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的两种东西最受游客欢迎,你知道是什么吗
印度最受欢迎的两个东西是香料和印度传统服饰。最近几年有很多的知名电影都在印度拍摄,这也带动了很多人去印度旅游的热情。去印度旅游都会带回来一些有当地特色的东西,印度的香料就比较出名,有几十种,像大家都知道的是咖喱,很有特色也是当地人喜欢的一种调料。
印度的纱丽很好看是印度女性的传统服饰,上面的刺绣很多,有很多的图案,颜色也都比较艳丽,而且大多是丝绸的,手感比较好,看着比较上档次。送人也比较有面子。纱丽的长度也很长,大概有5米多。穿着纱丽的女人都很有女人味。而且印度这种服饰很常见,有很多的女性都穿这种服饰,也比较好买,价格也是多少钱的都有,选择性比较多。
去印度旅游还会买很多别的东西,像一些手工艺品和羊毛制品也比较不错,但最有特色的就是咖喱和纱丽这两样东西,买了这两样东西才觉得自己真的到过印度。
⑵ 为什么说印度人对珠宝的需求特别大
在印度,黄金是非常受欢迎的,此前印度一直是全球黄金最大的消费国,为了抑制购买黄金的赤字,政府不得不对海外进口的黄金增税。
即便政府征税,但印度黄金需求在今年依然十分火爆。数据显示,印度2017上半年黄金进口量达到521吨,已超过2016全年510吨的进口量。印度对黄金需求的变化,对国际金价走势有着重大的影响。
那么,为何印度人偏爱黄金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三张图来看清真相。
从区域上来看,印度南方对黄金更加偏爱。其中,南方占有黄金市场的40%的份额,这个份额超过印度东部和北部的总和,而印度西部在份额中占据第二的位置,占黄金购买量的25%。
印度的金店非常普遍,印度民众在很多小商店中就能够购买到大部分的黄金珠宝。
四、黄金还是宗教信仰的圣物
印度人偏爱黄金,很大程度上还和宗教偏好有关。在印度黄金被认为是宗教圣物,受到印度有宗教信仰的人的偏爱。
喀拉拉邦的印度古庙Padmanabhaswamy寺是印度宗教崇尚黄金的非常有代表的寺庙。
五、黄金是印度财富储藏的首选
2011年,一个印度的调查队开启了几座隐藏的金库,他们在金库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首饰、黄金物品和十万件历史上的金币。所有宝藏的总价值大约在150亿美元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印度人很早就有储藏黄金的习惯,储藏黄金是他们储藏财富的最重要的手段。与其参与股市、房地产或者其他资产,印度人更倾向于把钱用来购买黄金。
⑶ 印度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1、印度优先发展服务业的原因一个国家的经济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就是工业,主要是制造业;最后一个是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在工业革命以前都是农业为主的,工业革命后才开始有工业和制造业,而历史上的大国几乎都是工业强国,荷兰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贸易立国的,这是算是服务业,优先发展工业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工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农业人口的转换问题,随后就会迎来城镇化,城镇化的提升带来的是服务业的需求,这是之前很多国家走过的老路,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国内的消费能力较低,无法自行消化工业生产能力,只能出口给其他的国家,利用出口的优势来发展过来的工业/制造业,中国走的是这样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从1991年开始“改革开放”后实施市场经济的政策,但是在经济的发展策略上是优先发展服务产业的,制造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中个中原因有多种,印度是一个民主制度的国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间是联邦的体制,要发展制造业就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但是因为中央协调的能力较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统一协调能力,导致基础建设停滞不前。没有基础建设,制造业就难有大的发展。
还因为宗教信仰,比如种姓制度,导致人口的流动有很大的困难,这是就业的一个基础,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业市场是自由交换的。土地的私有化也为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为合约谈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难做统一的征收和规划,私人之间的谈判成本太高,尽管现在印度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进展依然缓慢。
