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CA战斗机上舰,印度为什么敢称其为亚洲第一
LCA光辉战斗机是印度自行设计和生产的一型第三代战斗机,采用了三角翼的布局设计。这种布局之前法国达索公司生产的幻影2000上使用过。但是LCA战斗机却并不像幻影2000一样成功。而印度称其为亚洲第一,笔者认为也不过是印度自我吹嘘的一种言论。原因非常简单。首先就是LCA虽然在立项的时候是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其完成研究的今天,光辉战斗机实际上已经落伍。其次就是亚洲地区的海军强国除了我国之外,还有俄罗斯的舰队。所以光辉战斗机实际上在亚洲舰载机俱乐部中并不吃香。最后就是LCA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整个飞机的作战效能实际上不高。
最后就是LCA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整个飞机的作战效能实际上不高。笔者之前查询的消息显是LCA战斗机在满载的情况下,不能通过滑跃甲板在航母上起飞。只能在空载的情况下起飞,这意味着LCA即使上舰了,也无法形成作战能力。因为根本带不了武器啊。
B. 印度空军的战斗机
苏-30MKI战斗机
2001年4月28日,俄罗斯和印度在伊尔库茨克签署了俄向印度转让成批生产苏-30MKI歼击机许可证的合同,这是两国迄今为止签订的一项金额最大的军事技术合同,价值33亿美元。除了向俄罗斯直接购买32架苏-30MKI战斗机外,印度还得到俄方授权,在今后17年内生产140架苏-30MKI歼击机。苏-30MKI成了印度空军装备的最新型战斗机。
苏-30MKI是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研制的先进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该机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有很好的气动性能;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略向下垂,大量采用铝合金和钛合金,传统3梁式机翼;具有机动性和敏捷性好、续航时间长等特点,可以进行超视距作战。该机装有着名的AL-31F涡轮风扇可操纵推力矢量发动机,具有高度机动性。最大起飞重量达30吨,最大平飞马赫数能达到2.35。
苏-30MKI主要机载设备有N-101相干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边跟踪边扫描和下视/下射能力,可同时攻击两个目标,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综合火控系统将雷达、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激光测距仪与头盔显示器协同起来,并显示在广角平视显示器上。战机双翼下有12个武器挂点,可以挂载4~6枚R-27中程空空导弹、R-73近距红外空空导弹等。
“幻影”2000战斗机
从法国进口的49架“幻影”2000战斗机是印度空军的新型主力战机之一。
“幻影”2000战斗机是法国达索公司研制的超音速战斗机,主要任务是截击和制空,亦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幻影”2000采用与“幻影”III相同的无尾三角翼气动布局,但应用了电传操纵、放宽静稳定度、复合材料等先进技术以及大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和更先进的电子设备,所以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属第3代超音速战斗机。
“幻影”2000战斗机装备有9个外挂架(机身下5个,两机翼下各两个),执行截击任务时可带两枚R530中距和两枚R550近距空对空导弹,用于对地攻击时可载各种炸弹。另外,印度还和法国签订了价值3.78亿欧元的合同,以购买10架法国的“幻影”2000H型战斗机。2000年10月9日,印度空军参谋长蒂普尼斯称,空军计划使用“幻影”2000型战斗机来实施核武器的投放。
“美洲虎”攻击机
印度空军还装备有116架英法联合研制的“美洲虎”攻击机,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有多种改型。
从外形上看,“美洲虎”颇有特点———它在机翼上部装备有导弹挂架,迎面一看,仿佛在肩膀上扛了两枚导弹。该机最大飞行马赫数为1.5,最大作战半径1300千米,机上装有两门30毫米航炮,可外挂各种空对地武器,最大载弹量约 4.5吨。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法国空军的“美洲虎”战机曾参战实施对地攻击,结果被地面火力击伤多架。
LCA战斗机
2001年1月4日,由印度自行研制的轻型作战飞机(LCA)首次试飞成功。印度军方高度评价这一成功,称之为“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值得印度自豪”。LCA因此成为印度空军的“未来之星”。
LCA飞机整个研发过程历时近18年,可谓路途坎坷。据印度媒体称,LCA整体技术十分先进,号称是“世界上最轻的多功能战斗机”。这种轻型超音速战斗机集速度、机动性、加速性、可靠性于一体,符合现代空战的严格要求,能实施全天候制空、对海、对地攻击作战任务。
