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古印度神有哪些

古印度神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29 07:47:48

A. 印度的宗教信仰里都有哪些神

三世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
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

横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因都有如来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这个名词.西游原着里,提及了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本书中称之为三世佛。)

四大金刚: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五方佛:
东方不动(身)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八菩萨: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罗汉: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

十八伽蓝
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二十诸天:
日天(又名日宫天子)、大梵天、多闻天、金刚密迹、鬼子母神;
月天(又名月宫天子)、帝释天、持国天、大自在天、摩利支天;
(大)辩才天、(大)功德天、增长天、散脂大将、婆竭龙王;
韦驮天(战神塞犍陀)、坚牢地神、广目天、菩提树神、阎摩罗王。

其它:
金顶大仙、阿傩、伽叶。

婆罗门教诸神:
佛祖摩诃婆罗佛与婆罗三世佛(此四佛全部为虚构、以下人名为与如来有关的仙、人)

频婆娑、阿罗蓝、郁陀、提婆达多
主要大神:

大梵天、湿婆楼陀罗、雪山女神杜尔迦、群主婆罗八部(婆罗门天龙八部)-(婆罗八部为虚构)
印度创世诸神:
水神伐楼那、土神陀湿多、风神伐由、日神苏里耶、天帝因陀罗道神普善、保护神毗湿奴、阿修罗:底提耶与檀那婆、火神婆由。

B. 印度神话里的三大主神是哪几个

三大主神指印度神话的三位最高主神:梵天(Brahma)、湿婆神、以及毗湿奴(Vishnu)。

1、梵天是创造之神,是婆罗门教作为宇宙最高本体的梵的人格化。一般而言,梵天有四颗头、四张脸及四只手臂。他的四张脸象征四大皆空,四只手臂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也象征心灵(右后方手臂)、智慧(左后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在东南亚地区,华人普遍称梵天为四面佛,尤其在泰国,四面佛形象的梵天具有保佑人间富贵的功能,因此广受众人爱戴。

2、毗湿奴是保护之神,是惩恶奖善大慈大悲之神.当世界要被恶魔毁灭时,他就以某种化身的形态出来救世.印度古籍或神话传说中常把他描述有四只手,分别拿着轮宝,法螺,仙杖,莲花,他常躺在巨蛇身上,肚脐上长着一朵莲花.他的坐骑是金翅鸟-迦楼罗。

3、湿婆是属性最复杂的神之一,集水火不相容之特性于一身;既是毁灭者又是起死回生者,既是大苦行者又是色欲的象征;既有牧养众生的慈心,又有复仇的凶念。

湿婆是善与恶的毁灭之神,在印度教中被视为最高位的神,主要能力是创造(转化)。佛经中称湿婆为大自在天,住在色界之顶,是三千界之主,其后成为密教护法神大黑天。

虽然湿婆主宰毁灭,印度人相信毁灭带来的再生与创造,因此他在教徒心中深受爱戴。

(2)古印度神有哪些扩展阅读

印度教为多神信仰,有梵天、毗湿奴、湿婆、因陀罗、阿耆尼、双马童、伐由、俱吠罗、苏利那、楼陀罗、格涅沙、哈奴曼、黑天、辩才天、吉祥天、雪山神女、萨蒂。

其中又以三大主神—创造之神梵天、维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力量最强。

梵天是创造之神,宇宙之主;湿婆是三只眼的破坏之神(鬼眼王);湿奴是宇宙与生命的守护神。这三大神皆能自由变化,神格十分崇高,在印度诸神只中处于最顶尖的地位。

C. 古印度的神有那些

湿婆(Shiva):虽然湿婆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创造和毁灭之神,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佛教中的大自在天,这有点如伊斯兰教义中也承认耶稣一样的有趣。作为破坏神的湿婆负责在旧时代结束时毁灭世界以便为新世界的再生做准备,而他毁天灭地的伟大力量据说来自于来自于刻苦修炼瑜伽。神话中的湿婆皮肤白皙,有着蓝色喉咙,五个面孔,四条手臂和三只眼睛。对于年轻一代的读者而言,日本国宝级漫画家高田裕三的《3X3只眼》中那位鬼眼王湿婆可能更令他们有熟悉的感觉吧?湿婆的第三只眼睛是一件强大的武器,当湿婆用它盯住敌人时,它能喷火烧死他们。在宇宙周期性的毁灭之际,他用这只眼睛杀死所有神和其他生物。他另外的武器还有一柄称作比那卡的三叉戟,是闪电的象征,标志着湿婆是风暴之神;有一口剑;一张称作阿贾伽瓦的弓和一根底端有一个骷髅的棍棒,被称作卡特万伽。另外的武器是三条蛇,它们缠在他身上,能飞快地冲向敌人:一条蛇缠在他束起的头发中,在他的头上扬起头兜;一条蛇缠在他的肩上或颈上;另一条蛇构成他的圣线。除了这些武器之外,湿婆的大部分状貌特征都强调此神凶暴的方面,这些特征包括他用蛇作的头饰和骷髅的项链,伴随他的公牛南迪或者是南迪的新月形标志。

