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为什么要换班

印度为什么要换班

发布时间:2022-09-05 00:39:25

A. 印度和巴基斯坦俩个国家为什么还要要换岗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敌对国家,虽然现在不打仗,但是互相比拼是少不了的,所以两国边境上站岗换哨的士兵都要比谁抬腿抬得高、谁动作最标准、谁口号最响亮。。。。对于外国人来说,纯粹是当热闹看,觉得他们闲的蛋疼。。。

B. 富士康在印度建厂,为什么的印度人加班就离职

最主要是印度人他们非常的懒惰,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努力的工作,才会导致印度人一加班就会选择离职。这主要是因为印度人的天性就非常的懒散,使得他们根本不会拼命努力的工作来改变自己困难的生活局面。而且印度地区十分的炎热,根本是很多人没有心情工作,再加上由于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影响,使得很多人都变得听天由命,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命运是早已经被注定好了。

所以说富士康在印度选择建厂,其实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选择,因为印度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来让富士康进行大规模的建厂,而且印度的一些基础设施也并不完善,使得富士康的成本在逐渐的增加。

C. 印度惊现“食尸族”,恒河流域为什么会有尸体,食尸族又是哪个族群

河里的尸体也有可能是那些失足落水的人,要知道每年很多人野泳都会意外淹死,而印度的食尸族是将水里的尸体打捞起来生吃。食人族我们听多了,食尸族又是怎样的一个族群呢?食尸族顾名思义就是吃尸体的种群。爱尔兰的一位摄影师曾透露,他在印度恒河流域发现了一些食尸族,他们经常食用恒河里的尸体。

3.食用同类的恐惧感。

食尸族这样的行为和宗教的信仰,自然是不被其他人认可的。印度地区的民众都很害怕这些食尸族。他们认为食用死尸是很可怕的行为。人类对于同类相食一直是有着莫名的恐惧的。即便食尸族只是食用尸体,可他们的惊悚指数也不亚于食人族。

虽然古代存在了同类相食的情况,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逼不得已。现代人丰衣足食的生活,早就不需要做出这样的行为了。而且现代人的道德观也是谴责这样的行为的。食尸族对尸体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一种神圣的行为,但在其他人看来就是侮辱尸体的行为,是无法接受的。

总的来说,食尸族会吃尸体,是因为他们向往死者,但是这样的行为是不被世人接受的。

D. 至今活跃在印度恒河流域的“食人族”有着怎样的历史

01

大概四五年前,香港《东方日报》报道一则新闻,揭露了印度“食尸族”的内幕!

根据爱尔兰摄影师梅森介绍,在印度北部的恒河流域,有一个生活极其怪异的“食尸族”群体。

梅森曾与他们在一起生活过,他了解到,这个族群的人会把恒河里的尸体捞起来,并挖出尸肉来食用。

他们相信死者拥有神秘的力量,除了吃掉尸体外,他们还会将骨灰涂抹在全身,用人头骨作为杯子喝水,甚至将尸体作为睡床。

梅森还提到,这些人怪异的行为可能受宗教的影响,他们经常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希望被视为社会上最卑微的人。他们的最高寿命可达80岁。

你没有看错,这则报道来自科技腾飞、思想进步的21世纪,当人们都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印度竟然还有一群人以腐烂、发臭的尸体为食,忍受着人间至苦。

人们很难相信,但这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些“食尸族”不为填饱肚子,更不可能因为这些腐烂、发臭的尸体味道鲜美,而是他们的宗教信仰所趋势。

围绕着印度恒河,我们可以去追寻这些尸体的来源以及相关宗教的踪迹!

04

苦行僧以忍受痛苦来达到修行的目的!

苦行僧在印度长期存在,大概有1千多年的历史了,而且人数非常庞大,达到400万–500万人。

除了大部分穷人之外,也有少数的中产阶级、百万富翁,甚至是达官显贵。他们在进行苦行期间,一旦顿悟,便散尽家财,远离家人,从此踏上居无定所、流浪漂泊的苦行生涯。

苦行僧的修行方式非常特别,与梅森介绍的“食尸族”非常相似。他们视自己的身体为罪恶的载体,必须忍受人间至苦,才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

他们常常把自己打扮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想尽各种各样的手段“折磨”自己的躯体,达到忍受世上最剧烈的痛苦的目的。比如练习绝食、走火炭、睡钉床等等。

为了达到苦行的目的,有的苦行僧花样百出,甚至主动吸食大麻,导致双眼通红……

所谓的苦行僧,站在我们的角度就是“自虐”!

