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印度人会被称为“开挂的民族”
印度相比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说,在很多方面单独拿出来真的可以够人津津乐道很久,印度在很多方面就在我们眼中就像开了挂一样。
比如,各种交通工具的搭载上。首先,先说摩托车。了解时事政治的应该都知道这样一个场面,在某一次中国纪念日阅兵的时候,印度也参与其中阅兵,他们展现的...是一辆摩托车能载十多个人...这真的就跟“开了挂”没区别,一辆摩托车,载十来个人,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啊。
其实印度不止在这些方面跟“开了挂”一样,他在很多方面都很吓人,也许是印度经济并没有完全发展好,也没有什么资源能够很好的利用,印度贫富差距也比较大,平民窟也实在是惨不忍睹。
Ⅱ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工资收入大致在什么范围
高薪的定义是八道10年工作经验的人,现在能拿到五十万美元或更高.就平均水准来讲,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拿不到这么高,trading部门升职可能会快一些,但要看个人表现.ibd是熬出来的.bb的ibd跟顶尖的hedge fund来比收入要低很多,当然hedge fund更加难进.纽约几家大的bb收入都差不多,大公司里谁都是replacable的,公司能少花钱,绝对不多花.多给你钱是因为你对公司很重要,不过这样的人一般都得在md以上了.当然,你可以通过跳槽涨收入,但ibd里能跳的坑本来就不多,跳起来也没那么容易.好莱坞最特别爱夸张丑化华尔街,同样是高薪的硅谷,怎么出场都是正面形象?bb的收入相对于平均水准线的确不低,但相对于很多行业也没有高到哪里去,至少在美国来讲.当然在香港和国内,投行可能算高薪行业.比如说科技业,起薪普遍比ibd要高.至于以后的发展空间,只能说牛人在哪里都牛.金融业和科技业年赚50万美元都是可能的,大的科技公司本来起薪在各个级别都要比ibd高.而现在,至少在美国来讲,很多ibd里的人跳出去做startup了.
Ⅲ 总说印度治安差,印度人到底怎么样
印度,一个神奇的国度,印度人,一群热情快乐的人!
Ⅳ 印度那么贫穷,为什么IT业却很发达,程序员数量也比其它国家多
大多数人对印度的第一印象是落后的,然后还有落后的社会制度造成的问题,如妇女问题、健康问题、高文盲率、贫富差距严重等。然而,奇怪的是,在如此大的环境下,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非常发达,印度程序员也受到该产业的高度关注和青睐。不仅如此,印度也是程序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为什么印度的程序员比其他亚洲国家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贫穷的低种姓印度人不想每天都呆在垃圾里,不想每天都吃腹泻,不想看到他们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死去,然后他们想通过成为程序员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毕竟,程序员是印度最与世界接轨的主流行业之一。
Ⅳ 现在老板是印度人,我发现我英语太差了,怎么样快速提高听力啊,最好比较有针对性
你努力做成印度人的老板,让他们学中文就行了
Ⅵ 印度人口为什么增长这么快
造成印度人口快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造成印度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印度人传统上有“多子多福”的思想,让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事情。占印度人口83%以上的印度教徒认为,一个没有儿子的父亲是一生中最大的不幸,人死后必须有儿子举火焚尸,主持火葬,才能超脱地狱;若没有儿子举哀,死者不能升天。因此,不生儿子誓不罢休者大有人在。
