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三体》
思想主题
作为一个技术狂的刘慈欣,在小说中将他笔下的星球一遍遍地摧毁,又一遍遍重塑。人类挣扎在他的目光下,试图在他冷酷的理性思维中寻找最后一丝丝希望。刘慈欣在《三体》中显然戳破了某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温馨梦幻。常识和逻辑在刘慈欣的小说里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然而不得不承认,他这种技术狂特有的冷酷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更关键的是,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可能误打误撞地触及到人类最核心的秘密。刘慈欣在《三体》中似乎是第一次如此尽情地描绘人类终结之时的场景。这一次他彻底沉入到末日景象之中,并从中找到了力与美,体悟到人类悲剧的深刻性 。
刘慈欣仍然属于那个心系现实的伟大传统,甚至连“文革”这样沉重的话题都可以从宇宙的视角来展开。刘慈欣痴迷于世界的构筑,但他绝不仅仅满足于对技术的描写,而是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而这种思考,一旦从大尺度的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展开,其结论也往往令人震惊。当人们为刘慈欣空前的想象力而迷醉时,又会被他锐利的思考和批判所震醒。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刘慈欣看似极端的“科学至上”和“唯物技术主义”其实已经旧瓶子里面装了新酒,也正折射了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转折:精神、人性、道德、信仰,这些原先是哲学家、伦理学家、神学家专属的论题,正日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而刘慈欣恰好站在一个难得的位置上,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人文,用人文的形式诠释科学。他超越了传统的道德主义,以惊人的冷静描写人类可能面临的空前的危机和灾难,提出了会被认为是极其残忍的各种解决方案,但是他对人性的终极信念将被人们理解。在这样一个终极的高度,刘慈欣涉及了信仰的问题。未来、理想、乌托邦,这些人类永恒的心理需求在不同的时代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宇宙大爆炸和坍缩的背景下,光年和基本粒子的尺度上,他探讨了信仰会采取的形式,与科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三体》具有深切的社会意识,小说中逐渐浮现出的“宇宙社会学”,纠结在制度建构与人性道德的冲突之上,实际上也更为直接地将“中国经验”的难题投放在整个宇宙的尺度之上。可以说刘慈欣构思的“三体世界”尽管有着上亿光年的时空,其实却并不遥远。正是以现实情景为基点构想出的《三体》的宏大世界,明确地建立在“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的道德追问之上。更具体地说,《三体》中描绘了两个层面的道德:零道德的宇宙本身——更高智慧如“歌者”向太阳系抛出二向箔,使整个太阳系二维化,人类文明从此灭亡;但刘慈欣着力去写的还有“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存?”这两种假想条件放在宇宙背景中,看似是空想,却深深地扎根在人被卷入历史困境时的切身境况之中。《三体》中多次写到生死攸关的抉择时刻,关系到文明的兴亡,人性的存灭。这些时刻映现出与作者和读者都面对的现实历史息息相关的道德困境。由此,刘慈欣的情节构思纠结在两个向度的道德上:一切为了生存的零道德,与有善恶之分的道德。他铺陈的宏伟叙述,最终展现的情节走向,是有道德的人类(或任何生命)无法在零道德的宇宙生存下去。《三体》跌宕起伏的故事线索,是人类一次次凭借理想和理性为保存自身作出努力,最终“歌者”来临,黑暗森林打击到来。但刘慈欣让程心一直活了下去,她成为三体和地球文明的最后幸存者之一。这个存亡攸关的宇宙史诗之中,整个物种和世界的灭亡,与一个人的保存构成了平衡。
