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是怎样的为什么印度人会有这样的时间观念
如果一个印度人告诉你:马上来,那估计会在十分钟后来;要是告诉你十分钟后,你可以去洗个澡,两个小时后回来,要是告诉你一个小时后,估计这一天不行了,需要明天了。这样的印度人太不守时了,也太没有时间观念。
很多去过印度的人都认为印度人没有时间观念。其实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只是不紧迫,在他们的意识中,时间虽然有意义,但是没有力量。甚至印度人将自己看的非常渺小,人生的这一个过程变成微不足道尘埃的瞬间,所以印度人认为人这一生想改变世界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曾经说:“印度没有历史。这是很深刻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观念,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生存环境决定,还有就是宗教。
生存环境决定这样不难理解,印度生存环境在热带,亚热带,这样个位置的生活的民族都没有温带、寒带生活的人有时间观念,主要是粮食生产决定的,在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粮食的印度,很多人躺着就能等到天上掉下椰子、掉下芒果,没有像温带的生产方式,没有时间观念,就没有产量,播种错过十天半个月,就可能秋天没有好的收成,来年就会挨饿,这样能不注重时间观念吗。
印度教时间观念影响到了教徒人世间的时间观念,印度教教徒接受的是非常长的宗教时间观念,这与中国人注重历史时间的观念不同。中国人记录历史,印度人记录宗教。在印度人眼中,人的一生时间只不过是一个“神年”的1/4左右,也即一个神年的一个季节,又何必那么在意人世间几个小时的时间呢!从宗教时间来看,人世间的1000年也不过是几个神年,对不注重历史时间的印度人来说,《沙恭达罗》的作者其出生年月差上1000个“人世年”没什么关系,只不过3个“神年”嘛!
除了每天的祈祷花去大部分的时间之外,印度教的时间观念对印度人也有影响。
印度教对时间的看法是这样的:时空是循环的,每一次循环称作一次“劫波”,约为432000万个世俗年。每次“劫波”又分为十四个“期”,每一“期”终了,宇宙再生。这和中国人常说“在劫难逃”有点接近。当今世界处于第七个期,每一期划成七十一个“大间歇”,每一次“大歇间”分为四个“时期”,各“时期”分别包括4800个、3600个、2400个和1200个“神年”,每一“神年”相当于人世360年。中国人也常说,“天上方一日,人间已多年”,这种“天上时间”和“人间时间”的差别同印度教“神年”和“人世年”的说法有着雷同的地方。
这下明白了印度的时间观念了吧,其实印度的时间观念,就是“神一样的时间”。而印度的时间观念,形成也算久远,尽管历史进入现代文明,但一时间印度人改变时间观念还需要时间,在历史上印度的时间观念,早就有记载,也算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
中国的古籍里面早有记载。公元1415年(永乐十三年),郑和宝船抵达古里。古里国王派其头目和能书会算并被称为称为哲地米纳的人即官牙人(牙人,即中间人),来与明朝特使相会,磋商交易之事,先择某日打价(谈判价格)。至日,将带去的丝绸等货物逐一议价、协定合同,合掌牙人(即合同签字者)言某日交易,与众手中拍一掌,或贵或贱,不再改变。然后哲地富户携宝石、珍珠、珊瑚等来看,其议价非一日能定,快则一月,迟则两三月
。从中国古籍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古印度商人交易的习惯,中国商船带去的丝绸可以在一天内定价,并由牙人(即负责人)击掌约定;而作为交易的印度商品却极难定价——“快则一月,迟则两三月”。看来中国古人早已经领教了以拖延迟缓为特点的“印度时间”。从交易的物品来看,中国以丝绸为主,而古印度人的货物多种多样,而且多属于“私人”物品,所以极难确定价格,时间自然也就很长。