D. 印度神话中有多少神明各司何职

印度神话人物
天龙八部佛经解释
天龙八部,又叫做八部龙神,因为天龙在八部众中居于首位。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干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现在一一的解释如下:
“天”,是“提婆”的音译,有欲界的六天,及色界无色界等诸天。在《法华论》中说:“清净光洁,最尊最胜,故名为天。”这是对于帝释、自在天、毗沙门天以外诸天部乐界的总称。

“龙”,梵语“那伽”,是禽类的水属之王。龙身到处隐显自在,在《法华经》中列有八大龙王之名。

“夜叉”,这是勇健鬼,暴恶鬼,能飞行空中的鬼类。
“干闼婆”,梵语是“彦闼缚”,译有“寻香”、“食香”、“嗅香”、“香神”的多种不同,以香为食,侍奉帝释而司奏伎乐,常在须弥山之南,金刚窟中,能飞行虚空。
“阿修罗”,正音应读为“阿素洛”,译为“非天”,其果报似天而非天之义。是鬼神的一类,也译为“无端正”,男丑女端正之义,又译为“无酒”,因为宿世好酒,而不能随顺己意,故持不饮酒戒。阿修罗,很多地方都略称修罗。修罗在前世虽然也修五戒十善,可是他有我慢胜他之心,猜忌之念甚盛,死了以后即是阿修罗,与忉利天互相憎嫉,故恒有战斗,常受三时铜镬、剑戟等苦。世俗容易发怒的人,称为燃烧着修罗的瞋火,就是从这里而来,修罗不一定要说住在天上,人间到处都有修罗。
“迦楼罗”,是印度神话中的怪鸟,梵音叫“揭路荼”,译为“金翅鸟”或“妙翅鸟”;又称为“迦楼罗王”,即是一切鸟类之王。住在须弥山北方大铁树间,翅翼金色,两翼之端相距,三百三十六万里。日日巡视须弥四天下,捕龙而食。头上挂有如意珠,常从口中吐大火焰,所以又有名字叫做“迦楼罗炎”。
“紧那罗”,梵音的正音是Kililmara,译为“疑人”,或“疑神”,因人形而头上有一角,人见之常疑为似人或非人,故得此名。乃帝释的乐神,能以歌舞侍奉帝释,其形象稍似马首人身,人首鸟身。
“摩睺罗伽”,正音是“牟咜洛迦”,译为“大腹行”或“蟒神”,是人形蛇首。

E. 古印度神话人物

从古代起印度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古老的当地文化融合东西方的精髓,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诸如婆罗门教,印度教,佛教等众多的宗教的教派广泛分布在南亚大陆上。虽然表面上这些宗教间水火不相容,但彼此是很有渊源的,很多魔神都是共用的,不但吃好几处香火,而且还总是变幻模样。
由于印度佛教很早就传入中国,所以这些魔神们在我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颇有些喧宾夺主的架式。同时,印度神魔文化的独特体系以及COOL毙了的名字使他们在各种漫画,游戏,电影中频繁亮相。不过,一些漫画作者在取材上把所知的印度神话人物全都编在同一时代,让他们一起出场。这样的剧情编排在不完全清楚印度神话的读者眼里是很精采热闹的。但在印度人的眼中,除了感到热闹外,还会有一种像中国人看到张飞岳飞大战纽约城之类故事所产生的那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造成这种错误的最大原因是:印度神话中有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其神话具有时代性,不是固定不动而是会变迁的。这和历史上的王朝变迁差不多。在印度神话中主要可分为三个时代:吠陀神话,婆罗门神话,佛教神话。随着印度各民族的分合,形成了前两种神话时代,后来又因佛教的兴起产生了第三个神话时代。彼此关联,但不相同。并且和其他也拥有多代神的神话(如希腊神话)不同,印度的神在各个时代的神话都会出现,只不过有的会换个名字或身份罢了。下面就来看一下这些喜欢变脸的家伙们。
湿婆
也称大自在天(天。梵音“提婆”

F. 印度有多少个神

佛教中的护法诸神,天龙八部。天龙八部又叫"八部众",是佛教八类天神。 天众(天王) 天即神,着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原为雷雨神兼战神)、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皆属于天众。 龙众(龙王) 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

