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南印度洋为什么这么冷

南印度洋为什么这么冷

发布时间:2022-09-09 18:31:09

㈠ 北极跟南极为什么那么寒冷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纬度最高的地方,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却有不同的动物群。北极有令人畏惧的凶猛的北极熊;南极有数量庞大的企鹅家族,南极洲附近海域还游弋着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D?D蓝鲸。然而,细心的读者却会发现,北极没有企鹅;而南极大陆也没有北极地区常见的现存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D?D北极熊。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与熊类的起源和演化、动物地理学、地质学、冰川学以及生态学有密切关系。追溯熊类的起源,现代熊的祖先是距今2400?D?D5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的犬熊?ò肴???。熊类在地球上出现虽然较晚,但发展很快,在距今500?D100万年的上新世和更新世便很繁盛,足迹几乎遍及全球各角落(南极洲除外)。 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地质发展史也有密切关系。南、北极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不同。北极是被大陆围绕的洋盆,处于欧亚大陆、北美洲大陆中间的大洋?ū北?洋?┲行摹1奔?的陆生哺乳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与其周边的大陆生物和海洋生物,在生物史上有密切联系,形成呈环北极分布的动物区系。 南极则完全不同,南极洲是一个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陆。在3亿年前,即石炭纪末和二迭纪初,整个地球的陆块曾经组合为两个联合古陆。大约距今2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末,联合古陆开始分裂,到了至今6000万年前,南极洲便完全与周边大陆分离,从此成为独立的大陆。 熊类是杂食、适应性强的陆生动物,从北极到热带均有分布。第三纪由于地球上出现寒冷气候,南北极形成冰川。来不及由极地往温暖地区迁移的喜温动物都灭绝,仅一些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在冰川边缘生活。原来以北极植物为主食的穴居熊绝迹了,而一种毛皮厚、肉食,并且体温调节能力、越冬生理以及生物化学都适应严寒的熊类在北极生存下来,这便是以后的北极熊。它们以海豹、幼海象、鱼类、鸟蛋以及搁浅鲸的腐肉为主食,成为严格食肉动物。 而南极洲早在熊类祖先出现之前便是一个海洋环绕的大陆,不与其他大陆相连。大洋的隔断使陆生熊类根本不可能往那里迁移,所以南极不可能发现北极熊的踪影。在这个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上,却没有大陆区系的动物,所有动物均划归海洋动物区系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㈡ 为什么印度洋深处的水总比大海表面的水寒冷

深度越深,阳光就越少,自然而然就越冷。原因之一

㈢ 为什么北美洲南部位于热带附近而冬季寒冷

LZ您好
不见得!看你比较的是什么。
如果是冬季平均气温,北美墨西哥湾沿岸显着高于我国长江中下游。
如果是极端最低气温,那才是墨西哥湾沿岸更低。
举例:美国新奥尔良,冬季1月平均最低气温7.2度,同纬度宁波仅仅是2.4度,显然新奥尔良更暖。然而新奥尔良冬季-10度是家常便饭,宁波很难。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我国山脉分水岭多东西走向,而美国是南北纵向分布。
纵向分布的地形,利于北方极地冷气团南下。而我国横向分布的山脉,对冷空气有显着阻隔作用。
与此同时,美国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和我国南海,印度洋冬季北上的暖湿气流强度并不在一个等级。
因而,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冬季气温呈现剧烈波动,气温可以轻松跌破冰点又蹿升个20多度。而同纬度的我国冬季虽然有寒潮,但波动总没有那么剧烈。但平均下来,事实上墨西哥湾冬季比我国会更温暖,而不是寒冷。

㈣ 印度洋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主要景观是什么有哪些代表性动物

一、印度洋的气候特点是:
1、印度洋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
2、印度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通常6—9月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为雨季;10月—次年5月受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季风的影响,为旱季。

二、印度洋地貌景观:
1、印度洋的水平轮廓,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印度洋北部海岸线曲折,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

2、印度洋底展布着突出的“入”字型大洋中脊,特殊的东经90°海岭,巨大的水下冲积锥等,构成印度洋复杂的海底地貌景色。
3、印度洋的主体位于赤道带、热带和亚热带范围内,故被称为热带海洋。
4、由于印度洋与亚洲大陆的交互作用,印度洋北部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风洋流。
三、印度洋代表性动物(鱼类):
1、印度洋的生物资源主要有各种鱼类、软体动物和海兽。
2、印度洋中以印度半岛沿海捕鱼量最大,主要捕捞鱼类有:鲭鱼、沙丁鱼和比目鱼,非洲南岸还有金枪鱼、飞鱼及海龟等。