此外!苦行僧分为天衣派与青衣派。天衣派的主要特征是赤裸身体,将灰烬涂抹在身上,代表着罪孽、死亡和再生。与梅森生活过的“食尸族”也有涂抹骨灰的习惯,他们应该就是天衣派的苦行僧。

对于苦行僧来说,吃那些漂浮在恒河上的死尸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人体是臭皮囊,是罪恶的载体,吃掉他们,不仅能使死者的灵魂再生,而且能达到苦行的目的,使自己的灵魂更快得以解脱。

这些腐烂的尸体不是尸体,而是上天给他们的礼物,是来帮助其修行、轮回的。因此这些苦行僧不会放过这次修行的机会。

E. 印度人信仰什么

印度人主要还是信奉佛教。印度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国。他们的信仰也比较复杂,但主要还是信仰佛教。

F. 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什么分裂

英国殖民者把统一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以便殖民统治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英属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涨的形势下,英殖民者于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顿方案>,对印度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规定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两个自治领,即主要分为印度教徒聚居的印度斯坦和主要为穆斯林教徒聚居的巴基斯坦.各土邦有权决定参加前者或后者,但不能自治.当时印度的主要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都表示同意.8月14日和15日印巴分别成立自治领,正式实行分治.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又于1950年和1956年先后宣布为独立共和国.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
主要内容: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英国把在印度的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

G. 从德里到新德里,为何印度要频繁更换首都

选择新德里作为印度首都是一项政策,毕竟,熟悉海洋的英国人不喜欢这样的内陆城市,但是,为了巩固殖民统治的总体状况,印度总督选择搬到德里,像过去的南亚统治者一样管理这个混乱的次大陆。
从德里到新德里,为何印度要频繁更换首都?

二十世纪初,印度各地的反英运动逐渐增多, 1911年印度突然宣布首都迁址的消息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印度民族主义者起着怀柔的作用。正如印度总督当时向英国政府提交的报告所述,新德里的建立是大英帝国的声望很高,它可以表明大英帝国作为印度统治者的正统立场。

如果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被摧毁了,印度的独立性可能会更加的遥远。但是印度非常幸运,新德里成立八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十六年后印度独立。新德里成为英国人送给印度的最好的礼物,它仍然影响着印度城市建设的风格和概念。

