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有多少军人在服役
按现役正规军算 :中国人民解放军230万美国军队138.5万印度军队127万朝鲜军队117万俄罗斯军队113.2万。查了一下解放军出版社的军事力量手册,估计了一下,亚洲950~1100万,中国印度朝鲜都过百万,韩国越南伊朗土耳其缅甸数量也较大;欧洲350万左右,俄罗斯为大头;非洲约200万,比想象的要少,埃及南非两国占一半,一些反政府武装数目未被算入;美洲295万,山姆大叔比重最大;大洋洲最少,10万不到,澳大利亚数目也很少。加起来总数1900万少些。
㈡ 阿萨姆邦的民族主义
阿萨姆邦位于中国、缅甸、孟加拉、不丹的交汇处,主要民族为阿萨姆族,“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和“卡塔普尔解放组织”是阿萨姆邦三大反政府武装组织。“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成立于1979年,以实施暗杀、绑架、袭击军警等暴力活动而着称,其宗旨要把该邦从“印度统治下解放出来”。印度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曾先后动用了8个陆军旅和4个陆军师,对它实施大规模围剿。但该组织残余的主战派与邻邦的恐怖分子串连,继续进行暴力活动,而且还在印度邻国不丹拥有9个营地。“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和“卡塔普尔解放组织”两个组织也拥有8个和3个训练营地。阿萨姆独立运动近年来在印度十分活跃。
东部阿萨姆邦的居民属于蒙古利亚任重,长得像中国人。他们主张阿萨姆从未属于印度,是占领国英国撤走后印度强占了该地方。主要分裂团体阿萨姆联合解放战线(ULFA)一直攻击了从北印度涌来的说印度话的移民。
㈢ 印度国内有分裂势力吗
印度国内有分裂势力。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印度东北部地区那加兰邦、米佐拉姆邦、阿萨姆邦分别爆发了分离主义暴乱。
印度东北部地区同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孟加拉国接壤,居住着加洛族、米佐族、梅泰族、米基尔族、卡西族以及阿萨姆族等少数民族和部落居民。
由于地理上远离中央政府,经济上发展缓慢,在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等矛盾的催化下,东北部地区不断爆发各种骚乱和恐怖流血事件。
据印度媒体不完全统计,至少有50个大大小小的叛军组织活跃在印度东北部地区。
有的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与打家劫舍的“山大王”无异。他们时常联手袭击当地军警和政府,成为印度中央政府的“心腹之患”。
更让印度不安的是,由于边境管理不严,周边邻国成了这些叛军的避风港。他们走私枪支和弹药,在国外建立起大量武装训练营地。
每当印度政府军进行大规模清剿时,他们就躲进国外的训练营。政府军撤走后,他们又回到印度进行各种恐怖活动。
(3)印度反政府武装有多少呀扩展阅读
印度打击分裂势力不手软
为遏制搞分裂、闹独立的势头,稳定当地社会局势,印度政府在东北部地区长期驻扎有几十万军警。时至今日,外国人前往东北部地区旅游观光,还必须向印度内政部申请通行许可证。
1983年1月,印度中央政府出动20万军队镇压阿萨姆邦的动乱。
1990年11月,印度中央政府再次调动8个陆军旅围剿“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抓获2800名嫌疑犯。
1991年9月,印度中央政府又调集4.3万正规军,发起了为期3个月的“犀牛行动”,共逮捕了630名该组织骨干成员,其领导核心的11人中有5人被击毙或逮捕,3000名武装分子缴枪投降。
但该组织主战派流窜到不丹、缅甸等邻国,与当地的恐怖分子勾结,不断越境对印度进行袭击。
㈣ 介绍下世界各国的民族分裂组织
斯里兰卡:猛虎组织(The Liberation Tigers of Tamil Eelarm—LTTE)全称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
成立于1972年,首领布拉巴卡兰。猛虎组织是泰米尔人30多个反政府武装组织中最大最活跃的一个。1975年以来与政府军展开游击战。1994年8月,人民联盟政府成立,决定与猛虎组织举行和谈,经过两轮谈判后,终于1995年1月3日,签署停火协议,1月8日正式生效。1995年4月,该组织单方面撕毁协议,退出和谈,双方冲突再起。该组织现任领袖韦卢皮莱?普拉巴卡兰,高级指挥官:维纳亚加莫蒂?穆拉利塔兰。
