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广告牌上的字是什么字

印度广告牌上的字是什么字

发布时间:2022-09-10 15:04:45

1. 古印度的文字到底是梵文还是印章文字啊

古印度的文字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最早是印章文字。印度印章文字仅仅是有固定意义的符号,并不是真正的文字,古印度最早的文字系统应该是婆罗米文,由婆罗米文演化出了梵文,巴利文以及印地语等各种文字。

成梵文,这种文字由47个字母构成,在词根和语法结构上与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古波斯语相似,在语言学上属印欧语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古印度的写作材料是铁笔和经过处理的树皮,直到17世纪时,还存在这种木质的纸。

(1)印度广告牌上的字是什么字扩展阅读

印章文字的由来:

刻有文字的印章究竟什么意思至今无法读解。据推测,这些铭文可能就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头衔,印章雕画可能是他们崇拜的事物。

在公元前20世纪,印度古代文字出现,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称为印章文字。

印章多用皂石,粘土,象牙和铜等制成,大多雕有不超过20个铭文,还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其题材主要是当时常见的动物,古代印度河流域人民狩猎,航行,娱乐等情景,以及宗教神话内容。

到目前为止,共发现这种文物2500种左右,文字符号共有400-500个。这些符号一般由直线条组成,字体清晰,基本符号有22个。在印章上还有雕画,这种雕画和文字是什么关系还不清楚,根据学者推测,这些铭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和头衔等,雕画可能是他们崇拜的事物。

2. 印度格列卫瓶底上的字是什么意思

只有印度格列卫正品才有的一个标志,它是在NATCO公司为了内部产品检测追踪标上的。

3.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分别用什么文字

古埃及使用象形文字,古巴比伦使用楔形文字,古印度使用梵文。

1、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对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

在1987年德国考古队在阿比多斯(地名为Umm el-Qa'ab)发现了前王朝的一个统治者的U-j坟茔,复原了几百块骨片,从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规模的埃及象形文字。这一坟茔的年代为公元前3150年。

(3)印度广告牌上的字是什么字扩展阅读:

文字最早的发源地就是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稍后的爱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这些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他们是现代不同文明的发源地,亦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点。

学者认为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农业和商业较容易发展,不过,历史学家认为,古文明之初,先发生于山岳,然后扩展到河域。

4. 谁知道印度的官方语言和民众常用的语言和文字是什么

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很印地语。说起来你可能不大相信,但这的确是个事实。英国的殖民侵略,在客观上使印度完成了统一,并且有了统一的官方语言---英语。这一优势,又使印度在软件编写上缺的了很大优势。
印度有至少30种不同的语言及2000种方言已经被辨识出来。文字是梵文。

5. 古印度印章上的字表达了哪些意思

印章并不是只存在于中国的,在古印度的各处遗址中,也发现了许多的印章。目前,印章文字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文字体系,在印度一带总计出土了两千多枚印章,所以,有人也将印度河流域文化称之为印章文明。那么,在这些印章上所刻着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印章是古印度文明的结晶,如果可以将印章上的全部文字破译的话,也许古印度文明便不会再神秘了。在印度各个文明遗址中所出土的各式印章已多达两千五百多枚了,从材质上来看,其中有象牙的、有钢制的、有陶土的、还有天青石的。这些印章一般都是直径为2.5厘米的正方形,有些也为长方形。这些印章以文字符号或者刻画图形的方式向后人昭示着文明的准确信息。

曾有一段时间,印度的字都经历了一个由象形文字到表音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据专家,古印度的印章上这些文字很可能属于印欧语系。但是这一说法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遗弃,更多的学者开始倾向于这些语言是印度土着的达罗毗荼语。目前,对于古印章文字的研究工作还在继续,它们所携带与隐藏的秘密正在被一步步地揭开

在哈拉巴、摩亨佐·达罗早期文化中出土的那些印章显得极为古朴,上面的符号也极为繁杂,而罗塔尔地区所出土的印章文字明显地呈现为简化状。印章上的已经明显简化。印章文字的笔划由直线和弧线组成,从右向左书写。有些字符依然保留着象形文字的特点,一个符号表示一个意思,但是更多的是将两个或者更多的符号来使用,以此来表示一个复合起来的意思。