刘慈欣执着地用惊人丰富的技术细节描写一种大尺度、大视野的宏大视阀,他偏爱巨大的物体、复杂的结构、全息的层次、大跨度的时间,落实到人物身上,就是以舍己而救苍生的姿态出现,挺身反抗命运的暴虐,最终改写历史的英雄群像。刘氏在华丽的细节和繁复的铺陈造成的厚重感之上,依然有着精确、冷静与超然的叙事。他的冷静更多地来自一种技术化的倾向,当与热烈的人文关怀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相互激荡,形成更为丰厚的复调之声。刘慈欣几乎是“残忍”地把作品中的英雄推到那些极端的场景,让他们面对世界的终极困境。从《三体1》中叶文洁面临的难题开始,刘慈欣已经走向黑暗的宇宙之心。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他设想的“宇宙社会学”两条公理可以视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宇宙版本,在更加宏观的尺度上,在其展开的过程中,就其淘汰的规模而言远比达尔文版更加惊心动魄。当宇宙在这些英雄面前徐徐展开,人类一下子显得那么渺小,他们的悲欢离合那么地微不足道。文明层次高于人类的“神”那种“毁灭你,与你何干”的漫不经心的态度,直刺建立在长期的人类中心主义之上的自恋情绪,也呼应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东方世界观。刘慈欣并没有简单地把爱、善、责任视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将内在的超越视为一个艰难曲折、甚至是充满失败的过程。《三体3·死神永生》中还有一种信仰的隐秘形象,那就是人类自己,人是人自身的救主。在这里,流浪是向外寻找宇宙,从中发现与拓展人类生存的意义的核心象征 。
艺术手法
《三体》里面那个三体游戏,想象奇崛恢弘,对于三体星系这一个极为奇幻的想象世界,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在硬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世界完全真实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发展规律。刘慈欣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借用地球文明的外套,来讲述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三体与地球遥相辉映。在构造了一个丰满坚实的三体世界以后,他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还有更高级的文明,发生更加猛烈而意味深长的碰撞。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既是对地球文明自身的一种独特反省,又是在宇宙级别上的一种超越 。
阅读《三体》系列,除了在其中仍然能体味到一些传统的科幻作品的风格之外,又可以带来一种像阅读那些出色的商业通俗小说时会感受到的快感。而且,会为作者超越常人的想象力而叫绝,也很欣赏作者的思考,以及其中部分的思想。这个小说系列的可读性,就其情节展开的精彩度来说,作为其基础的,恰恰是作者惊人而且超越常人的想象力。在这个小说系列中所体现出来的作者对于多种科学知识的了解、利用与合乎科幻逻辑的外推幻想。在整个系列中贯穿的哲学思考,与其用作者所说的“宇宙社会学”这一概念,倒不如用“宇宙伦理学”更为合适。正是作者超越常轨的思考,扩展到以存在外星文明为前提的整个宇宙,在这种最大的范围内,又以地球人可以理解的伦理,论证构建其理论基础,才使得整个系列小说具有一种真正的宇宙视野。不过,在其中还是有一种隐约的内在矛盾存在着,这就是对于科学技术手段之价值的评价,与作为其叙事和情节构想基础的带有人文意味的宇宙伦理前提之间的某种冲突。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预设了一个残酷的宇宙规模的黑暗前提,这也是他的“宇宙社会学”的核心所在,其第一条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很有些哲学意味,这里面价值判断被取消了;其第二条,颇有些把地球上有限资源的环保理念扩展到整个宇宙的意味,说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也很有点像人们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只不过暗中又把文明的增长和扩张(即“发展”)与对物质资源的消耗先天地联系在一起。在《三体》系列中,作者突破了硬科幻的传统模式,让其故事更好看,与此同时,在其哲学基础上,还是沿用了地球思维的某种框架[29] 。
刘慈欣的每一部小说都包含着精心构思的完整世界景观,同时又兼有切肤的现实感。刘慈欣在自己的作品中企图做到的,正是写出人面对强大未知的惊异和敬畏。特别是阅读《三体Ⅲ:死神永生》带来的那种无边无际、浩瀚恢宏的体验,如同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在进入四维空间之后突然看到无穷的感觉。刘慈欣采取的描写方式具有技术主义的特点,这会使他在惊叹“方寸之间,深不见底”之后,进一步带读者深入宇宙(比如奇异的“四维空间”)中去认知它的“尺寸”。在描写的链条上,这样的层层递进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他在与无形无限搏斗,试图把一切都写“尽”。或者说,他不遗余力地运用理性来编织情节,让他的描写抵达所能想象的时空尽头。用刘慈欣自己的文学形象来打个比方:他让“崇高”跌落到二维,在平面世界中巨细靡遗地展开。刘慈欣的科幻想象包容着全景式的世界图像,至于有多少维度甚至时空本身是否存在秩序,在这里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它巨大无边,同时又精细入微,令人感到宏大辉煌、难以把握的同时,又有着在逻辑和细节上的认真。它的壮观、崇高、奇异,建立在复杂、精密、逼真的细节之上,可以说宇宙大尺度和基本粒子尺度互为表里,前者的震撼人心,正如后者的令人目眩。刘慈欣的小说以激进的科学推理为支撑,甚至在《三体》这样的长篇巨制里,宇宙规律本身的更改也是支撑其情节的最主要支点 。