第二,当今印度妇女的地位仍比较低下。虽然早在1961年印度政府就颁布了《禁止嫁妆法》,但嫁女送巨额嫁妆依然普遍。实际上,嫁妆的多少不仅决定新娘在夫家的地位,甚至决定了她个人的生命安危。新娘因嫁妆不够丰厚而遭夫家打骂的事可谓“见怪不怪”,严重的甚至会被活活烧死,男方则可另娶。印度教经典明文规定,女子结婚5年内若不能生育儿子,丈夫有权再娶一妻。所以,在印度只生女儿的妻子会受到怎样的歧视,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早婚早育严重,婴儿死亡率高。印度人口基数大,育龄人口多,历来“多产成习”,加之全国1/3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造成婴儿死亡率偏高,因此人们认为只有多生,婴儿成活率才高。另外,印度的早婚也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50%以上的姑娘不到18岁就成婚,结果形成一个典型的过早、过频、过多的生育模式;大约33%的已婚妇女生育间隔不到2年,这也是婴儿死亡率高的一个原因。
第四,避孕措施不力,计划生育工具供不应求也是造成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现在,印度1.68亿对夫妻中只有44%采取了有效的避孕措施。印度大约74%的农村人口由于交通和通讯不便,而得不到生育保健和基本保健设施的帮助。失控的人口犹如一匹奔跑的野马,极大地冲击着印度经济的发展。
第五,文盲比重大,教育普及不够。尽管印度为使国民受教育作了许多努力,如目前已有高等院校6 000多所,但是印度54%的人口没有文化。没能提供充足的受教育机会,破坏了旨在使人口增长放慢速度的努力。使女性受教育是降低人口出生率的关键。
Ⅶ 梵化:在印度,低种姓的人用这方法,可以晋升成高种姓吗
虽然印度现在已经是一个民主制的国家,但是传承千年的种姓制度依然残留在印度人民的心中。这种等级森严的制度,让无数的印度人民一辈子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但是在这个制度中,有一个方法,能让低种姓的人晋升成高种姓。不是用钱买。
第三步,改名,搬家。一般相同的种姓都会聚集在一起,然后这个地区就会被打上种姓的标签。只要一说出自哪里,别人就知道你是什么级别的人了。搬到高种姓人生活的地区时,要伪装自己的身份,学习他们的生活习惯。时间久了,种姓就变了。
底层的印度人民其实都知道这种方法,但是依然不愿意做出改变。有的人说没有信仰的人最可怕,但是看到印度底层的人民觉得,有信仰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吧?
不过,印度许多低种姓的人并没有太多人愿意尝试这种方式,实行难度大不说,在这些低种姓人的观念里,只要这辈子受的苦难多了,下辈子就能投胎到高种姓家族了。
Ⅷ 柯蒂斯·李梅的急速晋升的原因
1941年时,他的军衔还只是少校。但1944年,他37岁时就晋升少将,成为美国陆军(当时航空兵隶属于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是什么使他官运亨通?是出身吗?不是。他不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只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毕业生,后备役军官训练大队学员。是超凡的个人魅力吗?也不是。他待人冷若冰霜,难以接近。在与飞行员们一起吃饭时,向来不发一言。
李梅急速晋升的原因是:他是将作战飞机变成杀人机器的天才。在同伴们闲聊取乐时,他的脑海里却在想着硝烟弥漫的战场,考虑着眼前的危险,分析着行动的步骤,估量着面临的挑战。李梅渴望战死沙场。每次执行轰炸任务时,他都要亲自带队。每当飞机起飞时,他的胃就会像被刀割似地痛。但他总是用牙唤着雪茄,尽力装出生气而不是疼痛的样子。最后,他的上司不得不命令他停飞,因为他对美军而言太重要了,不值得以身涉险。李梅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败。因此,他无情地训练着他的飞行员们,对其飞行要求极为严格。 1944年底,在对纳粹德国进行了近20个月的轰炸后,李梅被调到太平洋战区,指挥驻中国-缅甸-印度地区的第二十轰炸机联队。在这里,他得到了一种新型轰炸机和一个新目标。这种新型轰炸机就是刚从组装生产线上下来的远程轰炸机B-29。而这个新目标就是日本——它最终还是难逃被盟国轰炸的厄运;轰炸机群开始是从印度起飞对日本进行空袭,后改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起飞。但很快,李梅及其飞行员们就发现其在欧洲惯用的高空昼间精确轰炸战术不适用日本。在35000英尺的高空,风速达到200英里/时,这严重影响了投弹精确度。
