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境中国,印度究竟在打什么鬼主意
印度为什么要挑事?根据印度自己的解释,是因为洞朗地区乃不丹领土,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侵犯了不丹主权,而印度与不丹之间,事实上存在保护与被保护关系。所以,在得到不丹的“授权”后,印度遂兴致勃勃的替小弟出头,挑起了这场纠纷。
这当然是很荒谬的。毕竟洞朗地区归属中国,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疑义,印军此举,可定义为“非法越界”无疑。
当然,法理归法理,现实归现实。虽然中国对洞朗的主权在法理层面无比充分,可印度非要耍流氓,那至少在现实层面,麻烦总是没法儿避免。
只不过,虽然中印确实存在大量领土纠纷,但不同与东边的藏南和西边的拉达克,在洞朗地区所在的锡金段,中印对相关国界划分的归属认识还是比较清晰的——虽然整体层面,中国与印度、不丹之间并没有签署领土协议,但事实层面,双方都对既定格局表示默认。
那么,印度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打破这种默契呢?
直接的促因,是中国开始在洞朗地区修建道路设施。鉴于洞朗地区的特殊地缘区位,由此而下,可以直接切断印度本部与东北地区的唯一陆上地缘通道——宽仅几十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以前洞朗虽事实上归中国管辖,但由于缺乏有效交通连接体系,所以其地缘价值被严重遏制。随着道路交通设施的修建,此处的现实军事意义逐渐凸显。所以从地缘安全角度而言,印度有所反应也并不离奇。
这种解释有道理吗?当然有道理!不过话又说回来,印度被中国压制的地方多了去了。且不说中印悬殊的现实国力差距,西藏高原归属中国的现实,决定了印度的本部核心区——恒河平原,天然受中国的地缘压制。中国就算不在洞朗修路,军事层面照样把印度压制的死死的。
印度既不能扭转中印间的悬殊实力差距,又无法在战略层面改变地缘格局上的绝对劣势,这种情况下,靠这种战术层面的阻滞,别说很难得逞,就是真的成功,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际军事意义。相反如果真的因此跟中国闹僵,甚至搞到兵戎相见,就算中国会因此消耗一些资源,在国际政治方面遭受一些压力,但印度所需支付的代价,肯定会比中国惨重的多。
既然明知道真闹掰肯定吃亏,那印度为什么还敢主动越界挑衅呢?
原因是,印度认为,此举不会导致两国彻底闹掰,更不会因此兵戎相见。
毕竟,虽然真打起来,印度肯定更吃亏,但中国也肯定是要支付代价的。一旦中印开战,中国直接的军事投入自不必说,南亚地缘政治环境必将因此恶化——这会影响到中巴经济走廊乃至海上丝绸之路;同时,国际政治层面,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强硬施压也必不可免,而印度在遭受惨败后,也肯定会引美日为援,合堵中国——这都意味着中国战略资源的极大消耗。
当然,真闹到这地步,印度的损失,肯定会比中国更为惨重——两国国力、军力的悬殊对比,以及二者之间的地缘格局,决定了印度的下场肯定不会好。
只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并不将印度视作自己的主要对手!