古印度印章上最值得人们注意的还是牛的形象。在摩亨佐·达罗所出土的123个钢制人印章上面,多达36个都刻画着牛的图案。其中还有头上长角的立姿人兽图形与各种不同的抽象牛头图案。在印度,牛有着极为崇高的位置,人们对牛的崇拜是印度河流域文明最为突出的一道风景线。同时,出现在印章上的还有大象、羊、骆驼等。山川河流等自然物体也非常常见。其中也有一种为数不多的印章极为特别:它们或者是人兽共处、或是人兽同体,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印度河流域宗教信仰中的天神崇拜。

6. 印度古代的文字是什么

【主回答】

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古印度居民就创造了印章文字。印度河文明毁灭后,落后的雅利安人只有口头相传的作品。再次出现文字约在列国时代之初,流传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所刻的铭文。阿育王铭文所用的文字有两种:一为婆罗米文,可能源于塞姆人的字母;二是去卢文,可能源于阿拉美亚人的字母。去卢文后来逐渐失传,而婆罗米文在公元7世纪时发展成梵文,这种文字由47个字母构成,在词根和语法结构上与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古波斯语相似,在语言学上属印欧语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古印度的写作材料是铁笔和经过处理的树皮,直到17世纪时,还存在这种木质的纸。

【(6)印度广告牌上的字是什么字扩展阅读】

梵语(英文:Sanskrit language,天城体书写:संस्कृता वाक्,拉丁字母转写:saṃskṛtā vāk, 简称 संस्कृतम्,saṃskṛtam),印度的古典语言。佛教称此语为佛教守护神梵天所造,因此称其为梵语/梵文。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梵语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同时对汉藏语系有很大的影响。

梵语是现今印度国家法定的22种官方语言之一,但已经不是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2001年仅有1.4万人掌握该语言,是印度官方语言中使用人数最少的语言。严格意义上说,梵语与拉丁文、古代汉语一样,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活化石。

现代梵语是从左至右书写的拼音文字,19世纪初由欧洲学者将天城体(Devanagari)发展成机械印刷的标准体,它的字母表由48个符号组成,其中34个是辅音,14个是元音或双元音。在18世纪后期,梵语已经被用拉丁字母转写注音,今天最常用的系统是IAST(国际梵语转写字母)。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标准化后的梵文,不仅可以方便地输入计算机系统,而且可以与多种语言互译,为语言学和宗教的研习提供了便利。

7. 麻烦大师帮我翻译一下一个印度的营业执照,那个是营业执照号码,地址要把所有的文字都写上吗

这张营业注册证书是正本,不是副本。
营业执照号是:MH01V 053368
税务注册号码是:27650053862 V
执照注册地是孟买,日期是 2006年4月1日
营业范围是进口商和零售商。

执照上的地址是比较简化的,如果是填表用,照抄就可。如果是要快递文书,那就按照下面比较具体的地址:
71, Nagdevi Cross Lane,
Mumbadevi Area, Kalbadevi,
Mum 400003,
Maharashtra, India

8. 请问印度现在所使用的文字是什么

印度官方所使用的文字为英语文字和印地语文字。

一、印地语文字

印地语使用天城文字母书写。天城文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辅音自身带有一个固有的缺省跟随元音,即schwa。当辅音与其他元音拼写时,用额外的符号标注。文字从左向右书写,由顶杠把字母连接起来。

印地语标准语有元音11个,辅音43个。54个音位中,有1个元音和5个辅音是外来音,只使用于外来语中。印地语原有的10个元音都有对应的鼻化形式。辅音中不但清塞音、清塞擦音等有对应的送气音,浊塞音、浊塞擦音、闪音等也都有对应的送气音。

二、英语文字

19 世纪初,英语开始在印度得到使用,不过当时它被看作是地道的外语。早在殖民时期之初,英国政府就想对印度的教育进行渗透和改造,之后,英国殖民当局开始在当地使用英语,殖民教育政策也开始鼓励英语在印度的广泛使用。

英语已经成为今天印度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就连严肃的印度国家文字委员会也宣布印度人用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印度文学的组成部分。

印度英语与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并列为世界三大英语。印度人讲英语十分有趣,舌头一卷,似乎要把所有单词掺和在一起,然后连拉带拽地脱口而出。

受母语的影响,印度人讲英语时分不出清浊音,容易闹笑话。比如介绍年龄时说,"我30岁了"(Iamthirty),发音却是"我很脏"(Iamdirty)。

(8)印度广告牌上的字是什么字扩展阅读

1947年,讲着流利英语的印度人赶走了英国殖民统治者,但新政府打算抛弃英语时遇到了巨大阻力。印度的民族主义者认为,语言统一是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1949年,印度议会制定宪法时,规定印地语为印度惟一的官方语言,并用15年的时间取代英语。

