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殖民地反抗斗争主要讲了什么
九下历史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学习目标】
1.认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历史原因。
2.对比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异同,理解二者结果不同的根源。
3.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在反抗殖民统治斗争中的主要事迹
【学习重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学习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
新航路开辟后,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进行殖民统治,当地的语言与西班牙、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这两种语言都属于拉丁语族,因此,这一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独立运动的背景
国内:西班牙、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国际: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概况
② 土耳其进军叙利亚,印度为何派出大批军舰现身中东
土耳其进军叙利亚,印度派出大批军舰,现身中东的原因是因为土耳其在印巴问题上支持了巴基斯坦,没有支持印度,所以印度借这个机会以打击土耳其。并且印度还暂停了之前跟土耳其签订的补给舰合同。印度是为了在这个情况下杀鸡儆猴警告其他国家知道在印巴问题上不站在印度这一边会遭到什么下场。
最后印度又开始积极接触和土耳其关系敌对的邻国,比如有塞浦路斯,你以为这样印度就算了吗?错了,就在土耳其宣布入侵叙利亚,要打击当地的库尔德武装之后,印度马上就发声,警告土耳其,要求他们立即从叙利亚撤兵,不然后果自负了。
③ 印度建国之后和什么国家打过仗
跟巴基斯坦打了三次,分别是:
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949),目的是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结果是印度占了五分之三,巴基斯坦占五分之二。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还是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结果是巴基斯坦丢了一些地方。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当年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省发生动乱,印度介入,双方由此开战,结果是巴基斯坦丧失东巴基斯坦省,这片土地独立为现在的孟加拉国。
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印、巴双方还爆发过数次冲突,如1984年的锡亚琴冰川冲突、1999年的卡尔吉尔冲突等。
和葡萄牙打了一次,时间是1961年,葡萄牙在印度有几块殖民地:果阿、达曼、第乌,印度独立时曾要求葡萄牙归还,但没得同意,最终印度等不下去了决定武力收复。
和中国打过一次,时间是1962年,这个网上大把介绍就不罗嗦了,这以后双方还有些冲突。
另外2001年和孟加拉国发生边界冲突,1987—1990年出兵斯里兰卡介入与猛虎组织的作战,1988年出兵马尔代夫平息政变等。
④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什么失败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为什么成功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令印度独立。导致印度独立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二战后实力急剧衰弱,导火索是1946年的印度皇家海军起义,最终印度被一分为二,形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印度的最终独立结果是违背甘地的意愿的,他的意愿是统一印度,政教分离,世俗主义。
而甘地自身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有显着的弊端,如给群众运动制定清规戒律,束缚群众积极性;发生暴力就停止运动,延长了革命历程,丧失了时机;在面对反革命一侧的迫害,自身群众做无谓的牺牲;浓厚的宗教色彩还迎合了世俗愚昧落后,民众无法从革命中觉醒。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凯末尔的卓越领导和人民的坚决抵抗,使土耳其赢得了独立,其次是凯末尔革命胜利后,进行了一系列顺应民心的改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即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4)印度对土耳其进行了哪些战争扩展阅读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
在印度这个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英国殖民地,甘地作为有色人种先后遭遇到了一连串的歧视与侮辱。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难,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印度人反种族歧视的斗争,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正是在印度这块充满种族歧视的土地上,甘地对他曾经倾慕过的西方文明产生了否定,培养和锻炼了自己从事公众工作的能力,掌握了做一个成功律师的秘诀,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观、人生观、社会政治观。他在印度领导的艰苦卓绝的反种族歧视斗争,为印度人争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权利,他从中也试验成功了一种有效的武器——真理与非暴力学说及其实践。
