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巴冲突的原因。
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冲突的由来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2004年1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市西北30公里靠近印巴实际控制线的杰纳布河上,民间团体“印度青年之声”的一名成员在向河中投放装有糖果的盒子,希望这个盒子能漂到下游的巴基斯坦,把他们支持印巴对话和解的美好愿望带给巴基斯坦人民。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
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开启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
❷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是这么回事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殖民地政策造成的。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
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2)印度与巴基斯坦为什么冲突扩展阅读:
印巴最近冲突
2019年2月14日下午15时左右,在印控克什米尔斯利那加以南约27公里的普尔瓦马地区,武装分子用一辆载有爆炸装置的车辆对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的一个车队发动了自杀式袭击,造成至少40人死亡,多人受伤。
2月15日,印度宣布取消给予巴基斯坦的最惠国待遇,并将从巴基斯坦进口商品关税提高到200%。
18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南部地区,印度宣称打死3名可疑武装分子,冲突造成印方4名士兵和1名警察死亡。同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穆罕默德·费萨尔在推特上表示,巴外交部决定临时召回驻印度大使。
2019年2月27日深夜,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紧急给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通电话,通报巴印局势最新情况,希望中方继续为缓和当前紧张局势发挥建设性作用。
2019年3月初,应巴基斯坦方面邀请,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对巴基斯坦进行访问,就印巴局势与巴进行沟通。
2019年3月4日早上,巴基斯坦和印度军队在克什米尔争议地区彼此向对方阵地开火 。
❸ 印巴武装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印巴武装冲突指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军队之间发生的冲突,其原因是原不列颠殖民地印度被划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后而出现的问题造成两国关系紧张所致。某些帝国主义国家随后的干涉,印巴两国反动集团奉行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使得两国关系更加复杂化了。
❹ 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克什米尔争端
根源:克什米尔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克什米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这本来是两个独立的邦国。查谟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
争端: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是英国在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由两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11个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 ”,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缘由: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克什米尔争端由此产生。
协议: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❺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仇恨,为何会愈演愈烈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仇恨并没有多么深刻,只是这两个国家的利益产生了冲突,主要包括克什米尔地区的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宗教矛盾,而且这两个国家,都没有想要放弃的意思,所以矛盾日益凸显,导致巴基斯坦和印度产生越来越激烈的冲突。
由此可见,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很久以前其实是一个国家,是因为宗教问题以及英国殖民者的决策,导致这两个国家分裂成了两个国家,所以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有的只是高层领导人决策以及国家利益问题,所以,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仇恨,还是无法化解。
❻ 为何巴基斯坦和印度不和原因是
就两国关系而言,印巴矛盾历史渊源不长。因为1947年才有这俩个国家出现。
而在那之前,英属印度的控制范围相当大,整个次大陆几乎都在其治下。
回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女王荣光已经失去了对于印度的有效控制。至于印度独立前的斗争,不细说了。但是在斗争过程中,有两只最为主要的力量。一个是着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倡导者,甘地影响下的国大党(甘地并非政治领袖,时任国大党的主席是尼赫鲁);另外一只就是穆斯林民族联盟,在真纳的率领下。