虽然在印度眼中,中国是自己的头号大敌。但在中国这里,印度实在还排不上号。中印的实力差距,以及西藏高原对南亚次大陆的绝对地缘压制,决定了印度根本就不可能对中国构成重大威胁。所以,一般情况下,中国不大可能会为了一个不可能构成大患的印度,而投入过量资源,甚至打断自己的正常崛起步伐。
当然,如果印度真玩的过了火,胃口太大,那中国就算拼着受些损失,也只能把印度狠狠教训一顿了。但如果只是小打小闹,中国就不大可能为了点芝麻谷子的事儿,跟印度大打出手。
而中国的这种态度,就给了印度挑事的勇气。
印度肯定不会在中国身上把事情挑大——毕竟那样的话,它的损失几乎可以肯定会比中国更重。
但只要事情没有严重到中国必须发动战争的地步,那么中印之间的小冲突,印度并不一定吃瘪——毕竟印度在政治和经济上也不求中国什么。除了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国可以收拾印度的直接筹码并不太多。
说白了,这就是种流氓式玩法——虽然整体而言,印度是惹不起中国。但他却可以利用各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利益关系,掣肘中国的报复决心。进而在确信不会招致重大报复的前提下,通过耍流氓的手段,为自己谋取一些想要的利益——这跟朝鲜在朝核危机中的玩法差不多。
基于这种逻辑,印度虽然在战略层面注定吃瘪;但却并不忌惮在战术层面,跟中国叫板——而朗洞的行动,就是这种思维的具体体现。
而且,在技术层面,印度的朗洞越界,也有极高的性价比。
虽然印度此举虽然是挑衅,但说到底,这只是一场小打小闹的摩擦而已;而且印军在行动过程中也没有直接开火,有意避免了矛盾的升级。
这就让中国有些纠结了
你说你跟他大打一架吧,这种小范围的摩擦,似乎也没严重到要大打出手的地步。
可如果只是小打的话,这种小范围的武装冲突,并不足以发挥中国在整体层面的国力、军力乃至地缘格局优势,所以印度不一定吃亏,甚至还有一些优势——毕竟印度的本部核心区与朗洞的地缘关系,远比中国核心区要紧密。只要中国不发动国战,对北印度核心区发动大规模攻击,那至少在后勤保障方面,印度肯定是比中国来的顺手。
可中国如果不打的话,印度就像块狗皮膏药一样,死皮赖脸的把你缠上;至于政治和经济的报复,这两方面印度本来就跟中国疏离的很,难以凭此瓦解其之斗争意志。
可你要不管,这又说不过去——且不说领土主权这事儿不容含糊,就是这帮家伙梗在那儿,你路也没法安生的修。
这就是印度的如意算盘,通过这种流氓式手段,破坏中国的修路计划,甚至还可以连带着挑起关于朗洞地区的主权纠纷——这种做法虽不足以扭转印度在整体上受中国钳制的战略格局,但至少在技术层面,可以捞取一定的好处。
而除了技术层面,在整个战略层面,印度此举也有几层用意:
首先是献媚美国。印度在政治上之于美国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对中国的敌对态势。朗洞之事,正好发生在印度总理莫迪访美期间,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份不错的见面礼,对推进美印战略合作大有好处。
其次是对冲中巴经济走廊的负面影响。印巴是众所周知的世仇。中巴经济走廊的火热推进,对印度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随着巴基斯坦本身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在南亚次大陆地缘影力投射力度的增加,从地缘格局上说,印度被中国钳制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当然,鉴于经济走廊对中巴两国的重要战略意义,对这样一条线路,印度是不敢直接武力破坏的——否则必遭中国国战级别的攻击。但如果完全没有反击,这对印度的国家自尊心和民族荣誉感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摧残。这种情况下,印度还是要有所动作——虽然战略层面无力回天,但通过一些战术层面的突破,来为自己挽回一些颜面。
最后,则是巩固对不丹的控制。对南亚政治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不丹表面上是个独立国家,但实际上被印度高度控制。
只是,不丹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受制于人本来就是不符合其主观愿望的;而且不丹民族本身属于东亚的汉藏族系,文化与西藏一脉相承,宗教上尊奉的也是藏传佛教。所以从本身意愿来说,不丹对印度天然缺乏认同感。
只不过,不丹国小力弱,面对印度毫无反抗之力,而且地缘格局上,不丹蜗居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虽纸面上与中印两国为邻,但西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中国影响力对其之投射。这种情况下,印度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对不丹施加影响的国家。被印度高度钳制的地缘格局,以及自身国力的极端弱小,决定了不丹只能屈身于印。
但是,事物是在不断起变化的。虽然西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本身并不可能消除,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逐渐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西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地缘阻断,通过高效的交通连接体系,增进本部与这些区域的联系和交流。
当然,迄今为止,中国的这套陆上交通连接体系尚未触及不丹,但从趋势来看,既然中国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那这种延伸是迟早的事。
一旦阻碍中不交流的地缘屏障被突破,陆上地缘通道大开,那随着中国影响力的进入,不丹所面临的周边国际政治格局就会出现重大改变——由以前事实上印度一家独控,变为中印两强竞争。