1920年起,在甘地的领导下,对英国殖民者展开非暴力抵抗运动,曾多次遭到迫害。从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该党一直是执政党。国大党分为两派,但都代表印度大地主及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1914年,甘地回到印度并很快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
凯末尔革命的背景
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凯末尔革命的深远原因固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但导致它发生的直接原因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执政的青年土耳其党人在1914年8月2日,同德国签订了秘密同盟条约,追随德奥集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中土耳其的30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土耳其的惨败,导致了严重的民族危机。1918年10月30日协约国迫使土耳其签订了瓜分土耳其的《摩德洛斯协定》。1919年5月,希腊侵略军继英、法等国军事占领之后,侵占伊兹美尔。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提出了灭亡土耳其国家的奴役性条约——《色佛尔条约》。
严重的经济危机接踵而来。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和对外贸易,都陷于破产的境地。土耳其民族处于危亡之秋。反对帝国主义瓜分和武装干涉,成为土耳其民族最紧急的任务,也是土耳其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以民族革命战争为主要形式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⑤ 印度军队的参与战争
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0月22日——1948年12月31日)
波罗行动
中印自卫反击战(1962年10月20日——1962年11月22日)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4月24日——1965年9月20日)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11月21日——1971年12月17日)
斯里兰卡内战
卡尔吉尔战争
⑥ 外国的着名战役的名称有哪些
国外的着名战役有:
1. 坎尼战役(Battle of Cannae)
公元前216年6月2日,迦太基在意大利半岛东南沿海的坎尼附近,以4万步兵和1万骑兵对抗罗马8万步兵和6千骑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这就是西方军事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坎尼战役。
2. 英法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3. 七年战争(Seven Years'War)
1756~1763年间,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英国与法国,以及普鲁士的侵略政策与奥地利和俄国的国际政治利益发生冲突)在欧洲、北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
4. 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Crimean War)
1853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另外为您推荐世界上着名的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World War I)
一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协约国(Allied Powers)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此外还有:
希波战争,起因:波斯向欧洲扩张,矛头直指希腊;过程有三次(492,490,480),结果为希腊获胜。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2.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4月),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3.七次反法联盟,拿破仑赢了五次,输了两次,致使他的一生在战斗中结束。4.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由迦太基指挥的队伍以少胜多,赢了罗马。5.法国大革命,1789年,在巴黎城中枪声四起,市民们拿着武器与军警激战起来,攻陷了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揭开了!
⑦ 1962中印之战后印度进行了什么战争
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度和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之后不久,1971年3月,印度通过了支持孟加拉国独立的决议,1971年11月 ,印度在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出兵东巴基斯坦。12月,战争进一步扩展到西巴基斯坦。战争在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个战场展开。12月17日,印巴双方全线停火。1972年7月,双方签署《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双边关系协定》。本次战争导致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1975年10月,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两国正式建交。