1945年初,在空军参谋长阿诺德将军的敦促下,李梅终于想出了对策——用燃烧弹在夜间低空轰炸日本。他还想出了使300架B-29轰炸机的载弹量增加一倍的办法。他命人拆卸掉机上所有机炮及其配弹,并限制油量。3月9~10日对东京进行的首次空袭中,飞行员们被告知,他们将在完全没有武装的情况下,在5000英尺的低空轰炸日本。闻知此言,飞行员们被吓呆了。但李梅的估计是正确的:日本的夜间防空能力十分薄弱。
这次轰炸极具威力,飞行员们甚至能在轰炸机里闻到人的皮肉被烧焦的味道。随后,他被调往关岛,指挥那里的第二十一轰炸机联队,直至最后升任太平洋战区战略空军的参谋长。
到了6月份,燃烧弹已毁掉东京56.3平方英里的土地和其它城市的大部分土地,造成近50万日本人死亡,800万人无家可归。阿诺德将军和李梅都认为原定9月份对日本的进攻可以取消了,美国空军将士的作战挽救了成千上万美国陆军士兵的生命。为此,李梅还特地乘坐一架B-29赶往华盛顿,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说明燃烧弹可以迫使日本在10月以前投降。但乔治·马歇尔将军对此深表怀疑,他甚至在李梅的助手们摆弄图表、陈述理由时打起了盹儿。然而,8月美国对日本投掷的核弹使这一争论变得毫无意义。 战争结束时,李梅亲自驾驶B-29飞回美国。这次飞行的航程是从日本的北海道到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途中未停留,由此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
战后,调往关岛,指挥那里的第二十一轰炸机联队,直至最后升任太平洋战区战略空军参谋长。
1947年6月,苏联封锁西柏林事件发生。李梅指挥美国空军在欧洲的力量组织了规模浩大的柏林空运,成为柏林空运框架的开创者。
1957年7月~1961年7月,任美国空军副参谋长。此后任美国空军总参谋长。
1965年,退役。
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任美国独立党副总统候选人(该党总统候选人为乔治·华莱士)。
作为长期服务美国空军的将军,李梅在一生中获得了别人所无法比拟的荣誉勋章及奖章,他被给予他的国家所能给予的每一个褒奖,还接受了其它许多国家的勋章。 李梅通过火攻战术造成了近50万日本平民死亡,800万平民流离失所,244万幢建筑物被毁,还有难以计数的人死于营养不良、肺结核以及其它由无家可归和食物不足带来的疾病,这些人并未包含于上述伤亡数字。96个日本城市遭到轰炸,其中,主要大城市的城区被烧毁面积均超过50%,东京、横滨56%,名古屋52%,大阪、神户57%;中小城市里,福井最高达96%,甲府72%,日立71%。死伤程度远超核弹。对此,李梅战后说:“杀日本人并没有使我感到不安。使我不安的是战争的结束。所以我不在乎到底有多少日本人在我们的行动中被杀。“这就是李梅,他以自己的冷漠无情而自豪。要知道连李梅将军自己也十分清楚如果战争的结果是反过来的话,日本人会怎样对待他:“如果美国输掉了战争,我充分相信我会因为战争犯罪而受到审判,只要看看日本人是怎样对待那些参加1942年杜立特空袭的身穿军服的美国飞行员就知道了”(Had the U.S. lost the war, I fully expected to be tried for war crimes, especially in view of Japanese executions of uniformed American flight crews ring the 1942 Doolittle raid)。