一旦这种局面形成,不丹就有了借中国之力制衡印度的本钱——就像尼泊尔那样。虽然地缘格局决定了,中国影响力并不足以驱逐印度在不丹的影响,但它的进入,也依然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削弱印度对不丹的控制,不丹内部的自主派势力也会因此获得强力外援的支持。不丹摆脱印度全方位钳制,争取独立自主的战略空间也会由此打开。
这当然让印度无比紧张——好好的自家后院,岂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院门大开?这种情况下,印度也必须未雨绸缪,用一切手段,强化对不丹政治的控制。这样的话,印度虽然不能阻止中国在本国范围内修桥建路,但却可以通过控制不丹政府,拒绝与中国的地缘通道对接。
这种情况下,洞朗的冲突就有必要了。一方面,通过炒作洞朗领土争议,可以煽动不丹国内的对华敌视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为契,对不丹政府内部进行更多的直接干预和渗透,进而强化对不丹政府的掌控力度。
综上所述,印度在地缘格局和现实国力尚被中国高度压制的现实,决定了它对中国,有着天然的抵触和敌视。而以中国现阶段的实力和战略布局,虽然能保证战略上对印度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依然还有欠缺,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达到绝对胜势的地步,所以印度对中国,尚不至于像墨西哥对美国那样,彻底绝望到放弃挣扎反抗。同时,中国大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多方掣肘,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印度以弱博强的空间。虽然这种空间并没有大到让印度能够搞定西藏,彻底摆脱中国地缘压制的地步,但在战术上做一些反击,还是可以做到的。而这次洞朗之举,就是印度这种战术反击的一种表现。而可以想象,在未来,印度还会不断的寻找这些战术契机,试图通过这种量变的累积,来为自己蓄势,以为自己期待中的中国“整体性衰落”的”历史性机遇”出现后,一举颠覆现在受中国钳制的战略格局。
说完了宏观,再回到微观层面。针对现阶段的洞朗摩擦,中国又会采用什么办法回击呢?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会根据形势发展,持续追踪解读。
B. 印度的六个邦为何要闹独立,莫迪有何良策解决
印度有闹独立的邦是非常普通的事情了,世界上有好多地大物博的大国都有想要独立的区域,比如说美国,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就是美国独立声音最大的一个区域。印度是一个领土面积接近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超过13亿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其内部宗教和民族结构原本就非常复杂,所以印度国内部分地区存在独立倾向,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印度国家里有几个邦想要搞独立,这并不表示印度就要分裂。在一个民主型的国家,什么样的声音都是会存在的。对于印度政府而言,解决地区独立倾向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提高印度的经济增速,只要印度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当印度老百姓的生活都富裕了,到时候想要搞地区独立的人自然会减少。
C. 印度为什么出现大规模抗议呢
新德里冬天的寒冷没能阻止印度农民抗议的激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郊区,越来越多的印度农民在此集中,抗议政府今年通过的三大农业改革法案。
这些农民大都来自印度的北方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等。这些地区都是印度主要的农业产区,也是印度农业人口的主要分布区。从2020年11月下旬开始,成千上万的农民开着拖拉机、坐着马车、甚至徒步,向首都新德里进军。农民预期他们关心的问题不会得到快速解决,出发时就准备好持久抗争:干粮、炊具、帐篷、被褥等,随身携带。在抗议的间歇,这些农民会就地生火做饭,晚上就睡在拖拉机上,或者蜷缩在简陋的帐篷中,条件相当简陋。但为了今后更好的生活,这些困难也就无所谓了。
印度农民如此大规模的抗议,要做到中规中矩,不越雷池,几乎是不可能的。为引起政府的注意,这些农民已经数次试图进入首都新德里,频繁与当地警察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据印度媒体报道,在参加抗议的印度农民中,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寒冷、冲突等方面的原因,已有数十位农民丧生。
但抗议的农民没有因有人伤亡而退缩。“我们不会回去,除非政府撤销改革法案。”参加抗议的印度农民说。
(在孟买举行的农民抗议集会)
为减少此次抗议事件的影响,印度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和农民代表进行了至少10轮会谈,但尚未取得结果。最新进展显示,2021年1月,印度政府表示,可以暂缓农业改革法案实施18个月,但前提是农民代表必须和政府就法案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印度政府总理莫迪2020年9月份在农业改革法案通过时,曾表示,这是印度农业产业发展的“分水岭”,对于国家向前发展是“历史性和必要的”。但农民代表对此不认同。“这事关我们农民的利益,政府为啥就不征求我们的意见,就推出这些改革法案?”