㈤ 南方为什么会这么冷

主要原因是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比往年势力强大,大范围降雪天气是因为冷锋天气系统比往年势力强大,南方暖湿气团水气充足。

虽说全球正处于变暖过程中,但那只是总趋势,其间总会出现波动,有点像“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之类的说法。美国科幻大片《后天》里就表现了全球变暖后出现的暴风雪灾害天气。天气变化经常让人琢磨不透,我们在变化多端的天气变化面前,只能做事后诸葛亮,就像人们无法准确预测股市何时暴跌一样。

冬季降雪主要是因为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锋是冷暖气团的交汇处,如果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就形成了冷锋,反之为暖锋。

冬季,陆地温度比海洋低,在大陆内部形成强大的冷高压,气流由高压中心向四周辐散,其中向低纬运动的气团在性质上属于冷气团,它与暖气团相遇就形成了冷锋。冷锋过境时,形成阴雨(雪)天气、刮风、降温,过境后,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冬季冷气团迅速南下(北半球,南半球相反),常形成灾害性的大风降温天气,甚至形成寒潮。

这样看来,冬季降雪区域(夏季降雨区域同理)分布于锋面附近,也就是冷暖气团交界处。这个位置是不固定的,它由两种性质气团势力的强弱决定。冷气团势力弱,锋面及降水区域偏高纬,冷气团势力强,锋面及降水区域偏低纬。

冬季影响我国的陆地冷高压是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的势力范围非常大,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天气影响极大。

入冬以来,特别是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对于季节、年际变率都很大的我国季风气候区来说,这样的天气本来也很正常,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就形成曾了大范围雨雪天气。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我国北方地区,在本次灾害性天气中,主要受大风降温天气影响,冷气团途经北方南下,未在此形成锋面,没有大的降雪天气出现,但北方地区随之被纳入到强大的亚洲高压势力范围之中,天气干冷程度是近年来少见的。

我国南方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一般在0度以上,农业生产中有越冬作物,居民生活中不需要有取暖设施,一般家庭没有足够的防寒衣物,司机一般也不会担心柴油受冻,凡此种种都对此次灾害性天气的巨大破坏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量的越冬作物在强大的南下冷气团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中被冻死,农业大幅度减产或绝收,包括冬小麦、越冬油菜、绿肥作物等。大量牲畜被冻死。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中的各种以柴油为燃料的车辆,在低温中,因柴油受冻无法正常运行,进一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大雪阻断交通,影响面积大。冬雨压断电线,影响电力、通讯。

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低温冻害是大量人员冻伤,甚至冻死。大雪压塌屋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大雪阻断交通,影响人们出行,以及影响到日用品的供应,另外还会对家庭供暖、供气、供电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此次灾害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要居安思危,否则只能痛定思痛,但早已悔之晚矣。结合本次灾害带来的教训,一定要进行全民性的相关教育,而且今后要从娃娃抓起,另外适时搞一些相关演练,警惕之心常有。

㈥ 南方的冬天为什么这么冷

第一个原因,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负0.5度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第二个原因,下雪或者下雨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就是1.来自于热带地区暖湿气流。2.有来自于高寒地区的冷空气。冬季降雪区域(夏季降雨区域同理)分布于锋面附近,也就是冷暖气团交界处。这个位置是不固定的,它由两种性质气团势力的强弱决定。冷气团势力弱,锋面及降水区域偏高纬,冷气团势力强,锋面及降水区域偏低纬。冬季影响我国的陆地冷高压是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的势力范围非常大,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天气影响极大。今年隆冬前期影响我们国家的冷空气相对来说明显偏弱,次数也不多,即使有暖湿气流的配合没有冷空气也不太容易下雪。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参考资料:综合了中国气象局两位专家和一位很强的网友的意思~应该很准确的

㈦ 海温为什么会骤然下降

科学家们通过对深海沉积物中深水底栖有孔虫壳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3800万年前的始新世末期时海洋底层水温骤然下降了4~5℃,表层水温也大幅度下降。当时,冷水占据了大洋的深层,南极底层水开始形成,温度和盐度驱动的大洋环流也开始出现,海底侵蚀作用加强,沉积间断广泛出现。南极大陆周围海洋面发生大规模冰冻,形成数量可观的海冰,海底接受了大量冰载沉积物。南极大陆局部地区已有冰川出现。