印度尼西亚:自由亚齐运动(武装分裂主义组织) 成立于1976年,它要求在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端的亚齐特区成立一个伊斯兰国家。1976年12月以来,双方冲突已经造成1万多人死亡,仅2003年一年就有1700人在冲突中丧生。
菲律宾: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 菲最大穆斯林反政府民族武装组织。1978年从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分离后建立。初期力量极小,90年代后逐步壮大,1996年9月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部分不愿接受政府军警整编的人员陆续加入,其力量大增。现有成员15400人,各式武器11300余件。该阵线一直坚持分离主义武装斗争,主张在棉兰老岛建立一个独立、严格的伊斯兰国家。拉莫斯总统任内,与政府共进行了六轮低级别谈判,但因双方立场迥异而无实质进展。埃斯特拉达就任后,双方于1998年8月签署《关于推动棉兰老和平进程协议》,9月,又签署将各自前沿阵地部队后撤5公里并实行停火的协议。但上述协议并未得到执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1999年,政府军警部队与摩伊游击队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与交火,和谈因菲参议院批准《菲美访问部队协议》等因素一再延迟至10月才开始。双方和谈小组于12月就谈判规则与程序达成一致,决定2000年1月开始正式谈判。主席哈希姆?萨拉马(Hashim Salamat)。
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 菲最大穆斯林反政府民族武装组织。1978年从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分离后建立。初期力量极小,90年代后逐步壮大,1996年9月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部分不愿接受政府军警整编的人员陆续加入,其力量大增。现有成员15400人,各式武器11300余件。该阵线一直坚持分离主义武装斗争,主张在棉兰老岛建立一个独立、严格的伊斯兰国家。拉莫斯总统任内,与政府共进行了六轮低级别谈判,但因双方立场迥异而无实质进展。埃斯特拉达就任后,双方于1998年8月签署《关于推动棉兰老和平进程协议》,9月,又签署将各自前沿阵地部队后撤5公里并实行停火的协议。但上述协议并未得到执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1999年,政府军警部队与摩伊游击队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与交火,和谈因菲参议院批准《菲美访问部队协议》等因素一再延迟至10月才开始。双方和谈小组于12月就谈判规则与程序达成一致,决定2000年1月开始正式谈判。主席哈希姆?萨拉马(Hashim Salamat)。
菲律宾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 1968年12月建立。1969年3月该党建立了军事组织——新人民军,进行武装斗争,目标是夺取国家政权。该党及其组织长期以来被政府宣布为非法,总书记何塞?西逊长期以来流亡在荷兰。90年代以来,菲共内部矛盾不断加深,1992年形成“抵制派”(列宁主义)和“效忠派”(亲西逊派)。前者另成立菲工人革命党。1994年,从新人民军分裂出来的“亚历斯?文加瑶派旅”与“抵制派”联合。但西逊仍代表菲共主流。1986年8月,由该党领导的全国民主阵线与阿基诺政府举行和谈,11月达成停火协议。1987年2月协议到期后,双方重开战火。拉莫斯政府成立后,1992年9月,双方在荷兰海牙举行了探索性会谈。1997年,双方在荷兰重开和谈。近年来,新人民军严重受挫,1999年兵力约9400多人。1999年5月,菲共因菲参院批准《菲美访问部队协定》单方面终止和谈进程,菲政府转而使和谈地方化,同时继续对流亡海外的菲共主流派领导人敞开谈判大门。6月菲总统发布政令,建立“全国和平论坛”,负责解决和谈有关问题,制订与和平进程有关的改革措施,下设“地方和平论坛”,在吕宋、维萨亚和棉兰老负责建立政府与菲共地方组织间的联系。
印度:阿萨姆邦联合解放阵线,成立于1979年,以实施暗杀、绑架、袭击军警等暴力活动而着称,其宗旨要把阿萨姆邦从“印度统治下解放出来”。主席:阿拉宾达?拉吉柯瓦。
另外,在印度还有几个种族分离极端武装组织(反政府武装组织),它们是: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卡塔普尔解放组织和卡尔比国家志愿军。