H. 恒河的恒河之祭

昆巴美拉大会是印度一项传统的宗教节日,距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传说中,众神为保护一个能让人长生不老的大壶,与群魔展开争斗。后来,大神因陀罗之子设法偷回了大壶,却在返回路上,不小心将四滴甘露洒落,就此形成了恒河之滨的四大圣地。所以,恒河祭又被称为“大壶节”。
每隔 12 年,印度教教徒们便轮流在四大圣地举行大典。
在旁人看来,这一切犹如神迹般不可思议。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信众来到这条万古恒新的大河边,感悟它给人内心带来的神圣与震撼呢?
前来朝圣的人们纷纷在恒河边安营扎寨。清晨,人们在脸上点上丹红,抹上香灰,双手合十作祈祷状,扶老携幼抵达河岸边。此时的恒河水寒冰彻骨,教众们却认为寒冷可以冲刷罪孽,加速轮回。
男信徒不顾寒冷,几乎全裸下水;女人也就穿着贴身衣物。年纪小的孩子哭闹着不愿意下去,母亲则用铜壶盛起河水往孩子头上冲一冲,然后拎着孩子往河里按。对一些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次圣浴,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印度教徒。
太阳已经从东方完全升了起来,河面上金光灿灿,岸边则已人山人海。实际上,只要在恒河边的公路大桥上了望一番,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帐篷向远方延伸。小小的阿拉哈巴德市,人口不过 70 万,却要在 6 周内接待 7000 万朝圣者,对谁来说都是个艰巨的任务。
为保证大会顺利举办,地方政府搭设了 27 座浮桥、50 多万顶帐篷、2 万多间临时厕所,安排了 8000 余清洁人员满负荷工作。即便如此,按照每人占据 1㎡ 河滩面积计算,每次也只能安排 2.5 万人下水沐浴 1 分钟,然后赶紧就要换班。
大会期间,还有许多苦行僧、萨图贤哲(即圣人)和在喜马拉雅山中修行的瑜珈士来此。他们除了在恒河中沐浴,还要举办哲学辩论会、祈福大会与各种庆典,热闹非常。
每天傍晚,信众们伴着神铃声响,走向河边祭台。人们手捧青烟香火,唱着挽歌,等待一个千年来风雨不改的大祭祀。而身穿金红服饰的婆罗门祭司,高举圣火,在众人祈望的目光下,迈着高雅的步伐走上祭台……当太阳最后的一抹光辉在西天消失,岸边逐渐变得灯火辉煌。主码头祭祀的神铃已经响起,人流再次持续不断地向这里涌来。祭祀的铃声越响越急,信众也越围越多。伴着祭鼓,诵经的主唱和乐手都已就位。慢慢地,悠扬的歌声从扩音器中传出,14 位年轻俊美的婆罗门祭师走上祭台。
在首席祭司的引领下,众祭司面对恒河站成一排,伴着音乐一边高唱颂歌,一边拍掌。乐声中,祭台周围烟雾四起,高贵的祭司渐渐举起 6000年 前流传下的圣火。信徒们则和着起唱,最终全部沉浸在无边无尽的神圣与庄严的氛围中。 从孟加拉湾到加尔各答,整个恒河之旅还算圆满。不论是仰望恒河之源冈仁波齐圣山,还是偶遇转山朝圣的行者,你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文明的巨大差异。
在许多人看来,恒河几乎是“污染”、“肮脏”的代名词。平日里,你总能看到印度“贱民”双手搅拌着一筐筐的牛粪倒入恒河里。即便如此,印度人依然用恒河水刷牙洗脸、沐浴净身,却对河面漂浮的垃圾、腐尸熟视无睹……在这里,最肮脏的环境与最圣洁的心灵融为一体,令人费解而感慨。
恒河祭则更是一个精神上的奇迹。一位信徒告诉我:“河祭发自内心,只要虔诚,即便简单,万能的恒河都能感受到。”冗长的祭礼从初夜一直持续到中夜,随着河祭的圣火渐渐熄灭,熏香散,铃声消,歌声止,人们在幸福中退场。伟大的恒河在平静中,安详地等待黎明的又一次祭典。 恒河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恒河之水可以涤罪攘祸,因而去恒河之中来个大洗浴是印度教徒最向往和痛快不过的事情。最盛大的洗浴应当说是印度教的甘露庙会,每回参加洗浴的人数以千万计,每十二年轮流在各个圣地举行一次,所以遇到一回也是不易。不过,整个恒河,不管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也不管是在春夏秋冬,一天到晚总是有印度教徒在洗浴。但平素里最壮观的还要数瓦腊纳昔的恒河晨浴,前往此地朝圣、观光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奔此而来。
瓦拉纳西是恒河之岸最大的圣城,河岸之景蔚为壮观。瓦腊纳昔恒河之岸长达 6.7km,共有 64 个码头,当地人称其为“卡德”。这些卡德据说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捐建的,捐建越多,积善也就越多。最让人神往的是几十个卢比租上一叶扁舟,向恒河中央飘去。卖货的小贩更会明白这是赚钱的大好良机,他们也划着小船尾随大大小小的游船,向游人兜售各种货物,有树叶做成的河灯,有念珠、香木以及各种种样的工艺品。游人们在小贩的吆喝声中,把一盏盏河灯放入河中,恒河变成了暗蓝的银河,闪现出数不清的点点繁星。更为美妙的景色就要出现了。东方欲白,淡淡的雾雾慢慢地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岸边陡立的建筑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河面泛起一片金光。再看岸边的河水中,洗浴的男女老少进入了忘我之境。有的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双手忙碌,尽情搓洗;有的双手合十,面各太阳默祷,安详的脸上金色溢彩,灵魂的净化表露无遗;有的则有停地屏息潜入水中,惟恐这圣水不能把自己的罪孽洗涤一清;身披绛黄色的印度教祭司以及光着上身的虔诚信徙在岸边的石上闭目打座;打着哆嗦的孩子们在父母的水罐之下接受泼头的冲洗;穿着纱丽的妇女们洗浴完毕,竟然在这人海如潮中能够换上干衣,而不让自己的身体暴露丝毫。
也许她太过妖饶美丽,印度教徒才情愿相信这条河是由他们最崇拜的湿婆神头发上的水滴滴落脚边后,汇流而成。恒河在信徒心目中是一条清净的圣河,虽然事实上河水相当混浊。但信徒们依然相信在恒河中沐浴净身,可以洗去自己身上的污浊和罪孽。也许河水再脏,也不及人世腌臜吧。他们还相信,管理死者“时限”的湿婆大神常在恒河岸边巡视,凡是死后在这里火化的人,都可以免受轮回再生之苦,直接升入天堂。于是,印度教的信徒们把这里当做天堂的入口,在他们一生之中,至少要到恒河沐浴净身一次,因此每年都有超过百万以上的印度教徒来此聚集沐浴净身,举行大型宗教集会。