印度人的“神时”观使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极为恒久漫长,而“自省”的空间观念又使其特别注重具体的细节和思考,过于注重微观的考虑。这种独特的时空观培养了印度人独特的思维,这种思维可以称之为“葡萄式”思维。这种思维是这样的: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可以放在一起谈,可以杂糅在一起;时间是可逆的,对于印度人来讲,古代的事就是现代的事,现代的事在古代也可以发生。
1981年,为了参加印度的国庆庆典,印度人用牛车运载米格战斗机;在这件事上,印度人考虑的不是牛车运送战斗机所花费的时间,而是事情这样做是否在理论上可行。
印度电视剧没有主要线索,在情节上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件事居然糅合在一起讲,这并不是印度编导水平有问题,而是和印度人“葡萄式”的思维习惯有关。可以把印度的电视连续剧比作一串葡萄,每一集都是一颗葡萄,但每颗葡萄之间除了外形和味道差不多外,情节上少有联系。
印度文化中的“时间观念”是印度人引以自豪的部分,他们看的长远。这种长远不但仔细考虑了事情的细节,而是他们认为看到了事物的终极意义,知晓了整体。
西方只考虑五年、十年,最多二十年;印度则主要从时间是无限的这一角度来考虑问题。当然,我不是说印度今天已经在这么考虑问题,只是说必须从这种角度来观察问题”。印度人总觉得他们已经看透了过去和未来,已经洞悉了所有历史上和未来的真理,他们考虑问题比其他国家的人深远。印度人经常喜欢说一些过头的话。从文化传统上来理解,这是印度人独特的特点。如果他们预测未来50年印度经济会超越中国,他们不认为那是将来的事,他们会说:“中国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印度人要超越你们了。”这就是印度人来源的自信。
‘贰’ “印度阿三”是什么意思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一般含贬义。
“印度阿三”来自“十里洋场”时期的吴语上海话,吴人极喜加“阿”字,而上海话中与“三”相关的词汇(阿三、八三、瘪三、十三点、猪头三)多为贬义词。上海当年的英租界中经常会有从印度调来的“公务员”,负责一些杂事,而这些印度人是英国人的忠实“看门狗”,整天警棍乱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称其为“阿三”。
而“印度阿三”一词是由“红头阿三”演变而来,之所以叫“红头阿三”原因大致还有这几种说法:凡印籍巡捕皆头缠红巾(实际上,印捕充任交通警、巡逻警的用红巾缠头,任看守警为黄巾缠头)所以叫“红头”。
关于“阿三”则有两种说法:一说印度人是亡国奴,在上海人眼中的地位低于西捕和华捕列第三位;还有就是当初在上海,当地人称印度警察为阿三。
‘叁’ 印度阿三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来的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阿SIR音译。印度阿三是由“红头阿三”演变过来的。“红头阿三”语原是上海地方话,旧时上海有各国租界,英租界内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从英殖民地印度调来的印度人,他们因为信仰锡克教,头上都缠头巾做为制服,印度警察的头巾冠以‘红色’,这是“红头”的由来。
阿三来历
1、以前在上海租界的时候,租用的洋人被称为洋鬼子,租用的中国人叫二鬼子,(后来被称为伪军或二鬼子什么的,就是中国人,《亮剑》里面有这个称呼)。雇佣的印度人叫三鬼子。上海人习惯称呼前加上阿,比如阿宝,阿亮什么的,所以后来把三鬼子演变成了阿三,是有贬义的意思,和洋鬼子、日本鬼子是一个意思。
2、二十世纪,大印度地区分裂为巴基斯坦和印度,后东西巴基斯坦又分裂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总共三国。
‘肆’ 印度的种姓制度怎样对待外国人,外国人对于印度人来说相当于哪个阶层