尼泊尔:尼泊尔共产党(毛泽东主义派),1996年2月发动“人民战争”,旨在推翻尼泊尔君主立宪政体,建立一个共和国。领袖普拉昌达(普什帕?卡迈勒?达哈尔)
缅甸:克伦民族联盟。 该联盟是缅甸独立初最有实力的组织之一,他们领导的克伦民族解放军兵力仅次于缅共人民军。克伦民族联盟还联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装组织并组成了“民族民主统一战线”。1994年该联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员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至联盟一分为二。一派是以波妙为首的基督教派继续沿用“克伦民族联盟”名称。另一派改称“克伦进步佛教协会”。1995年初,缅政府军趁其内讧之机,向克伦民族联盟发起了大规模进剿,一举攻克其总部马纳普洛并占领了其控制区。迫使该部转移至缅泰边境西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 成立于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军。1995年初其主席赛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掸族头人甘约率部脱离坤沙的蒙泰军另立山头,重新组建“掸邦民族军”。现主要活动于缅甸东枝以北的南兰、板法、孟盖和赖卡等地区。控制区面积510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4.5万人,总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该部曾先后10多次与缅政府进行了谈判,但均未能达成和解协议。
掸邦联合革命军。 成立于1960年,莫亨任首领。1985年该部与坤沙的蒙泰军合并。1996年初,原莫亨归部团长约色率2000余人,脱离坤沙自立门户,重新组成“掸邦联合革命军”。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该部现主要活动于景栋以南,邦弄以东地区,以及孟乃、兰科、孟班、赛芒滚、万达果、刀辛和孟裴等地。总兵力约5000余人,编成756、757、758和759四个旅,总部设在景康(景统)。该部现仍继续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
罗兴伽穆斯林团结阵线。 该阵线是缅甸若开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装组织,成立于1978年,同时建立了“罗兴伽穆斯林游击队”,并在该邦的貌夺和布帝洞等地区建立了根据地。1991年缅政府对其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清剿,该部武装和穆斯林难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国。外逃的穆斯林团结阵线仍继续在孟加拉国坚持反缅政府的斗争,并向伊斯兰国家请求援助,现该阵线由昭鲍任主席,努尔?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总书记,武装力量约3000余人,总部设在孟加拉国境内。
坤沙余部和其他较小的民族武装组织。 坤沙余部包括张维纲的自卫队、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军、赵苏来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总兵力约1万人。其他较小的反政府组织还有若开民族解放军、若开解放党和钦族解放军等。
佤邦联合党与佤邦联合军(MNSA)。 是1989年4月从缅共中部军兵变后分离出来的,原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1989年11月改名为佤邦联合党。该党领导的武装称“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佤联军控制区分南、北2部份。北部与中国接壤,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与泰国和老挝相邻,面积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佤联军现已发展到3.5万人,是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现党总书记赵尼莱,副总书记肖明亮、鲍有义。佤联军总司令鲍有祥,副总司令李自如、布莱康。总部设在帮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挥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部”设在莱三哨。部长魏学刚(兼南部军区司令),书记鲍有义(兼南部军区政委)。