这一决定遭到南方民众的抗议,因为讲印地语的人口在北印度占96.7%,在南方却不足0.1%。南印度人担心,一旦印地语成为惟一的官方语言,非印地语地区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1965年1月26日是印度共和国纪念日,也是宪法规定放弃英语的日子,印度南方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市等抗议活动,一些印地语标牌被砸碎或涂黑,两位抗议者自焚。

借助维护地区权利和文化而迅速崛起的政党纷纷发表抗议声明,泰米尔纳德邦的德拉维达进步联盟表示,若把印地语确定为惟一的官方语言,泰米尔纳德邦将宣布自治。

时任总理夏斯特里权衡再三后做出让步。他在全印电台宣布了政府的5项决定:每个邦都有权选择自己的邦语言;邦与邦之间的交流可以用英语或附上英语译文;非印地语邦可以用英语与中央政府传递信息;中央政府机构继续使用英语;全国文官考试使用英语。

此后,印地语和英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9. 商业招牌错别字

一、不是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饭店门口:“抄”饭
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安装公司门口:“按”装
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
9、饭店门口:“合”饭
10、水果店门口:“波”萝
11、饭店菜单:鸡“旦”
12、五金店标牌:“扦”座
13、体育用品店标牌:“兰”球
14、快餐店门口:大排“挡”
15、农贸市场标牌:“蕃”茄
16、停车场招牌:“仃”车收费
17、严打宣传标语:严“历”打击
18、某机场横幅:年“青”
19、某交通宣传标语:超限超载“殆”害无穷
20、某食堂菜牌:鱼“园”
二、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6、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23、涂料广告:好色之涂
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
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
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家具店把广告打成“家俱”
一饭店招牌上则写了“十三太饱”
一房地产广告的“十面埋富”十分显眼
医药商家打出“下斑莫逗留”之类谐音取义的广告语
“停”字写成“仃”,快餐写成餐字的左上部,鸡蛋写成“鸡旦”,各种啤酒写成“各种啤洒”

-- 2002年中国十大失败广告语
1、柒牌西服 让女人心动的男人

2、送礼就送脑白金

3、九鑫螨婷香皂:看,你把螨虫传染给了女儿

4、天之娇子 笑看风云淡

5、当头发爱上肥料 好的出乎意料

6、达诺日夜片 你的新选择

7、陈小春之鸿星尔克鞋

8、来来往往 喝杯枝江

9、张卫健之喜之郎

10、斯达舒之胃你好吗篇
昨天上街买点小东西,远远听到一辆宣传车的高音喇叭在重复播报着什么。车到近处,恍然大悟——广告车,广告牌上赫然写着:沪杭羊毛衫大减价,并且用特别醒目的字体和颜色表白“拆屋卖瓦凑路费”。我不惊哑然失笑!
实事求是地说,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以来,我国广告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媒体不乏令人记忆犹新的广告精品。但似我昨日所见也并非个别现象。“跳楼价”、“忍痛大放血”、“惊天动地大减价”之类低劣广告语屡见不鲜。
这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广告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二是刻意夸大、诚信缺失,三是浮躁心态使然。希望“拆屋卖瓦凑路费”之类的蹩脚广告早日消失。
门店的牌匾、店名是顾客记住店内特色的标志符。如今,岛城店铺遍地开花,人们越来越讲求“视觉冲击”,各种个性化的店名成了商家制造看点卖点的第一招。一些普通而熟悉的名词被新奇的名称替代,成了门店诱人眼球、招揽生意的字号招牌。
门店的牌匾店名不仅仅是一个标志符号,还可从中窥其文化品位、志趣格调和思想境界。一个新奇好记、响亮上口的店名,可以让顾客过目不忘,印象深刻。像川菜馆“爱情麻辣烫”、“食为天”等因影视剧的热播而一夜成名,叫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走过路过怎能不让人有进店瞧瞧的欲望?
然而,也有一些商家认定“傍”店名就能“以假乱真”,于是,“东来顺”火了,街头又出现了各种“来顺”;“张大妈”出名了,“李大婶”、“王大爷”也“出门”了。还有一些为求奇特而不惜借助“邪招牌”另外,一些使用谐音字做为招牌的更是比比皆是,如服装店叫做“衣衣不舍”。

