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宗教是怎么样的

印度宗教是怎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2-09-10 18:08:20

⑴ 印度的三大宗教是什么

印度的三大宗教是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一、印度教

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于公元8世纪形成,它的前身是婆罗门教。它综合了多种信仰,没有单一的信条,但所有印度教教徒都信奉多神教的主神论。

印度教还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它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印度教有种姓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人被分为四个等级,且生来就决定。四个种姓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二、伊斯兰教

印度有12%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度。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统治期间,伊斯兰教被定为印度国教,迅速发展,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

印度穆斯林以逊尼派为主。伊斯兰教对印度宗教、社会、风俗和文化艺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印度穆斯林中的大部分分布于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阿萨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尔等邦。

三、基督教

印度有2.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据说在公元1世纪就已经传入印度。1931年印度基督教徒多达数百万。现在,喀拉拉邦的基督教徒最多。

基督教在印度有几个分支,如叙利亚教会、伦敦教会、丘奇教会、妇女教会以及兄弟教会等。基督教对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印度宗教是怎么样的扩展阅读:

印度的教派冲突:

印度近现代的教派冲突经常发生,而且屡屡酿成流血事件。其中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冲突最为突出。这里面较典型的是阿约提亚的寺庙冲突。阿约提亚是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古城。

1528年,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尔帝国皇帝巴卑尔下令在这一城内建了一座清真寺,而印度教教徒则认为阿约提亚是印度教毗湿奴神化身之一的罗摩王子生长的王宫所在地,并反对将清真寺建在罗摩庙上。

两教信徒由此发生了较大的冲突。冲突持续了几百年,一直延续到21世纪。如1855年,印度教信徒和穆斯林的阿约提亚寺庙之争导致了75人死亡。1992年,同一寺庙之争又导致三干多人丧生。2002年,两教在此问题上的冲突造成七百多人死亡。

印度其他地区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教派冲突也不时发生。古代印度在近现代演变成不同的政治实体,这与此地区的宗教对立及民族矛盾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英国殖民时期,南亚次大陆上形成的主要政治实体是相对统一的。

而在这个政治实体的统治区域,民众的主要信仰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在这两大宗教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与经济的利益群体。

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政治要求,这种要求在遇到该地区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就出现了后来的政治实体分化。这是政治矛盾、民族矛盾与宗教派别矛盾融合在一起产生的结果。

⑵ 印度信仰什么宗教

1,印度教

印度教信众超过人口的82%,也就是说多达8亿以上的人口信奉该教。印度教由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的婆罗门教发展而来。印度教是多神教。据说,印度教的神有3.33亿之多 。印度教经典繁多,教义十分繁杂,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论,也有一些无神论的思想。

2,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地位仅次于印度教,信奉者约有1 .2亿左右,公元8世纪前后由阿拉伯传入印度。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时期,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定为国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伊斯兰教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

3,基督教

基督教信徒超过2000万,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以外信众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传,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时就已传到印度。

4,锡克教

锡克教是在伊斯兰教影响下经过改革的一个印度教教派。它原是印度教一个反对种姓的支派,是对婆罗门统治和教义的一种反叛,后来又在反对穆斯林的统治中形成了军事力量。它的产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两大文化融合的产物。

5,佛教

佛教是其诞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达毗罗卫王国(今属尼泊尔),由始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佛教在印度曾获很大发展,一度近乎普及整个次大陆。

6,耆那教

耆那教创立时间与佛教相仿,也是公元前6——前5世纪前后。它是当时反对婆罗门教的主要思潮之一,后分裂为天衣派(裸体)和白衣派,中世纪时得到广泛传播,一直保存至现代。耆那(Jain)本身的意思是胜利者,是该教传说中的人物筏陀摩那的称号。

(2)印度宗教是怎么样的扩展阅读:

国家环境

印度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直到现代,绝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笃信宗教。宗教与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深入到印度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印度,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是工厂,还是学校,从几岁、十几岁的儿童,到几十岁的老翁,他们同你交谈之间,一定会问“你信什么教?”当你回答不信任何宗教时,许多人甚至青年学生都会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

