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各国军队正步走 图片
正步,也称鹅式正步(Goose Step),源于普鲁士,19世纪初期在阅兵中使用,在普法战争后随着各国学习普鲁士军事制度而传遍世界,至今仍在东欧、亚洲和拉美许多国家作为检阅时的步法使用。
阅兵形式也大体上可分为苏式阅兵、英式阅兵、法式阅兵和美式阅兵四种,但各国的正步经过修改,有各自特色。
1.朝鲜——齐腰部
印度士兵举行降旗仪式,印度士兵摆臂高过头顶,一名士兵将腿贴向面部。
2. 印度和巴基斯坦降旗为什么踢腿仪式为什么踢腿
你好,无误望采纳!
踢腿技术哪家强?印巴边境踢腿仪式其实暗中角力显示两国的军威。
3. 印度升国旗太魔性了,哪个奇葩动作,让人忍不住想笑
印度军人升国旗的姿势造型我都觉得太魔性了。我觉得现在我们对于一些新鲜的事情都知道用坦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情。因为这毕竟是别人的风俗,我们作为那个国家的外来客人,其实也没有权利去评判它的好坏,不过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印度的升旗仪式。
那你们觉得印度的升旗仪式什么动作非常地搞笑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4. 印度军队的腿为什么要踢那么高
沿袭以前英国军队的传统
印度军队是在英国人帮助下组建起来的,军官基本都是英国人担任,自然将英国式的踢腿等动作也都固化下来了
5. 印度每次阅兵都要表演叠罗汉之类的各种杂技是为什么
骑摩托叠罗汉已经是印度阅兵的最大看点了,这种阅兵方式虽然搞笑,但不得不说,绝对是每个人最为期待的节目。
没错,阅兵确实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许多人对印度每次阅兵都要叠罗汉表演各种杂技这件事儿,也表示过不满。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曾提过印度的叠罗汉,希望他们下次不要再骑摩托车了。
6. 印巴边界的降旗仪式是怎样的
要细数印度奇葩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而其中一个奇葩的看点就是印度阿姆利则印巴边界的降旗仪式。
最后仪式结束,关上两国的边界铁门,人们开始纷纷涌入场内合影,但也不能跨过仪式完毕后现摆放的栏杆范围,此时边界军人开始清场,但印度人民还久久不愿离去,而其他国家观众,比如我们这种,一般都是拍完就闪人。
7. 印度军队有哪些奇葩传统
作者:小蔡
很多军迷都有这样一个疑惑,印度军人为什么有那么多奇葩传统?比如摩托车上叠罗汉、夸张的正步走、五花八门的军帽、阉人兵团等等。
今天,笔者就讲一下印军这些开挂传统是怎么来的?
杂技一样的摩托车阅兵
1月26日是印度的共和国日。印度政府每年都会在新德里举行阅兵和巡游庆典,当中最吸引摄影师眼球的便是如杂技般的摩托车方队。
摩托车方队在穿越人群期间会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叠罗汉动作,犹如马戏团杂技一样,很多人都对这个表演感到大惑不解。其实印度的摩托车方队跟印度军队的传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追溯至英殖时代。
印军摩托车杂技
一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在总结军方内部问题的时候,发现军队里面的无线电通讯设备经常出现故障,导致不少指令无法传达到前线,最终延误了战机。于是英国军方下令所有通讯兵改用摩托车来传达讯息。
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也建立起自己的摩托车通讯兵部队。
