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都说狮子生活在非洲,那么亚洲狮这个品种又是怎么回事
野生的亚洲狮已经全部灭绝,目前在印度西部的吉尔森林中还生活着300多只处于人工保护状态下的亚洲狮。
今日的亚洲狮是从20世纪初的十几只繁衍而来的。当年,幸亏一位印度土邦王子的拯救,那十几只残存的狮子才免遭灭顶之灾。因此,亚洲狮的基因单一,在基因遗传上全都像孪生兄弟。这样,它们特别容易遭受疾病的攻击。
‘贰’ 亚洲狮的生存现状如何
谈起狮子,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它们是纵横在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种食肉猛兽,其实狮子有两个亚群,一个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非洲狮群,另外一个则是亚洲狮群,在部分人的认知里面,亚洲狮是早已灭绝的一种动物,但是现在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亚洲狮从来就没有灭绝过,只不过在某一时间段里面,曾濒临灭绝,好在人们及时醒悟,拯救及时,如今亚洲狮的个体数量已经恢复到600多头了,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目前亚洲狮几乎被牢牢“限死”在了吉尔森林保护区里面,甚至都不能往外围扩散。吉尔森林国家公园对亚洲狮的承受度已经达到了饱和的地步,不少亚洲狮都已往保护区外围走,这些地区是人类生活区域与野生动物生活区域相互融合的地带,生存条件可不比核心区域,偷猎盗猎、报复性捕杀时有发生,但印度对此类的惩罚力度并不大。
另外,车祸、误中毒、触电等其他非自然死亡因素对亚洲狮的种群发展影响也不小,所以就如今来看,亚洲狮恐难见当年繁荣。
‘叁’ 亚洲狮增长到近700只,灭绝6500万年、13.6万年生物为何重现
作者:文/虞子期
生物是“构建”地球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一部分,少了它们,地球将可能处于生态系统的“崩溃”边缘,而随着人类的开发,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生物捕杀等因素出现,越来越多的物种逐步走向灭绝或消失,所以这就让我们想到了生物大灭绝的开始。
而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发布的新结论指出,研究数据显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可能在加速。
这说明什么问题?意味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开始,并且更多的生物都将走向灭绝或消失,联合国去年也发布了公告警告称,全球近800万种物种中,有100万种正面临灭绝,其中许多将在几十年内灭绝。
根据印度发布官方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年之中,印度稀有的“亚洲狮”数量出现了近三分之一的增长,这可以说是非常好消息。我们都知道亚洲狮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之中,已经是极危(CR)物种了,所以印度的保护正在挽救猫科动物,如今该动物已经达到了近700只,就连印度的总理都称赞“出色的壮举”,确实比较出色,挽救了该物种。
根据科学报告指出,而这次主要是针对生活在古吉拉特邦吉尔森林的亚洲狮调查,增长的数据比较大,这也是印度生活、栖息地亚洲狮最多的区域之一,印度是每5年进行一次调查,而这次是在6月初进行的,没想到保护成效这么好。当然亚洲狮本身来说也是在人类的影响之下才发展这么壮大的,在1908年的时候,其实亚洲狮只剩下最后13只,为了不让它们彻底走向灭绝,人们把它们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
当然在这个时候,科学界就宣布了亚洲狮在野外消失了,并被宣布野外灭绝。而当人们建立好了亚洲狮更好的生存和繁殖基础之后,我们又把它们放到了印度西部的吉尔森林中并建立了保护区。
截止至2008年底,亚洲狮虽繁殖有350多只,所以才缓慢的发展出来了。不过人类的参与也引发了后续的问题,虽然说人工繁衍出来的亚洲狮是13只具有传统血液的后代,但是他们已经形成了种族退化,也就是说已经发生了转变,所以野外收集的13只亚洲狮可能全部灭绝,但是如今它们的后代起来了,也算是保护的成功。
当然我们看到了保护生物的成功,但是也出现生物的灭绝,每个人应该都知道在2020年年初,就有一种生物被报道已经灭绝了,那就是“长江白鲟”,准确全部灭绝的时间是在2019年12月23日,这是比较令人心痛的,该生物属于我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具有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所以说未来我们也看不到, 只能看到一些化石或者标本,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有人说长江白鲟可能并没有灭绝,也许隐藏起来了。