《三体》系列以众多的人物和繁复的情结,描绘出宇宙间的战争与和平,以及人类自身对于道德的选择困境。刘慈欣对所有这些如那种不同维度的世界看似无法言传的景观,毫无保留地以全景细密的“写实”方式加以刻画,他的文字精准而结实,使幻想变得栩栩如生。面对这些壮丽的宇宙景观和精妙的物理设想,那种感觉就像离开池塘见到了大海。另一方面,刘慈欣创造的世界有着读者可以认同的鲜活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刘慈欣的科幻世界与现实之间的连接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经验”。《三体》第一部中地球上的三体组织设计出一套网络游戏,借用地球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重构三体文明的样貌。在这套游戏中一上来就遇到周文王,他正走在去朝歌的路上,自信已经获得三体恒星运行的规律,乱纪元快要结束,恒纪元马上就要来了。这个在小说中具有功能意义的隐喻性情节,在指向“差异”的同时,却是使用了人们熟悉的历史材料。“差异”点在于,三体世界有三颗恒星,运行没有规律,随时会使这个星系中的文明遭遇灭顶之灾。但此处表达“差异”的喻体,却是借用读者熟悉的中国商周历史,由此与现实世界之间发生另一种更直接的关系:“乱纪元”的意象借自史书记载的生灵涂炭的纣王时代,对“恒纪元”的预测脱胎于周文王倾心向往的太平世。在接下来另一层游戏之中,秦始皇时代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游戏的隐喻指向三体文明对恒星运行规则的大规模科学运算。但秦始皇的集权统治,是这台计算机能够运行的前提条件。这里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三体》叙述语法的一个独特而复杂的方面。情节层面对“三体世界”的隐喻表达,以历史(或现实)为材料,而在这之后,这些材料引向更为直接的现实感
❷ 三体这本书在国际上获得了哪些奖项外国人是怎么看待的
雨果奖 获奖
星云奖 提名
轨迹奖 提名
普罗米修斯奖 提名
约翰—W—坎贝尔纪念奖 提名
❸ 世界名人如何评价三体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刘慈欣本人就说过,奥巴马看完第一部之后还曾向他催更,以美国政府的名义向他发了邮件
内容是“你好,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看了您的三体之后,十分喜欢能否发一下后续的作品,很着急。”
但刘慈欣以为是假冒的,就把邮件给删了。直到美国外交部找到中国外交部协调此事,中国外交部又找到刘慈欣,大刘才知道那封邮件是真的。
据说奥巴马在看完第二部之后,还曾动用总统特权,派人去出版社把还没出版的翻译稿拿来给他。
“三体太有想象力了,背景十分宏大,看完三体之后,我觉得当个美国总统和浩瀚的宇宙相比实在太渺小了。毕竟每天处理的都是和国会争论的琐事,不用担心外星人入侵” ——奥巴马曾评价三体说。据一些消息说,《流浪地球》会有奥巴马客串。
❹ 《三体》的世界影响有多大
《三体》的世界影响有多大?为什么?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人都想知道的。
在世界最大的读者网站Goodreads上,自《三体》英文版2014年年底面世至今,各个国家、地区的读者就一直在上面讨论不断。截至2016年11月底,3年时间共有24645名读者关注《三体》,给出5分的有8149人,占比33%;给了4分的有9950人,占比40%,这表明有73%的读者喜欢这本书。其中有3571个读者撰写了书评。这些书评,透露了《三体》赢得世界读者青睐的密码。
图1是世界各国读者对于《三体》的评价。文学阅读的习惯与口味是历史累积形成的,要想改变很难。也正因为如此,有15.9%的读者对《三体》的“中国科幻”风格,虽然感到很有趣、很新鲜,但是难以接受其中的故事和情节。有的指出“阅读不同风格、语调的科幻小说有趣,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小说故事过于干瘪。我会阅读下两部,希望下两部小说水平会有所提高”;有的认为“中国风格的写作,读起来感觉很不一样。我很喜欢故事本身,故事开头过于冗长、缓慢”。另外有10.25%的读者给出了低分,认为“无趣,不喜欢”。这类读者有的直接写到:“我对这部书的感觉非常复杂。书中一些部分的叙述过于干瘪,没有连贯,故事跳跃性太大,我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或许因为我不太了解中国历史。我没有读完这本书。”有的指出“叙述风格很陌生,可能因为翻译手法或者中国科幻小说元素,我不太喜欢这部小说”。可见,跨文化传播在价值观、思想方式层面上,是最难突破的。
读者为翻译打出高分
