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人口稠密而且卫生条件差,新冠病毒为何在印度没有大规模爆发
这个问题初看确实让人感到好奇,但细想之下却也合乎情理。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潜伏期约为14天,这就意味着很多回到印度的人员即使感染,但病毒还在潜伏期内。
不过,为了抗击疫情,印度政府也开始在国内启动了一系列的检测河隔离程序,此外,由于与我国相隔较远,也给了印度更多的缓冲时间进行传染源控制,这些措施对控制病毒在印度大规模传播也起了积极作用。
‘贰’ 为什么俄罗斯、美国、欧洲都不排斥印度呢
印度之所以与美、俄、欧没有根本矛盾,是它的限政民主制度与整个西方兼容,也是印度这个拥有100多个民族的国家没有分裂的最大公约数。
做人或立国得有个底线,即不能靠偷抢、诓骗立人、立国,即使个人或国家还很贫穷,但如果价值观没有失守,别人不仅不会处处防着你,还会给予同情与帮助。印度恰好处于这个时期。
我们处在最近处观察印度,可以乐观的判断印度将在30年内无障碍融入西方。印度于1947年与巴基斯坦分治,1950年颁布宪法,国家制度为限政民主,但同时确立走涉绘主义道路(尼赫鲁涉绘主义)。2014年莫迪代表人民党赢得大选,放弃65年的涉绘主义道路,开始市场经济,同时将国企私有化、土地私有化,用29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活了世界最密集的人口。按印度的发展思路,很可能在21世纪末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法治的中等发达国家。
‘叁’ 印度独立后,英语为什么仍然是其国内主要语言
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自18世纪以来,到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长期处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由此可见,英语所代表的,其实就是体面的生活,体面的生活谁不想要?司马迁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东方文明内部,颇多相似。
03历史因素
说完一个因素,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历史因素的制约。我们都知道,印度的历史时期,分裂长于统一。长期分裂的局面不仅影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也让其语言文字的使用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从地图看,印度分成两部分,德干高原以北,以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为主,以南地区则以达罗毗荼语为主,这些语言内部,又有差异(类似方言)。
语言存在差异也就罢了,但更糟糕的是,在书写上也是千奇百怪,印度不像古代中国,没有精力推行“书同文”,所以文字书写上不统一。印度独立之初,曾规定“天城体”为文字书写标准。
‘肆’ 印度各方面都被嘲笑,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药房
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印度也不例外。虽然在很多人眼中,印度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印度的制药业的确很发达。
这就是印度成为世界药房的几个原因,对此,你还有什么其他见解吗?小编认为,印度的仿制药虽然不被全世界认可,但是目前来看,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认可。而且,有人进口印度仿制药,就说明印度仿制药的药效是可以放心的,世界药房的名号也不是夸大其词的。
‘伍’ 云石,地缘政治15,印度为什么成不了第二个中国
分裂的政治传统
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天然主宰,印度有着不逊于任何世界其他主要文明的悠久历史,并有着延续数千年之久的璀璨文明。但与其他拥有相同体量的古老文明不同,在印度文明的扩张史中,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稳定政治格局。中国、罗马、阿拉伯、奥斯曼等古代文明,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纷纷迈向帝国体制。而印度文明却始终处于邦国割据的分裂状态,即便偶有统一,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考虑到古代印度文明的发达水平,以及南亚地缘板块内部的紧密联系,这种分裂格局多少有些另类。
当然,古代印度之所以分裂,也自有其理由。在之前的《印度为什么怕中国》一文中,云石君已对印度的地缘格局有所介绍:南亚次大陆以东为缅甸的密林;北部为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脉和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西部,跨过印度河流域,便是兴都库什山脉;它们的存在,为南亚次大陆提供了充分的保护。至于南面的大海,虽然无法阻挡海上势力,但海洋文明的商业特质,使它们即便进入印度,也更注重于物质利益的攫取,而非对领土的占有(比如早先的阿拉伯和后期的葡萄牙、乃至英国),因此无法对印度文明造成颠覆性影响。