夜叉 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闼婆 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古印度神话中,他们属于半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就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
阿修罗 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佛教经籍称阿修罗为"非天"或"劣天"。他与鬼蜮有相似之处,却不是鬼蜮;他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却不是人。他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又极端丑恶的怪物。据佛教传说,阿修罗与帝释天是冤家对头,总是互相争斗不休。因为是与天神对立的最高恶魔,被逐出天界,居于弥卢山洞窟中,曾多次与天神恶战,但皆处于劣势。

迦楼罗 金翅鸟。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众鸟之王。其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与人无异。

紧那罗 歌神。据《罗摩衍那》所述,为人躯马首,或马躯人首,又说为人首鸟躯
摩喉罗迦 大蟒神

苏摩 古印度神话中的酒神,苏摩"原为一种蔓草,取其茎在水中浸泡后以石榨取黄汁,经羊毛筛过滤,再以水稀释,加入牛乳、麦粉搅匀,发酵后酿成苏摩酒。印度神话中常以此酒祭神。在《梨俱吠陀》中称苏摩酒为天神之甘露,可赋予饮用者超自然之力或永生之力。在史诗中,苏摩掌管祭祀、苦行、星座、药草,是该四项的保护神

帝释天 帝释天又称"帝释"、"天帝释",梵文音译为"释迦提桓因陀罗"。其中,"释迦"的意思是"能",是其姓;"提桓"意为"天";"因陀罗"意为"帝";合起来即是"能天帝"、"天帝"。帝释原为古印度吠陀神话中的一位大神。 吠陀神话是印度上古神话,主要保存于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梨俱吠陀》中。帝释是《梨俱吠陀》中的主神,称他统治一切,被尊为"世界大王"。但是,吠陀神祗被佛教吸收之后,身份和神性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成了佛教护法神,地位比原来低了许多。 帝释成为佛教护法神之后,被安排作了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居住在须弥山顶之善见城。须弥山本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是一座巨大无比的金山,是宇宙的中心;也是日月星辰赖以转动的轴心。此说法亦为佛教所沿用。须弥山顶中央为帝释的居所,四方又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山顶上有座天宫“善见",即帝释所居。须弥山的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住着四大天王,周围又有七香海、七金山,再外环绕着咸海,咸海四周即四大部洲。 帝释天当上欲界忉利天众神之王,王宫的设备自然极其富丽堂皇,他身边的侍女也多不胜数。帝释天是天上和人间的道德维护者。如果天神违犯天规,他便予以惩罚;要是人间出现暴君,他也会去除暴安良。 在佛教神话中,帝释天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佛祖、佛法和出家人。其形象头戴宝冠,身上装饰种种璎珞,手持杖或杵。在中国寺庙里,帝释多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

吉祥天 吉祥天女,即大功德天。本为婆罗门教、印度教所信奉之神。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梵文音译"摩诃室利","摩诃"意为"大","室利"有二义:功德和吉祥。合起来即"大功德"、"大吉祥"。 吉祥天女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吉祥女神、幸福女神。佛教传说她是毗沙门天王之妹,因毗沙门兼任婆罗门的财神,所以她也是财富女神。又称她功德圆满,并有大功德于众,故还是位大功德神。吉祥天女长得十分漂亮,所以又是一位美丽女神。 有的印度神话说她是在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坐于莲上手持莲花出世,所以又?quot;乳海之女"的名字。有的神话则把她说成是三大神之一"救世者"毗湿奴的夫人。 吉祥天女在中国寺庙中,形象端庄美丽,后妃装束,两只手(或四只手),一手持莲花,一手洒金钱,有两只白象伴护,这是吉祥的象征。她的坐骑除莲花之外,还有金翅鸟和猫头鹰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恐怕是佛教国家里名气最大的神将,他们四位在天王殿中享受供奉。 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话传说和古印度教中关于"天"的种种说法,提出"三界说"。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quot;轮回"不已。三界中欲界为最低一界,人类社会居此界,地狱、饿鬼、畜生居此界,诸天神亦居此界。不过,天神住在此界天上,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叫"四天王天",离人世最近。这里就是四大天王的住处。 佛经说,四天王天就在着名的须弥山山腰,那里耸立着一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峰,称须弥四宝山,"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玛瑙。天王各居一山。"四天王的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即佛教所说的须弥山四方的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咤,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quot;多罗咤"是梵文的音译,意译"持国","持国"的意思就是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既然同为乐神,那么乾闼婆王是持国天也就不奇怪了)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毗琉璃"是梵文的音译,意译"增长"。"增长"指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一龙。"毗留博叉"意译"广目",即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他为群龙领袖,故手持一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毗沙门"意译即"多闻",比喻福、德之名闻于四方。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人民财富。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他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又名施财天,在印度古神话中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财富之神,故在四天王中信徒最多