在翻译的分析中,可以说《三体》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三体》的英文译者刘宇昆,是个长期生活在美国的华裔科幻小说作家,熟悉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他的译文为《三体》加分不少。在《三体》的翻译评价中,绝大部分读者都给翻译打出了高分,在这些书评中,充满了“非常好”“优美的、令人震撼的文笔”等等赞誉之词。如有的美国读者写到:“虽然我不能读中文原文,我还是觉得刘宇昆翻译得很好。译文很自然,缺少修饰性的语言,这是刘慈欣的风格。”有的认为“《三体》的翻译是非凡的,刘宇昆出色的翻译让人感觉不到译文痕迹”。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对于一些跨文化背景介绍,加上注释是一个通常采用的办法。《三体》的翻译,虽然是部小说,但刘宇昆也加了一些注释。再如对于人名的翻译,保留了中文前姓后名的习惯,如将作品中的人名“丁仪”直接译成Ding Yi。但对于中国人名的含义,则照顾西方读者,尽量简化,如将“小王(人物之一汪淼)”直接翻译称为“Xiao Wang”。许多读者也注意到了译者的精心努力,纷纷写到:“翻译很棒,文笔优美,我读的时候不感觉是翻译。我很喜欢刘宇昆翻译中国文化元素加的注释。”有的评价:“刘宇昆的翻译非常漂亮,行文优美。其翻译最出色的地方在于保留中文和英文写作风格、句子结构间的差异,令我印象深刻。”甚至有个读者直接建议“我非常赞同刘宇昆的后记里的观点。我觉得今后中国作品的译者都应该读这篇后记。所有人(译者)都应该为翻译作品奉献并对作品尊重负责”。可见,刘慈欣今天能够获得如此高的世界知名度,恰恰是因为遇上了刘宇昆这样兼通中西文化的译者。
时至今日,中国科幻文学作品的出版还不足100种,在中国当下文学阅读的汪洋大海中,科幻文学不过是一个极为微小的浪花。但是,这个在中国还极为小众的文学门类,却获得了世界文坛的关注。2014年《三体》英文版面世后,2015年即获得科幻文学界的最高奖——雨果奖,凭的就是“中国科幻文学”的概念。毫无疑问,“中国”是当今世界媒体、出版以及文化舆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日益增强的中国世界影响力,是《三体》“一炮打响”的强大背景。通过Goodreads网站上,2万多个读者的关注与评价,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何明星教授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执行主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欢迎投稿分享或推荐你与阅读的一切故事,以及阅读笔记、摘记、评论。xiao_read#126.com
❺ 如何评价《三体》系列小说的文笔评判的标准是怎样的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下面,我从想象力和文学性的标准来做一下评价:
1,三体在想象力方面,可谓在世界科幻史上都是顶尖的。科幻小说最开始号称点子文学,一个出色的点子可以撑起整个故事而三体三部曲中有无数亮瞎了的经典创意,比如第一部出现的三体世界的恒纪元和乱纪元,比如第二部的黑暗森林理论、水滴、面壁计划和破壁人,第三部更是充满了各种令人拍案叫绝的点子。
就故事尺度来说,第一部是在地球上,第二部上升到两个文明间的碰撞,第三部达到整个宇宙的高度,确实宏大。在想象力和点子这两方面,三体在世界其他科幻经典面前也有有骄傲的资本。
2,文学性。三体三部曲明显感觉就是人物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轻重分明,故事叙述流畅,各种亮点都分别有序展现出来。我独立之后,有“想法很棒,写的很好,好的点子多多”的感觉。阅读《三体》系列,除了在其中仍然能体味到一些传统的科幻作品的风格之外,又可以带来一种像阅读那些出色的商业通俗小说时会感受到的快感。而且,会为作者超越常人的想象力而叫绝,也很欣赏作者的思考,以及其中部分的思想。这个小说系列的可读性,就其情节展开的精彩度来说,作为其基础的,恰恰是作者惊人而且超越常人的想象力。
在这个小说系列中所体现出来的作者对于多种科学知识的了解、利用与合乎科幻逻辑的外推幻想。刘慈欣的文笔驾驭中篇小说感觉正合适,流浪地球、乡村教师、赡养人类都是优秀的作品,
总体而言,三体在国内算是科幻小说的巅峰,这点不必说。放在世界科幻里,也算是优秀的杰作,可算是一流。
❻ 外国人都是怎么评价《三体》的
基本每个评论第一句都说“被故事的世界观震惊了”,要知道尤其是美国人的脑洞堪比黑洞,最惧怕未来的不定性。最多的评价是“前期铺垫太长以致差点睡觉,然而看到第一本的最后三分之一时,就像之前所有沉睡的力量复苏汇聚到了一起,被超神展开吸引得不能自已。”和我们不同,我们习惯压轴好戏,所以有多长的铺垫,我们能预料后面有多精彩。但外国文学习惯插叙和倒叙。总体而言,外国读者很满意啦,现在他们应该都看完第二部-黑暗森林了,由于译者变了,而且第二部大量怀疑是女性歧视的语言遭面目全非的删改,依然有人认为侵犯了女权,我以为他们的评价会有大转折,然而……外国读者们竟然还是大多数掉坑了(笑)。
关于角色,史强的人气依旧最高,但很多歪果仁不喜欢第一部的男主角,可能他们不习惯中国式知识文青吧。
