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的地理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三角形半岛上,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隔印度洋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相望,陆地则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等国接壤。北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把印度同北面的亚洲邻国隔离开来,只有西北部的兴都库什山和东北的那加山脉有一些通往外部的山口。印度幅员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从北到南既有白雪皑皑的“花丽雪国”,又有森林蔽野的莽莽高原;既有干旱少雨、人迹罕至的拉贾斯坦沙漠,又有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宜于农耕的恒河平原。从地理上看,印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地区,一是喜马拉雅山以南和文底耶山脉以北、包括西北部的沙漠和恒河平原地区;二是中部的德干高原地区,它西面较高,向东倾斜,呈南北走向的东、西高止山脉位于高原两侧,两条山脉又分别在东西两部个留出一条狭长的海岸平原;三是克里希纳河及其支流通加巴德腊河经南直到海角的地区。这里是德干高原向南延伸的部分,一般称为南印度。在辽阔无垠的次大陆,河流纵横,湖泊棋布,为人类带来灌溉舟楫之利。最着名的河流有北部的恒河,朱木拿河,西北的印度河(今巴基斯坦境内),东北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中部的纳巴达河、哥达瓦利河,以及南部的克里希纳河、可佛理河等等。其中恒河为印度第一大河,全长3000公里,流域面积达73万多平方公里,是印度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从气候条件看,印度从北到南兼具寒、温、热三类型的气候,但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每年4—6月为热季,7—9月为雨季,10月至第二年3月为凉季。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冬季气候宜人,最冷的时候只穿一件薄毛衣即可,而且到处仍是绿树如荫,繁花盛开,印度人称之为“粉红色的冬天”。这时也是印度一年中最好的旅游季节。署季则酷热难耐,有时气温高达50c,即使坐在室内也是汗流浃背。从7月份开始,印度洋季风到来,雨季开始,几乎每天都要下一场雨,带走一些暑热。印度全国降雨量变动幅度也很大。
Ⅱ 印度的地理位置是什么
印度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6度44分至35度30分、东经68度7分至97度25分之间。
Ⅲ 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位于北半球,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印度的地形特点: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以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吹东北季风,少雨;夏季吹西南季风,湿润多雨。
印度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和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
在印度,低矮平缓的地形占有绝对优势,这种地形不但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产业,也是重要就业部门,提供两千多万个岗位。入境旅游人数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
Ⅳ 印度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在地理位置上印度究竟有何优势
在当今国际社会,国家要发展壮大,地理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印度的地理位置之优越性,虽说比不上美国,但是也是数得上的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先从现代社会最需要的贸易来说,印度处于波斯湾东侧,把握波斯湾入口,几乎可以说能够控制世界石油一半的出口,如果断了波斯湾,几乎可以断掉整个日本,韩国以及中国一半的石油进口。并且也可以断掉欧洲和美国的石油进口,不可以不说这样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并且美国对印度几乎不围堵,就算围堵,在印度四周也很难找到适合的支点,特别是像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支点。所以对印度的围堵也不会很顺利。印度在拥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如果印度很争气,成为军事,经济和工业强国,那么印度就有机会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拥有印度那么好的大洋位置(美帝除外)。
Ⅳ 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关于印度的地理位置介绍
1、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2、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1\3,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
3、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Ⅵ 从地图上看,为什么说印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国家
从地图上看,印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国家,原因如下:
当今世界,中美俄欧四强并立,各有优劣。四强之外,还有一个独立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就是印度。印度东西两面都是海洋,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天生能够阻隔大部分敌人的入侵。在古代,入侵的游牧民族都是从印度西北方,翻越兴都库什山脉或沿着喀布尔河谷攻入印度的。印度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却地理位置极佳,基本独霸印度次大陆,南部深入印度洋。唯一的弱点就是连接印度东北部各邦的古里西里走廊,如下图虽然印度内部问题重重,但是印度的人口、领土、政治、经济实力、文化底蕴、发展潜力、军事实力等都是唯一一个与中国相匹敌的国家,拥有世界影响。从历史和文化方面来讲,印度历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产生婆罗门教(古印度教)和佛教两大影响世界的宗教。婆罗门教除了影响印度周边,还对东南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佛教的影响更是广泛,对中国、日本、蒙古、东南亚都产生重要影响。相比之下,中国本土只产生了道教和一个准宗教,影响主要在中国内部及少数藩属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衰落,雅利安人从北方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成为古代印度的统治者。由于雅利安人人数太少,在印度属于外来少数民族,为了更好的统治古印度,雅利安人创立了婆罗门教(古代的印度教),把印度人分为等级森严的四个种姓,如下图:前两种人是雅利安人贵族,第三种人是雅利安人的平民阶层,第四种人是非雅利安人,以原住民为主,数量最多却不拥有土地,大多是奴隶和仆人。四种种姓之外还有一个地位更为低下的贱民阶层,以犯人、战俘及其后裔为主。不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印度的种姓制度一直持续到现在,依然影响巨大,成为制约印度发展的一大因素。古代印度虽然文化多次出现繁荣,但是却很少统一,而且多次遭受外敌入侵并建立宗教、文化完全不同的政权。印度文化的发展多次被打断。古代印度多数时间都处于分裂状态,内部经常处于混战状态。英国人正是借其内部分裂用很少人就统治了印度。当然,古代印度和现代印度并非完全是一回事,“印度”在古代更多指的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一个国家。英国的殖民统治才使得印度获得统一,甚至把周边很多小国都纳入了印度版图。1947年,印度独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度的发展虽然落后于中国,但是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为重要的是,印度因为落后和建立了民主制度,让美欧认为印度暂时对其没有威胁,成为美日欧等平衡中国影响力的重要砝码。它们争相拉拢、吹捧印度,印度就成了世界上人缘最好的大国。印度也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左右逢源,赚足了 利益。印度虽然落后,却不可忽视,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在某些方面加以利用和合作的国家。