罗刹 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暴恶"、"可畏"。原是印度神话中的恶魔,乃是人类之敌。罗刹性情暴戾,喜欢在夜间活动,时常出没于坟地。常会化作种种形象,残害人命。罗刹有男女之分,男罗刹肤色黝黑、朱发、绿眼,一副鬼相;女罗刹,又名罗刹女,则是绝色美女。据传说,罗刹和夜叉一起生于大梵天之足。(所以和夜叉是兄弟吧)

多摩罗 古印度神话中的人物。据《罗摩衍那》所述,为达刹波舍波提的16个女儿之一,仙人迦叶波娶她为妻,生有5女。

希望采纳!!

G. 印度神话中有哪些神

史诗神
梵天:创造之神。
毗湿奴:保护神。
湿婆:音乐、舞蹈和毁灭之神。
阿修罗:恶魔。
迦楼罗 :金翅神鸟,于烈火中涅盘而得永生。
主要的神
因陀罗:天帝。
阿耆尼:火神。
伐楼那:水神。
阎摩:死神。
苏利耶:太阳神。
八大守护神
世界守护神指的是以天神之王因陀罗为首的八位主神,他们大多数都是原来的吠陀主神,在印度教神话中地位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和吠陀神话相比他们的力量也有所削弱,经常由于抵挡不了强大魔鬼的进攻而被迫向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位大神求救(真是有够菜的)。
因陀罗:雷电之神,众神之首,后成为天王。被佛教吸收后又叫“帝释天”,为善见城城主。在很多动漫以及小说中登场,比如《天空战记》、《圣传》、《风云》等等,不过好象一般都是担任反派角色,在被吸收进了佛教以后得名帝释天,为善见城(Sudarsana)之主,在《世界·印度篇》中虽然是以印度教中的雷神/战神的身份登场,但是百里还是用了帝释天这个佛教名称(因为听起来比较有型,也请大家不要太过计较,呵呵)。也有传说帝释天指的并不是一位天神,而是一个头衔,由功德最大的人担当,如果有其他人的功德超过了现任的帝释天,那么他的宝座就会发热。其他的七位天神分别是:死神阎摩、海洋之神伐楼那、风神伐由、酒神苏摩、太阳神苏里耶、火神阿耆尼以及财富之神俱比罗。值得一提的是死神阎摩在被佛教吸收之后

因陀罗
变成了阎摩罗王,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又衍生出了十殿阎王(阎罗王其实是十殿阎王其中之一,只不过名气最大)。而风神伐由的儿子就是飞将军神猴哈奴曼,因为随着罗摩(毗湿奴的第七化身)一起奋勇作战而闻名,胡适先生认为他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财富之神俱比罗是个有趣的家伙,传说他在成为天神前是一个窃贼,因为在湿婆的神庙中行窃碰上奇遇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天神,他其实就是佛教中的北方多闻天王,不过两者的形象可相差甚远——据说俱比罗身材矮小佝偻,浑身珠光宝气,显得俗陋委琐,而北方多闻天王非但是威武的四大天王之一,而且还是大美人吉祥天的哥哥(……)。多闻天王也被称为施财天,也就是中国人过年时人气狂高的财神爷。
在《世界·印度篇》中八大世界守护神里主要登场的就只有帝释天因陀罗,而由于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也会出现的缘故,俱比罗和多闻天王(昆沙门天)就被当成两位不同的天神了。
Indra众神之神, 天空, 暴风, 雨水之神, 骑白象
Agni 火电之神, 三脚七手三头
Kali 黑土之女神, 破坏之神, 三眼四手
Karttikeya战神, 六头十二手, 骑孔雀
Lakshmi 财富之女神, Vishnu 之妻, 骑金莲
Ratri黑夜之女神
Rudra 暴风和死亡之神
Surya 太阳神, 三眼四手
Tvashtri 技术科学之神
Ushas黎明之神
Varuna秩序和诚诺之神
Vishnu 怜悯和光明之神
Yama 死亡之神, 骑水牛
释迦
释迦: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相传为印度北部小国王子,后舍弃家庭,权位,独自出走。七年后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又被称为释迦世尊,但不是藏密所说的大日如来。佛教中最为崇高的神,曾降伏过中国的战斗之神齐天大圣。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即八部众,说法见于佛经。《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曾提到过:“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天:即帝释天为首的天神。天神的寿命也会完结,这是因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无常。天神临死前会出现“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出汗,不乐本位”这五种征兆,也就是所谓的“天人五衰”。
阿修罗:阿修罗是与天对立的一族。他们非常好战,男的极丑,女的极美。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天有美食而无美女。双方常因此而互相争斗,场面十分惨烈。“修罗场”的说法即从此来。阿修罗一族被视为战神,他还有个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龙:龙无论在东西方神话,还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个非常欢迎的角色。以其独特的外形,强大的力量备受青睐。可以说一说到奇幻,人们就会想到龙,龙几乎成了奇幻文学的代表。东西方的龙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头部特征,善飞翔,会从嘴中吐出物质攻击等。这些惊人的巧合让人忍不住怀疑是否以前有此一类生物存在。龙的记载在我国由来以久,大量详实,准确,生动的记录贯穿着整个古代正史,有纪可考的记录最后见于民国初年,让人十分迷惑。但天龙八部中的龙其实说的是一种大蟒蛇。
乾达婆:拥有黄金之翼半人半鸟的精灵。天界的音乐家。
迦楼罗:中国人很熟悉的一种大鸟,传入中国后演变成了金翅大鹏鸟。原型是种翅有种种庄严宝色的神鸟,一天吞噬一条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哪来这么多龙让它吃?),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后又从火焰中复活,凤凰重生的传说即来源于此。
紧那罗:歌神,帝释属下,似人而有头角。据《罗摩衍那》所述,为人躯马首,或马躯人首,又说为人首鸟躯。
夜叉:勇健、轻捷,如守护佛寺山门的执金刚夜叉,毗沙门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将军。 夜叉 是梵文的音译,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摩睺罗伽:莫呼洛迦,译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维摩经略疏》卷二云∶摩侯罗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龙,无足腹行神,即世间庙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毁戒邪谄,多嗔少施,贪嗜酒肉,戒缓堕鬼神,多嗔虫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罗伽为无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译《华严经》卷一〈世主妙严品〉中,曾举出善慧、清净威音、胜慧庄严髻、妙目主、如灯幢为众所归、最光明幢、师子臆、众妙庄严音、须弥坚固、可爱乐光明等无量摩侯罗伽王之名。又,《慧琳音义》卷十一云(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乐神之类,或曰非人,或云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北边安有三尊摩侯罗伽。其中央一尊,两手屈臂,作拳舒头指当胸,竖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两手吹笛,面向左。