歪果仁认为三体很具中国特色,确实是,他们可能没想到中国的硬科幻,竟是严谨得要命,以致于不少读者读了做恶梦,恍如明日将至之事。
上网去搜啊!有很多的,也挺有意思的,毕竟外国人的思维真的和我们很不同。最好看同行评议的。
❼ 如何评价《三体》三部曲
作者:维慕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501110/answer/15304147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三体》的优点是想象力宏大,理论扎实,设定详尽,一些地方情节设计巧妙(第三部里的寓言那一部分单独拿出来看,写得很不错)。
但是纵观三本书,有一系列的原因让《三体》只是一本好的科幻小说,而不是一本好的小说。
总体故事结构缺乏控制。第二册开始就是时不时靠主人公冬眠填补空白,随随便便给故事画休止符,第三册程心更是几度冬眠。这种处理让人觉得作者只不过想好了设定,搞一个人物出来串创意而已。冬眠与其说是设定中的技术手段,不如说是用来弥补作者叙事能力不足的技术手段。
过度描写。举个例子:小说第三部,从最开头的妓女情节,大家就能猜到本书与空间维度有关,接下来更是多番暗示,种种多此一举的伏笔,把悬念降到最低值,等全世界人民终于知道最终打击是什么的时候,作为读者的我,实在是好想指着他们大叫,“早就知道了,你们这些没出息的反应迟钝的低能!”
女性角色的塑造上有硬伤。那个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读了小学读大学,读了大学读研究生,一工作就是在研究火箭,然后就开始研究怎么把云天明的大脑送去给三体人的家伙,真的是这部小说的主角吗?她真的是个人吗?这种毫无欲望,没有空谈恋爱,从来没有体会过那种荷尔蒙充满大脑,心跳加速,双手颤抖,无法呼吸的爱情的人,怎么可能保护地球保护全人类啊!联想一下小说开头那个想要当圣女的妓女,以及那个每个人都是伪娘的威慑纪元,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刘先生在女性角色问题上的倾向了:女人应该对一切充满仁慈,柔情似风,看到一个婴儿就要去抱,看到一堆小朋友就想救他们,看到强势、有魄力的男性就应该在潜意识里把他们当成父亲,总之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与欲念绝缘。 这样的小说,怎么会是在二十一世纪写着的!
文字、文字、文字。旗帜鲜明地反对报告文学体。
❽ 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三体》
客观全面地评价《三体》,可从其创作背景、思想主题、艺术手法、创作水平等多个角度去鉴赏。
(一)创作背景。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一直处于低潮。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政府加强“科技兴国”宣传、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多有利科幻创作的条件 ;同时以科技工作者为主的创作队伍逐渐更新 ,一些从科幻迷中分离出的精英化读者也成长为作家。刘慈欣正是在从事工程师的业余进行科幻写作。一开始,刘慈欣的创作以中短篇小说为主,正是由于中国科幻小说的匮乏,应许多读者要求写出长篇科幻小说。所以,一定程度上,其对《三体》的创作填补了中国科幻长篇小说长期的一个空白。
(二)思想主题。《三体》具有深切的社会意识,小说中逐渐浮现出的“宇宙社会学”,纠结在制度建构与人性道德的冲突之上,实际上也更为直接地将“中国经验”的难题投放在整个宇宙的尺度之上。可以说作者构思的“三体世界”尽管有着上亿光年的时空,其实却并不遥远。正是以现实情景为基点构想出的《三体》的宏大世界,明确地建立在“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的道德追问之上。
(三)艺术手法。在《三体》系列中,作者突破了硬科幻的传统模式,让其故事更好看,与此同时,在其哲学基础上,还是沿用了地球思维的某种框架。而其采取的描写方式具有技术主义的特点,这会使他在惊叹“方寸之间,深不见底”之后,进一步带读者深入宇宙(比如奇异的“四维空间”)中去认知它的“尺寸”。尤其《三体》以全景细密的“写实”方式加以刻画,小说的文字精准而结实,使幻想变得栩栩如生。
(四)创作水平。从读者接受度看,《三体》系列在创作成功不到8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的销售量总计已超过100万册,而其第一部的英文版在全球销量已超过11万册,目前已有5个版本的实体书在国际市场上发行,足见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评论家严锋在读过《三体》以及《三体Ⅱ·黑暗森林》以后,指出“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❾ 三体是否被有些人过度吹捧,而对其他科幻作品评价低于原本的高度