从公布的照片看,LCA飞机颇似“幻影”2000的浓缩版。在未来,LCA飞机将与苏-30MKI重型战斗机构成轻、重搭配。LCA的机载雷达很有特点,它是一部多功能雷达。它具有探测、追踪、地形回避和制导武器发射等功能,在计算机系统的处理下,扫描和追踪可同时进行。多普勒脉冲使其具有俯视射击效果和地形绘制能力。LCA共有7个装备外挂点,在武器的配置上力求作到最大的适应性,即可发射各种导弹、炸弹和火箭。根据任务需要,LCA可发射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空对舰导弹。
米格—21战斗机
20世纪50年代初期,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出米格-21“鱼窝”战斗机,此后曾不断改进,出口到全世界37个国家。印空军拥有4种型号125架米格-21战斗机。
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单发轻型超音速战斗机,米格-21重量轻,机动性好,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纵性好。从外形上看,米格-21小巧灵活,战机的最大飞行马赫数能达到2.1,作战半径270千米。武器装备有:一门23毫米双管机炮,备弹200发,翼下4个挂架可带4枚K-13A红外空对空导弹或“先进环礁”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也可带火箭弹或常规炸弹。载弹量一吨。
也许是由于服役时间太长的缘故,印度空军的米格-21战斗机事故率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印度空军出资数亿美元,从1999年开始与俄罗斯合作,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希望米格-21能继续承担主力战斗机的重任。
米格—29战斗机
作为当今世界优秀的第3代战斗机之一,米格-29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一直颇为畅销,曾出口10余个国家。在印度空军中,米格-29战斗机也是当仁不让的“顶梁柱”。
米格-29战斗机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双发高机动性超音速战斗机,可执行截击、护航、对地攻击和侦察等多种任务。俄罗斯出具的技术任务书上说明,米格-29的近距作战和超视距作战性能均优于美国的F-16和F/A-18。
米格-29战斗机采用全后掠下单翼,双垂尾正例程布局,带有较宽的机翼前缘边条,液压助力机械式操纵系统,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复合材料结构占全机重量的7%,作战半径574千米,最大平飞马赫数能达到2.3。米格-29战斗机的特点是强调飞机的高亚音速机动性、加速性和爬升性能,但不具隐形能力,是典型的第3代战斗机。
米格-29战斗机装备有大功率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下视/下射能力和超视距攻击,机翼下有8个外挂点,可携带先进的中距和近距空空导弹,如R-60红外空空导弹,也可携带R-73A或R-73E红外空空导弹以及各种炸弹和火箭等。机上装有“警笛”3全向雷达告警系统,还有独具特色的头盔瞄准具(可用于导弹离轴发射)等。
印度“导弹之父”、总统卡拉姆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直截了当地指出:“弱小并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军事上)必须强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印度“以军强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三军不断购买先进武器装备,修改作战理论。作为未来战场上的主力,针对宿敌巴基斯坦空军的“先发制人”战略,印度空军认为,国土防空作战理论已经过时,
并提出一种全新的作战理论,即“战略性威慑防空”。
“战略性威慑防空”就是指印度空军利用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的优势,在承受住敌对国最初的攻击后,用现代化技术和高性能的远程飞机,通过空中加油,延长空中作战时间,对入侵之敌进行大纵深和远距离的反击作战,以求“后发制人”。
印度空军认为,巴基斯坦空军已制定了“先发制人”的空战理论,谋求将印空军战机摧毁于“巢穴”,缩小其空军兵力的劣势。因此,印度空军必须要承受住巴基斯坦空军的第一波“先发制人”的打击,然后对巴基斯坦进行毁灭性的反击,从而获取战争的胜利。在2005年10月份巴基斯坦空军举行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高分2005”演习中,巴基斯坦空军就重点演练了“先发制人”的打击战略。所以,印度空军官员称,“战略性威慑防空”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强大的灾难性的远程战略反击能力给对手以震慑,让其不敢轻举妄动,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印度空军的“战略性威慑防空”理论指出,印度空军能否“后发制人”,关键是能否在巴空军“先发制人”的打击中生存下来。因此,印度空军必须构筑完善的预警系统,尽早发现巴空军袭击征兆,以进行有效防护。印度空军已经与以色列签署合同,购买4架“费尔康”预警机,并自行研制3架预警机,使印度空军在2012年以前的预警机数达到7架,实现全天24小时的侦察监视和指挥作战,并打造印度空军的空中指挥中心。另外,为防止巴空军的攻击,印度还加紧打造可用于防空的导弹防御系统,自行研制“天空”防空导弹。