2、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中国的农业占GDP的比重曾经是同样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总体而言印度的农业比重还在中国之上,印度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了42.8%的比重,这是完完全全的农业国家了。不过整体来看,农业所占的比重是逐渐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这个比重已经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点下降了28个百分点,这个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而印度2018年的制造业增加值只有4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虽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绝对值还是非常低,大概是相当于中国20年前的水平。印度单靠服务业的发展是无法解决贫困问题的,发展制造业是唯一的出路。
⑷ 印度什么最缺,印度什么最多
印度吃的是手抓饭,最脏,人最多,语言多所以发展 不起来,去别的地方说话都听不懂所以都留在本地发展,最缺钱了,人最多,印度坐火车400公里,得8小时,连车顶都是人,出租车没空调,太多说不完。
⑸ 去印度工作都需要带哪些生活必备用品
衣物:首先从防晒的角度说,长衣长裤是最好的选择。除防晒外,印度的很多寺庙禁止“衣衫不整”者进入,要求男士至少是短袖衬衫和长裤,女士则更要注意不要穿着吊带、短裤短裙等过于暴露的服装进入,裙子的话至少要过膝,有的更严格的甚至是长裙才可以。所以保险的话,还是长裤稳妥。另外就是衣服裤子无论怎么带基本都是一天一身汗的节奏,所以衣物材料的选择上最好是棉麻透气的衣服。
货币:首先尽量使用能塞到裤兜里的小巧的钱包,或者干脆是可以装钱装护照的腰包,首先要确保财务安全。印度的当地货币是卢比,可以带美金到当地进行换汇。其次最好在还钱的时候换成小面值的卢比,比如100块的,不然他们会说没零钱然后不找你钱或者少找你。买东西的时候用卢比的钱数除7基本就是人民币的价格。
食品卫生袋:印度人用报纸包吃的东西,如果你觉得可以接受,这个也可以不带。
转换器:印度的插头好多都是圆孔的,所以转换器是必备的。
雨具:印度的排水系统不完善,下过雨后容易积水,加上神牛满地的拉粑粑,带一双合脚又舒适的雨鞋绝对是个明智之举。
杀菌、止泻药:常用药品一定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防晒霜:太阳火辣的季节,半天能晒脱皮,晒黑的速度比海边还快还厉害。
⑹ 去印度什么值得买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它具有很多有着独特印度风格的东西。例如独具印度特色的披肩和地毯,还有首饰香料等等都是值得购买的。
来到印度旅游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印度历史悠久的建筑,也可以收获到很多独具印度特色的东西。
在印度最具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印度的黄金饰品了,印度人非常的喜爱黄金,并且他们对黄金的需求量非常高,这就导致了印度的黄金饰品做工非常精致细密,并且价格相对而言会便宜一些。对于喜爱黄金饰品的游客而言,来到印度黄金是购买清单中必不可少的。
旅游时购买的无非是当地,最具有特色的产品,但也无需盲目购买,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和自己真正喜爱的去购买,这样才是最有价值的。
⑺ 去印度拿什么生活用品
背包旅行东西越少越好,什么笔记本电脑之类的最好就别带了,衣服裤子无论你怎么带都是一天一身汗,最好是棉麻透气的衣服。
买东西的时候用卢比的钱数除7基本就是人民币的价格,印度的东西并不便宜,要注意选择购买。
面巾纸,卫生纸:印度的一擦一个洞,相当的薄相当的不结实。
食品卫生袋:印度人用报纸包吃的东西,如果你觉得可以接受,这个也可以不带
插销转换器:印度好多都是圆孔的,咱们国家的是扁扁的那种插不进去。如果忘记了,印度当地也有卖。
雨伞雨衣雨鞋:印度的雨下完后由于排水系统很差,满地是积水,加上神牛满地的拉粑粑,带一双雨鞋绝对是个明智之举。
带拉肚子药:吃的东西一定要注意他们的牛羊猪鸡都是吃垃圾长大的,一定不能吃小饭馆里面的东西或者在路边喝茶。
长衣服长裤子:防晒,有些寺院穿短裤禁止入内,尤其是女孩子,最好不要穿裙子,露个脸和手就行了,不然印度男人的贼眼和咸猪手是防不胜防。
防晒霜:太阳火辣的季节,半天能晒脱皮,晒黑的速度比海边还快还厉害。
香水 :因为从外面回来你会觉得自己身上一股牛粪味,随手带个手绢把香水喷在上面,路过垃圾场,牛多的地方或者开放公共厕所可以暂时让鼻子好受。实际上,只要是印度,基本没什么好闻的地方。
多带清凉油,蚊香:某些城市,一晚上下来你都不知道该下手先挠什么地方而且我的一个朋友去年因为蚊子叮咬得了登革热所以提前预防很重要!