但是,驾着摩托车穿梭战场是一件危险的事,对通讯兵驾驶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所以早期印度的通讯兵会透过增加负重、跨越障碍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的驾驶和越野能力。
印度的摩托车部队在二战的缅甸战场上大放异彩。在丛林密布的山地上,印度兵驾着摩托车翻山越岭,为各地盟军通风报信,盟军得以在缅甸更有效地阻击日军。
摩托车叠罗汉
印度摩托车部队的出色表现成为了印军的标志,尤如解放军的夜战部队一样在军史上留下重要的地位。因此,就算身在信息化的年代,印度军方至今还保留了摩托车部队的番号,甚至安排他们在每年的共和国日巡游上表演。
独一无二的阉人兵团
中印边境的藏南地区,驻扎着一支怪异的印度军队。他们有着普通成年男人的外貌和体格,但是他们却都被阉割了。这支部队便是印军的?1?8阉人部队?1?9。
这些?1?8太监兵?1?9的出身其实是既悲惨又低贱,他们有些是自出生起就对性别认知存在困难,常常认为自己是女性,有些是生殖器官畸形,有些则是双性人。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情况,他们在10-15岁的时候都要接受宗教阉割,成为海吉拉斯(意为?1?8阉人?1?9)。
印度阉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属于贱民的一种,一般人都害怕与他们接触。他们经常出现在印度的婚丧嫁娶场合,浓妆艳抹地为这些场合的主人祈福和跳舞,这在印度是十分低贱的工作。
印度阉人
但是,印度军方认为这些阉人既拥有男性的体格和体能,又没有普通男性的强烈性欲,可以专注于防务,所以就在军队里面增设?1?8阉人部队?1?9。而印度的阉人也认为到军队服役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也踊跃参军。
夸张的正步走
说起印军的正步走,大家会想起印巴边境的换岗仪式,极其夸张的正步踢腿成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当地看热闹。那么,这种正步是怎么来的呢?
印度军队的正步走其实是继承自英式正步,口令、走位都带有浓厚的英国特色。
印度正步走
不过,印度是一个独立国家,必须要讲政治正确,不能完全模仿英国。因此印度军方改良了英式正步,加入了不少印度歌舞元素,使得印度正步充满传统特色、也更加夸张。
印式正步规定摆臂的幅度一定要快而且高于头顶,踢腿则要超过九十度。这样改动后,印军正步更为标新立异,但也给士兵带来不少苦头。曾经有士兵因为摆臂过于用力而脱臼,又有士兵因为踢腿过高而拉伤脚部。
印巴边境的正步就更加夸张了,两国是世仇,任何领域谁也不让谁。两方士兵一定要比谁踢得更高、更有力,踢腿超过肩膀的高度都是常事,所以看起来就更搞笑。
印巴边境换岗,踢腿已经高过肩了
不戴头盔的士兵
如果仔细观察中印战争的照片,会发现有些印度士兵没有戴头盔,很多人就认为印度没有足够的头盔装备自己的士兵。完全是瞎猜。
真实原因是印度有一支明文规定不需要配戴头盔的部队——锡克军团。
锡克人来自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他们信奉锡克教,头裹橙色头巾。由于他们把头巾裹得又高又厚,所以任何种类的头盔都带不上。而且,锡克人认为头巾、裹头是神圣的行为,配戴头盔无疑是侮辱了自己的信仰。
鉴于此,印度军方特别将锡克士兵列为例外,容许他们不用带头盔作战,这也使得锡克兵成为印度军队里面最特别的一支。
锡克人
没有配戴头盔绝不影响锡克兵的作战能力。锡克教原本尚武,所以锡克人以勇武善战闻名天下。
早在英殖时代,英国就大量招募锡克人从军,并称其为高素质的士兵。锡克兵随英国人在缅甸丶马来亚等地东征西讨,多次立下大功。
在中印战争中,给解放军造成严重伤害的往往是锡克兵,可见戴不戴头盔对锡克兵并无影响。
五花八门的军帽
印度阅兵时,各地的军团都会浩浩荡荡齐步进场,只要细心留意,就会发现各个兵团的军帽大有不同,有些军帽是传统的包头款丶有些则像扇子,如果不仔细观察,还以为阅兵仪式是一个大型的巡游表演。