这个也只有等到后面调查看看会不会真的还有,但是对于长江白鲟的生活区间来看,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白鲟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逐年减少,个体越来越小。所以这就是导致它灭绝的主要原因,本身来说人工繁殖也没有大量地进行,暂时不明确是否存在一些我们人工繁育的“长江白鲟”存在。
但是公开的数据已经认定了它的灭绝。不过话说回来,“长江白鲟”如今宣布了灭绝,但是也有可能重现,因为2020年我们看到了不少报告指出宣布灭绝的生物重现。
例如:消失近90年,被人们认定为已经灭绝的物种——枯鲁杜鹃(Rhododendron adenosum)被发现了,全球仅此一株。已经灭绝了至少6500万年的“腔棘鱼”被发现,1620年前后消失的百慕大海燕,在历经300多年的苦苦寻觅,发现了18对百慕大海燕出现,宣布近80年的睫角守宫也被发现,神秘失踪60多年的中华凤头燕鸥重现,13.6万年前灭绝物种“白喉秧鸡”重现。等等,这都说明了越来越多的灭绝生物或植物出现,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确实也比较奇怪,并且很多物种都是近千年,上万年没有出现了,也被宣布灭绝了,而如今被公开出来,再次出现,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可以说很多人都不明白,但是有几种可能性,第一,这些生物根本没有灭绝,但是科学家们又给出了灭绝的证据,这就是争议点。
第二,生物“重复进化”,演变出了相同的物种,这又不符合进化论的说法,又是争议点。第三,生物生活到了一些人类未涉足的地区,所以很久没发现宣布灭绝了,与第一种情况比较类似等等。
但是综合情况来说,科学家们都没有一个特定的证据来证明真的就是这样,所以说大家如今都感觉到科学家们说的生物灭绝只是自己的认定,到底为何灭绝生物或植物重现,也给不上来一个完全说服大家的理由,但是对我们生态系统而言,无论是以什么状态出现,都是一个好消息,好好保护吧。
‘肆’ 老虎及亚洲狮在印度的生存现状如何
谈到狮子,人们总能想起它在草原上追逐猎物时的场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在非洲有狮子分布之外,在亚洲也有一种狮子,是狮子的亚洲亚种,被称为亚洲狮,历史上它们曾遍布西南亚大部分地区,但是发展到如今,就只生活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尔森林国家公园里面,受到了人们的照料,到2017年8月份进行测算时,数量已经从1907年的13头发展到了650头了。
老虎在印度的生存状态还算乐观,不过虽然没有大危机,但小的威胁却持续不断,其中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是最大的危机。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印度每年被偷猎的老虎数量在下降,但一直没有杜绝,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年份里面,保持着每年三、四十只老虎被杀的趋势。当人们开垦荒地,建造基础设施的时候,“人虎冲突”则会加剧,目前印度已经是人虎冲突最为激烈的国家,没有之一。
从目前印度狮虎的生存状态来看,是有好消息的,毕竟从数量上在保持着增长,民众的宣传教育也在推进,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似乎是不容乐观,特别是亚洲狮,目前繁荣的背后潜藏着较大的危机,如果能够从古吉拉特邦往中央邦转移部分狮子的话,无疑是一个利好的做法。
‘伍’ 更新世末,狮虎先后抵达印度次大陆,为何没引发“狮虎大战”
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野生狮子与老虎是能够“见面”的,原因就是它们在印度这个国家都有分布。实际上印度虽然同时拥有狮子和老虎,但它们所在的保护区不一样,且没有任何一个保护区能同时拥有这两种动物,所以如今的野生狮子与老虎,已经不存在同域分布现象了。
亚洲狮仅生活在古吉拉特邦的吉尔森林保护区里面,而印度的孟加拉虎,虽然分布范围很广,大约有40个保护区里面都生活着老虎,但唯独古吉拉特邦没有任何一个保护区存在老虎。
潜伏中的老虎
老虎是独居的猫科动物,多采取伏击的方式捕获猎物,所以它们更青睐于地表层有茂密植被覆盖的森林环境,这类环境能够很好地发挥它伏击捕猎的优势,在开阔地带上,老虎是无法生存的。