拖鞋毛巾,打火机,手电蜡烛:停电是常事,平常的然你觉得有电真是件新鲜事,当然住在5星酒店除外
避暑药品等:也许用不上但是必须的。。
相机就多带点卡,别带什么笔记本了,就那么几天有什么事也不耽误的。印度有些寺院是不让带相机摄像机的,而且进寺院要脱鞋,经常是一出来鞋没了。。穿个人字拖就行。。
电话卡可以买一个印度当地AIRTEL的可以往中国打电话,很便宜。
注意饮水卫生,鼠疫在印度还是很普遍的,在买矿泉水的时候注意一下瓶盖是不是被打开过。
能塞到裤子里面的那种扁扁的可以装钱装护照的腰包: 。。。最好换成100卢比,尽量不用1000卢比的,不然他们会说没零钱然后不找你钱或者少找你。耽误你的时间
印度住很贵,300-400一个房间是起价。住在印度人家要注意防盗,很多城市有中国人之家可以投宿,安全上有保证,但是条件我没住过不敢胡说。
印度人是排队的不守秩序的,所以不用觉得不好意思,该加三就加三该插队就插队。不然你排一天也轮不上。
⑻ 印度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1、【服务业】
占印度GDP55.1%。主要部门有贸易服务、金融服务、运输、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等。2007/2008财年增长约为10%。2006年印度软件服务业产值约396亿美元,其中出口314亿美。
2、【旅游业】
旅游业因其良好的社会和创汇效益被印政府列为发展重点,该产业已成为主要创汇部门和重要的就业创造部门。
旅游业直接提供约519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访印外国游客人数约为443万,比上年增长14.2%,创汇约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3、【交通运输】
铁路是最大的国营部门,是印主要运输手段。铁路部门实行单独预算,每年与中央财政预算一起提交议会讨论通过。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和客运量的70%和85%,是世界最大公路网之一。海运能力世界第17位。
(8)印度最需要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支柱产业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
“大而全”、“小而全”,观望、攀比,这是我国区域经济中常见的一种小生产习气,是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生产效率低下、重复发展、恶性竞争的根源。
市场竞争最根本的是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竞争,一个地区不可能所有产业都同样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在支柱产业的选择中必须坚持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的原则。
选择一、二个具有确定优势的产业作为突破口,形成“支柱”;再围绕“支柱”培养一批重点产业,形成支柱产业群,支撑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2、技术开发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支柱产业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其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因为科学技术水平是产品的产量、质量及实现升级换代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还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并且有助于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延长支柱产业的生命周期。
只有源源不断地将新的科学技术注入支柱产业,才能使其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投资成本利润最大化。
3、扶持培育原则
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是市场作用,但并不等于作为市场宏观调控主体的政府可以放手不管,“无为而治”。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调节、引导措施以补救市场本身的缺陷,促进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优化结构。
尤其在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本身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信息的屏蔽以及政治、军事和各种非经济因素影响客观存在,政府更有必要通过产业政策的规范作用和行政干预来引导支柱产业发展;实施有利于支柱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来扩大和改善投资、融资机制。
加强能源、交通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扩大外贸经营自主权,鼓励企业向境外发展,尽快形成跨国大集团和公司。
⑼ 印度的主要食物是什么和什么
印度人饮食口味的基本特点是淡而清滑。他们喜吃的主食是印度烙饼和咖喱米饭;喜食的肉类是鸡鸭和鱼虾;喜爱的蔬菜是番茄、洋葱、薯仔、白菜、菠菜、茄子、菜花,尤其爱吃洋山芋,认为洋山芋是菜之佳品;所喜欢的饮料是红茶、咖啡、冷开水等。无论做饭或做菜,印度人绝不用酱油或酱类调料,而总是离不开咖喱。常用的咖喱粉可达二十余种。除此之外,他们做豆汤、素菜或鸡鸭鱼虾时,也往往要使用金色的郁金花等类调料,有时也拌用香辣料。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最注重的是烹调多用调料。做咖喱鸡要用17种调料,炖菜所用的调料最多。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独具特色。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薯仔、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每个餐馆都飘着咖喱味。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场上还出售各种调料粉,赤、橙黄、绿、棕,五颜六色。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虔诚的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由于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数(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欧洲市场上价格最贵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个卢比一公斤,价格之低廉令人咋舌。猪肉也比较便宜,因为穆斯林和高种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猪肉,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猪肉。羊肉价格最贵,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耆那教徒更是严格食素,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黄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男妇老幼,都喝牛奶。奶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质量也属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几十个卢比。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豆角、薯仔、洋葱、冬瓜等,每样菜都烧得烂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黄色。长时间的熬煮使维他命尽失,令人觉得可惜。印度人的早餐已经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几片面包,果酱、黄油,但中午饭和晚饭则是地道的印度风味,每餐都有豆子汤。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
印度最驰名的一道菜大概是“炖杜里鸡”,其名声犹如北京烤鸭。做法是把鸡腿、鸡块沾满香料,放在炉子里用炭火烧烤而成。出炉时味鲜肉嫩,十分可口。
印度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来送进嘴里。留洋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家庭则使用刀、叉和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