“鸡冠”军帽
这些富有特色的军帽其实是基于政治上的考量。由于印度拥有众多少数民族以及多元的文化色彩,所以印度各地的民族服饰差异很大。
印度独立后,来自不同背景的印度百姓纷纷加入了军队,而印军为了突显印度的联邦共和,就容许各地军团根据当地特色来设计军服。
各地的军团就直接将当地的特色帽子搬到军队来,印度阅兵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标新立异、五花八门的形象,成为印度的一个特色风景。
印度阅兵
一言以蔽之,印度军队独一无二的种种奇葩开挂行为和装扮,都与印度的多元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英国的殖民有密切关系。
8. 世界上最难的正步走是哪个国家
What is“正步”?所谓“正步”,是队伍行进的一种步法,通过行进时的“整齐感”、“力量感”展示军容、军威和严明的军纪(有没有想起当年的军训教官是怎么说的?)。
国际舞台上,每逢中国军队展示正步,总能带来视觉震撼,中国正步已经走出国门,坦桑尼亚、卡塔尔、卢旺达、越南等国也采用过“中国正步”,甚至连口号也是中文。
9. 印度士兵的正步到底有多奇葩,连印度群众都觉得尴尬
正步一枝花,全靠腰当家,腰要怎么练,全靠军姿站。
踢腿似闪电,摆臂似火箭,落地似炸弹。
以上为正步秘籍。
正步要领:
1.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
2.上体正直,微向前倾。
3.手指轻轻握拢,拇指伸直贴于食指第二关节。
4.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内稍向下,手腕下沿摆到高于最下方衣扣约10厘米处,离身体约10厘米。
5.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
10. 过去的军人为什么要绑腿
01 因为绑腿好处很多:行进中防止血脉下积引起涨疼;防止山虫蚂蝗顺裤管爬进去咬吸且有效防止荆棘刺扎牵挂;如果负伤时解下绑腿布起到固定骨头的作用;遇到山岩陡坡需要攀爬降落时将几根绑腿布连接绞成绳索作牵引用;有战士负伤无担架时砍两长两短的树枝将几副绑腿布制成简易担架;捆绑俘虏等需要捆扎的其他东西。
大家从电视剧的情节里面应该看到过,抗战时期的士兵都流行打绑腿,那么打绑腿到底是起什么作用呢?军用打绑腿在19世纪末,当时在英国殖民地印度服役的士兵,在腿上缠上了用长布条做成的绑腿,所以打绑腿在当时成为了士兵服装的一部分。绑腿自古代兵战就有,之所以沿袭到近代在还被应用原因在于它的好处实在太多,特别是在山岳丛林地区作战效果尤显:
1、打了绑腿后开始有不习惯的腿肚子涨,几天后感到很舒服,特别是在登山时感到小腿不酸累,有防止血脉下积而引起的涨疼;
2、山地行军,山虫蚂蝗随时顺着裤管爬进去咬吸,,且有效防止荆棘树枝刺扎与牵挂;
3、如果负伤骨折三角巾急救包不管用时解下绑腿布起到固定骨头的作用;
4、在遇到山岩陡坡需要攀爬降落时将几根绑腿布连接绞成绳索作牵引用;
5、如果有战士负伤无担架后送时,砍两长两短的树枝将几副绑腿布制作成简易担架;
6、有幸抓到对方的倒霉蛋将绑腿捆个结结实实,保管他解脱不了;有遇到需要捆扎的东西那绑腿布是有效的替代。
那么有这么多好处的打绑腿为什么现在在军中却流行不起来了呢?主要是因为时代进步了,有更好的东西出现了,就不再需要打绑腿这么老套的做法了,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呢?就是军靴,现在军队都用军靴替代了打绑腿这种做法,而且军靴还划分出了许多种类,比如适合野战的作战靴,还有在寒带、热带等地穿的军靴。
不过绑腿的功能也通过其它形式实现了近似作用,外军中常有打护膝的情况。虽然它看起来利于匍匐等动作,不过在行军中,收紧护膝依然可以起到减缓血液下行的作用,现在许多户外爱好者进行长距离行走时都会打护膝,就是起到这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