印度的种姓制度源于千年前的印度教,他们根据姓氏来区分人的高低贵贱,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印度是没有种姓制度,但是后来随着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为了更好统治印度人,才出现用宗教来区分种姓制度。在印度人的认知中,种姓制度一般分为4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婆罗门,一般是宗教的长老和神职人员,他们神圣而不可侵犯;之后就是代表皇室贵族以及大臣的刹帝利,他们是可以和婆罗门互相通婚。
‘伍’ 印度为什么叫三哥
三哥是由“阿三”演变来的。印度阿三”来自“十里洋场”时期的吴语上海话,吴人极喜加“阿”字,而上海话中与“三”相关的词汇(阿三、八三、瘪三、十三点、猪头三)多为贬义词。上海当年的英租界中经常会有从印度调来的“公务员”,而这些印度人是英国人的忠实“爪牙”,整天警棍乱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称其为“阿三”。
而今“印度阿三”一词已经广泛流传开来,三哥由此演变而来,多含国人嘲弄印度之意。
其他相关解释
1、因为那时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举凡洋人,在国人看来,皆如猴子般形貌举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优越性”使然,觉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头,故此蔑称印度人为“阿三”。
2、据说因为印度人由于殖民地的关系,做公务员是要懂英语的,而他们因为懂英语的关系,却也喜欢在中国人面前摆谱,通常在说一些不流利中文时,总会不自觉地加一句“I SAY......”(我说...)由于 I say 的发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称呼。
3、过去印度人因为自己是不结盟运动(亚非拉好几十个国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的领袖,便狂妄的宣称美国是一极、前苏联是一极,而他们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极。于是中国人便叫他们“阿三”以戏谑之。
‘陆’ 在不同身份的人眼中,具体是如何看待公务员这一职业的
公务员这份职业可以说它就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作,如果把工作的优越性做一个排名,从1~10, 10分是满分,公务员能达到7分左右。他不是最好的职业,肯定有比公务员很好的职业,但是他比大多数职业要好。
所以如果大家不是什么热门,专业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行业,甚至说就处于夕阳产业,那建议大家考公务员做不了,虽然现在公务员有一些地方也加班,但是先把工资收入稳定了,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纳的比例比较高,社会保障做得很好,过年过节该给的钱都能给这一点就很不错了。
‘柒’ 公务员:揭秘各国国家公务员薪资待遇哪家好
1、澳大利亚:考公务员的多为富人
公务员职位都是公开招聘,招考制度和条件十分苛刻,在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有严格要求。个普通的公务员年薪大概9万~15万澳币,而澳普通民众年收入大概5万~7万澳币。但公务员没有什么权利,也没什么腐败的机会。”
2、英国:精英把持,福利优厚
英国公务员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名校高材生。根据2012年的一项调查报告,英国外交部公务员有62%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而在其他各部门的高级公务员中,这一比例也高达55%。普通公务员起薪通常在每年2.5万英镑至2.7万英镑之间,一般工作四五年后,可以达到每年4.5万英镑的水平。据2014年初披露的一份数据,伦敦2012年的人均税前工资为41597英镑,因此一般公务员工资基本是社会中等水平。
