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型风洞技术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能够掌握
风洞是一个体系,为了能够拿到足够完整的的实验数据,必须拥有一个较为完整的风洞体系,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各种类型的风洞,说白了一个国家只建设几个或者单一种类的大型风洞,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此外,大型风洞的运营也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需要长年累月的风洞试验来大量的积累数据,这些数据是试验的“宝物”,是以后分析、模拟、对比的参照物,但是大量的试验工作很可能90%以上都是白做的,真正有用的数据可能不到10%,这运营成本可想而知。风洞里面的易损件(耗材),例如上图这个压力传感器,一方面要求其极其灵敏,以方便捕捉高频信号,另一方便有要求这个传感器尽量的小,降低对风洞流场的干扰,就上图这个几毫米的小传感器,一根就得几万,一次风洞试验的模型上就要装几十个这样的传感器。而这个小东西,很可能一个激波过来,就坏一片,坏了还不能修只能更换,这样的耗材足以说明风洞设备的“贵”了吧。
风洞用起来真的贵,单说超音速风洞,单里面的压气机运行一小时,就得万把块的电费;风洞配的喷管,一般一种尺寸的喷管只能产生特定速度的气流,而试验需要不同速度的气流,所以一个风洞需要配多根喷管,例如6倍音速的喷管、6.5倍音速的喷管、7倍音速的喷管等等,一根喷管造价就几百万,且特别的娇贵,可能一个硬币大小的杂物就会损坏喷管。而风洞设施上的娇贵设备又特别多,易损坏、难维护,一个调压阀门坏了,修一修就好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