海水温度骤降,使得深海底浮游生物蒙受沉重打击,浮游微生物大批灭绝或衰减,以至在这以后的一个时期里,海洋中呈现出生物贫乏、属种单调的荒芜局面。陆上植物也受到明显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常绿林被落叶林所取代。3800万年前的骤冷,是新生代气候变冷中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它为新生代晚期大冰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造成海洋底层水温骤然下降的?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始新世末期的海退的结果。这一时期的海退已在墨西哥湾沿岸、欧洲和澳大利亚一些地区发现。海水退落导致浅海大陆架露出水面,这就增加了海水对阳光的反射率,使气候变冷。气候变冷又会导致海面进一步退落,使气候更加变冷。南极洲局部地区及周围海域为冰雪所覆盖,也会导致反射率增加,反射率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冷又会使冰雪覆盖面积进一步增大。由于海水变冷,冷水沉潜至海洋深处,致使海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升高,海水将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削弱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使气候进一步变冷。这几种反馈作用可能有力地加剧了气候的变冷进程。

不过有人提出:海温骤降等现象的发生不限于始新世末期。但是,为什么这一时期海温的急剧变冷会显得如此不同寻常?

美国学者肯尼特注意到,澳大利亚曾于5300万年前与南极洲分裂,至始新世末期,塔斯马尼亚南面的南塔斯曼隆起,与南极大陆进一步分开,塔斯马尼亚海道形成,南印度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第一次出现表层水交流,南印度洋高纬海域的寒冷表层水得以通过塔斯马尼亚海道注入南极罗斯海域,冷水取代了以往来自北面的东澳大利亚暖流,从而触发了南极地区的冰冻。海冰形成,使得冰下剩余的海水盐度升高,盐度较高的冷水势必向下沉潜,形成寒冷的底层水,致使海水温度急剧降低。

还有的科学家从其他方面解释海温骤然降低的原因,其说法不一,至今还不能有一个定论。

㈧ 印度洋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印度洋的气候受温度的分布而改变的。印度洋南纬40°以北的广大海域全年的平均气温为15~28℃。而赤道地带全年气温为28℃,有的海域高达30癈。印度洋气温要比同纬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气温高,因而被称为热带海洋。

在印度洋上,气温的分布是随纬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赤道地区全年平均气温约为28℃。在印度洋北部,夏季气温为25~27癈,冬季气温为22~23℃,全年平均气温25℃左右。其中阿拉伯半岛东西两侧的波斯湾和红海一带,夏季气温常达30℃以上,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前者与周围干热陆地的烘烤有很大关系。对于后者而言,由于西南风吹走表层海水使得深层冷水上泛,进而使气温下降。

在印度洋南部,气温也随着纬度的改变而变化。夏季,印度洋南部的气温在南纬20°附近为25~27℃,南纬30°附近为20~22℃,南纬40°附近约15℃,南纬60°附近在0℃左右;冬季,印度洋南部的气温在南纬20°附近22~23℃,南纬30°附近15~17癈,南纬40°附近为12~13℃,南纬60°附近低达-10癈。由于温度的分布不均,印度洋的气候也有关着很大的变化。

印度洋气候特征还表现在降水量上。赤道带的降水量最丰富,年降水量在2000~3000mm。此外,降水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印度洋北部,一般年降水量2000mm左右,2/3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风盛行的夏季,而东北风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较少,是热带季风分布区。红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约100~200mm,为热带荒漠气候区。在南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中,全年降水一般在l000mm左右。可见,印度洋除了赤道带较为丰富,南北印度洋年降水量分配较为均匀。

按照大气流的基本特征,印度洋可划分为下列4个气候带:

1.南纬10°以北为季风气候。夏季(5~10月)强劲的西南风从海洋吹向大陆,风速达12公里/秒;冬季(10~4月)北风和东北风从亚洲大陆吹向海洋。孟加拉湾和东阿拉伯海的年降雨量在1016mm以上,但西部海域不及254mm,赤道地带平均达1778mm。夏季气温在25~28℃,但在非洲东北岸由于受到索马利寒流的影响使得气温降至23℃;冬季气温北部为22℃,赤道以南仍在25~28℃。