Ⅶ 关于印度地理知识点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关于印度的地理知识点有哪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印度地理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知识点:印度
1、概况:位置――亚洲南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口超过十亿,居世界第二位。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
2、地形特点:自南向北明显的分为三部分: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3、气候特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月)。
4、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5、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 种植 水旱灾害多发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6、发展中的工业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
新德里:首教,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着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印度地理知识点: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地形
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1\3,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气候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资源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复盖率为21.9%。
印度地理知识点:民族
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亚纳邦、比哈尔邦和拉贾斯坦邦等地。多数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佛教、__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语,少数人说乌尔都语。主要以务农为业。
泰卢固族(TELUGU)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8.6%,又称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和__。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欢喝茶。
孟加拉族(BENGAL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等,操孟加拉语,大多数人信印度教。主要从事农业。
马拉地族(MARAT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马拉地人喜欢 摔跤 ,还善于打板球、曲棍球和 羽毛球 。
古吉拉特族 (GUJARATH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语,多数人信仰印度教,少数人信伊斯兰教和耆那教。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较发达。
加拿达族 (KANNADA)
占印人口3.87%, 说加拿达语,分布在卡纳塔卡邦。
马拉亚拉姆族 (MALAYALAM)
占印人口3.59%,说马拉亚拉姆语,分布在喀拉拉邦。
旁遮普族 (PUNJABI)
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语,少数操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信奉锡克教和印度教。多数人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阿萨姆族 (ASSAMESE)
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萨姆邦,操阿萨姆语。信奉湿婆神。多从事农业、畜牧业。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喝茶。
奥里萨族 (ORISSAI)
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奥里萨人主要信奉印度教,奥里萨一向被誉为印度教之乡,素有印度教圣地之称。奥里萨人以米饭为主食,衣着简单朴素。
猜你感兴趣的:
1. 初中地理印度知识点
2. 初三地理印度知识点复习
3. 七年级下册地理关于印度的知识点
4. 初中地理下册印度及俄罗斯知识点
5. 南亚地理知识点
Ⅷ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印度的死穴在哪里
科技发展到现代,单纯从地理环境上看,很难再找出一个国家,因为现代战争根本不再局限于陆地进攻,海洋、空中都可以借助,一个国家只要科技、军事比印度发达,那印度处处都是,所以这个问题更应该讲讲历史上的印度次大陆在哪里。
从公元前2世纪初开始,先后入侵印度次大陆的就有雅利安人、希腊人、塞种人、安息人、大月氏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突厥人、英国人等,除了后来的英国人是从海上进入印度次大陆之外,其他都是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的,这也是印度人肤色驳杂的原因,也是历史上印度分的原因。不过还是开有那句话,现代科技早已经不再是古代的冷兵器,一说放到现代已经不再适用。
Ⅸ 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点)
位置:(1)大部分位于北纬10度---北纬30度之间,主要位于热带(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南部,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分三季
Ⅹ 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河流特点主要气候类型以及特点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印度洋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印度地形北部最高,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中部地势低,以恒河平原为主;南部地势比较高,是德干高原。
印度气候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年降水量丰富,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印度的河流主要是恒河,受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河流没有结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