克钦新民主军(NDA)。 是1989年10月由缅甸共产党101军脱离缅共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6000平方公里,分为片马、昔董、拖角和落空4个区,人口7万余人。武装力量有军队500余人,民兵1000余人。主席兼司令丁英,副司令泽龙。总部设在板瓦。
新孟邦党(NMSP)。 成立于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党内出现矛盾发生内讧,分成两派。1987年两派经过协商又重新统一。1993年-1995年该党与缅政府举行过4次和解谈判。1995年6月双方签订了政治和解协定。1998年以来,由于缅政府在孟族聚居区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党声称要中止与缅政府和平协定。现该党总兵力7800余人,各种武器8300余件,总部设在耶羌帕。
掸东同盟军(NDAA)。 是1989年4月由缅甸共产党815军区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面积4950余平方公里,分为小勐拉、南板和萨洛三个行政区。人口7.4万人。总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贤,副司令蒋志明、罗常保。总部设在小勐拉。
果了同盟军(MDNA)。 是1989年3月由缅甸共产党东北军区兵变另立山头的武装组织。1992年该部发生内讧,司令彭家声和参谋长杨茂良大打出手,结果杨茂良驱出了彭家声,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声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参谋长。现控制区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武装力量2700余人。其中军队500余人,总部设在老街。
掸邦军(SSA)。 领导人色廷,兵力2100人,总部盛加。
克钦保卫军(KDA)。 领导人木吐诺,兵力2000余人,总部岗卡。
勃欧民族组织(PNO)。 领导人昂坎迪,兵力1400余人,总部椒得龙。
崩龙邦解放军(PSLA)。 领导人吴埃孟,兵力1400余人,总部楠玛都。
克洋民族保卫军(KNG)。 领导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总部孟别。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 领导人美桑达、吴吞觉,兵力1600余人,总部霍雅。
新克洋邦党(KPP)。 领导人吴瑞埃,吴丹梭奔,兵力150人,总部彬泷。
掸帮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 领导人吴达格雷,兵力3100人,总部瑙都。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 领导人昂丹雷、吴库贴布佩,兵力7800人,总部多达玛基。
若开共产党(CPB)。 领导人沙吞吴,兵力300人,总部布帝洞。
老挝:老挝先后出现的武装组织有民主救国组织、中立救国组织、独立组织和民族联合阵线等,目前仍在继续活动的主要是民族联合阵线(郎王宝军事集团),他们一直得到美国和西方的支持和援助,经常在老中和老泰边境地区进行武装骚乱活动。
㈤ 印度毛派武装是个什么组织!
纳萨尔派武装组织
纳萨尔派武装成立于1967年,目前共有7000多人。作为印度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组织,该武装时常袭击政府机构和警察部门,其活动范围已扩大到印度17个邦。
纳萨尔派武装是毛派武装,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共产主义武装40年前在西孟加拉邦小镇纳萨尔发动的暴力革命。该派主要集中在印度中部的切蒂斯格尔邦、恰尔肯德邦和安德拉邦,武装成员据说有3万人左右。成员以城乡贫困激进青年为主,经常袭击政府军警,勒索工程包商,甚至在若干偏远地区成立税收、司法等“行政机构”,俨然地方政府。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曾多次公开表示,毛派共产党叛乱问题已成为印度内政安全最大的威胁,他日前并且要求中央与地方政府合作解决此一问题
