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印度严格的种姓制度下,低种姓的人如果侵犯高种姓会怎么样
印度的文化来源于古印度,在古印度的制度下将人的等级划分为四种,各个等级之间的关系非常严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逾越,否则将受到严重的惩罚,据古典记载,古印度是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神权是大于王权,所以古印度的等级划分就是这样延伸出来的。
总的来说,在印度是不可能存在低种姓侵犯高种姓的,高种姓由于身边常年带有保镖之类的护卫,想侵犯也不太现实。尽管现如今改观了许多,但是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根深蒂固的思想,确实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消除的。
2. 印度贵族
印度现在已经没有贵族了。皇室的灭亡,原来的公主和王子都已经死亡了。但是印度有种姓制度,而且现在的种姓制度仍旧存在,对印度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僧侣,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等,为第二种姓,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为第三种姓,从事商业贸易;首陀罗即农民,为第四种姓,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各种姓又派生出许多等级。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触者”或“贱民”。
3. 在印度,种姓制度可以有多可怕
种姓制度中,第一是婆罗门,享有很大政治权利;第二是刹帝利,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第三是吠舍,平民,没有政治上的特权,一般认为是中产阶级的阶层;接着是首陀罗,没有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护的权利,只能从事低贱的职业,还有贱民阶级算是地位最低的人了,在高种姓阶级眼里,贱民估计不被算为人。
达利特“贱民”们一般都是干着清理厕所,扫大街等社会阶层最低的工作。除此之外,达利特是不能触碰比自己等级高的人,否则高种姓人会觉得“自己的灵魂被玷污了,要用恒河水不断清洗自己才行”。
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在印度早已废除种姓制度的情况下,种姓制度思想的残留依然影响着印度人比如不敢对高种姓开枪。首陀罗被吠舍歧视,低种姓=低道德会成为普遍观念。首陀罗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懒,同情首陀罗以至义务帮助他们或结婚就是杂种姓或圣母,而婆罗门能力以外的资产等于零。
首陀罗不管遭遇了什么,高种姓会觉得是因为懒,不能给福利养懒人。天真的吠舍有时会认为自己靠近高种姓会受到神的庇护很安全,然而婆罗门和刹帝利一纸文书就能把充满优越感的高级吠舍直接打成首陀罗。
印度毛派首陀罗造反,吠舍被共产,婆罗门和刹帝利在大洋彼岸笑哈哈。在印度,发达和较发达国家的外国人天生自带刹帝利身份。
婚姻上,种姓制度规定,男方不可以娶比自己地位高的女方,但可以娶比自己地位低下的种姓。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嫁妆日益成为女方家族通过嫁女提高自身地位的、“贿赂”男方家庭的一项手段,而嫁妆也从原先的自愿,变成了一种义务,而且金额越来越高。
低种姓女子嫁个高种姓男子,男子的种姓阶级是不变的,但是高种姓女子嫁给低种姓男子,女子的种姓阶级会被降低和男子相同,这更加助长了低种姓女子会成为高中姓男子的“玩物”,在印度多数女性的地址和安全是没有人任何保障的。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4. 印度低种姓人如果假冒贵族,可以蒙混过关吗
不平等,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产物。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中认为:“(不平等)最后随着私有制与法律的形成而稳定下来,变得合法。”印度的种姓制度就是这样一个不平等制度。
其实种姓制度不是印度所独有的社会体系,它在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也曾经普遍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印度是种姓制度最为严重的国家。这种制度将所有的印度人划分为4个等级,由这4个等级产生了一条歧视链。虽然在1947年印度就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这条歧视链却依然扎根在印度人心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将之瓦解的。
▲印度饮食
所以从各方面来看,历史、宗教、社会等各种大背景因素,决定了印度的低种姓人如果想要冒充高种姓人,可能性非常小。就算在外形上接近,各种教育和生活背景,也无法冒充。
结语