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当印度文明覆盖整个南亚次大陆后,便丧失了继续扩张领土的动力(以农耕时代的观点看,南亚次大陆周边的土地也确实没太大开发价值)。而它又不像华夏文明那样,有必须持续应对的外来压力(华夏文明必须长期应对塞外游牧文明的侵袭),以致必须采用大一统的方式,,来集中资源应对。
当然,印度也不一点外来威胁都没有。相对于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翻越兴都库什山脉还是容易的多。而山对面中亚地区的游牧文明,更是农耕文明的天敌。
不过,虽然古代印度会周期性的收到中亚游牧文明的入侵,但却并未对印度文明的独立性构成本质性的威胁。之所以如此,除了古代印度文明的不俗实力外,也与中亚作为大陆交通岛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
中亚身处亚欧大陆腹地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亚大陆、蒙古高原、南亚次大陆、伊朗高原乃至西亚新月沃地等亚洲各大地缘势力的交锋之地。虎狼环伺的周边环境,使中亚很难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缘政治板块存在,而只能在各大文明交锋结束后,成为胜者的附庸。
只是,无论对东亚的中国、蒙古,还是西亚的波斯、阿拉伯,中亚都太过遥远。由于远离各大地缘势力的核心区,中亚即便被一方占领,这种占领也缺乏稳定性,随时会因为占领者的衰落或其他地缘势力的卷土重来而发生改变。
中亚的虚弱和混乱,既大大降低了印度遭受入侵的机率,也使得得以征服印度的统治者,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困境:由于身后缺乏强大而稳定的地缘板块作为支撑,使他们无力对印度文明进行根本性改造,反倒不得不针对印度实情,对自身进行调整,以保护得来不易的统治地位。最终结果就是融入印度文明。
在这种既无法扩大文明规模,但也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的情况下,窝里斗,几乎是所有组织的本能。在这种大环境下,南亚次大陆内部的各次级地缘板块的矛盾被相对放大,最终形成了分裂的政治格局。
正是这种分裂的政治传统,使印度于1948年建国后,很容易便建立了以分权制衡为特征的现代西方民主制度。但当印度经济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时,问题就来了:
放眼世界各主要发达经济体,无论是早期的英法美德,还是后期的日本、韩国甚至台湾,在迈向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其政治体制虽有进步,但均带有强烈的威权色彩。即使有所谓的分权制衡,其范围也只限于精英阶层。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工业扩张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诸如圈地运动、血汗工厂、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侵犯普通民众的利益。只有通过强大的政治威权,才能压制反抗,强力推进。只有当工业化完成,上述问题淡化消失,波及全民的现代民主制度才有了实施的可能。
而与西方不同,印度在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时,国家经济基础仍处于传统的农耕状态。这种民主制度的超前实现,对印度经济的发展构成巨大的阻碍:任何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工业项目,因其本身所连带的负面影响,都会招致印度人民的坚决反对,并在现代媒体的监督下被迅速放大。
在民主政治框架下,印度政客为争取选票,只能无节操的迎合群众意愿,无法像威权时代的韩国、台湾和后来的中国政治家一样,用强有力的中央权力将其推行下去,这导致印度接连错过20世纪后期的几次历史发展机遇,经济结构迟迟无法转型。
而同样,过早采用西方民主制度,也导致了中央权力的薄弱和地方的各自为政,反映到经济层面,就是全国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规划布局无法展开,国家经济支离破碎。
印度教和种姓制度
印度社会根据出身不同,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犬舍、首陀罗四大阶级,此外还位于四大阶级之下的“贱民”阶层。不同阶级职业不同、地位差别悬殊。处于高种姓的婆罗门与刹帝利,掌握了绝大部分社会资源,而占人口绝大部分的首陀罗、犬舍和贱民,则穷困潦倒。
其实这种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并不是印度专利。但跟其他文明不同的是,印度文明中,这种社会结构被以种姓制度的方式加以固化。
在中华等其他文明中,下流阶级的人,可以通过读书、作战、经商等后天奋斗的方式,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提升自己的阶级地位。
而印度人的阶级地位则完全由出身这个先天因素决定。出生之后,无论个人如何努力,阶级地位都不能改变。也就是说,无论低种姓多么努力,他们也无法跻身于婆罗门、刹帝利等高贵阶级当中。
可是,追求幸福生活是人的本能。种姓制度断绝了绝大部分印度人改变命运的可能,理所当然的会招致他们的愤恨和反对。对此,印度文明采用宗教的方式加以化解。