印度安全部队多次遭纳萨尔派武装袭击。2009年5月21日,印度东部马哈拉施特拉邦警察遭纳萨尔派武装袭击,造成16名警察死亡;2009年2月1日,15名警察在巡视达诺拉森林地区时被纳萨尔派武装打死。
毛派武装简单点就是游击队武装:没有技术装备优势,但是利用毛主席的理论,坚信持久战。
㈥ 世界各地的反政府军
泰国的“红衫军”
尼泊尔反政府军(已解散)
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猛虎组织)
缅甸反政府武装南掸邦军
菲律宾反政府军“新人民军”
索马里反政府武装
哥伦比亚“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
也门南部反政府分裂武装
也门北部萨达省和阿姆朗省什叶派胡塞反政府武装
苏丹的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公正与平等运动”
印度泰米尔反政府武装和纳萨尔派极左派反政府武装
阿富汗反政府武装
刚果(布)反政府武装
刚果(金)反政府武装
津巴布韦反政府武装
卢旺达反政府武装“卢旺达解放民主力量”
蒙古反政府军
巴基斯坦奥拉克兹部落地区的武装和塔利班
厄立特里亚反政府武装
利比里亚反政府武装
沙特的也门反政府分裂武装
尼日尔爾尔共和国的“尼日尔爾尔人争取正义运动”
科特迪瓦南方反政府武装
应该还有不少,记不得了。
DONGTU应该也算吧
㈦ 印度毛派的发展历程
1969年,以武装起义为斗争手段的印共(马列)成立,但不到两年,这个政党就分裂了。总书记玛瞿穆达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1972年,他死于狱中。在整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印度毛派支离破碎,但是坚持毛泽东的阶级斗争和人民战争理论,仍然是他们的共同点。
1971年的孟加拉战争对毛派来说也是一个重大打击。因为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良好关系,所以,印度毛派中的一些人在这场战争中站在了巴基斯坦一方,这种举动很难被印度国内民众的情感所接受,也进一步削弱了毛派的力量。
有意思的是,在整个分裂的过程中,亲玛瞿穆达的毛派还在七十年代分裂成了支持林彪和反对林彪的两股势力。
分裂后,印度毛派陷于沉寂。直到1993年4月11日,读者在《印度时报》上又读到了一段文字:“极左分子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有明显的回潮趋势。”
毛派回来了。从1993年至今,印度绵延的贫困山区为毛派提供了舞台,他们的势力也从原来的4个邦扩展到印度28个邦中的13个邦。
1992年,印度前总理拉奥诚恳地向民众道歉,认为政府始终没有解决好土地改革的问题,而相关的承诺其实早在独立前就已经做出。此后,一个选举接一个选举,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并为因此改善。而毛派的核心目标——土地革命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大资本。在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印度农民的自杀率近年来也扶摇直上,社会分化加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印度的情报人员估计,目前的毛派武装人员大概有两万人之多,仅去年一年就造成了近千人丧生,他们毁坏铁路,抢银行,劫狱,让自己经常出现在印度报纸的头版。
印度毛派领袖相信,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发展,而他们的理论变化是,不再用上所有的力量去打赢一场战争,而是一边采取偷袭战术,一边巩固自己的根据地,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深。
短短时间内,从尼泊尔边境到印度东部,一条红色走廊已然形成。在这条红色走廊上,聚集着像比哈尔邦这样印度最穷的地方,山脉险峻、丛林连绵,游击队在许多地方面对的都是缺员多达35%的印度警察和他们落后的武器。