粥天粥地,有各式各样的粥,看的人眼花缭乱,用上海话读起来,是作天作地!浦东大道上一家服装店,名叫衣依布舍,当时坐在公交车上,看看窗外地风景,就对这个店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创意来自依依不舍。十全街与乌鹊桥路四岔路口有一家美发店,店名叫“顶剪”。一位顾客这样理解这个店名:“顶剪”是“顶尖”的谐音,意为“技术一流”;“剪”是“剪刀”,代表了美发行业;“顶”又可理解为“头顶”,表明服务对象是“头发”―――二个字的店名表达了三重意思。 一些店铺的名字十分出彩,起到了招揽顾客进门的作用。一家杂货店,店名叫“杂七杂八”;一家专卖大尺码服装的店叫“胖子没烦恼”,店名把市场定位、效果表达得清清楚楚;有家男子内裤专卖店,名叫“内酷坊”,“内酷”为“内裤”的谐音,“酷”意为“时尚”。碧凤坊有家服装店,名叫“穿帮”,意为“帮你穿衣”,替你打扮,店主是三位女青年,都擅长服装搭配。“穿帮”在苏州话中是“露馅”的意思,贬义褒用,哪料反响很好,不少顾客就是冲着这个店名进门的。
“衣客隆”董事长夏薇很重视店名,自己开的服装店名字都很别致,分别叫“武装”“风度”“边缘”等。她说,顾客首先看到的是店名,而不是商品,店名起得好,会激起顾客了解这家店及其店内商品的愿望。好的店名就是招揽顾客的高招之一。
我认为,好的店名应该易懂好记,有广泛的认知度,富有亲切感,方便传播,最好从使用频率最高的日常用语中去寻找;别具一格,能够吸引顾客眼球,表达丰富的意思,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雅俗共赏;如果能够把市场定位、行业特征包含在店名中则更属上乘。但有关人士认为,起好的店名虽然能够带来生意,但商家也不能抱“一俊遮百丑”的想法,经营业绩好坏还是取决于商品、服务质量和品种等基础要素。门店的招牌要抢眼不仅靠猎奇,即便用谐音也要“谐”得有谱,尊重文化传统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可是,除了把店名叫响,包装门店的整体形象以及赋予商品服务一定的特色,才能真正抓住顾客的心,让店名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还有,关于不规范用字,一是使用繁体字(注册商标定型字除外),主要有名人题字和注册商标繁体字未打上“R”标志;二是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或中外文并用时未以规范汉字为主、外国文字为辅,存在英文巨大、中文特小的广告用字现象;三是使用错字、别字;四是广告使用成语不符合规定,引起误导;五是保健品宣传、广告用语不规范。“PK”近来时常出现在报纸上。虽然有一些人可能知道这两个字母缩写代表的意思,但这样的词组用法违反了国家规定。报纸如果一定需要引用,对“PK”应加双引号,同时要加注汉语译文,如:“PK”(比试)。
还有很多的“隐形炸弹”就藏在其中!比如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美容店的“我型我塑”;摩托车的“骑乐无穷”等,会误倒许多人的,产生对语文的误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严重的“病毒”已经流入了我国,这种病毒就叫做错别字。街头上、报刊上、影视上,错别字处处可见。
近几年,我国的文化素质上了一个台阶,但在社会生活中,在街头或巷尾时常出现人为错别字的现象。这些错别字的造成一个原因是人们不注意而造成的,第二个是人们贪图方便而写了一些不规范的字。第三个原因是他们根本不会写,而取一些谐音的字来代替。

在大街、小巷里,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本地人或外地人,挂着一块板,写着“补胎”就当作修理自行车的牌子了。我们想这些人一定是不知道自己写错了字。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挂着牌子修车。

我们曾经访问了这些修车的人,问他们是否知道自己写错了字,他们态度冷淡地说:“错字?我才不管,不就是一个字嘛?还来这么多的麻烦事,我只管自己的生意好,来修车的人也不因为看到我的错字而不来修车啊!何况如果我有文化,也不会来这里修车呢?”接着我们又问他:“你知道这会有什么影响吗?”他说:“影响?开玩笑!有谁会在意呢?你们走吧!别妨碍我做生意。”

我们连续访问了几个人,他们的态度也大都一样。其实,街道上也有不少的错别字。例如:么(摩)托车、库(裤)子,宗(综)合等。

街头错别字曰益普及,而且人们的态度也显得十分冷淡。例如:一些商店店主,市场上的菜贩。一些商店店主写一块招牌,只是马虎了事。不注意对与错,只在乎能通俗易懂,生意蒸蒸日上而矣。