印度教教义推崇转世,将今生的苦难,作为来世获取幸福的必要条件。在印度教义的熏陶下,下层阶级逐渐放弃了现实社会中的反抗,而寄往于来世,甚至愿意通过苦修,来增加转世获取幸福的几率。
种姓制度和印度教的结合,使印度社会的阶级完全固化。这种社会结构的好处,是有效减少了阶级冲突,维护了社会稳定。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阶级战争(农民VS地主、资产阶级VS地主;无产阶级VS资产阶级+地主)在印度很少发生。但坏处则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上升渠道,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印度下层阶级,也就丧失了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动力,变成得过且过的“混日子”一族。当“愚昧”、“慵懒”、“散漫”成为低种姓的代名词后,印度也就丧失了通过发展大规模制造业迈向现代文明的可能。
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发展出软件外包业,并取得了成功。但是,这样一个产业链短(不需要太多配套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小(只能容纳百万人口级的就业、总共不过几百亿美金的规模)的产业,是无法将印度这种超级人口大国带入现代化的。作为一个十亿人口级别的国家,发展制造业,是其现代化的唯一出路。
大规模的工业制造需要大量的合格劳动力。而要达成这一目的,印度必须清除种姓制度的影响,给予低种姓和贱民阶级足够的上升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工作等手段来改变命运。
可是,当阶级藩篱被打破,下层人民有了获得幸福生活的欲望和可能后,使人安贫乐道,愿以今生苦难换的来世幸福的印度教教义,也就丧失了它的社会基础,其结果就是被拜金主义取代。
在拜金主义的驱使下,印度的低种姓和贱民们,终将被裹挟进工业化的滚滚洪流中。但与此同时,强征土地、房屋拆迁、环境污染、职业病、过低薪酬、长时间劳作,这些工业化过程中(尤其是中前期)无法消除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而来,进而引发民众的群体性愤怒和抗争。
对印度政府而言,压制民众的不满是有必要的,否则工业化无法实现。但在现代民主制度的架构下,为选票所裹胁的政客,不可能实现这一目的。要想解开这一困局,印度唯一的办法就是改革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政改的内战风险
中央集权的过程,必然引发政治势力的重新洗牌。考虑到印度的政治架构,没有任何一方政治势力,能够让其他对手放手退出。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印度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政治势力间直接发起内战,用武力消灭其他势力;要么跳出派系争斗,放下身段争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低种姓和贱民的铁心拥护,通过壮大基本盘的方式,逼迫保守势力出局。
咋一看,派系内战并非好的选择。但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则意味着这一政治势力站到了下层阶级的立场上,一旦其掌权,必然会剥夺掌握社会资源的上层阶级的利益,进而会招到强烈抵制。鉴于利益的不可调和性,双方的冲突必将愈演愈烈。如此一来,派系内战或可避免,阶级战争却极有可能发生。(现实中的案例,则是印度毛派武装与政府之间的冲突。一旦大规模工业化启动,毛派将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
种族对抗与宗教冲突。
印度的人种构成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由早期自中亚迁入的雅利安人演化而来的印度斯坦人(即印度白人);土着的达罗毗荼人(即印度黑人);以及早期由东亚流入、在东北地区占相当比例的蒙古利亚人(黄种人)。
由于历史的原因,婆罗门、刹帝利两大高种姓基本由占人口少数的印度白人组成,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达罗毗荼人与黄种人则基本属于低种姓和贱民。
一直到今天,印度社会的各种资源仍由高种姓的印度白人控制,而印度黑人和黄种人基本处于被统治地位。
通常情况下,这种明显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必然导致种族冲突的产生。而印度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却成功的避免了种族间的对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而印度之所以能成为例外,固化阶级的种姓制度,和鼓吹放弃今生以求来世的印度教义居功至伟。(发源于印度的佛教,由于宣扬众生平等,不利于印度种族阶级社会的稳定,逐渐在当地走向消亡)如果这两者被清除,处于社会中下层的达罗毗荼人和黄种人的种族意识会被激活,并在拜金主义的诱惑下,对控制社会资源的印度斯坦人产生种族仇恨,肤色的不同更让这种冲突加倍激化。而随着大规模工业化的展开,主要的印度斯坦人构成的资本家,与主要由达罗毗荼人以及黄种人构成的工人阶级之间的冲突将愈演愈烈。阶级矛盾和种族矛盾合二为一后所迸射出的力量,足以将印度搅的天崩地裂!
