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不结盟”含义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2006年为止已经在前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了14次会议。7月16日,第十五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闭幕。
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编辑本段]产生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铁托、印度总理J.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随后,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加纳总统K.恩克鲁玛等政治活动家也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
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1961年9月1~6日,25 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现有118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都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贰’ “不结盟”在国际外交中具体是什么含义
所谓“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大国集团。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先驱。1955年初,铁托访问印度,提出不结盟运动的设想。印度总理尼赫鲁赞同铁托的观点,他在印度独立后,曾宣布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两国领导人在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奉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
‘叁’ 印度和美国结盟吗
印度不会同意与美国结盟反对中国。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专家塔季扬娜·绍米扬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美国企图加深印中矛盾评论道,印度对激化对华关系不感兴趣。
她说认为这些关系本来就相当复杂。从一开始搞这个印太项目,印度就没有想与美国一起来遏制中国。虽然与中国的关系很复杂,但同时印度始终清楚中国是印度近邻,自己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这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
所以,印度永远不会积极参加任何直接针对中国的联盟,它自身与中国的关系就已足够复杂。印度不会参与任何针对第三国的集团或联盟。而且印度和中国是战略合作伙伴,自身的国家利益高于参与同盟的想法。
(3)印度为什么是不结盟扩展阅读
当前印度与中国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中印在边境问题上的冲突日趋紧张。
中印素来有很大的边境领土争端,但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边境地区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双方更多的是进行互相宣称,各自巡逻各自认为的地区。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双方基建能力的提升,彼此开始有能力巡逻到之前难以巡逻到的地方,长期以来的模糊区域不复存在,原本的边境领土争端重新暴露出来。
2、印度认为中国侵犯印度的势力范围。
印度一直认为南亚的一些小国与自己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他们只不过是印度从英国独立时,未被融入到印度的土邦。其心中一直有种执念,就是将这些小国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当中。因此,其将这些小国的得失,看作是自己的得失。域外大国介入这些地区,都会引起印度本能的警觉。
3、印度认为中国的经济优势削弱了印度。
在中印经济交往中,印度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印经贸合作的受害者。印度之所以有这种认知有三点。
3.1、印度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大国,对自己的产业定位很高,印度要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先进的经济体系。但在经济合作中,中国的廉价工业品严重冲击印度国内产业。
3.2、印度将经贸结构失衡归咎于中国,认为中国过少的进口印度优势产业的软件和医药产品,使得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3.3、印度将来自于中国的投资定位为控制其核心产业。
‘肆’ 俄罗斯帮助过印度,为什么印度现在却在俄罗斯有难时不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是胡说,事实上印度不但没有坑俄罗斯,反而是国际上少有的在支付前苏联借款时候没有坑俄罗斯的国家。印俄两国,在1993年就债务问题达成协议,双方并非按苏联解体后的“实时”卢布汇率结算债务,而是按苏联解体前1990年1月1日的汇率结算债务(苏联解体时间为1991年12月25日)。而双方结算债务时用的卢布、美元比基本是1:1。
相比之下,是不是觉得印度还100亿美元给俄罗斯,真是超厚道。简而言之,多年来,美国使得印度和印度人繁荣富足。俄罗斯对印度的发展贡献不多,最近卖给印度的武器也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印度正在某些武器种类中尝试着完全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印度一直是一个不结盟的国家,所以任何声称印度在某种程度上与苏联或俄罗斯结盟的说法显然都是错误的。
‘伍’ 请问印度为什么不加入北约美国不要他吗还是加入北约需要承担什么义务
一方面,北约的全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印度就算要与美国结盟,也不会跟“北约”扯上边。毕竟彼此的地理位置相差太远。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印度的国力提升,以及它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其历来的传统,都决定了它在短时间内,绝不甘心充当美国小弟的角色。而是一心想要谋求自身的(印度洋)区域霸权。
所以,印度加入北约,于情于理都是不大可能的。
‘陆’ 印度为什么不加入东盟
根据印度多家媒体报道,以及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的确认,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宣布,该协定目前的谈判内容不利于印度的国家利益,因此印度不会加入这一协定。
由东盟发起,并邀请了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亚洲重要国家参加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为RCEP),刚刚传来一则突发消息。
“RCEP未能展现出其设立的初衷,我们也不会因此损害印度的核心利益”,一个来自印度政府高层的消息称。该信源同时告诉《印度时报》,印度的立场是该协议既要务实,也要保护到印度穷人的利益,还要能让印度的服务业获利。
但印度总理莫迪认为这个协议未能照顾到印度包括农民、商认、工人、消费者以及各行业的利益。因此,在正在泰国曼谷举行的RCEP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他宣布印度不会加入该协议。
(6)印度为什么是不结盟扩展阅读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涵盖人口超过35亿,占全球47.4%,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32.2%,外贸总额占全球29.1%,是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自贸区谈判。一旦达成,将进一步促进本地区产业和价值链的融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根据2018年数据,整体上已经结束谈判的RCEP15个成员国人口达到了22亿,GDP达到29万亿美元,出口额达到5.6万亿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资流量3700亿美元,基本都占全球总量的30%左右。RCEP15建成之后,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如果印度在解决有关问题加入后,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完成RCEP谈判有利于对外发出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信息,改善地区贸易和投资的环境,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帮助各国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本地区未来发展的潜力,造福于本地区的各国人民。
‘柒’ 详细解释下印度为什么要发起“不结盟组织”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印度以失败告终。从此,印度卧薪尝胆,一直在发展军事包括中国也是不结盟组织的成员国之一;但是随后1962年的中印战争彻底让印度在
‘捌’ 不结盟是什么意思
至于说中国为什么参加这个不结盟运动完全是由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品质和当前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所决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铁托、印度总理J.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随后,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加纳总统K.恩克鲁玛等政治活动家也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
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1961年9月1~6日,25 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现有118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都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宗旨和原则 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玖’ 印度自独立以来是一个善于结盟的国家吗
是的,印度是一个善于结盟的国家。
为排斥巴基斯坦,印度不惜将南亚国家联盟边缘,重组一个没有巴基斯坦参与的国际合作机制。周边国家是一直是印度外交的重点。自独立以来,印度就在周边、尤其是南亚邻国投入了大量的外交、经济和军事资源。
印度的周边外交政策,有其独特的思想基础,与现代主权平等原则有较大区别。总体来看,宗教文化传统、南亚地理特征、殖民主义遗产是印度确立其周边外交政策的主要思想基础。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 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
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拾’ 印度是美国的盟友吗
不是。传统上,在不结盟运动无疾而终后,印度是前苏联的盟友,巴基斯坦是美国盟友。从历次印巴战争可以明显看出来,而且巴国多为美国武器,印度多为前苏联和俄罗斯武器,也是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