H. 印度神话的神话诸神

梵天:印度教神话中三大最高神之一。世界的创造者。佛教吸收其为护法神,称“大梵天王” 。
创造神梵天(Brahma)在吠陀神话中的身份是祈祷神,而在印度教神话中正式得名梵天,并且直接和宇宙最高意志“梵”联系起来,一般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来自于梵天,而毁灭时又重新归于梵天,梵天就是宇宙最高意志的人格化体现,在印度教神话中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也被称为“世界之主”。但是实际上梵天受到的崇拜远不及其他两位大神,鉴于世界已经为梵天所创造,人们的注意力自然更多地转移到了毗湿奴和湿婆亦即维护和毁灭两种力量对于世界权力的争夺上,另外梵天也因为一些所作所为导致其声誉的降低和信徒的减少——这和《世界·印度篇》的故事主线有直接关系。在整个印度,毗湿奴和湿婆的神庙遍布各地,而专门供奉梵天的神庙却只有一座,那就是普什卡的梵天庙(Brahma Temple)。神话中的梵天为红肤色,四首,四臂,坐骑为天鹅,在被吸收进入佛教成为护法神后被称为大梵天。 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的配偶相应地也被称为三女神组合。梵天的妻子萨拉斯瓦蒂是诗歌和艺术,集美貌和智慧与一身的女神,传说她是由梵天创造出来的,后来和梵天相爱并且结合,而这就犯下了乱伦之过,为此梵天付出了代价失去了一个头(梵天为何会失去一个头成为四首有很多种传说,不过一般都认为这个头是湿婆出手毁掉的),看过了《世界·印度篇·往世书》以后大家就可以知道其实整个印度篇故事的由来便是如此。不过梵天和萨拉斯瓦蒂的婚姻似乎并没有那么幸福,萨拉斯瓦蒂对梵天总是不够尊敬以至梵天曾经一气之下有重新娶妻的打算——不过也恰好因为如此,在印度的另外一个宗教耆那教中,萨拉斯瓦蒂却很受推崇。
毗湿奴的妻子拉克希米,在佛教中被称为吉祥天女,一说她是四大天王中北方多闻天王的妹妹,不过一般都认为她是众神搅乳海时坐在莲花上出现的,是幸运、财富和爱的女神。毗湿奴和拉克希米的感情很好,几乎每次毗湿奴化身降临拯救世界时她都会陪伴而行,当她被单独崇拜时被认为是具有最高女性潜力的“世界之母”。
湿婆的妻子一般被认为是大女神黛维,但是和湿婆一样,这位女神具有多种分身,被认为是所有女神中最强大和最复杂的。黛维、佩尔巴蒂、迦梨、黑地母、杜尔迦、难近母……都是她的称号,当她以可怕的地母形态出现时,其恐怖相甚至超过了湿婆,她经常会被派去消灭一些强大的魔鬼,而杜尔迦这个名字就是在她消灭了同名的魔鬼之后得到的。在印度神话中,众神经常会将自己的法宝和武器借给她,在这些神物的帮助下,这位女神便更是如虎添翼——不过在《世界·印度篇》中百里还是让她主要以佩尔巴蒂的形象登场(其实是因为有受到《3X3eyes》的影响),“佩尔巴蒂”的意思就是“来自雪山”,她是雪山女神,是喜马拉雅山山神喜马万的女儿。 世界守护神指的是以天神之王因陀罗为首的八位主神,他们大多数都是原来的吠陀主神,在印度教神话中地位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和吠陀神话相比他们的力量也有所削弱,经常由于抵挡不了强大魔鬼的进攻而被迫向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位大神求救(真是有够菜的)。
因陀罗:雷电之神,众神之首,后成为天王。被佛教吸收后又叫“帝释天”,为善见城城主。在很多动漫以及小说中登场,比如《天空战记》、《圣传》、《风云》等等,不过好象一般都是担任反派角色,在被吸收进了佛教以后得名帝释天,为善见城(Sudarsana)之主,在《世界·印度篇》中虽然是以印度教中的雷神/战神的身份登场,但是百里还是用了帝释天这个佛教名称(因为听起来比较有型,也请大家不要太过计较,呵呵)。也有传说帝释天指的并不是一位天神,而是一个头衔,由功德最大的人担当,如果有其他人的功德超过了现任的帝释天,那么他的宝座就会发热。其他的七位天神分别是:死神阎摩、海洋之神伐楼那、风神伐由、酒神苏摩、太阳神苏里耶、火神阿耆尼以及财富之神俱比罗。值得一提的是死神阎摩在被佛教吸收之后变成了阎摩罗王,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又衍生出了十殿阎王(阎罗王其实是十殿阎王其中之一,只不过名气最大)。而风神伐由的儿子就是飞将军神猴哈奴曼,因为随着罗摩(毗湿奴的第七化身)一起奋勇作战而闻名,胡适先生认为他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财富之神俱比罗是个有趣的家伙,传说他在成为天神前是一个窃贼,因为在湿婆的神庙中行窃碰上奇遇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天神,他其实就是佛教中的北方多闻天王,不过两者的形象可相差甚远——据说俱比罗身材矮小佝偻,浑身珠光宝气,显得俗陋委琐,而北方多闻天王非但是威武的四大天王之一,而且还是大美人吉祥天的哥哥(……)。多闻天王也被称为施财天,也就是中国人过年时人气狂高的财神爷。