3、挪威:收入一般,胜在稳定
在挪威,政府、医院、学校、幼儿园和养老院等都属于公共部门,一个人无论在公共部门或私营部门就业,从劳动关系来讲都是雇员。雇员薪酬高低与学历、年资和职位都有关系,私营部门相同岗位的薪酬会比公共部门高出约20万克朗。但是公共部门工作稳定,失业的可能性很低。
4、欧盟:“世界上待遇最好的公务员”
在欧洲,有一个群体常常被戏称为“捧着金饭碗的欧洲公民”,他们就是欧盟公务员。
欧盟公务员薪水高、福利好,当一名欧盟公务员是许多欧洲人的梦想,然而它的门槛也高。要想跨进欧盟公务员的队伍,他们必须聪明过人,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对欧洲问题了如指掌,至少会讲2门以上外语。欧盟规定,公务员不经过公开招聘不能录取。考试不仅要考查应试者的反应能力、学识,以及对欧盟的历史、现实和欧盟法律的了解,而且所有应试者都用第二语言应试,而非自己的母语。欧盟各机构目前的录取率平均仅为3%。一经录用,还要经过9个月的实习期,实习期满才算正式录用。
5、印度:“世界上最难的考试”
公务员在印度被认为“很有面子”,是光宗耀祖的行业。优厚的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是促使印度人报考公务员的主要原因。
在印度,国家招考公务员的数量非常少,竞争极为激烈,有“世界上最难的考试”之称。“国考”由印度联邦公务员委员会组织,每年一次,每次有数十万人报名,最终只录取300至600名左右,录取率约为千分之一。考试分初试、主试及面试三个阶段,内容包括时事、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动植物学、心理学等。被录取者按照成绩被分配到中央政府的行政、外交和警察部门工作。虽然考试极其严格,但相对公正,因而成为许多寒门子弟改变命运、进入国家精英行列的机会。
6、德国:工作轻松,假期超长
一旦被录用,每周工作40个小时,享受每年13个月月薪及30天带薪假,直至退休。还不能被解雇,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
根据德国公务员协会2017年1月的统计数据,初级公务员月薪约2000欧元(1欧元约合7.38人民币),中级约3000欧元,高级公务员约4000欧元,更高者可达8000至上万欧元。此外,在税收、各类法定保险金不低的德国,公务员无需缴纳养老、医疗及失业保险,但同样享受退休金及医疗补贴等。
7、泰国:公务员选拔上演“千里挑一”
虽然没有全国性招录考试,泰国年轻人报考公务员的热度也不小,考取的难度亦不断变大。以2012年为例,曼谷市政府招聘79名新公务员,结果有6.7万名大学生报名。其中“普通管理员”的15个职位,报名者多达3.4万人。曼谷市政府因为找不到场地让这么多人在同一天笔试头痛不已。
8、法国:传达室岗位有博士应聘
法国公务员享受不少于25种各类补贴:自行车补贴、服装补贴、穿鞋补贴、小装饰补贴,还有买内衣或衣物丢失补贴等奇怪的补贴,看得人目瞪口呆。如今,在一些只要求具有中学毕业会考文凭的岗位考试中,却有越来越多的硕士竞考,而参议院传达室的岗位考试中,居然也出现了博士的身影。这使法国各类公务员考试的试题变得十分苛刻。
‘捌’ 全球各国公务员薪资待遇比拼,与国内公务员相比究竟如何
众所周知,在中国,公务员考试时相当于第二大全国性考试,每年都会吸引到百万名考生争相报考,壮观场面不亚于高考。公务员由于稳定的编制及各方面良好的薪资待遇被冠以“铁饭碗”、“吃皇粮”的头衔,成为了大多数年轻人羡慕的职位,受到众多社会人士的追捧,水涨船高,致使公务员考试难度一年比一年增大。然而放眼世界,公务员是不是一样难考?待遇有没有传说中那么高?哪个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待遇整体更撩人?中国公务员较之相比,究竟又如何?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各国公务员薪资待遇大比拼,吃瓜观众看过来!