李梅杀死了数十万日本人,但他是公认的英雄,在二战史上写下了厚重有力的一笔。连日本政客都承认这一点:1964年,在日本国会参议员、自民党国防部会长源田实提议下,李梅获颁日本最高级别的“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Ⅸ 印度人的生活节奏为何如此之慢
与中国人比起来,印度人的生活节奏真是慢到了让人恨不得要猛抽一鞭子的地步。慢速印度在德里,很多的中产家庭早起后,先泡杯印度早茶,再从信箱里取出《印度时报》或《印度斯坦时报》,不紧不慢地从头读到尾,不时与家人讨论一番政治局势、股市走向或明星八卦,然后进早餐,然后再出门上班。他们的作息时间表,基本上比中国上班族晚2小时:八九点早饭,一两点午饭,晚上八九点晚饭。这是德里人多年不变的作息时间表。尽管全球化的大潮冲击着这个古老的国度,尽管印度精英们也常常忧心忡忡于“中国速度”,但德里人就是不愿意快马加鞭、只争朝夕。这种对“慢”的坚持,相较于对“快”的崇拜,更让我觉得难能可贵。如果你与印度人深度聊天的话,还会发现,印度之“慢”还要分三六九等呢。孟买人喜欢嘲笑德里的慢,说德里官老爷太多,效率太低;德里人则反唇相讥说,在孟买,进地铁不用自己走,自然有人把你挤进去,这样的生活有何乐趣;加尔各答人则在旁冷笑说,德里和孟买都是被现代化和全球化污染的地方,在加尔各答这座泰戈尔和特蕾莎修女曾生活的城市,转角可邂逅浮生旧梦、随处可遇见智者哲人的城市里,享受原汁原味的印度慢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心灵皈依。这些“拼慢”的段子,总让从凡事拼快的上海来的我,既心生感动,又心驰神往。而不紧不慢的印度人,又喜欢做两件中国人已经少做的风雅之事。第一,仍然喜欢阅读哲学、文学和灵修之书,并且常常将书做为朋友互赠的礼物。在德里市中心的“圆圈”书店里,至少有1/3的空间摆着这一类的书籍,驻足细读者众多。有人当场就买了好几本,让店员包装好做为礼物。每与印度人谈起国际上知名的印度作家,他们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印度人仍然愿意把时间浪费到辩论这件美好而“无用”的事上。平日的傍晚,德里的咖啡馆里,常会碰见三五朋友坐而论道,争论一些相当严肃但基本上与日常生活无关的宏大政治话题,如印巴局势,政府对某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否失当,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等,让我这个从上海来的人一开始很不适应。在海边沙滩休息的印度人后来读到阿马蒂亚·森的着作《惯于争鸣的印度人》,才知道“争鸣”是印度自古而来的传统。在这个极端多样化的国家里,有众多不同的追求、大相径庭的宗教信仰,因此人们的观点也是异彩纷呈。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谁都要辩上几句,谁也不怕把时间浪费在这件没什么投入产出比的事情上。由此我渐渐明白,这仍然是一个把精神需求放在首位的国度,效率从来不是它的第一追求。尽管从统计数据上看,它算不得一个十分成功的国家,但它的可爱之处也在于此——尽管外表看起来乱哄哄、吵闹闹,但大部分人的心底却是舒适有依的。离开印度前,一位居住在喜马拉雅山的作家告诉我这样一句话:“成功是容易的,因为可以靠人力争取;幸福才是困难的,因为只能妙手偶得之。”闻之,醍醐灌顶。
Ⅹ 梵化:在印度,低种姓的人使用这招,就可以晋升成高种姓呢
虽然印度现在已经是一个民主制的国家,但是传承千年的种姓制度依然残留在印度人民的心中。这种等级森严的制度,让无数的印度人民一辈子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但是在这个制度中,有一个方法,能让低种姓的人晋升成高种姓。不是用钱买。
底层的印度人民其实都知道这种方法,但是依然不愿意做出改变。有的人说没有信仰的人最可怕,但是看到印度底层的人民觉得,有信仰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吧?
不过,印度许多低种姓的人并没有太多人愿意尝试这种方式,实行难度大不说,在这些低种姓人的观念里,只要这辈子受的苦难多了,下辈子就能投胎到高种姓家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