每天清晨,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既有本地人,也有外乡人,来到恒河边,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恒河,痛痛快快洗个澡,以求用圣水冲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浊或罪孽,达到人生超脱凡尘、死后到天国永生的愿望。印度教徒便是这样虔诚地把用恒河水“冲洗身上的过失”看成是莫大安慰和荣幸。在瓦拉纳西城的新月形河湾两岸,历代王朝先后修筑了大小 64 个台阶码头,供人们做冰浴礼拜之用。
一个不需要防盗门的民族,是一个深藏着尊严的民族。也许,印度教的和平传统,还有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最可能在这个民族的清洁和温和里生长。一部名为《甘地传》的电影,甘地谜一般的人物。这个干瘦的老头,总是光头和赤脚,自己纺纱,自己种粮,为了抗议不合理的盐税,他有一次还曾经带着男女老少拒食英国盐,一直步行到海边,自己动手晒盐和滤盐。他推翻英帝国殖民统治是历史性壮举,不需要军队也不需要巨资,一旦拿定主意,剩下的事就是默默走出家门进行和平大进军。他从一个村子走到另一个村子,从一片平原走向另一片平原,他身后的队伍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壮大,直至覆盖在整个地平线上,几乎是整整一个民族。碰到军队的封锁线,碰到刺刀和大棒,他们宁愿牺牲也绝不反抗,只是默默地迎上前去,让自己在刺刀和大棒下鲜血淋淋地倒下。第一排倒下了,第二排再上;第二排倒下了,第三排再上……直至所有在场的新闻记者都闭上了眼睛,直至所有镇压者的目光和双手都在发抖,直至他们惊恐万状地逃离这些手无寸铁的人并且最终交出政权。
作为印度之魂,甘地不似俄国的列宁、中国的毛泽东、南斯拉夫的铁托以及古巴的格瓦拉,他一言不发地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堪称 20 世纪的政治奇迹和政治神话之一。
这里的节日也同中国的不一样:街上并无车水马龙,倒有点出奇的灯火阑珊和人迹寥落;也没有杯筹交错,倒是所有的餐馆和各家各户的厨房一律关闭-以禁食一天的传统习俗来迎接新的岁月。他们不是以感官的放纵而是以欲望的止息来表示欢庆。他们的饥饿是神圣,是幸福,也是缅怀。这种来自漫长历史的饥饿,来自漫长历史中父亲为女儿的饥饿、兄长为妹妹的饥饿、儿子为母亲的饥饿、妻子为丈夫的饥饿、主人为客人的饥饿、朋友为朋友的饥饿、人们为树木和土地的饥饿,成为他们世世代代的神秘仪礼,成为了他们隆重节日的组成部分。
也许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来世,所以对于现世的苦难便可以这般消极和坦然。恒河岸边,横七竖八栖宿着许多等死的老人,他们饥寒交迫、肮脏不堪,却默然承受,不争取、不哭诉、不埋怨,只是等待可以死在恒河岸边。因为按照惯例,这样可以免费火化,实现他们把骨灰倾入恒河的愿望。不过,这是穷人没有办法的办法。更多人还是愿意去河边的烧尸坑。这个地方常称之为“Manikarnika Ghat”。有钱人家会选用白檀木,将柴薪堆叠好后,把遗体放在上头,如果是女性,一般是彩色纱丽裹身,并饰以白花。纱丽还需经过恒河水浸泡,以此净身。然后浇上有香料的油脂,开始近三个小时的焚烧,死者终化成灰烬。焚烧过程中,死者的亲人们不断念诵“Ram Nam SatyaA Hai”,意即“神明的法号”的意思。为了拥有更好的来世,骨灰多由家人用手撒向“圣河”。这个过程一般在黑夜,伴有气氛浓郁的祭祀表演,岸上的人们和河里的小船纷纷靠了过去。炫目的烛火和缭绕的烟雾配合着老祭司沙哑的歌声和串串铜铃的节奏,古老的恒河显得更加苍凉和神秘。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采取火葬的方式,像五岁以下的孩童,没钱的人,自杀身亡者的尸体,均是直接在恒河上放流,或是用石头绑住尸体直接沉入恒河。 印度教徒认为,恒河水源于神山圣湖,因此恒河是“圣河”,每12年举行一次印度恒河圣水沐浴节(又称大壶节)。
传说中,圣水沐浴节首次举办的时间是在雅利安人时期(公元前 1500 年定居于印度)。当时众神和群魔达成临时协议,双方合力取得银河系中的长生不老仙露后平分。争夺盛仙露的大壶之战进行了整整 12 天 12 夜(相当于人间 12 年)。壶中仙露洒落到了四个地方:阿拉哈巴德、哈里瓦、乌疆和纳锡。因此,圣水沐浴节也就在这四地举行。
由于圣水沐浴节与恒河这两个词与印度宗教传统的紧密联系,许多人已认为它们是同意词。因为圣水沐浴节是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恒河也就被看做是最伟大的宗教河。多少年来,恒河在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印度教徒的眼里,恒河是净化女神恒迦的化身,而恒河里的水就是地球上最为圣洁的水,只要经过它的洗浴,人的灵魂就能重生,身染重病的人也可以重获健康生命。每年都有众多的朝圣者虔诚而来,在恒河水里举行自己的重大宗教仪式。更有甚者在恒河水里自尽,以期洗去此世的罪孽和冤狱。于是,恒河上有时会漂浮着尸体。人们将尸体打捞起来火化后,会遵死者遗嘱将骨灰洒在恒河里。就这样年复一年,恒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成了印度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可印度教徒依然我行我素,他们沐浴在此,饮用在此,却很少中毒或者得病。难道恒河水真的因为其神圣而具有了某种自我净化的能力吗?
更有趣的是,这种“圣洁”的说法似乎并不是教徒的神话传说。常年在恒河沐浴的教徒,大多都寿命在100岁以上,并且很少患病。这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之一。
科学家研究发现,恒河水中的含氧量非常高,这是湍急的水流与空气充分接触造成的。而较高的含氧量,使疟原虫等厌氧的致病微生物难以生存。
可是科学家们也发现,恒河中下游的水中大肠杆菌含量相当高,离岸 5 米处的含量就高于饮用水标准的 20~30 倍。这就由于向恒河随意排放排泄物所致。