⑧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是怎样发生的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1915年2月~6月),又称加利波利半岛战役,是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为打破一战僵局而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从海上向陆地进攻的两栖战役。
战争背景
1914年年底,一战中的西线战场已完全从机动战转入阵地战,整个大战进入僵持阶段。为了打破这种僵局,尽快取得战争的胜利,德国打算袭击英国的海上生命线,而英国人则决定发起两栖进攻。土耳其成为其首选的进攻点。因为土耳其作为连接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的桥梁,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尤其是达达尼尔海峡。该海峡山脊陡峭,沿海多悬崖峭壁,便于凭险据守,是封锁黑海出海口和控制欧洲通往中东地区的咽喉。德国与土耳其在此构筑了大批的防御工事和海岸炮兵阵地,石崖上布满碉堡,连接成坚固的“地城”。岸边凡是能够上陆的地段全部被火力封锁,雷区比比皆是。协约国军队要想打通通向东方的道路,就必定要攻取达达尼尔海峡,以阻断土耳其与德国的陆上联系,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1915年1月2日,俄军为减轻土耳其军队对高加索方面俄军的压力,请求英军派出陆军或者海军对土耳其军队进行一次佯攻,而这一要求正好激起了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要夺取达达尼尔海峡的想法。之后,丘吉尔积极倡导,并让当时指挥达达尼尔封锁分舰队的卡登海军中将制定了相应的夺取计划,即先由英法联合舰队用舰炮火力逐次摧毁土军海岸炮连和要塞,扫除海峡水雷,强行通过达达尼尔海峡,攻占君士坦丁堡。1915年1月28日,英国战争委员会批准了这一作战计划。英军开始为这次作战进行全力准备。
在此次战争中,英军共投入15艘战列舰(其中装备15英寸火炮的最新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4艘法国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6艘舰队驱逐舰,7艘潜艇,1艘飞机母舰,21艘扫雷艇,1艘炮艇和若干辅助船只。英法联合舰队的兵力相当强大,其最大不足在于缺乏一个合适的前进基地。而其进攻对象——达达尼尔海峡则由德国、土耳其的陆海军联合防守,防御工事比较坚固,火力也比较强大。在海峡入口两岸配置了外围炮兵连(26门火炮),往后配有中间炮兵连(85门火炮),在查纳卡累地域配置了内防炮兵连(88门火炮)。从海峡入口到凯佩兹之间的海岸上还安装了可以移动位置的榴弹炮。在海峡最窄处和凯佩兹一下设置了2个布雷区,共9道水雷障碍,334枚水雷。雷区还新增设了专门保卫雷区的炮台,装上探照灯,专门对付夜间行动的扫雷艇。其最大不足在于大口径炮弹远不如英军(土耳其:102~191毫米炮190门,英:234~380毫米炮92门)。
战争经过
1915年2月19日,英军发起了突击行动,意在摧毁土耳其炮台和其他防御工事。20余艘战舰趁夜色,自爱琴海北上,到达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开始攻击。但是,由于天气情况极其糟糕,狂风暴雨之下战士们很难瞄准敌方,因此第一天的攻击仅仅摧毁了一些滩头阵地,未取得实质性的战果,而船上的陆军部队也根本无法登陆,只能边打边撤退,退出了达达尼尔海峡。5天之后,天气好转,英军开始第二次轰炸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的土军岸炮阵地,时间长达一周,土耳其前沿部队在英军的猛烈打击下被迫撤退。而英军就趁机突击登陆,炸毁了那些舰队没有破坏的土耳其的岸上火炮,并占领了一小块登陆场。同时,英军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就在其登陆之后,土军炮兵不断从悬崖后面打来炮弹,导致英军士兵死伤严重,于是英军在3月3日被迫撤退。此次攻击使得土耳其大部分炮台被摧毁,但依旧未能让丘吉尔满意,卡登引咎辞职,由德罗贝克接任指挥,并决定3月18日发起总攻。为应对英军随时可能的攻击,德土方面进一步加强了防御。防御兵力从2个师增加到4个师,火炮有所增多,同时深挖壕堑以避免敌方海军炮火的攻击,并沿亚洲海岸布设了第10道水雷线,共20颗水雷。3月18日英法联合舰队以全部兵力发起总攻。先由德罗贝克指挥舰队进入达达尼尔海峡,进行炮火准备,以为其登陆兵上陆扫清障碍。在空军的掩护下,扫雷艇先行扫除了航道上土军布设的水雷,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大型战舰则随后驶近海峡岸边,向土军海岸防御阵地猛烈开炮。至下午4时,土耳其的岸炮部队成了哑巴,土军的防御工事被完全摧毁。然而,正当德罗贝克满意地指挥舰队返航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法国海军战列舰“布韦”号在沿亚洲一侧撤退时,碰上了之前土军布下的水雷,沉入大海。德罗贝克却误认为是岸上土军火炮发出的攻击,遂命令全舰队停止撤退,集中全部炮火轰击残余的土军火炮阵地,直到看不见土军反击的火炮射击后才罢休。可就在这时,英国战列舰“无敌”号触雷沉没,“不屈”号也被水雷炸成重伤。至下午6时,德罗贝克为了防止更多军舰的丧生,下令返航爱琴海。途中仍有战舰继续损失,战列舰“海洋”号被水雷击沉,“巨人”号被炸成重伤,“苏弗伦”号被重炮弹打成重伤。这次攻击以英军的失败告终。不过事后,有关资料显示,如果英军再坚持一下或者很快发起强大进攻,土军根本无力抵抗,而德罗贝克却满足于一时的胜利,错误地指挥舰队驶入了土军新布设的雷区,使得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