2.南纬10°~30°为东南信风带。年降雨量北部为203mm,南部为102mm。北部的夏季平均气温为25℃,冬季略高;在南部,夏季为16~17℃,冬季为20~22℃。

3.南纬30°~45°为西风带。全年平均气温向南递减;冬季北部为20~22℃,南部为10℃;夏季北部为16~17℃,南部为6~7℃。

4.南纬45°以南为副极地气候。夏季(12~2月)平均气温北部为6~7℃,靠近大陆为-16℃;冬季的相应气温在10~-4℃之间。年降雨量自北至南在1000~500mm之间。

印度洋表层水温受季节影响而变化不大。孟加拉湾为25℃,南极海域为-1~0℃。含盐度一般在32~375之间,仅在邻近红海及波斯湾的大洋西北海域超过37%。南极大陆海岸地带的冰川,在1~2月时融解、断裂入海,形成冰山,可漂移至南纬40°的海域。南纬10°以北的洋流流向在季风的影响下,随着季节而改变。在阿拉伯海,冬季形成反时针方向环流,夏季形成顺时针方向环流;赤道以南的洋流全年保持稳定。南印度洋的洋流是逆时针方向环流的,主要由南赤道洋流、尼德尔角洋流、南印度洋洋流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组成。

气候形成因素

1.地理位置

印度洋北部与亚洲相毗邻,因而受到季节的变更使得海陆热力出现差异,进而造成气压梯度的变化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世界上显着的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洋主体位于北纬30°到南纬40°之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较多,因而气温高。在印度洋北部,由于三面被陆地包围,因而几乎不受寒流的影响。而澳大利亚向南突出只到南纬35°,从而使得大洋东岸寒流发育程度和影响范围都比较小,这样就加强了北部的热带海洋性气候。

2.大气环流

印度洋气候最大的影响是气压系统。印度洋上分布的气压主要有:印度低压、赤道低压、蒙古高压和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冬季(1月),在蒙古高压影响下,印度洋北部吹东北季风,风向与东北信风一致,这时印度洋北部气温较低而少雨,印度洋南部吹东南信风,东北季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相遇,形成强烈多雨的热带辐合带。到了夏季(7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此时蒙古高压就被印度低压所取代,那么来自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的东南信风,经过高温高湿的赤道海域,进入印度洋北部时转为西南季风。由于受气温增高的影响,降水量也大会大增加。

㈨ 印度洋南部的气候是怎样的

在印度洋南部,气温也随着纬度的改变而变化。夏季,印度洋南部的气温在南纬20°附近为25~27℃,南纬30°附近为20~22℃,南纬40°附近约15℃,南纬60°附近在0℃左右;冬季,印度洋南部的气温在南纬20°附近22~23℃,南纬30°附近15~17°C,南纬40°附近为12~13℃,南纬60°附近低达-10°C。由于温度的分布不均,印度洋的气候也有关着很大的变化。

印度洋气候特征还表现在降水量上。赤道带的降水量最丰富,年降水量在2000~3000mm。此外,降水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印度洋北部,一般年降水量2000mm左右,2/3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风盛行的夏季,而东北风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较少,是热带季风分布区。红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约100~200mm,为热带荒漠气候区。在南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中,全年降水一般在l000mm左右。可见,印度洋除了赤道带较为丰富,南北印度洋年降水量分配较为均匀。

阅读全文

与南印度洋为什么这么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血龙木手串什么颜色是真的 浏览:510
意大利雅培和上海雅培是什么关系 浏览:470
意大利面条酱怎么配 浏览:87
中国良工阀门厂在哪里 浏览:201
美国与英国区别是什么 浏览:241
越南战争美军有哪些部队 浏览:21
榴莲泰国的和越南的哪个好吃 浏览:385
越南生意最好的理发店多少钱 浏览:433
怎么在印尼开通移动国际漫游 浏览:785
印度人怎么换衣服 浏览:595
中国象棋怎么看局 浏览:183
英国私人公司如何上市 浏览:819
在越南吃什么面 浏览:95
伊朗北部靠近哪个国家 浏览:911
人民币是印尼盾的多少倍 浏览:790
印尼的一亩地多少平方米 浏览:127
中国民航大学宿舍管理怎么样 浏览:473
英国做激光多少钱 浏览:671
英国护照加急多久 浏览:921
英国伦敦7月什么季节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