同时,“战略性威慑防空”还强调,反击作战应把战场引向敌领空,以减少空战的附带损伤。为此,印度空军决定购买空中加油机。据悉,印度已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协议,购买6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并选派飞行员和技术人员赴乌学习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驾驶、空中加油及维护与保养技术。印度空军已装备4架空中加油机。印度空军官员称,经空中加油后,印度苏-30MKI战机的续航能力将提高3倍以上,其他飞机也可在空中加油机的帮助下攻击7000公里范围内的任何目标。
而且,为增强“战略性威慑防空”的效应,印度空军计划从俄租赁或购买图-22战略轰炸机,并在未来15年内,将现有39个战斗中队扩编为55个,装备190架可执行核打击任务的苏-30MKI战斗机。军事专家称,一旦印度空军装备图-22战略轰炸机,印度空军的战略反击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印度空军的“战略性威慑防空”理论还认为,取得空间优势和信息优势是印度空军实施“战略性威慑防空”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印度空军新战略计划《空军2020年远景规划》就强调,印度应利用其在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加快天基预警、侦察、通信力量建设,夺取制空天权,全面提升空军的纵深战略打击能力。
为此,印度不断加大太空投入,分别参与俄罗斯和欧洲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研制各式卫星和太空武器。印度空军计划,最迟在2007年以前拥有一套以卫星为基础的军事侦察和监视系统。
C. 印度的LCA战斗机服役了吗
去年的消息,LCA在2013年2月要通过演习试验飞行后,进行最后的作战服役验收。如果飞机满足所有参数指标,其首个中队将在Bengaluru部署。
根据1月10日的消息,印度花费28年时间打造的第一种纯国产LCA“光辉”轻型战斗机终于交付印度空军,印度媒体盛赞它的“性能排进世界前八”、是“印度航空工业的里程碑”云云。
D. 印度LCA轻型战斗机是如何研制出来的
LCA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为满足印度空军需要研制的单座单发轻型全天候超音速战斗攻击机,主要任务是争夺制空权、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性能战斗机。印度空军提出其作战能力必须优于美国的F-20。
LCA项目是由印度政府1983年提出的,作为米格-21和Ajeet的后继机,1988年底完成任务规划,90年完成初始设计。
飞机的研制工作由航空发展局划分为600个工作单元,由全国50家公司与机构分工完成,如国防材料研究室研制发动机用超合金,国家物理试验室研制碳纤维,国家航空试验室作疲劳试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作静力试验,印度技术学院研究复合材料结构,作系统模拟试验。可谓印度航空工业整体的结晶。但实际上LCA的研制最终还是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特别是美英的技术力量才能进行下去,如以1000万美元合同从达索公司聘请30名工程师进行技术援助,并向美国提出引进技术的申请。1987年已提出采用美国莫格公司电传操纵系统用零件,利尔·西格勒公司的电传操纵系统技术,霍尼韦尔公司的任务计算机、导航设备,本迪克斯公司的座舱显示、刹车、液压技术,诺斯罗普公司F-20上的电子综合化技术,通用电气公司的F404发动机。所以LCA并不是靠印度本身的力量所研制出来的。
1995年11月17日首架技术验证机TD-1出厂,首飞原定于96年7月,后推迟到99年中,96年底完成第二架验证机TD-2的制造。由于技术和管理的问题,LCA计划进度不断延迟,进展缓慢。1998年印度接连试验核武器,美国停止了对印度的帮助,同年5月印度不得不将自行开发的GTRE发动机交给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年的测试工作。LCA从70年代提出设想,到2001年1月5日的试飞,整个研发过程历经了近18年,已耗资数百亿卢比。在此过程中遭受过国人的严厉批评和外界的冷嘲热讽。另外印度搞核试验遭到美国制裁使其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两架验证机采用的是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发动机。经过了这些曲折之后试飞成功,自然是一个鼓舞。LCA的试飞的消息传出,印度全国反应强烈,总理瓦杰帕伊向参加试验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祝贺。1月5日,当地各大报纸也都报道了该机试飞成功的消息。难怪印度政要如此高兴,因为它确实来之不易。
E. 印度LCA战斗机有哪些历史