在许多地区,毛派游击队已经取代政府来管理当地,并依靠税收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比如恰蒂斯加尔邦的丛林里盛产竹子,毛派就向往来于丛林的竹子商人收取赋税,并要求当地的道路建设公司同样为之。而当政府带领军队来到山区清剿毛派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受到当地农民的保护。印度毛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建立了严密的地下组织,这使得不了解当地情况的军队和警察很难对他们有所行动。但是,他们的势力也仅仅限于农村,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接受毛派这样的极端组织,而像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却可以凭借自己的高效获得民众的支持,取得包括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在内的地方执政权。
2005年,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也公开表示:“我们不清楚这些武装组织为何盗用中国领袖毛泽东的名字;而且我们也不喜欢这样。他们要这样称呼自己,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中国与他们从来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境内也没有任何组织或团体与他们有任何联系。”
印度毛派共产主义中心(Maoist Communist Center of India, MCCI)
恰蒂斯加尔省(Chhattisgarh)、奥里萨(Orissa)省、安德拉省(AndhraPradesh)三角地带为纳萨尔派武装(Maoist)藏匿区域。
简介:印度纳萨尔派武装印度的纳萨尔派(Naxalites),是印度毛泽东主义革命武装的一支。此前该武装派别曾在印度制造过多起袭击事件,印度政府也曾下令严防,与此次袭击不同的是,此前该武装派别只是针对政府武装人员,并没有袭击平民。[来源: 央视新闻时间:2010-05-28 12:17:07 ]
纳萨尔派游击队于1967年组建于西孟加拉邦。据称,尽管这支隐藏在印度深山老林中的武装组织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对印度安全构成的威胁却是最大的。据印度情报机构估计,这支武装大约有2000名作战人员,但支持者无法统计,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最具实力的反政府武装。印度情报机构和政府官员坦言,纳萨尔派武装之所以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是因为他们驱逐地主,重新分配土地,通过枪杆子来确保印度烟叶产品的价格,从而保证了当地穷人的收入。另外,由于纳萨尔派推行男女平等,因此在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印度,特别是广大农村容易招收到女兵。 印度左翼极端组织纳萨尔,也称印度毛派共产党,曾被印度总理辛格称为印度国内的最大威胁。该组织是1967年从印度共产党中分离出来的一支,原来主要以西孟加拉作为活动中心。近年来,其活动遍及印度近40%的国土,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印度中部和东部农村,尤以所谓的“红色走廊”着名,控制面积达92000平方公里。组织的人员共有5万名,其中2万名为武装人员。该组织受到印度主流政治团体的普遍反对。
纳萨尔起源于西孟加拉邦的小村庄,1960年代,因其领导者不满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妥协政策,公开与其决裂,成立了“革命的反对派。”1967年,他们领导了无地农民暴动,即“纳扎尔巴里运动”,因为其骨干成员崇拜毛泽东,鼓动印度农民和下层阶级发起暴动,推翻政府和上层阶级,于是,该党被命名为印共(毛)。
㈧ 世界上那些国家有反政府武装
在印度即将进入大选第二阶段投票前夕,印度左派游击队4月22日上午7点左右在中东部恰尔肯德邦劫持一列载有700-800人的火车。
索马里自1991年以来长期战乱。2006年年底,索过渡政府在埃塞俄比亚军队的帮助下击败反政府武装,控制了索中南部地区。但此后,反政府武装不断在摩加迪沙等地发动袭击,当地安全局势持续动荡
哥伦比亚副总统桑托斯4日在联合国裁军会议上表示,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目前正在加紧采购放射性核废料,并试图制造出“脏弹”,以便对哥伦比亚以及他们选中的其它国家发动杀伤力惊人的恐怖袭击。