尽管印度农民抗议运动已经历时两个月,尚未没有看到平息迹象。而印度的其他一些农业产区的农民也开始对北方农民的抗议进行声援。2020年12月份,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的农民分别在孟买等城市进行集会,呼应首都新德里的农民抗议运动。
D. 20多万印度农民举行了示威游行,事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印度农民因为抗议政府提出的三项有关农业改革的法案,所以聚集到新德里,举行了抗议活动和封路活动。从2020年11月26日开始一直持续,直到2020年12月8日开始,印度的反对党和各行各业也参与到了这一次抗议活动中,响应了农民的声音。印度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一直有着非常让人羡慕的生活。作为亚洲,除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之外最强的一个国家,总是能做出一些比较前卫的事情,并且在尝试着不断的变革,让自己变得更强,最终超过日韩成为最发达国家。
三、印度的反对党和各个行业也跟着农民起哄在印度农民开始进行抗议游行活动之后,2020年12月8日,印度的反对党和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也参与到了这一次的抗议活动当中,进行了罢工罢市的活动,以此声援印度农民。
E. 莫迪称印度是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但为何印度现在却有六个邦在闹独立
这主要是因为印度它国内的宗教矛盾非常的严重,国内有很多不同的教派。所以他们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所以印度才会有很多地区选择独立。然而印度绝对不会使这种事情发生,这样无疑会给印度的其他地区的老百姓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旦出现这种现象的话,将会使得其他的民族也纷纷的独立。
当然印度总理莫迪他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旦这种事情发生,将会给印度的国际地位以及周边影响带来很大的冲击。并且在国内也会引发连锁的反应,一旦其他的地区都纷纷独立,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F. 莫迪呼吁民众冷静,印度首都骚乱态势为何如此严重
莫迪呼吁民众冷静,印度首都骚乱态势如此严重,是因为:01.《公民身份法》的提出加剧种族矛盾。02.有人想给莫迪政府施压。03.国家长期缺失凝聚力。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多的国家,83%的人都有信仰的宗教。主要的教派也有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教派之间的的冲突经常发生,并且会造成流血事件,至今都因受到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仍然有矛盾。
02.美国总统刚和印度签订了一笔30亿美元的军方单子。希望给国际留下印度不好的印象,让莫迪丢脸。而莫迪的反对派也能乘这个机会批评或者造事,从而影响后面的选举。
03.国家骚乱如此严重,是因为印度的政府对各种矛盾在政治方面的无能为力。印度长期处于各种的矛盾当中,很难凝聚在一起,而让国家前行。因此这个情况下,印度到底如何成功整合凝聚,还是比较着急的。
G. 印度GDP统计结果闹什么乌龙
自从印度政-府从2015年开始采用新方法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以来,该国频频陷入有关经济增长算法是否靠谱的质疑。最近几天,印度政-府再次因为这一问题陷入尴尬。
年,印度莫迪政-府转向新的GDP计算方式,将基准年从2004-2005年改为2011-2012年。结果,印度的GDP增长率一夜之间升高了。但这一转变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前几年的数据不再具有可比性,因而也不具有相关性。也是因为这个转变,使得印度现任政-府陷入尴尬。
不过,“石英”网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当基准年改变时,数据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因为它们取决于多种因素。
乌龙很正常呀。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
H. 印度的骚乱现在如何还能持续下去吗
在印度这样的国家,民众发生抗议示威活动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印度宪法赋予了民众举行抗议示威活动的权利,所以印度民众通过走上街头来发泄心中的愤怒,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本月11号印度议会通过了一项涉嫌对穆斯林存在偏见的法案,这是印度国内发生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的主要原因,当然这次走上街头的抗议者主要还是以穆斯林为主。不过因为伊斯兰教在印度国内并不是主要宗教,所以对于莫迪政府而言,这次抗议示威活动并不至于给他的执政地位造成太大的影响。
尽管目前印度国内还有一些城市在发生抗议示威活动,但是由于印度政府在努力控制局面,并且很多民众也是失去了继续游行的动力,加之近期克什米尔地区局势又吸引了很多印度媒体的注意力,所以印度国内的骚乱应该是会很快平息下去。未来莫迪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在经济上,今年印度经济意外失速下滑,这样的局面必须得到改变,只要经济发展好了,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印度国内的矛盾自然会减少。
I. 印度哪一年闹打饥荒的
印度靠天吃饭,闹过很多次大饥荒,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876-1878,史称Great Famine (大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