1945年,新工党上台,克莱门特指认蒙巴顿为总督,决定于1947年8月15日完成权力交接。才有了后来一系列的谈判,也就是如何建国。
甘地自己也说,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说服他的朋友真纳。按照宗教来划分国家确实是蒙巴顿实施的,但是这当中其实混杂着党派斗争和权力的漩涡。
“按照宗教”来划分,这本身就是产生矛盾的源头。所以有印度人也曾经批评甘地,说如果英国多统治两年,也许印巴问题不会存在。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由来已久,从九世纪穆斯林进入印度开始,围绕信仰的思想冲突和暴力冲突不断。这是积怨已久的一次大爆发。
于是,在建国的那一天。东西巴基斯坦和印度漫长的边境线上是大量难民分别向属于自己宗教的一国涌去。在首都德里,开国总理尼赫鲁也不得不在开国第一天走向街头劝戒人民停止暴力攻击。
宗教冲突,是最根本的由来。往后的发展,就混杂着政治等许多因素了。
❼ 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什么冲突不断
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一对冤家对头,自从各自独立后,争斗从未停止。双方在克什米尔的武装冲突,时缓时烈。今天,你打死我一名士兵,明天我炸毁你一座哨所,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他们为什么彼此这样仇视?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印巴冲突其实历史渊源并长,这一切都要从1947年,印度次大陆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说起。从1858年到1947年这段时间内,整个印度次大陆都是英国的殖民地。上世纪40年代,印度已经渐渐脱离了英国的控制,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力量。一个是由非暴力不合作的倡导者甘地影响下的国大党(当时国大党的领袖是尼赫鲁),另一个是就是穆斯林民族联盟,在真纳的率领下。
1945年英国新工党上台,克莱门特指认蒙巴顿为总督,决定于1947年8月15日完成权力交接。如何建国,成了各方争论的焦点,最终决定以宗教来划分国家。这样一来就实际上分为了信仰伊斯兰教的东西巴基斯坦和信仰印度教的印度。当国家建立起来那一天,不同信仰的民众,纷纷拖家带口开始了转移。甚至引发了多起暴力冲突。在印度首都德里,首任印度总理尼赫鲁,不得不走上街头,劝诫人民停止暴力攻击。
可以说,宗教冲突是印巴冲突的根本原因。其次,双方还有领土争端。
印巴之前的领土争端主要是围绕克什米尔地区归属问题。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印巴冲突,也混杂着政治等许多因素。比如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中,因为,巴基斯坦与我国交好,而印度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与我国暴发了边境战争,此时中国是有心帮助巴基斯坦的,至少也会提供武器装备等援助。但是,苏联因为与我国交恶(69年刚刚爆发了中苏珍宝岛冲突),与印度交好,就曾公开警告中国介入冲突的话,莫斯科将采取行动。
所以,这一冲突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宗教或领土争端了,还夹杂着大国之间的博弈。印度和巴基斯坦,我们要支持哪个呢?答案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❽ 巴基斯坦和印度是因为什么成为世仇的
利益。不仅是巴基斯坦和印度,我觉得是地球上的每个国家,只要是有仇恨打过仗的,他们就是因为利益关系,肯定是因为资源然后去争夺,然后就去打仗。都是关乎到自己利益的事情才会去结下仇恨才会去斗争去争夺资源。所以说一切都归根于利益。
短短几个月里,无数人被迫背井离乡逃走,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区的伊斯兰教徒逃亡伊斯兰教徒地区,与之相反,伊斯兰教地区的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逃往印度教徒地区,其中不少都是曾经和睦的邻居逼着迁移而沦为难民。
现在可能永远无法统计出,英国人导演的灾难造成了多少家破人亡。在两教间无以计数的冲突和暴动、屠杀以及报复中,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在旁遮普地区也有,至少一千二百万人无家可归,50到100万人被杀。
最可怕的是,两国、两教的人民都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并从此结下了血海深仇。以至于,在冲突中呼吁民众保持和平的甘地,都被极端的印度教徒刺杀。
❾ 印度与巴基斯坦为何再起争执
虽然寒冬将至,但印度与巴基斯坦这对对头之间的火药味可没有因为天气下降而有所缓和。双方最近一次的冲突直接导致了15人丧命,这也是近十几年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除了在高原前线互相争斗以外,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联合国之中的斗争也在不断的持续激化,毕竟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由来已久的。
其实关于印度资助恐怖主义这件事,巴基斯坦外交部和军方早在11月中旬时就对外喊话。根据巴基斯坦目前所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印度不仅是它境内离心武装的幕后支持者,还在阿富汗境内专门派遣军方对恐怖分子进行相应的训练。此外,巴基斯坦方面还表示,印度还将袭击目标放到了中巴经济走廊中中企直接负责的项目之中。但印度方面却指控巴基斯坦,所有的这些说法都只不过是它一厢情愿的诬陷。当然,虽然印度已经坐在了这次的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之中,但这并不是它最想要的,它想要的是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它也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这职位的渴望。可一旦让它真的上位,未来的国际形势必然也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