很多国家走过的老路,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国内的消费能力较低,无法自行消化工业生产能力,只能出口给其他的国家,利用出口的优势来发展过来的工业/制造业,中国走的是这样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从1991年开始“改革开放”后实施市场经济的政策,但是在经济的发展策略上是优先发展服务产业的,制造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中个中原因有多种,印度是一个民主制度的国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间是联邦的体制,要发展制造业就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但是因为中央协调的能力较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统一协调能力,导致基础建设停滞不前。没有基础建设,制造业就难有大的发展。
还因为宗教信仰,比如种姓制度,导致人口的流动有很大的困难,这是就业的一个基础,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业市场是自由交换的。土地的私有化也为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为合约谈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难做统一的征收和规划,私人之间的谈判成本太高,尽管现在印度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进展依然缓慢。
2、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中国的农业占GDP的比重曾经是同样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总体而言印度的农业比重还在中国之上,印度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了42.8%的比重,这是完完全全的农业国家了。不过整体来看,农业所占的比重是逐渐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这个比重已经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点下降了28个百分点,这个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而印度2018年的制造业增加值只有4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虽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绝对值还是非常低,大概是相当于中国20年前的水平。印度单靠服务业的发展是无法解决贫困问题的,发展制造业是唯一的出路。
② 印度整体不那么发达,为什么感觉航天技术很发达
印度一直在努力成为第四个实现登月的国家,在2019年的“月船2号”失败以后,印度又在2020年1月1日宣布启动“月船3号”计划。“月球3号”计划预计将在2021年实施,以便印度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与我国之后,第四个登陆月球的国家。事实上,印度的经济还很不发达,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整体工业实力也不强,但印度的航天技术能够排在世界前5名。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印度经济不发达,但经济总量很大;第二,印度一直有一个世界强国梦想;第三,印度在建国以后,学习苏联模式,对军工业与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投入很大。
1.印度经济不发达,但经济总量很大。以2018年为例,印度人均GDP只有不到2000美元,GDP总量却有2.73万亿美元,并连续5年取得了7%以上的高速增长。航天计划动辄就是几百亿美元的投入,能够支撑得起的国家并不多。严格地讲,航天技术与科学技术水平有关,更与经济总体实力有关。尽管印度经济不发达,但总体经济实力不弱,有钱投资到航天领域。
4.印度航天领域发展现状。观察室为何认为印度航天技术发展能够排在世界前五名?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在航天领域确实却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印度建立了一个区域卫星导航系统IRNSS,共计有7颗卫星组成,能够在印度本土及周边1500千米范围内进行导航与定位。此外,印度达万航空中心在2017年4月实现了“一箭104星”,虽然有101颗卫星都是纳米卫星,但这种向太空撒大豆的行为也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
③ 印度的什么技术最先进
核能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领域,印度具有很强的实力。
④ 印度没有那么弱了有哪三个方面已经领先世界了
如今的印度确实有所发展,他们的医药、文化输出以及外资都是世界前列了。在我们的印象印度可能还是那个脏乱差的国家,其实他们在很多方面还是发展得非常不错的,比如他们的军事实力,就是世界前几,尤其是自己的海军,连航母都有了,当然肯定是他们在别的国家手上买的。
在外资投资方面,印度每年的投资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印度虽然脏乱差了点,但是禁不住人口多,劳动力多,劳动力一多起来了,那么劳动力成本就会下降,这对商人来说是他们非常想要看见的。而且对于印度政府,他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外企进入自己的市场,能够保证市场资金的流通。
⑤ 张召忠:印度军事哪些武器最厉害
印度武器的“万国帽”,难摘
有事问局座
前几天,印度媒体爆出,该国一艘核潜艇“趴窝”已长达十个月之久,却一直瞒而不报……
“趴窝”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进水了。进水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船员忘了关门。
不知道哪个船员忘了关闭后侧推进舱的一个舱盖门,而且,还一直都没有人发现。于是,舱门就这样一直开着,海水就这样一直灌着,潜艇就这样一直在水里泡着。