对于任何一部小说来说,吹捧是能起到提高小说知名度的。而真正好的小说,则是被更多的观众和粉丝喜爱,从而不断提高知名度的。《三体》就是这样一部小说。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三体》为什么会让这么读者喜爱。
1、是因为《三体》是从现实生活起步,从我们所熟知的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作为切入点,然后再眺望我们一直向往与未知的太空。中间穿插着部分回顾中国平民所经历的一段 历史 。通过一个普通的叶文洁的悲惨遭遇,引起对 社会 ,对人类的绝望。在联系上外星文明后,选择了通过报复人类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2、《三体》中间过渡部分,是人类发现了对抗三体文明的方法,从而渡过了一段美好安定的时光,而这一部分,也是人类人性的暴露与揭示。人类的天性与本质是有惰性和对未来无理由的乐观,对外界未知世界的想象太过简单美好,而对自己的同类则是更多的戒备和敌视。
3、《三体》在最后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从第一部分里面的只是人类地球文明的发展,到第二部太阳系的对抗,再到第三部死神永生中揭示不一样的宇宙奥秘。前两部除了部分 科技 与想象能在其它小说与电影中找到影子。而第三部则是开天辟地的,特别是程心与艾AA逃出了正在二维化的太阳系之后,发现了新的天地。最后引入了比歌者文明更高级的归零者文明。而小说在最后还是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人流连忘返。
科幻小说主最要的是对未知世界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想象,而《三体》刚好做到了,而且在目前的一些小说里面,《三体》是非常优秀的。
除了普通读者喜欢以外,国内外也有非常多的名人,都是《三体》的忠实粉丝,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好莱坞着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腾讯董事长马化腾等从多名人。2021年《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在日本发布,被各大书店分部摆放在进门最显眼的位置,同时一书难求。
当然,任何一部文章或者小说,任何人读了想法都会有所区别。有人喜欢 ,有的人感觉平平,有的人感觉读不下去。所以不要强求别人是否对《三体》有过度的吹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喜欢,就继续读他,推荐身边的朋友一起来读。如果不喜欢,大可将他放到一边,让喜欢 的人去读。
作为一个《三体》粉丝的我来说,对于《三体》的众多评价,我认为大部分是认同的,他一点都没有被 吹捧,而是真实的优秀。希望他能早点被拍成电影,和更多的观众见面。
一个人花10万人民币从刘慈欣手中买下《三体》的版权,五年后竟转手卖了一亿两千万。这个人就是新生代导演张番番,他在2009年用10万块钱,从刘慈欣手里买下了科幻小说《三体》的版权,后来证明张导演用白菜价买到了黄金,因为2014年张导演将《三体》的版权,以一亿两千万的价格又转卖给了游族CEO林奇,仅仅五年时间《三体》的版权费就涨了1000倍。
那么《三体》这部书到底有多牛呢?看下面几个事例就可以知道它不是一般的牛。
1.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看了《三体》第一部后,发邮件向刘欣慈催更,后来还成了刘慈欣的铁粉。
2.好莱坞着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为了《三体》远道而来,约见了刘慈欣,希望大刘把《三体》交给他拍成电影。
3.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读完《三体》后,派飞机请刘慈欣到家里做客,并客串了《三体》电影中一个军方智囊团专家的角色。
4.马化腾在一场由香港大学组织的论坛上,FT中文网的张力奋问他都是看什么书时,马化腾直接回答是《三体》。
5.2015年,《三体》击败了欧美百余部科幻作品,斩获第73届全球“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 ……
一部科幻小说,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那么《三体》的“牛”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1. 《三体》中的关键理念和商业经营理念、特别是互联网经营理念不谋而合。
例如,《三体》人在宇宙中一旦发现其它文明的存在,就想方设法毁掉这个文明,这可以称为“生存竞争法则”。
而互联网讲究的是“注意力经济”,无论PC端还是移动端,内容都呈指数级增长,但每个人上网时长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注意力资源有限,所以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毁掉”竞争对手。怎么“毁掉”对手让自己胜出呢?