不过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冒充别人身份这种事也不可能说绝对没有发生过。只是如果印度人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使用这种方法并不可取,毕竟这是歪门邪道。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已经在整个社会根深蒂固,想要彻底改变,还需要印度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5. 为什么印度王公的特权被剥夺的时候,他们没有反抗
一、因为印度王公的特权虽被剥夺,但是他们的财富并没有完全收走,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并不是很大。被剥夺特权的印度王公的生活依然很富足,老百姓仍依旧对他们很尊敬。
二、因为印度人和中国人都是农耕民族,都不好战,而且他们大多都有很敏感的政治触觉,他们都明白被剥夺特权是早晚的事情,无法改变,没有必要反抗。
1970年后,王公特权被剥夺,王公的资产多被充公。至此,所谓王公贵族的时代在印度就结束了。30多年后的今天,王室后裔的生活也变化万千:有人穷困潦倒,有人叱咤印度政坛,有人成了宝莱坞的超级偶像。
(5)在印度得罪贵族会怎么样扩展阅读:
18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基本掌控了印度全境的统治权,只有少数地区由葡萄牙及法国统治。1857年,印度全境爆发了着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残暴的英国殖民者,但很快被镇压。
不过印度也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治转为由英国直接统治,成立印度政府,并结束了名义上还存在的蒙兀儿帝国。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
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五分之二(有些省里也有土邦)。
6. 在印度,高种姓到底有哪些特权
首先是身份上,高种姓的印度人生来就是贵族。在印度,婆罗门是最高级别的姓氏,他们大多数掌握神权。
而且低种姓的女人人如果嫁给高种姓的男人,是需要支付大量钱财做为嫁妆的。
7. 印度种姓制度有哪些严格规定种姓制度维护谁的利益
印度种姓制度主体为四大种姓:婆罗门,他们主要是从事宗教活动,是祭祀种群,掌握同神交流的权利,在古代印度神权高于一切,所以婆罗门是第一种姓,第二是刹帝利,他们是军事、世俗贵族,担当国王,武士,掌握世俗政治处分权,但受制于神权,第三种姓是吠舍,是普通民众,从事农工商行业,第四是首陀罗,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印度土着达罗毗荼人和一些少数民族,印度人相信生死轮回,前三个种姓被称为再生族,意思是可以轮回,而首陀罗为一生族,是 不可轮回的,种姓分离表现为职业世袭、种姓内婚、一生族与再生族区别、高种姓净洁于低种姓,低种姓污秽于高种姓,如果种姓犯错可能会被种姓除籍,变成贱民,称为 不可接触者,地位最悲惨,这种制度当然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贵族的利益,他们把握政治、宗教权利,而且代代相传,不可违抗,否则是对神的不敬,会被打入贱民的悲惨境地。
8. 印度警察敢打高种姓的人吗
印度废除种姓制度后,那些低种姓群体,敢于冒犯高种姓吗
种姓这种制度,在除了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以外,其它人都会认为不可思议,毕竟这都21世纪,飞船都上天了,竟然还有人信这个?
但是在印度,虽然早在1947年独立时,就明确规定要废除种姓制度,可时至今日,绝大多数印度人,仍然在内心深处,对与生俱来的种姓划分深信不疑。
于是在保守的印度农村,你会看到有些人走路躲得远远地,因为他们不能让自己的影子落在别人的身上,甚至还有人会带碰上扫帚,边走边扫掉自己的脚印。
这不禁令人怀疑,低种姓的人内心卑微到如此地步,那么他们敢侵犯那些高种姓群体吗?
一、高贵与低贱的划分
1500年前,当雅利安白人南下进入印度次大陆时,利用他们特有的马拉战车和利剑,向黑矮瘦小的印度土着们发起进攻,最终占领了土地肥沃的旁遮普。
此后,人高马大的他们向印度内陆继续挺进,摧毁了桓河流域的古老印度文明,取而代之的,是以雅利安白人为尊崇的种姓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麻醉印度土着的印度教。
(印度低种姓首陀罗女子)
在最早记录种姓阶层的《梨俱吠陀》中,大梵天上的神用嘴创造了婆罗门,用手创造了刹帝利,用大腿创造了吠舍,用脚创造了首陀罗。
婆罗门属于最高种姓,相当于神的代言人,主管宗教和神权,多为掌管祭祀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阶层;刹帝利为中上阶层,相当于替神执掌武器的人,多为军队领导者或权力执行者,比如当前印度军队中的军官,多为刹帝利种姓担任。
吠舍为中下阶层,与婆罗门和刹帝利同为雅利安人,但政治上没有特权,属于从事加工业或商业的平民。首陀罗为低等种姓,他们为被征服的印度土着,从事最低级的原始农耕或佣人等职业,是人口最多的阶层。
(印度教的种姓等级划分)
除以上四等种姓之外,还有一种达利特贱民,连列入种姓的资格都没有,被当成牲畜看待,只能从事掏粪、处理垃圾,焚烧尸体等最低贱的职业。
在印度教中,种姓越高,离神越近越高贵纯洁,种姓越低,则灵魂中的污秽越多,越要受苦来洗清罪孽,以换取来世的幸福,所以印度教不废除,种姓制度在印度就永远存在。
二、种姓之间的鸿沟
在宗教的心理暗示作用下,印度高低种姓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高种姓高高在上的天然高贵优越感,与低种姓与生俱来的内心自卑感,使他们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