等发现时为时已晚,只能“开膛破肚”来一次大修。所以事故发生以后,十个多月的时间里,潜艇一直都在维修和清理,没挪过窝没下过海。据印度海军称,现在已经修得差不多了。
被弄坏的这艘核潜艇,叫“歼敌者”号,是印度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核潜艇。
作为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歼敌者”号的满载排水量6000吨,满员差不多100人,装载的导弹射程最远3500公里。而同样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美国的“俄亥俄级”排水量都快接近两万吨了,是“歼敌者”的3倍,还装备了24个垂直发射管,搭载的“三叉戟”导弹射程高达12000公里。再看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都是“万吨艇+万公里弹”的配置。
可就是这样一艘“小儿科”级别的潜艇,一造还是30年,同级别三艘潜艇大约在5亿美元左右,结果最后造出来,仅这一艘“歼敌者”号,就花了超过26亿美元。
面对这样一艘潜艇,印度却还是信心爆棚,觉得自己的核潜艇综合作战性能已经超越了中国,足以比肩美俄等国最新的核潜艇。可就在不久之前,印度还把向俄租的潜艇给撞了个大窟窿。
印度第一次租核潜艇是在1988年,花了巨资租到了苏联的670型核潜艇,主要是想摸索核潜艇的构造和操作原理,为自行设计国产核潜艇打基础,租借期满以后就还回去了。2012年,印度花10亿美元又向俄罗斯租了一艘“阿库拉Ⅱ”级攻击核潜艇。
结果,去年10月的一次训练结束后,该潜艇在进港的时候,撞海底去了。潜艇脑袋给撞了个稀烂,声呐罩严重受损。据说又花了6亿美元请俄罗斯来修,好像到现在还没修好。
印度挺“执着”,有点钱就造在武器上了。就在前不久,2017年底,印度的第二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歼敌者”的兄弟“阿里达曼”号,也下水了。
而且印度媒体近日又报道了一条消息,说印度海军正盘算着向国防部提交今年的首份特大号“购物清单”。据说这份清单中除了第2艘国产航母之外,还包括额外57架进口舰载机,预计总额将高达1.6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620亿元。
莫迪在2014年的时候就信誓旦旦地提出了所谓的“印度制造”计划,根据当时制定的这个新政策,在未来10到12年,印度全部武器装备中的至少一半要实现国内生产。到了第二年莫迪更是夸下海口,号称印度将不再充当世界最大武器进口国的角色,要完成在5年内实现70%武器装备硬件由国内生产的目标。
一直以来,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供给都严重依赖对外军购,“万国牌”的名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打莫迪提出“印度制造”之后,这几年印度在向美国法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购买武器的同时,都会附加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求与印度共同研发,或是在印度境内制造,不过很多时候,都会被无情地拒绝。
印度国产“光辉”战机,本来是比照着美国的F-16那一代造的,结果一造就是三十多年,F-16都退役了,“光辉”呢?交付的数量一只手就能数出来了。就连阅兵的时候,都不是飞过场的,而是被卡车拖着走过阅兵场的。
印度国产“阿琼”坦克,全世界最贵的坦克,1972年就开始研制了,又是几十年过去,还没有达到预定的生产指标,印度陆军也拒绝接收。而且根据印度媒体最近发布的消息,印度陆军已经决定启动未来新型主战坦克的招标了,彻底放弃了“阿琼”。不过,据说,这个招标项目要采购的200多辆坦克,还是要在印度境内生产。
印度什么东西都想弄,什么东西都想跟中国比着来,不顾国情,不考虑自己的国防工业实力,就急于上马各种国产武器项目。搞到最后,就只能是问题百出。反观我们的“中国制造”“中国配套”“中国创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⑥ 印度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1、【服务业】
占印度GDP55.1%。主要部门有贸易服务、金融服务、运输、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等。2007/2008财年增长约为10%。2006年印度软件服务业产值约396亿美元,其中出口314亿美。
2、【旅游业】
旅游业因其良好的社会和创汇效益被印政府列为发展重点,该产业已成为主要创汇部门和重要的就业创造部门。
旅游业直接提供约519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访印外国游客人数约为443万,比上年增长14.2%,创汇约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3、【交通运输】
铁路是最大的国营部门,是印主要运输手段。铁路部门实行单独预算,每年与中央财政预算一起提交议会讨论通过。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和客运量的70%和85%,是世界最大公路网之一。海运能力世界第17位。
(6)印度最强的输出是什么扩展阅读:
支柱产业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
“大而全”、“小而全”,观望、攀比,这是我国区域经济中常见的一种小生产习气,是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生产效率低下、重复发展、恶性竞争的根源。
市场竞争最根本的是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竞争,一个地区不可能所有产业都同样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在支柱产业的选择中必须坚持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的原则。