《三体》中的“降维攻击”,就是让人类文明指数降低:我的层次低,我就先把对手拉到同样低的层次,然后来吃掉你。
“降维攻击”思维用于商战比较典型的就相当于是降价甚至免费,如果对手不这样做,只有自己降价免费,就会吸引更多客户,起码在人气上打败了对手。当年360在竞争中胜出,其中一个原因也就是运用了“降维攻击”。
2.《三体》的观念独特,它颠覆了人类传统的认知。我们一直认为人类是地球的理所当然的主人,是宇宙永远的主宰者,所以在遇到外星文明入侵时,人类永远是胜利的一方。
而《三体》作者刘慈欣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并不是从人类开始的,而是从微生物病毒和细菌开始的,他们才应该是宇宙的本土最早的主人。后来人类侵占了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的生存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才是野蛮人,才是病毒和细菌家园的侵略者 。
在《三体》中,人类在宇宙文明面前显得弱小不堪,地球文明对三体文明望尘莫及,而更高级的魔戒文明、歌者文明、归零者文明更是地球文明不可企及的。
《三体》的这一新颖的理念,颠覆了人类传统的认知,给不可一世的人类上了很好的一课:人类必须谦卑,什么时候都不能狂妄自大,否则就是受到严厉的惩罚。
3.《三体》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还是人类未来的预言书。
《三体》中有一个情节:程心从冬眠中醒来时惊异地发现,世上的男人都变成了女人,他(她)们个个长发飘飘,面容姣好,身材苗条,声音甜美……
随着人类 社会 的不断进步,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参与体力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家对美男子的评价也逐渐从阳刚之美向到阴柔之美转变。目前“小鲜肉”大受欢迎,也说明人们已经接受了男性从熊健之美到优雅之美的转变。
另外,《三体》中写到的没有伞面的伞,在今天也已经问世。
《三体》系列的第三部中曾经写到未来世界里“伞”的造型:人们遮雨不再用有伞面的雨伞,而是使用一种叫避雨器的东西,它像小手电筒一样大小,靠向上吹出气流把人们头顶的雨吹开。
当时读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感觉不可思议,可是现在据说刘慈欣的想象已经变成现实——类似的雨伞已被国内的开发者制作出来了。
这种伞被称为“空气伞”,外形就像是一把长长的魔杖,下雨时打开开关,气流从下方吸入,从上方喷射而出,形成了一个无形的伞面。
其实,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点,《三体》中还有许多想象都变成或者正在变成现实。因此称刘慈欣是“了不起的预言家”,并没有过誉。
综上所述,《三体》不愧为中国科幻小说的高峰之作,它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科幻文学的价值。
在《三体》出版十几年后的今天,它依然处于国内年度科幻文学销量榜首的位置,并且先后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的发行量超过2100万套。
雷军说:“这十年里面,我推荐最多的书是《三体》,没看过的真的可以看一看,我觉得《三体》战略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这备受国内外读者追捧的《三体》,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这颠覆传统认知的三体理论又是什么理论呢?
没有读过的朋友可以去读一读《三体》,你一定会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受。
本来科幻已死,直到三体又活了一把,现在依然躺尸。
在玄幻小说未流行之前,科幻小说占据这片土地。卫斯理系列可称为经典。但玄幻小说出现后,更宏大的世界观,更精妙的剧情把之前看科幻的人都抢过去了。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看科幻了呢?
因为科幻小说大部分不合理!
思维开放性、合理性、灵活性、跳跃性、IQ、EQ这六性中,最重要的就是合理性,没有合理性一切为空!
这个不合理问题,在三体中也普遍存在。所以三体的剧情断层明显,很多时候是为了科幻而科幻,把不理智的思想无限扩大化,把人民的智商降低到猪的水平。所以在看三体时,很多人是捏着拳头看完的,真的很想揍那个作者!
三体在现实中被追捧,最主要原因还是提出了一个新的哲学思想:宇宙 社会 学。
通过思考宇宙中的种族关系来确定必然性,让当下的人在当下就能知道未来真的发现外星人之后会发生些什么。
哲学是所有人类高层都涉及的方向类学科,除了哲学以外,其他学科都是方法论。这种哲学流派,对整个地球的高层人士是有非常强的吸引力的。这些高层并不会在意那些剧情的硬伤,而是在意这个宇宙 社会 学的推衍。所以强如奥巴马也要为三体背书。
三体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论,在哲学家眼里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在人性面前,就不会发生。从地球 历史 上印证,美国对印第安人,英国在印度殖民,都等同于发现外星人,但他们都没有被灭绝,因为人性永恒存在。
三体是08年以来唯一的长篇科幻小说,这个唯一性,而且提出了足以影响全球所有上层建筑的理论,所以无论怎么吹捧都不为过,即使它的硬伤占了全文的80%!