LCA的首架原型机TD-1的第四次飞行,在外形上显然受法制幻影-2000影响甚多。另外原型机还是安LCA战斗机装的F404发动机,单单在日后的换发问题上,改动工作量就很大一架战斗机从研制到投产前后历时三十多年,这在航空史上实属罕见。不过根据印度军方公布的材料,融合了印度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各项最新研究成果的LCA轻型作战飞机,整体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LCA的气动外形经过广泛的风洞试验和复杂的计算机分析,结果产生了类似幻影-2000的布局。该机采用无水平尾翼的大三角翼设计,这种气动外形能够在确保LCA轻小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操纵面,扩大外挂的选择性、增强近距缠斗的能力,同时继承了无尾三角翼优秀的短距起降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高速性能,但印度军方认为,现代空战强调的是高机动性以及视距外打击能力,没有必要追求更大的飞行速度。从双轮前起落架和粗壮的主起落架可以看出LCA已经做好了上舰准备。
F. 印度LCA战斗机的研发过程是什么样的
LCA机体的40%都采用了先进的复合材料,不仅有效地降低了飞机的自重和成本,而且加强了飞机在近距缠斗中对高过载的承受能力。机体复合材料、机载电子设备以及相应软件都具有抗雷击能力,这使得LCA能够实施全天候作战。
据印度航空发展局介绍,LCA正常起飞重量85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2080千米/小时,具备一定的隐身性能。在这里要指出的是LCA的外形并没有采用隐身设计,由于LCA机体极小,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进气道的“Y”型设计遮挡住涡轮叶片的因素使得LCA的拥有了所谓的“隐身性能”。
TD-1在班加罗尔进行地面测试,LCA的进气道对应于2080千米/小时的速度要求采用简单的不可调式,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翼面下的襟副翼动作装置的整流罩是如此的巨大LCA原定的动力装置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F404-GE-F2J3发动机。1999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美国停止向其提供发动机,因而LCA生产型将不得不采用本国研制的“卡韦里”涡轮风扇发动机,目前该发动机样机正在俄罗斯进行测试。
LCA的机身和机翼内都布置了油箱上,机翼和机腹下可以挂载1200升和800升的副油箱。值得一提的是LCA配有空中受油装置,为这种小飞机提高了续航力。据印度军方披露,适于在航母上起降的舰载型LCA也在试制进程中。
这架LCA模型展示了LCA的典型挂载方案,三具副油箱+四枚无制导炸弹+两枚自卫用空空导弹LCA两侧机翼下各有三个外挂点,机身下方也有一个外挂点。飞机还可外挂电子吊舱和侦察吊舱。
电子设备在现代化战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LCA所配备的“综合数字电子设备”是由设备系统,管理系统,推进系统、电气系统及飞行控制系统共同组成。其核心是一个LCA战斗机“32位任务计算机”,能够完成诸如飞行控制、机载设备自检等数据计算任务。任务计算机软件采用美国国防部Ada语言。
在1月4日首飞前数日,LCA在进行地面滑跑测试,LCA的精确导航及制导是通过“惯性导航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共同完成。该机装备有抗干扰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先进的电子对抗设施。电磁和电光接收机/干扰机等电子战设备,为飞机提供了必要的“软杀伤”能力。
LCA采用了玻璃座舱技术。气泡式座舱罩为驾驶员提供了绝佳的环视视野。两个多功能显示屏能向飞行员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在激烈的空战中,飞行员所需的重要数据能以高亮形式闪动在平视显示器上;“HOTAS-侧杆操纵”概念确保飞行员无须手离操纵杆,便可完成各项操作。
LCA的机载雷达很有特点,它是一部多功能雷达。它具有探测、追踪、地形回避和制导武器发射等功能。在计算机系统的处理下,扫描和追踪可同时进行,能够在瞬间锁定并攻击多个目标。多普勒脉冲使其具有俯视射击效果和地形绘制能力。地形测绘、频率捷变以及其他电子反干扰技术,令雷达系统完成能够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
1月4日,LCA首飞,起落架没收起,LCA的环境控制系统为驾驶员提供一个高度舒适的环境,同时向机载电子设备提供适度制冷;飞行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四余度数字式线传飞行控制系统,具备极佳的可靠性和灵敏性。印度军方宣称,驾驶LCA将是一件十分轻松惬意的事情……
印度LCA轻型战机印度军方已打算用LCA与俄制SU-30构成轻重结合的搭配。然而,按照目前的研制进度,这种造价不菲的印度国产战机,有可能面临还未正式就过时的尴尬境地。
继LCA之后的是MCA计划,从这幅印度航空发展局的三面图可以看出MCA才是名副其实的隐身战斗机,应用了矢量喷管,无垂尾。也许LCA只是一块铺路石。主要性能指标单座、单发全天候多功能战斗机。机种:通用型;海军型;双座教练机。
G. 印度有自行研制的战斗机吗
有!