在21世纪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文化水平是应该提高呢?以前,我们国家可是一个文明古国,尤其是文字,更是历史悠久。

我国的甲骨文,埃及的纸草文,印度的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契形文字是世界最早的文字。

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而且记录了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管管席之位,要所成就,没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是不行的。现在各企业的单位中聘请回来的,都是一些有文化,有学历,有素质的人。对于那些没有文化对个人的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想要有文化,首先就要识字。如果一个人连字也不懂,连看一份报告也不懂,打一份报告也错字连篇,那这些人在社会上能立足吗?这些人就等于文化上的盲子,也就是文盲。在我国,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接受教育的教育很少,甚至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连一些最基本012的字也不会,下面请看一则报告:

一项有权威性的世界各国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表明:1996年,在参评46个国家中,中国的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世界排名为第35位。反映在教育方面,公共教育的人均支出,20至24岁人口进入高等学习的比重,成人文盲率等均排在第45位,反映在社会方面,有竞争力的高级管理人员排名为43位,24岁以下失业人口比重排名为42位。

由上述报告,我们可以知道,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问题异常严峻,在我们一些街头,通常都会看到一些错别字。比如:“厕所”就写成“次所” ,这些人也许是为了方便,或也许是真的不懂。但是这都是一些简单的字。而且都是常见的,连这些字也不懂,我觉得很不应该.而作为我们中学生,一定要珍惜好现在的学习机会,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必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

古人言:“人无完人,圣人都有错。”但错要错得有充分的理由,“习惯成自然”根本不成理由,并且这种习惯性思维必须改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这一个毛病,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记得有一次,看了一则消息:“一间印刷厂把“乌里木齐”写成“鸟里木齐”使公司损失了十万多元,而写错字只是一件渺小的事情。而造成的损失却是谁也没料想到的。

例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本来是写自己去买东西的,却把“买”写成“卖”文章的意思却完全相反了,有时还会使人产生误解。又如,有一个卖袜子地摊,他的牌标明五“蚊”三对,但有个人以为是真的,高兴极了。于是,走过去用手指指着问:“这些袜子真的是五‘蚊’三对吗?”“是的,五‘蚊’三对”老板说。那个人于是快步离开,很快又跑回来,手里拿着五只蚊子,递到老板面前说:“这里有五只蚊子,我要这三对袜子。”这时老板只是摸着头,像被什么吓呆了似的。“老板快收下吧!我要走了。”“小子,你别走,你还没有给钱呢?”老板说。“你不是写着五‘蚊’三对吗?”小子说。这时周围的人都集在一起。“我现在已经给了你五‘蚊’三对吗?你问我要钱干什么?”这时引起了周围的一阵哄笑。

写错错别字和同音字的弊端就在于此。它不但会使我们形成一个坏习惯,使人误解了原意。

虽然社会不断发展,但有人总是相对滞后的,对错别字的认识很肤浅。现发现街头或巷尾都有错字的出现,且逐渐成为趋势,追求什么的“通俗易懂”,认为什么都“无关紧要”,存在一种思想腐朽。这可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啊!追溯古今,凡事必然有果有因,人们写错字是文化革命时代遗传下来的思想结晶,为什么?原来,1967年一月,在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的策划和指挥下,以王洪文等为头目的上海“造后派”夺取了上海市总政大权,所谓“一日风暴” ,毛泽东肯定了上海的夺权。此后,全国掀起了夺权高潮“爆发”,当时,革命党中的“左倾”思想。人们一味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大跃进”等。“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生产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下降,国民经济比例损失达5000亿元左右。这时期我们不但经济增长落后,那时人们连生活都不能安定,国家的十年内乱扼杀了他们唯一的读书机会(也就是他们的前几代人)。据调查,这辈人的文盲率是最高的,这必然是时局限制人文的发展,前辈的文化素质必然是下滑趋势。“写错字,无所谓”这观点理应打破,并应消失。在这科学技术的社会人才。如果没有这些素质,就不能得到有利的发展。

如果没有文化素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要使经济竞争中沿着正确方法发展。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一些有素质的人才,当在竞争中,也需要技术进步。一种态度问题换取的经营,亏损都是因为那么一点的错字,这值得吗?不值。这证明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素质,有道德的社会人才。