在《世界·印度篇》中八大世界守护神里主要登场的就只有帝释天因陀罗,而由于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也会出现的缘故,俱比罗和多闻天王(昆沙门天)就被当成两位不同的天神了。 四大天王是佛教神话里的人物,为佛教守护神,住在欲界的四天王天,也就是最接近人界的地方,在《世界·印度篇》中和印度教神话中的天神一起出场——还是那句话,小说毕竟是小说。关于四大天王的资料比较好找,大家对他们的了解也不少,在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其中多闻天王的名气最大,信徒也最多,也被称为昆沙门天(毗沙门天),在Clamp的经典漫画《圣传》中四大天王都有登场(可惜最后只剩下了南方增长天王,惨哪
Indra众神之神, 天空, 暴风, 雨水之神, 骑白象
Agni 火电之神, 三脚七手三头
Kali 黑土之女神, 破坏之神, 三眼四手
Karttikeya战神, 六头十二手, 骑孔雀
Lakshmi 财富之女神, Vishnu 之妻, 骑金莲
Ratri黑夜之女神
Rudra 暴风和死亡之神
Surya 太阳神, 三眼四手
Tvashtri 技术科学之神
Ushas黎明之神
Varuna秩序和诚诺之神
Vishnu 怜悯和光明之神
Yama 死亡之神, 骑水牛 天龙八部:即八部众,说法见于佛经。《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曾提到过:“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天:即帝释天为首的天神。天神的寿命也会完结,这是因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无常。天神临死前会出现“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出汗,不乐本位”这五种征兆,也就是所谓的“天人五衰”。
阿修罗:阿修罗是与天对立的一族。他们非常好战,男的极丑,女的极美。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天有美食而无美女。双方常因此而互相争斗,场面十分惨烈。“修罗场”的说法即从此来。阿修罗一族被视为战神,他还有个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龙:龙无论在东西方神话,还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个非常欢迎的角色。以其独特的外形,强大的力量备受青睐。可以说一说到奇幻,人们就会想到龙,龙几乎成了奇幻文学的代表。东西方的龙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头部特征,善飞翔,会从嘴中吐出物质攻击等。这些惊人的巧合让人忍不住怀疑是否以前有此一类生物存在。龙的记载在我国由来以久,大量详实,准确,生动的记录贯穿着整个古代正史,有纪可考的记录最后见于民国初年,让人十分迷惑。但天龙八部中的龙其实说的是一种大蟒蛇。
乾达婆:拥有黄金之翼半人半鸟的精灵。天界的音乐家。
迦楼罗:中国人很熟悉的一种大鸟,传入中国后演变成了金翅大鹏鸟。原型是种翅有种种庄严宝色的神鸟,一天吞噬一条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哪来这么多龙让它吃?),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后又从火焰中复活,凤凰重生的传说即来源于此。
紧那罗:歌神,帝释属下,似人而有头角。据《罗摩衍那》所述,为人躯马首,或马躯人首,又说为人首鸟躯。
夜叉:勇健、轻捷,如守护佛寺山门的执金刚夜叉,毗沙门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将军。 夜叉 是梵文的音译,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摩睺罗伽:莫呼洛迦,译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维摩经略疏》卷二云∶摩侯罗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龙,无足腹行神,即世间庙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毁戒邪谄,多嗔少施,贪嗜酒肉,戒缓堕鬼神,多嗔虫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罗伽为无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译《华严经》卷一〈世主妙严品〉中,曾举出善慧、清净威音、胜慧庄严髻、妙目主、如灯幢为众所归、最光明幢、师子臆、众妙庄严音、须弥坚固、可爱乐光明等无量摩侯罗伽王之名。又,《慧琳音义》卷十一云(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乐神之类,或曰非人,或云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北边安有三尊摩侯罗伽。其中央一尊,两手屈臂,作拳舒头指当胸,竖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两手吹笛,面向左。