在印度,可以说处处有神庙,村村有神池。在一些地区,街上的行人路过一座神庙,便会停下来,转身跨进庙门,举手击几下吊着的小铜钟,然后在一个容器里放一些钱,接着双手合十,闭上眼睛,祈祷片刻。之后再继续赶路。

前边若再遇到一座神庙,又会重复一番。白天,在大街十字路口的庙内或路边的庙中,总有不少信徒赤脚盘腿席地而坐,全神贯注地听祭司向他们讲述各种神话故事。

由于印度是个宗教盛行的国家,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来,宗教至关重要,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生活,这种思想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人们信仰宗教,按宗教教义行事。绝大多数人从早到晚,从生到死,一举一动,无不与宗教联系起来。

⑶ 印度是信奉哪个教

印度教。

印度教信徒众多,达10亿以上,超过印度人口的83%。仅次于基督教(18亿)和伊斯兰教(13亿)。印度教是多神教,认为人类灵魂永存。据说,印度教的神有3.33亿之多。印度教既是一种禁欲的宗教,又是一种纵欲享乐的宗教,而在实际生活中,它则变成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风俗习惯。

宗教崇拜:

印度教崇拜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位主神。梵天又叫大梵天,主管创造世界万物,包括天地、魔鬼和灾难。

他有4个头,面向四方;4只手,分别拿着吠陀、莲花、匙子和念珠;坐在鹅拉的莲花座上。梵天的崇拜者比较少,只在拉贾斯坦邦有一个供奉他的寺庙。而对毗湿奴和湿婆的崇拜却比较盛行。

⑷ 印度宗教文化的特点

印度宗教文化的特点:
1、 以宗教为中心:
印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都以宗教为中心,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都与宗教有关,连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此,世界学术界在研讨印度文化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宗教,宗教融于印度文化之中,无宗教就不成其为印度文化。
在学术界也有人称印度的某些文学作品为纯宗教文学作品。世人熟知的《五卷书》这部闻名全球的寓言故事集,也是宗教人士为后代创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宗教的情感,宣扬的是宗教精神。
印度伟大的民族英雄—圣雄甘地,在领导全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他从印度教的“坚持真理”、“戒杀”和“自制”的信条中衍生了非暴力思想,坚信非暴力思想的宗教道德力量最终将使本质上热爱主义的英国殖民者改正自己的错误。他运用宗教学说鼓动人民参加反英运动。这种山宗教思想激发起来的爱国热情,牺牲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其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迫使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放下武器,同意印度独立。
2、 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如果分析研究印度的古、现代戏剧,电影和音乐舞蹈等剧本,不难发现—个规律,即大多以大田圆结尾。而从内容上分析都贯穿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思想,其中不时反映出仁爱互助的精神。实际上这是由于受了印度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国内学术界也不乏有人认为印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中的六团圆结局是佛教从修养上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的宗教实践,它不同于基督教仅劝导人们消极地等待死后灵魂升天的悲观主义,而是注重精学勤修。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实际上,佛教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在与婆罗门教森严的种姓制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婆罗门维护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遭到低级人民的强烈不满,佛教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由于佛教的兴盛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受佛教影响的文化繁荣起来。无沦是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雕刻、音乐,舞蹈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都留下了佛教的烙印,即便是卷土重来的印度教(亦称作新婆罗门教),它也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佛教的宗旨。
虽然它恢复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但是,佛教文化所形成的特点,它已无法改变,只能保持现状或任其发展下去。佛教的哲学,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的仁爱牺牲精神,因果关系,超脱苦修。乐于施舍,印度教也加以吸取。所以,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若要研究印度文化,必须重视研究佛教文化对印度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3、 以诗代史:
印度文化另一个特点是以诗代少,众所周知,印度人至今尚未写出—部完整的属于全印度人民的历史书,目前印度最权威的历史书是《高级印度史》,由R·C·与字达、H、C·赖乔杜里和卡利金尔·达塔合着。但是,从全面整体的观念来考这本书,也还不是属于全印度的历史书,况且史料尚缺乏,有不少是以传说和神话为依据的,有些地方也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
那么,印度为何写不山一本完整的属于自己的历史书呢?这与古印度人善于以诗代史有关,由于印度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古印度人富于幻想,爱作诗,他们往往把古代历史上的大事记和英雄人物加以改编,并与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混在一起,写成一本本长诗加以传颂。天长臼久,致使后人分不消哪是诗哪是史了。
印度最为着名的两人史诗《罗摩衍耶》和《摩诃婆罗多》就是以诗代史的代表作。为此,世界学术界称这两部文学巨着是印度的古代史书。经过学术界多年的考证,《罗摩衍那》产生于印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诗中描写的人与事都是那时代的人与事。
例如,“诗中宣扬的道德教条,已经是封建社会的东西,罗摩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他持以为生的是农业,而罗波那则代表没落奴隶主,他以吃内为生,进行游牧活动。从民族矛盾来看,罗摩皮肤是黑色的,是原始印度人的代表。而罗波那,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罗刹,实际上是一个婆罗门,他是外来雅利安人的代表。整个一部《罗摩衍耶》歌颂的是新兴地卞阶级,而通过一夫一妻制,强调女子的贞节,表现了作者对王位继承的纯洁性的关心”。
《摩诃婆罗多》这部世界—上最长的诗,实际上是把写古印度王国(相当于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史实,那个时代正是印度次大陆上林立着为数众多的小王国,大小王国为了称雄一方,你征我战。所以,国内外学者都认为,《摩诃婆罗多》不是一部单纯的史诗,它反映了古印度很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心活和思想面貌。
诗里不但有那个时代的人与事的传说,还有印度教的教规和法典,以及古印度哲学思想流派形成的记载;另外,诗中还有治国之道,包括政治、法律、道德、风俗等也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所以,印度学术界亦称《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的—部网络全书。