经济是需要一些文化水平和多方面的知识,没有这些的需求,就没有一切事业和发展。素质是取胜的必要条件。

当在商业上,写错了某些字就连累整个集体的利益。作为经营者,需要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只要人们有一些竞争求发展,就要是发展经济的事业,重视加强本厂的职工素质。

在某个程度上会使经济发展劣汰。想提高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就需要一点文化素质。

任何事情都以文化素质为基础。字的无意识错误,尚且原谅,但有意识的无谓的错是决不应该的。归结起来,写错别字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另一种是所谓。

分析得知持无意识态度的一般都是一些有文化,但不大注意,不大重视的人,而持无所谓态度的都是一些没有什么文化的生意人或者是农民在做生意的时候。

文化素质是人类所学过的知识而得到的。做任何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或者是别人的帮助,提供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当没有这些物质的帮助,难于生存下去。当你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写错字对我们的经济不利,甚至害了我们自己。

如果你写错了字而没有及时改正,想想这不只是一种态度问题,从中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证明你的态度上不够重视,思想素质还没有达到社会的要求,在这个科学发达的社会里,既要重视素质教育,而且还要重视思想教育,在某方面达不到社会要求,只会被社会淘汰。

一个人做错了一件很小的事,能够马上改正,探研为什么,也体现了某个人素质的高尚,思想的端正,这才是社会需要的。我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不但重视素质上的提高,而且思想也必须端正。

一位伟人曾经提出:“报上常有错字,就是因为没有把消灭错别字认真地当作一件事,我们要认真遵守使用文字的规则,认真对待错别字的规则,一丝不苟地弄清文字的音、义、形,使文字规范化,更好地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人的文明修养与素质高低,反映该国的政治领导的正确。必然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自身利益。也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写错字的人们,该醒悟吧!不要再度沉迷在错误的迷宫里。

人是社会细胞,要社会进步。首先加强人民的修养与素质提高,欣欣向荣的国家就降临了。

真心话,国家对错别字再起重视,对错别字的出现现象给予调整。领导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地深入调查,了解民心,寻找问题的归根原因。找出明智的解决方法,思想观念上转变是第一步,真正让人民明白错字的危害。规范字的利益上了一个台阶后积极宣传文化与素质的关系,统一化考研中国的文化历史。让中国的历史文化再次独领风骚。

10. 印度使用的是什么文字

过去或现在用于书写南亚和东南亚多种语言的数十种文字的统称。除了约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3世纪使用的佉卢文字外,该地区所有现存文字皆源于婆罗米(Brahmi)文字,中世纪阿育王的印度-雅利安石刻(公元前3世纪)是最早的证明。在阿育王以后的6个世纪里,婆罗米文字分为北方和南方两种变体。北方形式发展成所谓的笈多体文字(4~5世纪),最后发展为天城体文字(现用来书写梵语、印地语、马拉塔语、尼泊尔语)、孟加拉文、奥里雅文和果鲁穆奇文,锡克教籍文字,也用于印度的现代旁遮普语的前身。南方形式则发展成僧伽罗语、泰卢固语、坎纳达语等文字以及帕那瓦文字。后者形成其他多种文字的基础,包括泰米尔语和马拉雅拉姆语、许多东南亚文字(例如那些用来书写孟加拉语、缅甸语、高棉语、泰语、老挝语的文字),以及若干澳斯特罗尼西亚诸语言。

阅读全文

与印度广告牌上的字是什么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丝绒和意大利绒哪个好 浏览:416
伊朗官方货币怎么改 浏览:158
这边是哪里用越南语怎么说 浏览:747
为什么越南产的汽车没有沥青 浏览:858
中国建安七子有多少 浏览:205
印尼年有多少个小时 浏览:651
伊朗为什么断网 浏览:722
伊朗伊斯兰教是什么教 浏览:41
伊朗是现在什么民族 浏览:626
越南新冠死亡率最高是多少 浏览:737
越南菲律宾如何侵占南沙 浏览:138
印尼血龙木手串什么颜色是真的 浏览:510
意大利雅培和上海雅培是什么关系 浏览:470
意大利面条酱怎么配 浏览:87
中国良工阀门厂在哪里 浏览:201
美国与英国区别是什么 浏览:241
越南战争美军有哪些部队 浏览:21
榴莲泰国的和越南的哪个好吃 浏览:385
越南生意最好的理发店多少钱 浏览:433
怎么在印尼开通移动国际漫游 浏览: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