I. 古印度有哪些众神婆罗教和佛教都认可的丶比如湿婆和梵天

男神 =================梵天 · 毗湿奴 · 湿婆 · 因陀罗 · 阿耆尼 · 伐楼拿 · 双马童 · 密多罗 · 伐由 · 阎摩 · 毗首竭磨 · 俱毗罗 · 苏利耶 · 楼陀罗 · 象头神 · 哈奴曼 · 黑天 · 陀湿多 · 生主 · 祭主仙人 · 特尤斯

女神================ 辩才天女 · 吉祥天女 · 雪山神女 · 难近母 · 时母 · 恒河女神 · 舍脂 · 广延天女 · 伐楼尼 · 钵哩提毗 · 乌莎斯 · 提毗

J. 古印度神话中的神 求具体些

在印度神话中主要可分为三个时代
1)吠陀神话
2)婆罗门神话
3)佛教神话

1)吠陀神话

《天空战记》中似乎并没有提到为什么要以"天空"为题.其实在古印度神话中神界分为天界,空界和地界三层,共有三十三个神.天界诸神,是吠陀神话中最早产生的神. 多为方位不同,名称各异的太阳神,如苏尔耶(Surya),娑维特丽(Savitr),乌莎斯(Ushas), 普善(Pushan)和维婆斯婆特(Vivasvat)等.另有天空神帝奥斯(Dyaus),挛生兄弟神双马童(ASvinau),对偶神伐楼那(Varuna)和密多罗(Mitra),以及号称"大步"的毗湿奴(Vishnu)等.其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者为伐楼那.

在吠陀神话的三界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之后诞生的空界.空界诸神中以因陀罗(Indm)的地位最力显赫,也是《梨俱吠陀》歌颂最多的神明(近250首,约占诗总数的1/4),可谓吠陀神殿中的主神.作为因陀罗主要对手的"巨龙"被称作"弗栗多" (Vrtra),故而"杀死巨龙"的因陀罗赢得"杀弗栗多者"(Vrtraghan) 之美称.《梨俱吠陀》中的空界神还有协同因陀罗作战的一群暴风尔 神摩录多(Marut).他们的父亲是楼陀罗(Rudra),手持雷杵,以电为箭,凶猛异常,被称为天国的野猪,后演变成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湿婆.另有风神伐由(Vayu),亦称伐多(Vata),常与因陀罗同车出战.此外,还有尔云神帕冈尼耶(Parjanya),水女神阿帕斯(Apas),水神阿婆姆那婆特(Apam.Napat)和从天界获取火种的摩多利首(Matarisvan)等神……

地界诸神中以火神阿耆尼(Agni)最受崇敬,《梨俱吠陀》中有关他的颂诗约二百余首,数量仅次于因陀罗.他后来演变成婆罗门教中的梵天(Brahma).地位仅次于阿耆尼的苏摩(Suma),是酒神,有关他的颂诗约120余首.苏摩是一种蔓草,从中榨取的液汁呈棕红色,饮用后能长生不老.《梨俱吠陀》中的地界神还有地母波哩提毗(Prithivi)和江河女神娑罗室伐底(Sarashvati)等.