“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是该国最大的反政府游击队,曾对国内1098名市长和政府官员发出死亡威胁。近一年多以来,共有13名市长和60多名市政官员被杀害,220名市长迫于威胁而辞职。哥伦比亚西南部乌伊拉省苏阿萨市市长亨蒂尔·巴阿蒙18日凌晨在寓所内被反政府武装分子杀害,成为今年以来哥伦比亚第五名遇害的市长。
缅甸反政府军队斗争长60年 平均每天交战4回合
菲律宾反政府武装“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20日宣布与政府“全面开战”,声称武装人员已经准备赴死。
尼日尔爾利亚主要武装组织——尼日尔爾尔河三角洲解放运动(MEND)14日声称向尼日尔爾利亚政府军发动了两次袭击,并要求众多石油公司在24小时内尽快撤离尼日尔爾尔河三角洲,避免遭受更大的袭击。
斯里兰卡猛虎组织
㈨ 印度建国后,军队战斗力如何
印度这个国家,成立仅仅几十年光景,但和周边邻国的争端和战争,几乎就从未间断过,除了老对头巴基斯坦,还武力吞并锡金,控制
不丹
。
当年斯里兰卡内战时,为了显示自己南亚带头大哥的实力,印度也曾自告奋勇,以十万之兵对阵反政府武装猛虎组织。无奈实力不济,三年时间里,猛虎组织越战越勇,而印军却损失惨重,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回国内。
1962年,我国正经历三年困难时期,印度趁机入侵我方领土,双方很快展开对攻,结果印军一击即溃。连号称打遍欧亚无敌手的印度杰特联队,也被我军全歼。
(尼泊尔军队)
三、利益驱使下的国际放纵。
上世纪70年代,美苏正处于冷战时期,都想拉拢这个南亚次大陆的庞然大物。所以当印度吞并锡金后,两个超级大国的装聋作哑,使得印度的侵略行径如愿得逞,野心也越来越大。
苏联解体后,印度每年向俄罗斯采购大量军火,大大缓解了俄罗斯的经济困局。苏联自然不会对南亚这些无关自己利益的事情出手。而美国虽然号称“世界警察”,但一直把印度当成掌控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前沿阵地,对于印度的乱来,更不会横加指责,把两国关系弄僵。
今年以来,印度不断向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发起挑衅,在自知实力不足情况下,印度再次寻求俄美支持,先后向俄罗斯抛出33架战机、70万支步枪以及S-400防空导弹订单。
相对于只想出售武器呼吁印度冷静的俄罗斯,美国却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频频为印度撑腰打气,不仅在印太海域集结了三艘航母,以及与之配套的护卫舰和军机。还积极邀请印度加入G11,使得战斗力疲软的印度顿时底气十足。
可以说,印度每一次对于邻国的恣意妄为,和美、俄为首的国际势力的纵容沉默,有着直接的关系。
再加上印度既不是靠军事起义推翻政权,也不是通过独立战争建立国家,而是靠不抵抗运动和平建国。没有经历过战争,自然不会珍惜和平。对周边小国的欺凌屡屡得手,又让印度信心十足,更助长了他们发动战争的野心。
㈩ 印度有分裂势力吗
印度东北地区的阿萨姆省、阿鲁纳查省、那加兰省、梅加拉雅省、曼尼坡省、米左拉姆省和特利普拉省七省,以及西北部的查谟暨喀什米尔省,虽然是印度境内自然风景最宜人的地区,但也是分离主义运动最活跃的地区,动乱频仍,印度政府限制外人进入。
图片附件: [印度行政区划] 2005523154836833.gif (2007-5-21 05:01, 114.36 K)
图片附件: 英国征服印度的殖民战争.jpg (2007-5-21 05:01, 153.96 K)
印度各民族分离势力的建国区域和国旗
(一)克什米尔(地区)
图片附件: AzadKashmir.gif (2007-4-16 10:59, 1.23 K)
图片附件: IndianKashmir.gif (2007-4-16 10:59, 32.94 K)
位于印度西北部,毗邻中国、巴基斯坦。主要民族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克什米尔族,谋求独立的军事组织有1989年建立的虔诚军(LeT),领导人哈菲兹。目标争取克什米尔独立,经常制造连环爆炸。1989年建立的真主穆斯林游击队(HM),领导人沙拉乌汀。目标将克什米尔地区与巴基斯坦合并。[注]图中克什米尔一部分是我国的领土。
图中的国旗系“自由克什米尔”的旗帜!
(二)安德拉(国)
图片附件: Andhra-Pradesh.gif (2007-4-16 11:01, 1.09 K)
图片附件: AP.gif (2007-4-16 11:01, 36.72 K)
位于印度东北部海岸,主要民族为泰卢固族,军事组织有人民战争组织(PWG)和 1980年于南部安德拉邦成立的另一支左派游击队力量。两支左派游击队曾在印度的29邦中的8邦发动暴乱,但均被镇压。 那里有镇压,那里有反抗。 反抗仍在继续!