宗教矛盾也是印度政治改革潜在威胁。印度境内有总数多达一亿的穆斯林。他们独立于印度教体系之外,但与黄种人和达罗毗荼人一样,处于社会的中下层。虽然当下,印度教的强大实力足以压制占人口少数的穆斯林。但如果印度教体系崩溃,印度社会陷入纷争,穆斯林为争取自身权益,也不可避免的会卷入其中,进而加剧印度的混乱。
制度、阶级、种族、宗教,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印度的工业现代化道路十分艰难,稍有不慎,便有万劫不复的危险。
印度当然清楚内乱的后果。但鉴于自身复杂的国情,它又无法确保内乱不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在这种左右为难下,印度的现代化改革只能长期流于形式。能否找到一条真正的和平发展之路,将是事关这个南亚大国延续与存亡。
‘陆’ 印度为何不敢“招惹”缅甸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近代以来,大部分国家因为殖民掠夺而损失惨重,为此几十年都无法振作,无法恢复。但是也有不少国家,却因为殖民统治而受益。最典型的就是印度,不光获得了广阔的土地和人口,而且还成为了大国。甚至凭借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版图,不断扩大领土范围。所以这也是印度在南亚不断扩张的主要原因了,但是印度那么强悍,为何印度却始终不敢“招惹”缅甸呢?原因主要是三点。
第三,忌惮大国。
缅甸这个国家,虽然国土和人口,还有经济和综合国力比印度小很多,所以长期战争还是印度强大。但是缅甸身后那是一直有大国的支持,尤其是北方邻居,不可能愿意看到战火烧到缅甸,进而影响到西南边界。如果招惹缅甸,无疑会引发大国的干涉,一旦如此,那么印度那是不可能取胜的,这一点那是非常直接。所以印度不可能敢招惹缅甸,这是必然的。
‘柒’ 为何西方认为印度并不可怕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大国崛起和发展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接连崛起。还有二战后的新兴国家的崛起,都堪称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从国家的崛起来说,虽然大部分的大国崛起,都能带来国际势力的改变,带来国际的深刻调整和分配。尤其是对于西方来说,那是尤其害怕大国的崛起,因为这必然使得西方的力量此消彼长,这也是西方对大国崛起那么防范的主要原因了。但是这个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印度,为何西方认为印度并不可怕?根本原因只有一条。
西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知道印度成不了气候,因为印度没有成为大国和强国的力量。而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延续,而且在古代都是世界强国,强悍无比,主导世界。所以中国的崛起,才是震动世界的事情,才是影响巨大的,西方很是害怕的。
‘捌’ 印度是一个男尊女卑的国家,为何印度的加罗部落只有女子才有财产继承权
印度确实是一个男尊女卑的国家没有错,但是却还有例外的地方,就比如说印度的这个加罗部落,这是一个女尊男卑的地方。这是一个母系部落,所有的事情都是女子说了算的,男子在整个家庭当中没有任何的地位可言,也是非常悲催的一件事情了,家里面的财产全部都是由女儿继承的。
在结婚了之后还是更特别的,一般来说都是女方住在男方家里,但是这里却恰恰相反,都是男子必须住在女方家里。无论是家里面的财产,还是各种问题,都是女方一个人说了算的,男子在这个家庭里面没有任何的话语权。这是因为加罗部落里面的人觉得,只有女人才可以帮助完成血统,而她们也就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
‘玖’ 为什么被英国殖民过的国家很富裕为什么印度例外(是两个问题)
“被英国殖民过的国家很富裕”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大部分原英殖民地国家很穷!
在当英国殖民地的国家中,发达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新加地、阿联酋、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文莱。
其中,美国早在18世纪就独立了,那个时候最大的殖民国家是西班牙而不是英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多地少资源丰富,像澳大利亚主要经济来源是矿石出口。加拿大也有同样的条件,只是工业相对更发达。
新西兰、爱尔兰只是小岛国,人口少,新西兰只算是个初等发达国家,爱尔兰是因地处欧洲经济区。
新加坡,只是一个城市,她本来就是地区经贸中心,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并不奇怪,不过也只能算一个中等发达国家。
阿联酋、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文莱不用说,石油!
其它国家都是发达中国家,其中有些还很穷。
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埃及、苏丹、伯利兹、圭亚那、特利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 ,格林纳达,巴哈马、安提瓜和巴布达、也门、南非、尼日尔爾利亚、喀麦隆、莱索托、博茨瓦纳、加纳,马拉维、坦桑尼亚,津巴布韦、斯威士兰、赞比亚、乌干达、汤加塞舌尔、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塞拉利昂,肯尼亚,冈比亚、塞浦路斯、马耳他、瓦努阿图,图瓦卢,所罗门群岛,萨摩亚,瑙鲁、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巴巴多斯、基里巴斯。
其中,塞浦路斯经济还可以,南非工业也还算发达,但人均跟中国差不多,其它国家中,甚至还有的属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
‘拾’ 为什么印度挑动克什米尔,不怕国内经济动荡吗
印度制造克什米尔动荡应该与莫迪政府的对外强硬,体现民族主义自尊心有关,尤其是看到了美国改善了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更让印度生气。印度总理莫迪在8月5日宣布向克什米尔地区增派3万多兵力,其目的就是莫迪政府已经在当天废除了印度宪法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370条款”。印度担心克什米尔地区出现动荡,也担心巴基斯坦方面找事。
可是想要报复巴基斯坦的印度,却发现自己的军火库中的弹药连10天的战斗都无法维持。印度紧急奔赴俄罗斯采购武器弹药,可是俄罗斯坐地起价,而且还需要长期等待,这一下让印度傻眼了,对巴基斯坦的报复行动也只能取消。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印度的经济虽然在表面上看着很好,可是印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必要的军工体系。这样的结果就是印度一旦爆发战争,印度依然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