HF-24“风神”战斗机
HF-24“风神”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为印度空军研制的单座双发战斗机,也是印度本
国研制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1956年开始设计,1961年6月原型机开始试飞。HF-24只
有两种型别:HF-24 Mk.1是作为对地攻击战斗机而设计的,第一架预生产型于1963年3月
首次飞行,生产型于1967年11月首次试飞,1977年停产,共制造了129架。HF-24Mk.1T是
串行双座教练型,1970年4月试飞,1977年停产,共制造了18架。HF-24均装两台不带加
力的“奥菲斯”703发动机,单台推力为21.57千牛(2300公斤),机头装4门30毫米“阿登
”Mk.2机炮,可携带多种火箭弹及炸弹。目前,HF-24正逐步被米格-23所替代,到1986
年,印度只有18架HF-24服役。现已全部退役。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 9.00米
机长 15.87米
机高 3.60米
机翼面积 28.00米2
主轮距 2.80米
前主轮距 5.56米
重量及载荷
飞机空重 6195千克
起飞重量(带腹部副油箱) 8951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0908千克
推重比(起飞重量8951千克,无外挂) 0.49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2000米) M1.02
最大允许速度(海平面,表速) 1112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 256公里/小时
着陆速度 268公里/小时
爬升时间(从海平面至12200米) 9分20秒
起飞滑跑距离 850米
作战半径(低空) 238公里
(高空截击) 396公里
转场航程 1445公里
H. 什么是LCA
LCA型别有:单座基本型;LCA-T双座教练型,将来可能会取代Kiran教练机;NAVALLCA,计划中的海军型,将在飞机尾部增加着舰拦阻钩。LCA计划总费用为560亿卢比。美方则估计费用为650~780亿卢比。除了两架技术验证机外,HAL还在制造5架原型机,目前的客户则只有印度空军,大约需要200架左右,算上海军型也不会太多,生产型的飞机大约单价在2500万美元左右。但是,看现在LCA举步维艰的情形,LCA何时投入、能否投入装备还存在很大的疑问。
2002年6月5日LCA第二次试飞,飞行了大约30分钟。令外界惊讶的是该机于2001年1月完成了首飞,直到目前才第二次试飞,进度非常缓慢。印度国防部称已经制定了2008年将LCA引入空军服役的战机发展目标。
随后,几经计划延期和技术延误之后,第二架LCA原型机在班加罗尔进行了飞行试验。目前看来,在2010年前该战斗机服役的可能性不大。最近有媒体称,印政府正在从国外寻找适当的替换机种。这表明LCA计划的前景潜伏着危机。印度工业界部分人士认为,LCA的拖延,主要是政治而非设计上的原因。一位工业界人士说:“LCA计划受政治驱动,它将继续为政府官员提供就业机会,并将无限期地继续下去。”2002年底,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LCA将在3年内投产。他说等原型机完成一系列试验和测试飞行之后,印度将在3年时间内生产该型战斗机,用于海空军。费尔南德斯声称鉴于印度将在4到5年内实现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的国产化,和其他战斗机一起为印度构成一支强大的空军队伍。
印度信息系统技术公司于2002年7月成为LCA提供机身复合材料的设计软件。该软件能够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能力。机身复合材料由轻型高强度纤维混合构成,强度大。估计LCA机身的45%由这种复合材料构成。
在关键的数字飞行控制计算机设备上,2002年11月确定由英国BAE系统公司提供。该合同是由印度航空发展部ADE授予的。从事飞机飞控系统开发的BAE系统控制公司将提供6套激励器和传感器,每套包括28个可更换元件。该公司同时在两架飞行中的LCA飞机上完成激励器硬件的性能测试。这项工作预计将花费2000万美元。作为主要分包商的Moog公司将生产系统激励设备部分。BAE系统控制公司与ADE在为轻型战斗机设计飞控系统方面具有建设性关系。实际上,随着关键的数字飞行控制技术的引进,LCA的国产化程度与印度官方的说法已经相去甚远了。