(三)阿萨姆(国)
图片附件: flag_Assam.gif (2007-4-16 11:03, 1.04 K)
图片附件: Assam.gif (2007-4-16 11:03, 35.88 K)
位于中国、缅甸、孟加拉、不丹的交汇处,主要民族为阿萨姆族,“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和“卡塔普尔解放组织”是阿萨姆邦三大反政府武装组织。“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成立于1979年,以实施暗杀、绑架、袭击军警等暴力活动而着称,其宗旨要把该邦从“印度统治下解放出来”。印度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曾先后动用了8个陆军旅和4个陆军师,对它实施大规模围剿。但该组织残余的主战派与邻邦的恐怖分子串连,继续进行暴力活动,而且还在印度邻国不丹拥有9个营地。“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和“卡塔普尔解放组织”两个组织也拥有8个和3个训练营地。阿萨姆独立运动近年来在印度十分活跃。
(四)古吉拉特(国)
图片附件: Gurkhaland.gif (2007-4-16 11:03, 962 bytes)
主要民族为古吉拉特族,军事组织不详。
(五)曼尼普尔(国)
图片附件: Manipur.gif (2007-4-16 11:06, 884 bytes)
图片附件: mani-map.gif (2007-4-16 11:06, 36.65 K)
位于印度东北部,主要民族为曼尼普尔族, 曾爆发过驱逐印度人的运动。
(六)米佐拉姆(国)
图片附件: flag_Mizoram.gif (2007-4-16 11:06, 956 bytes)
图片附件: MIZORAM.gif (2007-4-16 11:09, 28.98 K)
位于印度东北部,主要民族为信奉基督教的米佐族,60年代中期,米佐人掀起了民族独立活动。
(七)那加兰(国)
图片附件: nagaland.gif (2007-4-16 11:09, 2.27 K)
图片附件: nagamap.gif (2007-4-16 11:09, 31.21 K)
位于印度东北部,主要民族为那加族,60年代中期,那加人掀起了旨在脱离印度的民族独立活动。后来又发生过暴力驱逐印度移民的活动。
(八)旁遮普/哈利斯坦(国)
图片附件: khalistan.gif (2007-4-16 11:19, 4.79 K)
图片附件: punj.jpg (2007-4-16 11:19, 64.15 K)
主要居民为信奉锡克教的旁遮普族,其属下的军事组织为巴布巴尔哈沙国际(BKI) ,长期以来试图在北部的旁遮普邦建立名为"哈利斯坦"的独立国家。80年代初期,旁遮普人的暴力冲突已经越演越烈!锡克教暴动于1983年爆发,持续至1992年止,在旁遮普邦造成5万人死亡。
(九)锡金王国
图片附件: sikkim.gif (2007-4-16 11:19, 3.46 K)
图片附件: sikkimmap.gif (2007-4-16 11:19, 15.79 K)
位于尼泊尔、不丹之间,原为中国领土,大吉岭、噶伦堡本来就是锡金的。 锡金被印度吞并后,锡金国王流亡海外,至今不承认印度的并吞。锡金有复国和复地的理由,甚至会产生一些复地组织。
(十)泰米尔(国)
图片附件: TamilNa.gif (2007-4-16 11:23, 1.41 K)
图片附件: tml.gif (2007-4-16 11:23, 41.96 K)
位于印度南部,主要民族为泰米尔族,
(十一)北方邦
图片附件: uttkh.gif (2007-4-16 11:23, 4.97 K)
图片附件: beifangbang.jpg (2007-5-21 04:45, 6.66 K)
北方邦(उत्तर प्रदेश Uttar Pradesh)位于印度的最北部,历史上先后有“印度斯坦”、“联合省”等不同名称。“北方邦”一名是1950年1月26日之后由“联合省”正式改名为北方邦,从此“北方邦”一名沿用至今。北方邦的北部与尼泊尔和中国的西藏相连,东接比哈尔邦,南连中央邦,西临旁遮普,西北是喜马偕尔邦,西南是拉贾斯坦邦,其面积为29.4万多平方公里,它是继中央邦和拉贾斯坦邦之后的第三大邦。人口占全印人口的六分之一,有13911万(1991年),是人口最多的一个邦。北方邦是印度的两大圣河——恒河和朱木拿河流经地区,它在印度宗教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印度教的圣地遍布全邦。释迦牟尼成道以后,首先在北方邦的鹿野苑传道,并以北方邦为中心开展传教活动。穆斯林的基地也在北方邦。总之,北方邦在印度的政治和宗教文化生活中一向处于重要地位。北方邦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瓦拉纳西、泰姬陵等。
该邦土地肥沃,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甘蔗和棉花等。该邦为印度重要的工业邦之一,主要工业有纺织、制糖和食品业。工业城市很多,瓦腊纳西生产的纱丽等闻名印度。
(十二)特里普拉(国)
主要民族为孟加拉族移民,其属下的军事组织为特里普拉民族解放阵线(NLFT):1989年成立,目标是特里普拉邦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