⑸ 印度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分为治之。
由于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宗教社会改革决定了宗教只能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中分别进行,英国在印度实行“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引起了穆斯林以及印度人民的民族大起义。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其中: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锡克教等都曾经在印度的历史上产生或重要的影响,而印度在沦为英国殖民地以前的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尔王朝是由伊斯兰教统治的,穆斯林在莫卧儿王朝统治时期基本上垄断了印度的军事、政治权利,但是在其商业领域当中发展较为缓慢,随着英国殖民统治者的不断深入,穆斯林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政治和军事领域的优势地位,在1857年—1858年印度人民为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开始了民族大起义,随之英国女王开始接管印度,并在印度实行“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而其中的伊斯兰教是仅次于印度教的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在公元8世纪后陆续传入开始传入印度,逐渐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之一,印度伊斯兰教的发展是世界伊斯兰教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其中穆斯林的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在穆斯林启蒙运动的初期,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教徒之间的关系还是和谐团结的,英国对于印度的殖民统治,在客观意义上促进了印度人民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觉醒,19世界后半期开始的穆斯林启蒙运动对印度后期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穆斯林启蒙思想家特别重视教育这一方面,其中穆斯林文化教育运动是穆斯林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⑹ 印度信仰什么宗教

印度是个宗教大于历史的国度,被称为宗教的博物馆,其中印度教徒占82 %,伊斯兰教12%,基督教徒2.3%,锡克教徒1.9%,佛教徒0.8%,耆那教徒0.4%,此外,印度还有数万人信仰拜火教,这些人是古代波斯的移民,为了保留拜火教传统,他们移民到了印度孟买附近,他们形成了一个非常小的少数民族族群-帕西人,另外现代新兴的宗教-巴哈伊教在印度也有大量的信徒;

⑺ 印度人主要信仰什么宗教

印度教。全印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公元8世纪左右,商羯罗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义,发展成为印度教。

(7)印度宗教是怎么样的扩展阅读

主神论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征之一。表面上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天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

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

毗湿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

湿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以男性生殖器为象征,并不断变化着不同的形象,也被奉为毁灭之神。

在三个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湿奴或湿婆立为一个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并都是这两个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神教。