进入2003年后,印度军方一些好高骛远的研制计划开始暴露出其固有缺陷,例如自行研制的高性能反坦克导弹、空空导弹都遇到了无法自行解决的困难,这对LCA的进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I. LCA战斗机的服役事件
印度本土自行研制的“敏捷”轻型战斗机(LCA),在2007年进行的海平面飞行测试中遭遇一连串失败,引起了各界对于飞机推力系统的质疑。如果相关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印度1983年即开始实施的第四代战斗机项目计划将可能进一步被迫推迟。
“敏捷”轻型战斗机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为满足印度空军需要而研制的单座单发轻型全天候超音速战斗攻击机,主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近距支援,也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性能战斗机。LCA战斗机项目计划于1983年开始实施,期间原定研发计划因各种因素至少3次被延迟,最终直至2001年才进行首次试飞。印度空军提出LCA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必须优于美国的F-20轻型战斗机。
LCA战斗机的两架原型机(PV-2、PV-3)共在泰米尔纳德邦阿拉科纳姆市(Arakkonam)的拉贾利海军基地(INSRajali)实施了24次海平面飞行测试。LCA战斗机此前进行的试飞工作都是在班加罗尔市进行的。阿拉科纳姆市的环境条件与班加罗尔市截然不同,班加罗尔市位于平均海平面以上大约3018英尺海拔高度。阿拉科纳姆市位于班加罗尔市以东大约215公里,拉贾利海军基地拥有一条规格较高的跑道,位于平均海平面以上大约80米海拔高度,且与具可比性的同类跑道相比,它是最长的。在阿拉科纳姆市进行的飞行测试旨在利用其接近海平面的、炎热而又潮湿的独特气候环境,评估LCA战斗机各项系统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的作战性能和可靠性,并对LCA战斗机的低空飞行能力进行测试。
然而,海平面飞行测试结果显示,LCA战斗机无法达到一些关键飞行性能指标,尤其表现在最大飞行速度以及起飞等方面。据悉,LCA战斗机无法在海平面飞行中加速到设计最大飞行速度1.05马赫,尽管它曾经在更高飞行高度的测试中达到1.6马赫的飞行速度。专家指出,这可能是因为LCA战斗机安装的推力装置功率不够造成的。负责LCA战斗机项目计划的工程师们则表示,为了达到指标飞行速度,将必须对进气口等系统进行一系列改进,或者安装新型发动机。但是不管采取何种办法,都将耗费大量时间。
在研制人员找到有效解决方法之前,印度军方将不可能批准LCA战斗机进入最终作战部署。LCA战斗机的最终用户——印度空军曾于2006年订购20架战机,但是他们显然不会同意引进动力不足的战机。据悉,LCA战斗机使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设计生产的F404型发动机,静态推力可以达到80.5千牛。但是飞机推力取决于大量其它因素,包括发动机与机身的结合情况、进气口的空气摄入量、航空动力学、发动机罩、机翼等等都可能削弱飞机的实际推力。专家们透露,LCA“敏捷”轻型战斗机正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进气口的设计以及发动机与机身的融合造成了飞机推力损耗。
对于有消息说,LCA战斗机项目的低速生产阶段以及印度空军已经定购的20架战机,有可能改装经过特殊改进的GE404IN20型发动机,专家们则予以了否定。他们表示,尽管GE404IN20型发动机具有寿命更长等显着优点,但是在海平面飞行时可能也无法产生足够的推力。专家指出,未来可能需要测试功率更加强大的发动机,如GE414型发动机(F-18E/F战斗机即装备该型发动机)等。
印度军方已经指示印度航空发展局(ADA)尽快找到LCA战斗机飞机推力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LCA战斗机已经进行了725次飞行测试,原计划于2010年年底获得初始作战能力(IOC),并于2011年至2012年获得全面作战能力(FOC)。印度航空发展局此前计划对LCA战斗机进行装备副油箱和武器挂架测试,并将进行导弹发射等一系列试验。