一,印度:世界上最难的考试
在德国,公务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一经录用,每周工作40个小时,每年享受13个月月薪及30天带薪假,直至退休,在此期间还不能被解雇,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工作了。
据统计,德国初级公务员月薪约2000欧元,中级公务员约3000欧元,高级公务员约4000欧元,更有甚者,月薪可高达8000至上万欧元!此外,在各类保险金,税收制度完善的德国,公务员无须缴纳养老、医疗及失业保险,同时亦可享受同样的退休金及医疗等方面补贴。
最后,看了这么多国家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你还在为国内公务员考试忧郁吗?你认为哪个国家是最好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玖’ 听说印度人一生只能报考四次公务员。好稀奇哦``
是呀,这才是真正的精英考试,不过考上了也就牛了。
印度公务员考试:体系成熟,世界最难
“全印度公务员系统”考试据称是世界上最难的考试,通过率极低,大概只有千分之一。每名考生最多只能考4次。
待遇好催生公务员热
新华社记者唐璐曾在最近10年间断断续续到过印度,在尼赫鲁大学和其他地方学习,对印度的公务员制度有比较深的了解。她向记者介绍,十年前在尼赫鲁大学学习期间,很多同学都准备公务员考试。因为如果考上公务员的话,政府在医疗、住房等方面会给予非常大的优惠政策。比如在公务员期间可以住在政府分的房子里,医疗上也有很好的保障。这是公务员在印度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而在所有报考的部门中,外交部门的公务员是最难考的。唐璐强调:“即使通过最终的考试,也不是完事大吉,还不能马上走上工作岗位。通过考试的幸运儿们,还需要在印度行政学院进修或者培训两年,之后才能进入中央及印度各邦的政府部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印度专家韩华的回答也证实了唐璐的说法。当初她在印度大学学习的时候,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开始前,该校的应届毕业生都会集中精力准备考试。“我了解的很多学生都准备考印度的外交部。听他们说也几乎是百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通过率确实不高。”
真正选拔精英阶层
印度驻华使馆的戴斯先生对记者介绍了他在1998年公务员考试的情景。他就是通过公务员考试后,才进入外交部的。戴斯说自己来自一个印度经济不是很发达的邦,在他们那个邦中,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很多。“越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可能越有很多的人来参加,因为做公务员更能出人头地。”
在印度,能称得上是公务员的人不到7000名。印度的公务员概念与政府工作人员有很大的不同。公务员专指通过“全印度公务员系统”考试在中央和各邦工作的人。正因为总数很少,他们专职负责政府事务,因此不被允许参与党派活动。
戴斯强调,印度的公务员的基数小,所以每年招考公务员的岗位也非常少,一般每年500人左右。正是如此,公务员被印度人视为“光宗耀祖”的行业,待遇也远远要比一般工作高,他们是全社会公认的精英阶层。再加上印度总人口多,适龄考试者自然也多,所以每年挤破门槛往里冲就不稀奇了,这是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难的考试的重要因素。
另据韩华表示,印度的公务员考试体系应该算是比较成熟的,也比较完备,这或许与该国从英国继承下来的很多具体的文官制度有关。公务员考试也不仅仅面向大学毕业生,具备一定条件的社会人员也可以参加。
组织该国公务员考试的“公务员委员会”规定,不超过30岁、拥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都可报名。而且该国对待不同的种姓和需要照顾的特殊人群(比如残疾人)还有年龄放宽的规定,体现了一种相对公平的原则。考试主要分笔试和面试两大部分。
整个过程持续一年
戴斯向记者介绍,笔试又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初试,在每年的3月举行,另一部分是正式的笔试,只能是通过初试的人才能参加。每年10月左右举行。一般参加这部分笔试的人都是初试的佼佼者,都经过了几百比一的残酷竞争,才能争夺下一步面试的机会。