参考资料网络——印度教



⑻ 印度宗教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这个国家及其绝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决定性的角色。 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公元8世纪左右,商羯罗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义,发展成为印度教。该教综合了多种信仰,非常复杂。
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由于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印度已经超过印度尼西亚,成为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因此留下了相当多的伊斯兰教建筑。作为外来宗教的伊斯兰教和本土的主要宗教印度教在印度导致了一系列的宗教冲突,印巴分治局面也是因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造成的,在印巴分治时造成了宗教仇杀的惨剧。在现代,印度这两个主要教派依然存在深刻的矛盾。 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都是起源于印度的宗教,不仅在印度,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基督教、祆教、犹太教和巴哈伊教也是有影响的宗教,但人数稍少。 尽管宗教在印度的影响很大,但是也有不少人接受无神论和不可知论。

社会情况
印度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坚持世俗主义。但是,宗教对其政治具有巨大的影响。在印度,绝大多数人都信奉宗教。根据199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锡克教徒,占1 .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犹太教的信仰者约占0.43% 。目前,各种宗教信徒的人口构成已发生一些变化,但基本格局依然如故。
印度教
印度教神庙
印度教信众超过人口的82%,也就是说多达8亿以上的人口信奉该教。印度教由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的婆罗门教发展而来。印度教是多神教。据说,印度教的神有3.33亿之多 。印度教经典繁多,教义十分繁杂,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论,也有一些无神论的思想。它既是一种禁欲的宗教,又是一种纵欲享乐的宗教,而在实际生活中,它则变成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风俗习惯。正如马克思所说:“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男性生殖器)崇拜的宗教,又是扎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 印度教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但也有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即所谓的“种姓制度”。这种制度的典型特征是:社会分隔、等级制度、饮食与社交限制、不同集团具有不同的世俗和宗教权利、职业世袭以及内婚制和顺婚制(即高等种姓的男子可娶较低种姓的女子,反之则被视为大逆不道)。印度教的宗教仪式相当繁复。一个正统的印度教徒一生中要经过家庭祭祀和公共祭祀的16种圣礼。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建筑
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地位仅次于印度教,信奉者约有1 .2亿左右,公元8世纪前后由阿拉伯传人印度。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时期,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定为国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伊斯兰教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不少印度教徒特别是那些低种姓的印度教徒,由于倾慕该教教友平等的思想,纷纷改宗信奉,当然也有一些是被迫改宗的。现在,印度的穆斯林主要集中在北方邦、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和安得拉邦,80%属于逊尼派。
基督教
基督教传统服饰
基督教信徒超过2000万,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以外信众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传,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时就已传到印度。由于基督教主张“只有一个上帝”、“人皆平等”、“人皆兄弟”,因此在种姓制度盛行的印度颇受欢迎,不少低种姓的印度教徒皈依该教。另外,由于传教士的说教和教会的善举(如在落后地区修路架桥、建立医院、学校、孤儿院等),影响不断扩大。
锡克教
锡克教大金庙
锡克教是在伊斯兰教影响下经过改革的一个印度教教派。它原是印度教一个反对种姓的支派,是对婆罗门统治和教义的一种反叛,后来又在反对穆斯林的统治中形成了军事力量。它的产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两大文化融合的产物。创立者是那纳克(生活于1469—1538年间)。该教强调信仰唯一的真神,认为各种宗教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主张业报轮回,提倡修行,但反对印度教的祭祀制度和一切形式的礼仪,反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寡妇殉葬和重婚,主张消除教派间的对立和冲突。锡克教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四反五K”。“四反”,即反对禁欲,反对繁琐的祭祀礼仪,反对多神论,尚武但反对强权政治。“五K”是锡克教徒毕生实践的五件事的印地语缩略语,即Kesh(蓄发留须);Kanga(佩戴长梳);Kachh(包裹头帕),Kara(右手戴钢镯);Krpan(身配短剑)。锡克教徒男子名字后面均加“辛格”(意为狮子)二字,以勇猛彪悍着称。
佛教
佛教
佛教是其诞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达毗罗卫王国(今属尼泊尔),由始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佛教在印度曾获很大发展,一度近乎普及整个次大陆。孔雀王朝时达到鼎盛。当时,阿育王大力推行佛教,实行“大法”,使得佛教空前发展。贵霜王朝时代,佛教仍有发展。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开始急剧衰落。19世纪开始出现复兴,20世纪50年代以来僧众人数有所增加,但总的来讲,势力比较弱小。
耆那教
耆那教巨型石雕像
耆那教创立时间与佛教相仿,也是公元前6——前5世纪前后。它是当时反对婆罗门教的主要思潮之一,后分裂为天衣派(裸体)和白衣派,中世纪时得到广泛传播,一直保存至现代。耆那(Jain)本身的意思是胜利者,是该教传说中的人物筏陀摩那的称号。耆那教在印度一直得到稳步发展,这一点与佛教的情况完全不同。据统计,该教在全印共有4万多所寺庙 。近年来,它还向印度以外的地方传播,在斯里兰卡、伊朗、阿富汗和阿拉伯国家均有不少信徒。[2]