除了三界外,《梨俱吠陀》中还提到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主要有前述因陀罗的死敌弗栗多.另一类妖魔叫作罗刹(Rokasha或Raksasa),喜在夜间活动.被称作达娑(Dasa)或达休(Dasyu)的妖魔,在颂诗中常与弗栗多相混同.还有名叫达伊提耶(Daitya)或达耶多的妖魔,专门破坏祭仪.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阿修罗(Asura)在古印度神话中,众天神提婆和最高恶魔阿修罗的对立斗争,构成神话传说的主要题材了.(关于阿修罗的神话,以及阿修罗和修罗的关系等,我想下次重开一篇详细介绍)

2)婆罗门神话

如上文所说,随着婆罗门教的开展, 所崇拜的神逐渐集中到有主导作用或力量强大的神(主神崇拜),阿耆尼(Agni)演变成创造神梵天(Brahma);楼陀罗(Rudra)演变成破坏神湿婆(shiva);再加上天界的守护神毗湿奴(visnu),被称婆罗门神话的三大主神.至于吠陀神话中的别的神么,嘿嘿,全变成这三个主神的化身的一部份了.^_^ (以后有机会也会详细介绍关于这三大主神和其化身的) 至于首席恶魔也由弗栗多变成了阿修罗了.

3)佛教神话

佛教中的等级依次是:佛,菩萨,观音,罗汉,金刚,萨陲等等.而在很多漫画中出现的明王,在佛教中的身份就是佛的"忿化身".俗话说:佛都有火,佛一旦发火后会怎样呢?那就是变身啦. ^_^每个佛都有个对应的"忿化身",如释迦牟尼如来佛的"忿化身"是无能胜明王,弥勒佛的"忿化身"是中央不动尊明王等等,

只有一个比较特殊,那就是孔雀明王.杨曾经翻过很多佛经资历,但到现在还是不清楚孔雀明王是哪个佛的忿化身. 最早关于孔雀明王的记载是,释迦牟尼的第十八弟子阿难找到一本《孔雀明王经本咒》的书,他拿去问释迦.释迦好像就胡乱地讲了一通,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哪位朋友有这方面的资料,希望赐教. 而吠陀神话的诸神在佛教神话中全都皈依佛门,原来的三界就变成了佛教中的忉利天,原来的三十三个神就统称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了.不过名字就都改了,如因陀罗就成了帝释天,梵天改为大梵天等等.而以前的那些妖魔也都皈依佛后成了佛的护法,如阿修罗,夜叉等等.他们和一些天和在一起,组成了佛的"禁卫军"二十八部众,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天龙八部.

在佛教中,诸神的地位是远低于诸佛的.而且在佛教所说的六道轮回中,天界也属其中之一.因前世的公德,此世也许可以为神,但下世却仍要受轮回之苦.

相较之下,在关于印度神话方面的取材上,《圣传》主要取材于吠陀神话的天界设定,但诸神的名字却都是佛教神话时代的;《3X3只眼》主要取材于婆罗门神话;《孔雀王》主要取材于佛教神话,但很多名字又反过来引用吠陀神话的.最好玩儿的是《天空战记》整的一个大杂烩,什么时代的神都有!^_^

阅读全文

与古印度神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有什么好包 浏览:682
去伊朗女士服装需要注意什么 浏览:458
英国留学费用有多少 浏览:363
英国阿散蒂有限公司都做什么 浏览:630
越南女兵为什么那么漂亮 浏览:622
中国科技馆门票多少钱 浏览:988
中国最贵的别墅多少钱 浏览:97
中国最大的极乐菩萨界是哪里 浏览:436
在越南街吃一碗粉花多少钱 浏览:50
阮氏越南语怎么写 浏览:300
印度老人王琦现在过的怎么样 浏览:308
agonia意大利语是什么意思 浏览:613
意大利西西里岛有哪些足球队 浏览:405
科兴疫苗印尼文怎么写 浏览:602
印度产的是什么烟 浏览:817
英国人为什么去美洲建国 浏览:251
印尼鱼鹰机多少钱 浏览:473
伊朗内贾德是什么派 浏览:126
西班牙留学和意大利留学哪个好呀 浏览:311
两伊战争为什么对文莱印尼有利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