初试分为300分的专业科目和150分的一般知识两部分,全部为选择题。而初试之后的笔试被称为主试,共有9场考试,每场考试3个小时,没有一道选择,全部是主观题。主试的总分是2000分。题目设置主要包括英语、印度语言、作文、自选的专业科目和一般知识。
戴斯很幸运,他一次就通过了考试,“因为考试很难,所以有人会考很多次的。”他还表示,很多考公务员的人要参加辅导班,这些辅导班是由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组成的,可以给考生提供很多的建议。“但是也要因人而异,我没有参加辅导班,但是周围的朋友参加了,我们就一同分享经验,以避免盲人摸象。”
韩华也对记者介绍,中国的公务员考试不指定专用的参考教材,但是在印度考公务员,政府会指定若干本教材,供学生掌握题型,并牢记里边的知识点,考试内容差不多就是书中的内容。“指定的教材应该按照科目的不同而不同。拿备考外交系统的指定教材来说,这些书籍的内容大致会包括基本的文化常识、世界地理、国际关系史、外交学等。” 但是有指定教材的这一部分也只是专业科目,一般知识的准备是无从下手的,主要考察考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很多考生因为这一部门使得总分数不高。
戴斯说,通过笔试之后,在第二年要参加面试,面试在第二年的3月举行,总分300分。面试分数加上主试分数就是最终的排名分数。政府各部门会根据排名的高低,从上到下按照名额来录取。
面试就是与考官面对面的交流,他们会问一些专业知识,也会问一些知识面很宽的问题,更会模拟一些现场情景,请考生即时作答。“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戴斯笑着说,“而且最近几年越来越难了,我要是现在考恐怕就不能通过了。”
印度的公务员考试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全印度公务员考试,另一个是中央公务员考试。前者主要分为全印度行政系统考试、全印度警察系统考试和全印度森林系统考试,通过者将分派到下属的各个邦政府中任职,但属于国家公务员待遇;中央公务员考试则分为具体的部门考试,比如外交、农业、铁路、邮政系统等等。通过者直接在印度的中央政府工作。因为笔试的内容一样,因此考试参加中央公务员考试可以在报名表上按照优先顺序列出最想报的部门,最后由考试部门通过汇总的分数从上到下录取。
‘拾’ 印度公务员待遇有多高
印度的“国考”由印度联邦公务员委员会组织,每年一次,一次只录取300到600人,但报考人数却常达到几十万,号称世界最难的考试,平均录取率约为千分之一。根据印度法律规定凡年龄在21岁到30岁之间、拥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的人都可以报名,但每人一生最多只能参加4次。但只要你端上了铁饭碗,那就意味着幸福生活正在向你招手。
印度一共有6600多名公务员,另外还有大量低级别官员和办事员,他们属于政府工作人员,但不算公务员。这与我国的合同工还挺类似的!
哈希·迪奥·普拉萨德(Harsh Deo Prasad)
2003年,印度比哈尔邦杰汉纳巴德(Jahanabad)区马克胡都姆波片(Makhmpur)区西塔村,五人长老会首领哈希·迪奥·普拉萨德(Harsh Deo Prasad)。哈希生于1947年,职务相当于村长。他教当地农民施肥、灌溉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方法,月薪9100卢比(约合199美元).
穆尼·达斯(Munni Das)
2003年,印度比哈尔邦唐苦甘吉(Thakurganj)片区,片区开发官员穆尼·达斯(Munni Das)。穆尼生于1960年,月薪10000卢比(约合220美元) 。
苏世麻·普拉萨德(Sushma Prasad)
2003年,印度比哈尔邦,比哈尔邦内阁秘书助理办事员苏世麻·普拉萨德(Sushma Prasad)。苏世麻生于1962年,月薪5000卢比(约合110美元)。1997年,苏世麻的丈夫因公殉职,她按照“安抚原则”接替了丈夫的工作。
K·A·H·苏布兰.马尼安(Subramanian)
2003年,印度比哈尔邦,比哈尔邦首府帕特纳(Patna)原秘书处首席秘书K·A·H·苏布兰.马尼安(Subramanian)。苏布兰马尼安生于1945年,是该邦的最高行政长官,他拥有宽敞的官邸,一部配备黄色闪烁灯和专职司机的公车,并享有很多特权。月薪41000卢比(约合898美元) 。印度的高级别公务员待遇优厚。
一筹莫展的印度总理莫迪
2019年,印度居民人均年收入约为720美元,而公务员的年均收入却高达8116美元。 除工资收入外,印度公务员还享受着其他令人羡慕的待遇,如除去各种假期和法定休息日,公务员每年实际上班时间仅约160天。
这也是为什么面对如此大挑战的公务员考试,每年还有如此多印度人趋之若鹜的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