⑼ 印度信奉的是什么教

1,印度教

印度教信众超过人口的82%,也就是说多达8亿以上的人口信奉该教。印度教由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的婆罗门教发展而来。印度教是多神教。据说,印度教的神有3.33亿之多 。印度教经典繁多,教义十分繁杂,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论,也有一些无神论的思想。

2,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地位仅次于印度教,信奉者约有1 .2亿左右,公元8世纪前后由阿拉伯传入印度。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时期,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定为国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伊斯兰教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

3,基督教

基督教信徒超过2000万,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以外信众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传,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时就已传到印度。

4,锡克教

锡克教是在伊斯兰教影响下经过改革的一个印度教教派。它原是印度教一个反对种姓的支派,是对婆罗门统治和教义的一种反叛,后来又在反对穆斯林的统治中形成了军事力量。它的产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两大文化融合的产物。

5,佛教

佛教是其诞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达毗罗卫王国(今属尼泊尔),由始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佛教在印度曾获很大发展,一度近乎普及整个次大陆。

6,耆那教

耆那教创立时间与佛教相仿,也是公元前6——前5世纪前后。它是当时反对婆罗门教的主要思潮之一,后分裂为天衣派(裸体)和白衣派,中世纪时得到广泛传播,一直保存至现代。耆那(Jain)本身的意思是胜利者,是该教传说中的人物筏陀摩那的称号。

(9)印度宗教是怎么样的扩展阅读:

国家环境

印度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直到现代,绝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笃信宗教。宗教与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深入到印度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印度,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是工厂,还是学校,从几岁、十几岁的儿童,到几十岁的老翁,他们同你交谈之间,一定会问“你信什么教?”当你回答不信任何宗教时,许多人甚至青年学生都会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

在印度,可以说处处有神庙,村村有神池。在一些地区,街上的行人路过一座神庙,便会停下来,转身跨进庙门,举手击几下吊着的小铜钟,然后在一个容器里放一些钱,接着双手合十,闭上眼睛,祈祷片刻。之后再继续赶路。

前边若再遇到一座神庙,又会重复一番。白天,在大街十字路口的庙内或路边的庙中,总有不少信徒赤脚盘腿席地而坐,全神贯注地听祭司向他们讲述各种神话故事。

由于印度是个宗教盛行的国家,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来,宗教至关重要,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生活,这种思想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人们信仰宗教,按宗教教义行事。绝大多数人从早到晚,从生到死,一举一动,无不与宗教联系起来。

阅读全文

与印度宗教是怎么样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民航大学宿舍管理怎么样 浏览:473
英国做激光多少钱 浏览:671
英国护照加急多久 浏览:921
英国伦敦7月什么季节 浏览:663
伊朗的一块金币是多少钱 浏览:629
2013年伊朗发生了什么 浏览:50
二十千越南币是多少钱 浏览:477
中国行政区划图是怎么划分出来的 浏览:507
英国卡如何充值包流量 浏览:596
中国什么是神兽 浏览:269
在越南买辆轿车多少钱 浏览:670
印度大虾多少一斤 浏览:434
印尼都有什么代工厂 浏览:696
越南文字输入法怎么打 浏览:827
中国古玩拍卖哪里最好 浏览:424
英国为什么叫二百年之战 浏览:182
印尼语男女怎么说 浏览:847
印度三哥有什么用 浏览:214
印度这次参加东京奥运会有多少人 浏览:877
海尔为什么选择印尼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