选择一、二个具有确定优势的产业作为突破口,形成“支柱”;再围绕“支柱”培养一批重点产业,形成支柱产业群,支撑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2、技术开发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支柱产业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其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因为科学技术水平是产品的产量、质量及实现升级换代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还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并且有助于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延长支柱产业的生命周期。
只有源源不断地将新的科学技术注入支柱产业,才能使其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投资成本利润最大化。
3、扶持培育原则
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是市场作用,但并不等于作为市场宏观调控主体的政府可以放手不管,“无为而治”。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调节、引导措施以补救市场本身的缺陷,促进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优化结构。
尤其在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本身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信息的屏蔽以及政治、军事和各种非经济因素影响客观存在,政府更有必要通过产业政策的规范作用和行政干预来引导支柱产业发展;实施有利于支柱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来扩大和改善投资、融资机制。
加强能源、交通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扩大外贸经营自主权,鼓励企业向境外发展,尽快形成跨国大集团和公司。
⑦ 印度的经济特点
印度从经济上来说是世界第七大经济的名义GDP和第三大的购买力平价(PPP)。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义)排名第139 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2,134美元和第122位,在经过1991年的经济自由化,印度每年实现6-7%的平均GDP的增长。自2014年以来,除2017年外,印度经济一直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主要经济体。
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服务业之一,自2001年以来年增长率超过9%,占2012 - 13年GDP的57%。印度已成为IT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和软件服务的主要出口国,2017财年的收入为1540亿美元。这是印度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 IT行业仍然是印度最大的私营部门雇主。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创业中心,2018 - 19年间有超过3,100家技术初创企业。印度汽车工业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业之一,2013 - 14年度年产量为2148万辆(主要是两轮和三轮)。 2015年,印度拥有价值6000亿美元的零售市场,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
⑧ 印度产业现状
经济: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全国耕地面积约1. 6亿公顷,人均0. 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居世界第一。
印度资源丰富,拥有云母、煤、铁、铝、铬、锰、锌、铜、铅、磷酸盐、黄金、石油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云母的产量和储量为世界之首,铝土产量和煤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森林5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其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和航空等行业。
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较高水平。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海产品、铁矿砂及矿产品等。
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6000万人次,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1卢比=100派士。
⑨ 印度最强洲际导弹,为什么却不被国际承认
印度是一个南亚地区的大国,而且实力比较强大。可以说在南亚大陆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更何况印度本身拥有核武器,所以印度就着手研制了属于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之所以号称印度最强的洲际导弹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印度的科技实力世界上并不强大,所以对于印度来说,导弹技术基本上相当于没有进行掌握。其次就是印度并不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所以其核武器是违法拥有的。最后就是印度的洲际导弹提供的都是纸面数据,没有经过实际验证。
最后就是印度的洲际导弹提供的都是纸面数据,没有经过实际验证。一型武器装备如果只是简单的通过理论数据和纸面数据就可以判定这型武器的真实战斗力的话,那么各个国家的武器研发专家也就不需要去收集宝贵的实战经验了,更不需要通过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对武器的技术细节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改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