至此,英军完全放弃了从海上登陆的作战计划,决定实施陆海军联合战役,即由登陆兵夺取加利波利半岛和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筑垒工事,以保障舰队突入马尔马拉海,然后从陆上和海上实施突击,攻占君士坦丁堡。陆军大臣基钦纳开始负责整个战役,并任命汉密尔顿为爱琴海战区司令。对于进一步的作战,英方准备相当仓促,没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参战的英国、法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军队6万余人没有进行过一次战前协同训练,战后发现联军缺乏山地作战所用的火炮,高级指挥官没有一张像样的军用地图等,也没有制定统一的作战计划,甚至没有选定登陆地点。而土耳其方面却早已经加强了防御。其指挥官冯·桑德斯调集了所有的火炮在半岛高地上筑起炮兵阵地,兵力由原来的4个师增加到6个师,在协约国可能登陆的所有滩头后面挖筑壕堑,配以铁丝网和机枪火力点。这些都预示着英军的这次登陆战并没有预想中的顺利。
4月23日,英军自希腊的穆兹罗斯港启程。4月25日至26日,各登陆部队在遇到轻微抵抗后,到达岸边沙丘地带。但是这次登陆的成功带来的却是一场毫无价值的僵持局面,联军被围困于2英里长,不足2英里宽的海滩区域,两端为悬崖峭壁所阻塞,部队内部乱成一团,并不断受到土方的袭击。自4月底到5月初,英军在该地发动3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共伤亡4500人。5月以后的地中
海地区,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战场上万余尸体开始腐烂,沉闷、炎热、疾病等使部队的生活更加困难,双方进入僵持状态。而战役初期的英法海军也同样受到严重损失。5月底前,英国连续损失3艘战列舰。5月13日,1艘土耳其驱逐舰用鱼雷击沉英战列舰“哥利亚”号。5月25日、27日,德国潜艇“U-21”号连续击沉英战列舰“胜利”号和“威严”号。为了抗击德国潜艇,英国决定派出1艘浅水重炮舰和13艘潜艇来辅助作战。英国的这些潜艇通过摧毁土耳其运送补给的船只,袭击其后勤部队,对海岸进行小规模袭击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并不能根本改变陆上的僵持局面。6月初,英国决定增派5个师的兵力支援陆上作战。8月6日,为了拦腰切断加利波利半岛,汉密尔顿决定在加巴岬发起新的攻势,同时派2个师的兵力在苏夫拉湾登陆实行奇袭。8月6日夜间,英军完成在苏夫拉湾的登陆,英法联军转入进攻。到8月10日,土军阻止了英法联军的进攻,第一次全面进攻暂告结束。战斗中,英法联军损失约4.5万人,与土军的损失大体相当。9月,英军总指挥汉密尔顿被召回伦敦,查尔斯·门罗将军上任,双方战斗时断时续。到了I1月,天气又渐渐变坏,雷暴雨及暴风雪的突然来袭把英土两军共1000多人淹死在战壕里。门罗将军意识到就此下去,无异于自取灭亡,加利波利战役注定是一场失败,因此决定撤退。12月19日夜,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联军开始撤退,到1916年1月9日,撤退全部完成,过程中无一人伤亡。至此,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宣告结束。
战争结果及评价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持续259天,其中英法部队共伤亡25万人,土耳其伤亡18.6万人;英法联合舰队损失战列舰6艘,土耳其损失1艘,以英法联军的失败告终。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英法联军低估了敌方的防御能力,攻击行动缺乏突然性和充分准备,组织混乱,对敌方情况不明,指挥上犹豫不决等。另外,德土统帅部巧妙使用陆军、海岸炮兵和抗登陆水雷障碍,以及德国舰队在海上交通线上的有效作战,都是英法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失利的重要原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两栖进攻战役,对未来战争提供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影响深远。这次战争之后,人们开始重新探讨有关准备和实施攻占海防筑垒地域的方法,制定出准备和实施登陆战役的新方法。
⑨ 不满土耳其力挺巴铁,为何印度要撕毁巨额军舰合同
因为巨额的军舰合同,之前也是为了拉拢土耳其跟土耳其保持合作关系,所以才会签订的军舰合同。但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地区事件对峙的时候,土耳其站在了巴基斯坦那一边,所以为了对土耳其进行打击报复,印度单方面撕毁了巨额的金军舰合同并且还与土耳其敌对势力进行交流拉拢。
除了威胁土耳其撕毁了之前与土耳其签订的军舰合同之外。印度还针对了土耳其进行了针对性的反击。拉拢了土耳其的敌对国家。会见了土耳其周边的国家,并且表达了对土耳其周边国家的支持。这些国家和土耳其都有着长期争端,印度此举显然是在报复土耳其对巴基斯坦的支持,警告该国不要以为印度对此毫无办法。
⑩ 印度建国以来对外发动过几次战争
四次.
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蒙巴顿方案规定让克什米尔人自由选择归并印、巴一方或宣布独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战争。
2.ZY边境战争,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3.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规军队也卷入冲突,印度军队于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攻占巴方控制线内的多处山岭.
4.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东巴基斯坦发生动乱的局势,利用和苏联结盟来牵制巴基斯坦的盟友美国和中国,向孟加拉地区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并成功占领该地区并扶植自治政府,最终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家肢解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两部分,实现了在南亚称霸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