正是由于老虎与狮子在地形环境上的喜好不同,所以狮子无法沿着老虎扩散的路径进入亚洲内陆地区,而老虎也无法沿着狮子扩散的反方向,进入南欧及非洲地区。即便是它们在印度次大陆地区的栖息地存在重叠,但二者就像是邻居一样,生活在各自相邻的微生境上,谁也不会贸然进入对方的活动范围,自然也就不会引发“狮虎大战”了。
‘陆’ 曾一度濒临灭绝的亚洲狮,缘何能绝处逢生
亚洲狮顾名思义是一种生活在亚洲的狮子,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现在很多人对亚洲狮的生存现状存在一定的误解。常关注这类消息的人们可能在一些关于亚洲狮的讨论话题下,会经常看见关于亚洲狮已经消失了的言论,就我自己而言,已经看过不少,而且有很多网友会在后台问我,亚洲狮到底消失了没有?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亚洲狮没有灭绝,就生活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尔森林国家公园内,数量预估已达600多只,高于2015年的普查结果。
亚洲狮群
人们的这些做法是非常正确的,毕竟亚洲狮种群太过于集中,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能够在多地建立相应的庇护所,将亚洲狮分散开来的话,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并不是口头上说一下就能够解决的,实际上执行起来相当困难,从伊朗的例子就可见一斑。
人们在致力于保护亚洲狮的尝试上还远远不止于上面的这几点,毕竟保护这种动物,不在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人们不断努力。
‘柒’ 现在大约还有多少亚洲狮
野生亚洲狮主要生活在印度,目前全世界已不到300头
亚洲狮喜欢栖息在辽阔的森林,成群一起生活,也常集体捕食,但大多是母狮捕食,雄狮则坐享其成。它们由一头狮子将猎物赶到其他狮子的下风,然后一起扑向猎物。它们吃饱后需喝大量水,而亚洲狮生活的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间很少,时常出现干旱,因此捕食后常需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水源。这种恶劣环境不但使亚洲狮饮水困难,就连它们的猎物也很少。幼仔成活率低也是饮水及食物不足所致。它们还会吃动物腐尸。
亚洲狮是高度群居的动物,但亚洲狮群较非洲狮群小,平均只有两只雌狮。雄性亚洲狮较少群居,只会在交配或猎食大型动物时,才会与狮群联系。有指狮群的大小可能是与猎物的体型有关,亚洲狮所处理的猎物较非洲的较大,而狮子的数量亦不用太多。亚洲狮的猎物主要是水鹿、花鹿、蓝牛羚、印度瞪羚、亚洲大象、亚洲野牛、猪及家畜。
繁殖状况
亚洲狮雌性2岁半即可性成熟,而雄性亚洲狮需4年,交配时间在10月和11月。母狮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母狮每胎产2~3只幼狮,但幼狮死亡率较高,一般只成活1仔,幼狮3个月后便可同母亲一起参加狩猎活动,需同母亲一起生活两年。 圈养下的狮寿命超过30年。
亚洲狮开始交配时间在10月和11月。母狮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长到6、7个月的时候,它们就基本断奶了,不过70%-80%的小狮子都活不过两岁。圈养下的狮寿命超过70年。
种群现状
狮子在印度被视为“圣物”,即使狮子也曾在食物短缺时捕食家畜,但印度人并没有对它们进行捕杀,因此亚洲狮虽生存环境恶劣,但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一直很好的生活着。自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亚洲狮开始遭到了厄运。英国殖民者将猎杀亚洲狮视为一种娱乐。
分布状况
野生亚洲狮主要生活在印度,目前全世界已不到300头。孟加拉虎曾与亚洲狮一同生活在中国,后在中国消失,亚洲狮如今仅在印度吉尔地区生存。亚洲猎豹喜欢栖息在辽阔的草原,而亚洲狮则喜欢栖息在辽阔的森林。由于人类人口的暴涨,使得它们的栖息地不断减少,且成为当地及英国殖民者的猎杀对象。
‘捌’ 亚洲狮的生活习性是什么样的
亚洲狮又名印度狮,它们与非洲狮相比,鬃毛较短、被毛较厚、体毛丰满、尾端簇毛较长。幼狮有斑点,毛色以棕黄为主。群居,每群8~10只,往往一只雄狮有几只雌性配偶及子女。它们常常选择开阔的草地灌木丛捕猎有蹄类动物。它们晨昏出动,捕到猎物后全族分享。现在亚洲狮仅见于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吉尔自然保护区,数量300余只。在这个面积为1.412平方千米的海岸森林中,亚洲狮偏安一隅,但由于这最后的庇护所地域狭窄,生态密度过高,生存与繁衍的前景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