因为这是创新,创新的开头总是很不完美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最好。所以,也有很多作者在延续三体的理论进行创作。其中最好的一篇就是修真四万年,可以当作三体续或外传看。其中对宇宙 社会 学的推衍几乎已经达到了极致,在人类遇到外星人的情况下会有什么影响和变化几乎都给出了分析。比如比人类强一亿倍的外星人,或者还在封建 社会 的外星人,天生与人类为敌的外星人,人类如何应对,什么样的选择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都完整的推衍,没有了剧情硬伤,看起来非常过瘾。
三体作者就如金庸,是一个流派的大师或者奠基者,但不是这个流派的最强者。金庸的小说以现在的眼光去看,估计是连起点都不会签约的水平。但人类永远会铭记他,而忽略后世更强者。如果你认为金庸被过度吹捧,那么三体也被过度,反之一样~
有的杠精可能会反驳说玄幻比科幻更不合理。
这就是不懂哲学的表现!
合理性是依仗于世界观的,科幻都是依仗于现实世界的世界观,而玄幻是重新建立了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允许魔法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拿当年争议很大的“马是否可以是蓝色的”这个问题来说,你无法在800字内建立一个有蓝色马的世界观,所以,这篇作文合理性为0,判分就应该为0。玄幻用百万字来建立可以有魔法的世界观,那就有足够的合理性。
三体里面有很多科幻概念,重要的大约有十几个,如,智子,红岸计划,脱水,面壁计划,水滴,威摄纪元,舰队国际,降维打击,等等。
要是别人,一部长篇最多用一两个科幻概念,比如《三体》里面的三个童话,每个都够写一个长篇。
而大刘把这么多的科幻概念放在一部小说里,看一个《三体》相当于看了十部科幻。
大刘的短篇《流浪地球》,要是其他人写,有可能写成一个长篇,甚至是三步曲,但是,大刘硬是把一个长篇的题材写成的短篇。
所以说,大刘的科幻小说,大部分都是精华作品,而《三体》更是精华中的精华。
金庸十五部武侠小说翻拍影视作品上百部,大刘小说长短共40多部,将来,翻拍影视作品也是上百部。
我个人看的书少没啥发言权,
但我还是想说,
地球往事三部曲“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
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让我看时起鸡皮疙瘩的作品,
并对我的感官冲击非常大,
按一个老外的观后感是“我想舔刘慈欣的大脑”。
《三体》这部小说一开始是我朋友推荐我看的,我当时喜欢看玄幻类的小说,并且对科幻类的小说不是特别感冒。觉得应该写的不怎么样。但是朋友极力推荐就下载了电子版的《三体》在手机上。一开始看觉得没什么意思,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去玩其他的了。
直到有一次我出差在车站里等高铁,比较无聊就又在手机上把这部小说找出来看,看了前面几章以后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再也停不下来了。当时虽然第二天还有事情要做,但是还是通宵看这部小说,没有看完,然后回来的路上,回来以后都一直在看直到把这部小说看完。那几天可以说是茶饭不思心思完全被这部小说吸引了。
这部小说不仅仅情节写得好,同时我觉得思想性价值也很高,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作者对人性和 社会 的思考也很有深度。整部小说规模宏大想象力惊人。我不敢说每个人都会喜欢,但是我是真的喜欢。觉得这部小说并没有被过度吹捧。
先不说封神的第二部,就三部中最差的第三部《死神永生》中插入的三个童话故事就能让很多科幻作品望尘莫及。
三体和其他科幻小说的不同在于,其他科幻小说基本就是科学幻想,就是给予某一种科学认知的想象。而三体着墨的重点除了科学的想象以外,主要是讲述了不同级别文明之间的生存法则。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其他科幻小说是可以看作是 科技 游戏 。三体是宇宙生存 游戏 ,其规模要宏大的多,给读者带来的不光是 科技 文化的冲击,主要是哲学文化的冲击。
我是一个三体小说迷,但不是那种对于一个东西喜欢就听不得坏话的那种人。我觉得三体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未来世界的构造,更多的其实还是在每次大事件背后反映出的人性的光明和黑暗面,它是一部离我们很远又很近的小说。
并没有。本人科幻迷,三体确实远超我看过的所有科幻小说。
❿ 外国读者怎么评价刘慈欣的《三体》
乔治马丁知道吗?写冰与火之歌的那个胖子,他看了三体1地球往事之后评价很高,里面说他很喜欢史强这个角色,说虽然他很asshole,但是很讨人喜欢。外国读者的一些评价你可以在美国亚马逊上看到,都觉得这是部很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