I. 印度女人在印度为什么不需要工作

我们说一个国家崛起,首先不仅仅是在形容他的发展速度快,而是说他的发展速度要超过周围有能力跟他形成竞争的国家,其次是经过发展,他的实力在绝对量上要超过,要压倒跟他形成竞争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在国家间的实力竞争中,你不要跟我说大家都在发展,也不要说一个国家它发展有多快,这都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他跟其他国家相比,发展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增长量是比别的国家大还是小。

长期以来,广大印度妇女生活在危险、糟糕的境地下,如果一个年轻女孩晚上要出门,她将面对一系列不测之祸,包括骚扰、虐待、殴打、强奸,甚至杀害。她们社会地位低下,在社会上很难找到工作。而且女们一般不允许在外边抛头露面,所以印度女人在印度不需要工作。

J. 印度为什么内部一直高度分裂

第一,分裂习惯了。从历史来看,印度大陆,包括印度所有的领土,从来都是分裂的,从来没有统一过,印度在世界就是个地理概念。还是17次外敌入侵,将印度一些地区不同程度的统一在一起,而一旦没人管了,立马全分裂。印度那么点大的地方最多的时候分成了几百个邦国,相互之间争战不休。最后是英国人各个击破,将印度整个占领。因此,印度有很强的分裂基因,统一在一起的时间也很短,所以这种分裂的传统很难消灭掉。

第二,民族成分太复杂。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斯坦族人,占比只有一半,而还有几百个民族,光是人口几千万的民族,印度就有好多个,因此,对于一些大民族来说,都有分裂的倾向。而且印度的经济政策有很多的不公平性,比如说对于印度东北部的几个邦,印度有意不去做投入,因此,使得整个东北地区各邦都很穷困潦倒,更加有分离的倾向,即使不独立,也想拥有更多的权力。这是所谓的现实原因。



阅读全文

与印度为什么要换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和瑞士边境哪个车站好 浏览:62
印度停止送亲多少 浏览:455
伊朗什么时候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的 浏览:803
中国哪个铁路学校好 浏览:835
印度怎么赔偿 浏览:622
印尼珍多冰用什么做石榴米 浏览:175
印度人游泳池在哪里 浏览:267
印尼哪里的燕窝最便宜 浏览:884
意大利面怎么做又软又香 浏览:774
天津意大利风情街泰国餐厅在哪里 浏览:291
印度t恤品牌有哪些 浏览:135
印尼为什么不允许婚前性行为 浏览:927
意大利买的包是什么牌子 浏览:994
中国的大学怎么排名 浏览:381
建华建材捐款越南多少钱 浏览:777
沙特与伊朗之间是什么国家 浏览:522
为什么伊朗包机要来兰州 浏览:695
徐州一中国际部不怎么样 浏览:4
什么样的家境英国留学 浏览:538
意大利alcantara翻毛皮广州哪里有 浏览: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